第二辑 劳动管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6&rec=51&run=13

【劳动工作概况】1986年~1996年,高密市(县)劳动工作以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
场为中心,以区域性劳动制度综合配套改革为重点,更新观念,转变职能,全面
深化劳动领域的各项改革,各项劳动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1) 在全市(县)全面
推行了区域性劳动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在企业初步建立了就业靠竞争,上岗凭技
能,分配按贡献,社会保险一体化的企业新型劳动、工资和社会保险运行机制。
(2) 大力培育和发展了劳动力市场,加强了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开展了综合配套
的“一条龙”服务,方便了企业和各类求职者,保证了劳动力市场的健康有序运
行。(3)加强了职业技术培训工作,加强了技能开发体系建设。(4)加强劳动监察。
认真开展了劳动争议仲裁工作,依法维护了劳动关系双方的合法权益,和谐了劳
动关系。(5) 加强劳动安全卫生监察体系建设,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安全生产。
(6) 加强了股份制企业的劳动管理,规范了企业的用工行为,促进了企业新型劳
动管理机制的运行。

【《劳动法》学习宣传活动】1994年7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颁布后,
市劳动局与工会、妇联、司法局、广播电视局等单位紧密配合,通过发表电视讲
话、出动宣传车、设立咨询点、组织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开展学习和宣传活动。
截至199 6年底,全市共设立咨询站14个,出动宣传车8辆次,设立宣传栏、张贴
宣传画、出黑板报百余期,印发宣传材料3万份,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10余期,
组织2万人次参加了各种形式的知识竞赛,并印制2万册《劳动法》小册子发到职
工手中。

【劳动执法】1986年~1996年,按照上级有关规定,市(县)劳动局配备专门执法
力量,设立监察科室,负责全市(县)的劳动执法活动。通过执法检查,依法查处
企业违法行为70余条, 清退农村劳动力600多人,促使企业为职工补发拖欠工资
146万元, 补交养老费、失业金123万元,并帮助9户企业建立了符合劳动法规的
企业制度。

【职工调剂工作】1986年~1996年,市(县)劳动局认真贯彻中央《全民所有制工
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转变职能、强化服务,对企业之间职工流动简政放
权,下放了调动审批权限。在同一市(县)区范围的企业之间的职工流动,实行了
工作关系、养老保险转移及劳动合同鉴定等综合配套的“一条龙”服务办法,方
便了企业和各类求职者, 保证了劳动力市场的健康有序进行。 十一年间,全市
(县)共调配工人3860人,解决了企业的用工之需,消除了职工的后顾之忧。

【职业技能开发工作】1986年以来,全市(县)面向社会的职业技能培训、考核、
鉴定得到长足发展,初、中、高三级培训配套,社会、部门、企业、个人办学与
联合办学并举的培训网络初步形成, 累计培训各种学员2万人次。其中培训高级
技术工人500余名, 司炉工、水处理化验员等特种作业人员1000余名。1996年,
经省、潍坊市劳动部门批准,高密市劳动局建立全市第一处职业技能鉴定所,同
年为300名技术工人和技工学校、 各类职业学校毕业生进行了考核鉴定。在大力
开展培训的同时,市劳动局还加强了对培训市场的治理整顿,下发了《关于整顿
我市职业技能培训、考核秩序的通知》,理顺了办班秩序。

【全员劳动合同制全面推行】1984年高密县对企业新招工人实行劳动合同制之后,
又对原有的固定工制度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1992年在汽门咀厂进行了试点。通
过试点, 探索了经验。1994年3月,县政府转发了潍政发[1994]23号文《关于
在全市全面进行区域性劳动制度综合配套改革的通知》。按照通知精神,市(县)
劳动局全面进行了全员劳动合同制工作。截至1996年底,全市实行劳动合同制的
职工达3.32万人。

【劳动合同鉴证与管理】1989年县劳动局按照《潍坊市劳动合同鉴证暂行办法》,
积极开展劳动合同鉴证工作。 当年鉴证劳动合同2.2万份。1990年劳动合同鉴证
开始由单纯地对合同制工人,发展到包含所有经济成份、所有用工形式的合同鉴
证。截至1 996年底,全市鉴证各类劳动合同6.6万余份。同时,为加强劳动合同
管理,采用劳动合同“一条龙”管理办法,即把劳动合同的签订、鉴证、转移、
缴纳“两金”等纳入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强化了劳动合同管理。

【劳动争议仲裁工作】1987年高密县成立劳动仲裁机构。至1996年底,共受理和
依法审理各类劳动争议案件121件。其中运用仲裁程序调解处理118件,结案率达
到97.5%。在所有案件中企业胜诉9件,职工胜诉89件,双方部分胜诉20件,分别
占全部案件7.6%、75.5%和16.9%。另外,各级企业调解委员会调解处理72件,依
法保护了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

【劳动力市场的培育和发展】1988年12月,高密县建立了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
场,以促进就业和为劳动力供需双方提供服务为目标,以职业介绍为龙头,与就
业训练、失业保险、生产自救等融为一体。全市(县)共有职业介绍中心(所)2处,
配备专职工作人员7名。 1988年~1996年求职登记达10万人次, 单位用工登记
1300余户, 开办各种类型的劳动力市场洽谈活动100多场次,通过劳动力市场城
镇就业的人员20526人,农村富余劳动力6万人(次),从而使全市(县)劳动力资源
得到了较合理的发展利用。

【再就业工程】 1995年4月,市劳动局在全市正式实施再就业工程。劳动部门从
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完成,逐步探索
出一系列行之有效地措施。 截至1996年底,已取得明显成效,全市有589人接受
了就业指导,388人受到转业转岗培训,732人被救济,238人实现了再就业。

【劳务输出】1992年高密县专门设立劳务输出公司,并先后在北京、济南、青岛、
潍坊等地建立劳务输出基地4处, 开展有组织、有计划、有规模的劳务输出。截
至1996年底,累计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5万多人(次),劳务总收入2.1亿元。

【劳动就业服务企业】截至1996年底,全市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简称劳服企业)达
22家。 其中,股份合作制企业1家,企业集团1家,拥有固定资产794万元,累计
完成生产经营额19317万元,实现利税2011.8万元,上交税金481.5万元。十一年
间, 共安置城镇待业、失业及企业富余、下岗人员3628人。1994年7月,高密市
组织劳服企业产品参加由劳动部和全国劳服企业协会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劳动就
业服务企业十五周年成果展览会”,荣获优秀成果奖。1996年核心劳服企业高密
市锅炉安装维修公司荣获省劳动厅“明星企业”称号,同年,被授予“骨干劳服
企业”称号。

【劳动保险事业】 1986年6月13日,县社会劳动保险事业处正式成立,为县劳动
局所属全民事业单位。 同年6月16日城镇合同制工人养老保险基金收缴工作全面
展开。19 88年7月1日,全县固定职工退休费用社会统筹工作正式运行。1993年1
月1日全部统筹单位中的固定职工、 城镇户口临时工,开始实行个人缴费。1994
年1月1日,《潍坊市企业职工社会养老保险办法》开始实施,同时,实行新的养
老金计发办法,养老金开始与社会平均工资、职工缴费工资的高低和缴费年限的
长短直接挂钩。 1995年4月,职工工伤保险办法开始实施。到1996年底,全市参
加养老保险的在职职工32641人,离退休人员6225名。

【职业安全卫生监察】1986年~1996年,市(县)劳动局根据市(县)政府有关规定
认真做好职业安全卫生监察工作。(1) 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的通知》精神,确定“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新的安全管
理体制。(2) 强化专业监察。为确保建设项目“三同时”工作质量,按劳动部的
规定,印发了《建设项目初步设计职业安全卫生专篇内容审查表》、《建设项目
职业安全卫生专题报告初步验收表》 和《竣工验收表》 。1996年审批起重机械
(电梯) 安装维修开工手续5台。对市直2个建设项目进行了审查验收。(3)开展安
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安全大检查活动。 连续组织了6次安全生产周活动,重点检查
了化工、造纸、建筑(包括乡镇)等企业。根据全省统一部署,市劳动局会同公安、
建委、乡企局、工会等单位开展了建筑安全、三资企业、公共场所消防安全专项
治理,消除了大量事故隐患。

【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发证复审工作】 1993年8月~12月,根据国家劳动部颁
发的换发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的通知精神,全县共换发操作证1488个。其中电工
940个,金属焊接工198个,厂内驾驶226个,建筑登高架设124个。1996年全市培
训特种作业人员182人。其中电工59人,焊工64人,起重工30人,厂内驾驶3人,
建筑登高26人。四年来,累计培训特种作业人员1840人,培训厂 (矿) 长、经理
120人。

【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1986年以来,市(县)劳动局锅炉科主要负责锅炉、压
力容器、 压力管道安全监察工作。截止1996年,全市共有锅炉212台、压力容器
540台。通过安全监察检验,排除了事故隐患,保证了设备安全运行。

(何大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