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高密市“九五”计划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6&rec=3&run=13

关于高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
纲要(草案)的报告
--1996年2月28日在高密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高密市市长 吴元宝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关于高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
五年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的报告,请连同《纲要(草案)》一并审议,
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今后5到15年, 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承前启后、继往
开来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非常关键的时期。“九五”计
划及到2 010年的发展规划, 既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制定的第一个
中长期计划,又是一个跨世纪的规划,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对此,
各级党委、政府都非常重视。我市的规划编制工作,根据上级的部署和要求,是
从1994年下半年开始的。市政府成立了领导班子和专门工作班子,先是对关系全
局的若干重大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形成了规划思路。市计划部门在多次与上级
计划部门衔接,广泛征求市直部门、各乡镇和社会各界意见及建议的基础上,编
制了《高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
初稿。之后,市政府作了多次研究。十四届五中全会后,根据五中全会精神,对
《纲要》稿又作了较大修改,并征求了市人大常委会和市政协的意见。1995年11
月中旬,市委召开八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专门对《纲要》稿进行了讨论研究,
提出了一些重要意见和建议。市政府根据这些意见和建议,再次对《纲要》稿进
行了认真修改,最终形成了提交这次大会的《高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
五年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可以说,《纲要(草案)》的形成,贯
彻了民主决策的原则,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经过这次大会审议批准后,市政府即
认真组织实施。

一、“八五”期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简要回顾
过去的5年, 是全面胜利完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八个五年计划、沿着建
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的5年,是我市经济和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的5
年。 5年来,市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
监督支持下,组织和带领全市人民,坚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抓住机遇,
加快发展,使全市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1995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
预计达到60亿元, 5年平均递增38.4%,提前8年实现了翻两番的战略目标。期间
分别被评为“全国农村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和“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在经
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重大比例关系趋向协调,三
次产业的比例由“七五”末的45.4∶36.5∶1 8.1调整为26.3∶42.1∶31.6。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1995年,全市农业增加值达到15.83亿元,5年平均递增
24.7%。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粮食总产量达到69.4万吨,年均递增7.65%;
棉花总产量达到10051吨; 肉蛋、瓜菜、果品等产量也都有较大增长。1994年跨
入全国粮食、 猪、 牛、羊肉总产量百名大县行列,1995年被国家农业部表彰为
“粮食生产先进县(市) ”。农业商品率达到73.7%以上,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乡
镇办工业蓬勃发展, 1995年实现销售收入24.6亿元,年均递增63.4%。全市农业
经济总收入实现142亿元,比1990年增长9.4倍,年均递增59.86%,成为继“大包
干”基本解决农民温饱问题之后农村经济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期。
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1995年,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22.24亿元,5年平均
递增36.91%; 乡及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3.88亿元, 年均递增38.48%,实现利润
2.15亿元,年均递增41.1%。工业内部结构日 趋合理,规模经济获得较大发展,
利用外资嫁接改造老企业成效显著,企业装备水平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初步形
成了以优势产品带动优势企业,以优势企业带动优势行业,以优势行业带动整个
工业发展的格局。
第三产业迅速发展。1995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32亿元,5年
平均递增26.9%; 第三产业增加值预计完成18.93亿元,年均递增54.1%,占国民
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七五”末的18.1%提高到31.6%。市场建设进一步加快。全市
各类市场发展到136处,其中交易额过亿元的有3处。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猛。到
1995年底, 全市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分别达到2.69万户和518家,从业人员达
到7.1万人。
外经外贸取得突破性进展。 1995年, 全市出口创汇额达到8138万美元,与
1990年相比,有了突破性的增长,其中自营出口创汇从零开始,迅速发展,年年
都有新突破,1995年达到551万美元。“八五”期间,全市办成“三资”企业144
家,实际利用外资1.59亿美元,其中1995年达到6579万美元。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有了很大发展。劳务输出和对外承揽工程的规模不断扩大,驻外机构和海外企业
从无到有,日 益发展。
重点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经济发展后劲增强。“八五”期间,全
市累计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9亿元,开工建设了一大批重点工程和基础设施
项目,其中市直工业先后完成了凯特鞋城、隆高陶瓷、万吨双氧水、万吨粘胶等
大型工程。 城市建设,拓宽了人民大街,硬化了市区主要道路,兴建了占地350
亩的综合性凤凰公园, 新建了容量600万立方米的城北水库。先后跨入了省级卫
生城、城市三上活动先进县和全省村镇建设先进县行列。电力建设,新建了城南
220千伏输变电站和柴沟11 0千伏输变电站, 使供电量达到4.07亿千瓦时,1994
年实现了户户通电。 邮电通讯, 开通了高诸光缆、 济青光缆, 市话容量达到
15000门, 全市实现了程控化。公路建设,先后完成了城区南北出口、高诸路、
高双路等主要道路的拓宽硬化工程,使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44公里。城乡
面貌和投资环境有了较大改善,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财政、金融工作取得显著成绩。1995年,全市境内财政总收入达到1.96亿元,
5年平均递增21.86%。 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后,地方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
1995年达到1.1518亿元,比上年增长47.5%。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5年内分别
增长2.05倍和1.43倍。
科技、教育等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1995年,全市科技人员达到2.21万人,
比1990年增加9328人。5年来,全市共取得获奖科技成果185项。科技与经济结合
的进程加快, 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由17.65%提高到49.6%,被评为全国“科
技工作先进县”。各类教育快速发展,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期间全市顺利通过了
国家教委组织的“双基”验收,被评为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县”。计划生育工作
得到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以内。环境污染和乱占耕地得
到有效控制,初级卫生保健实现达标,文化、体育事业跨入全国先进县(市)行列。
人事、劳动、监察、审计、统计、保险、民政、技术监督、广播电视、新闻、档
案及其他各项社会事业也都取得较快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两个文明建设,被授予
全省“第二届精神文明先进县”称号。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1995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58元,职工年
均工资4000元, 分别比1990年增长1.89倍和1.27倍。 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到
12.15亿元, 比1990年增长2.36倍。人们的衣、食、住、行、医、乐等生活环境
都得到了较大改善。
回顾“八五”,我们可以自豪地说,这5年是我市建国以来改革力度最大的5
年,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最快最健康的5年,是对国家贡献最大的5年,也
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最满意的5年。5年来,全市人民围绕加快改革开放和
现代化建设,坚持把上级的指示精神与当地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探
索总结出了许多好经验、好做法。一是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实践证明,一个
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速度取决于改革开放的力度,改革开放的力度取决于思想
解放的程度,思想解放的程度取决于摆脱“左旧小”束缚的强度。近几年来,通
过广泛开展解放思想活动,澄清了干部群众在姓“资”与姓“社”、计划与市场
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的模糊认识,逐步摆脱了“左”的影响、封建思想残余和小
生产意识的禁锢,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以不违背法律法规为界定,冲破凡
事等明文规定、等统一政策、等上级设定好一切规程后再去开展工作的思维定势,
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工作的大发展。二是坚持以改革开放总揽全局。改革是解
放生产力,开放则是在更大范围内融汇和发展生产力。几年来,我们始终把改革
开放作为各项工作的总抓手,加强舆论宣传,统一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在全市
形成了想改革开放、干改革开放、支持保护改革开放的浓厚气氛。广大干部群众
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工作紧迫感,大胆实践,积极探索,不断开创改革开放工
作的新局面,使国民经济与社会事业保持了旺盛的活力。三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
中心,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几年来,不管遇到什么情况,我们都坚定不移地贯
彻邓小平同志“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排除干扰,扭住经济不放松,聚精会
神抓发展。同时,不断强化机遇意识,综观全局及时发现机遇,从实际出发准确
把握机遇,千方百计寻求发展。几次大的机遇都把握得比较准确,抓得比较有力,
有效地推动了经济发展。四是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突出工作重点,集中力
量办大事。近几年来,我们按照全市总体发展规划,立足本地实际,在搞好整体
推进的同时,抓重点,抓关键,集中力量规划实施了一批能够带动和促进整个高
密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工程、大项目。如市直工业的“双十工程”,农业上的龙头
企业建设,粮、棉、菜、肉基地建设,以公路、邮电、电力、水利、市区建设为
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等。这些大项目都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发展高密、建设高密奠定了基础,增强了实力。五是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坚
持在大力推进经济建设的同时,注重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治
安综合治理,大力进行了精神文明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了一系列推动精神
文明的有益活动,使全市社会形势稳定,人民生活充实丰富,为经济发展创造了
良好条件。
各位代表,“八五”期间我市取得的这些成就和经验,是全市人民在以江泽
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及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历届市委、市政府打
下的基础上,继续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的结果;是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和
人民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全市各条战线上的
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广大干部,向为我市两个文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的人民
解放军驻高部队指战员和广大公安干警、武警官兵,向给予我们监督支持的市人
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热情关注高密经济建设并真诚合作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
胞和国际友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八五”期间我市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的成绩是很大的,
但在前进的道路上仍然存在着许多差距、矛盾和问题。差距方面,一是经济总量
落后于周围的先进县市,主要是城乡居民储蓄、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总额没有
人家多;二是与先进地区相比,我们的产业构成、市场建设、开放程度也都存有
一定差距。问题和矛盾方面,主要是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部分企业经
营困难较多,效益不高,投资结构不尽合理,资金利用率低,科技力量相对薄弱;
环境污染还没有得到根本治理;社会秩序方面还存有不安定因素,有的地方社会
治安问题较多,恶性案件时有发生;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政府职能和工作作风还需要进一步转变。这些困难和问题,有些是在体制转变过
程中难以避免的,有些是由于我们在工作中预见性不强、措施不够有力造成的。
我们要高度重视,在今年的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

二、“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的指导思想、任务和发展战略
科学估价“九五”及后10年发展环境,正确把握经济走势,是制定“九五”
计划及2 010年远景目标的重要依据。 从国际背景看,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
两大主题,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可望继续保持。世界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步伐
加快,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劳动密集型及资金密集型产业将逐步转向发展中国
家。亚太地区将是今后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世界各国普遍看好中国的市场
和发展前景。这种国际大环境有利于我们更大规模地参与国际分工,发展开放型
经济。从国内形势看,改革开放深入人心,政治、社会稳定,特别是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将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上述大环境和发展
趋势,为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先进地区的发展经
验表明,在这样一个时期,如果能有效地借助国际国内的有利条件,实施正确的
发展战略,就有可能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另外,我市优越的地理
位置和积累的发展能力,也为今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但是也
必须明确,前进的道路并不平坦,今后发展中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一是世
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趋势加强,地区保护主义倾向抬头,使我们参与国际市场竞
争的难度增大。二是我们处在经济较发达的半岛地区,周围强手如林,加上经济
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增加了我们的压力。因此,在这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
并存、机遇与挑战同在的新形势下,我们一定要审时度势,精心运筹,加倍努力,
开拓进取,把我市的改革和建设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根据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上级的部署,结合我市的实际及今后经济和
社会发展趋势,《纲要(草案)》确定,“九五”期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指导思想和总任务是: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加快经
济运行机制的转变,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
变,培植起素质较高的产业结构体系,力争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整体素质和效益跃
居半岛先进水平。组织实施外向带动、名牌带动、科教兴高、城乡一体化战略,
全面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为到2010年基本实现现
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主要奋斗目标是:到2000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20
亿元以上, 年均增长14.9%;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9亿元、53亿元和
48亿元, 年均增长3.7%、16%和20.5%;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3500元以上,年
均增长14%;开放型经济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新的突破,累计利用外资达到4亿美
元, 年出口创汇达到2亿美元;三次产业之间的比例由目前的26.3∶42.1∶31.6
调整为16∶44∶40;城市化水平达到40%;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
以上;社会劳动生产率平均每年提高10%;万元国民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年均降低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100亿元,年均增长23.4%左右;地方财政收入2.5亿
元以上, 年均增长16.8%;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达到8000元,农民人均纯收
入达到4500元,生活质量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家规定的小康标准;人口自然增长率
控制在7.99‰以内,总人口不突破88.92万人。到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20
亿元以上;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4000元以上;三次产业的比例调整为10∶45
∶4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以上;城镇化水平达到55%以上。
上述任务目标,兼顾了速度、结构、效益、人民生活、社会事业和宏观调控
等各个方面,是本着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在反复测算、充分论证、广泛
征求意见并与潍坊市“九五”计划相衔接的基础上确定的,是鼓舞人心的,也是
留有余地的。主要依据是:第一,根据并努力体现党和国家的基本路线、基本方
针,特别是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注重把着力点放在实现从计划经济体制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两个具有全
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上,突出了效益质量指标和人均指标。第二,立足于对市情
的认识和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八五”期间全市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
业取得的巨大成就,为“九五”及后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了比较坚实的
物质技术基础。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今后的发
展会有更多的有利条件和良好机遇。第三,建立在科学测算的基础上。在确定指
标时,采取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测算过程中,既考虑了每个
指标的合理性,又考虑到各个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力求切实可行,科学合理。
如在确定经济发展指标时,考虑到过去17年,我市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8%,
其中“八五” 期间年均递增38.4%,随着改革的深化、产业结构的升级、市场需
求的增长、储蓄率的提高和对外开放的扩大,我市经济仍可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但同时考虑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为改革开放创造宽松的环境等方面的要求,确
定了14.9%的增长速度指标, 这个指标是留有一定余地的。对人民生活水平、质
量效益、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其他主要指标的安排,也都是在综合分析平
衡的基础上作出的,经过努力是完全可以达到或超额完成的。
实现《纲要(草案)》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在工作指导上必须遵循七条原则:
一是坚持发展是硬道理,靠发展赢得较快的速度和较高的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
效益相统一,总量增长和结构优化相统一,微观活力与宏观调控相统一,实现国
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二是坚持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放在经济工作的首
位。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步伐,强化技术改造,全面提高管理水平,促进经济
增长由速度数量型转向质量效益型,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三是坚持巩固和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正确处理农业和其它产业的关系,坚定不
移地加强农业,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不断增强农业的物质技术基础,提高现代化
水平,保证农产品产量和农村经济稳定增长,保证农民收入有较快增加。四是坚
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依靠经济体制的转变促进运行机制的转变,解放和发展
生产力。依靠改革,解决经济生活中的问题和矛盾,增强经济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层次、质量和效益,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参
与国际市场竞争,拓展经济发展的更大空间,推动开放型经济的发展。五是坚持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施好“科教兴高”战略,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的紧密
结合,增加经济发展的技术含量,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水平,切实把经济
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六是坚持经济与社会协调
发展。在促进国民经济协调、有序、健康发展的同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重
视保护环境,保护耕地,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妥善解决劳动就业,不断提高人民
群众的生活水平。重视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
步。七是坚定不移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搞好区域经济的合理布局,优化生产力的地域配置,促进专业化分工协作,
既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也是充分发挥资源、区位优势,推动区
域经济全面发展,实现城乡经济共同繁荣的重要条件。根据统一规划、因地制宜、
发挥优势、分工合作、协调发展的原则,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经济内在联系及地
理自然特点,《纲要(草案)》确定,今后市域经济的发展按“强化中心、发展区
带、建好城镇”的战略构想进行规划布局。市中心,依据建设现代化城市的目标,
重点发展机械、化工、纺织、服装、建材、电力等工业,使其成为高新技术和新
兴产业、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龙头以及全市科教、文卫、体育、商贸、金融、信息
中心,初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基础设施完善、生活环境优越的开放型现
代化中等城市。主要经济区带,立足于现有基础和自然地理特点,以主导产业、
主导产品为依托,把生产力布局勾画成“三带五区”,即:平日 公路两侧的农
副产品加工和第三产业聚集带,胶河沿岸的10万亩蔬菜生产带,潍河沿岸的果品
经济带;城东新工业区,城南科技工业园区,北部、西部、南部形成以粮、棉、
油、肉、果为特色的三个现代化农业区。通过区带建设,促进生产力优化组合,
强化专业分工,促进主导产业的形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小城镇建设,主要
搞好10个重点镇, 使镇驻地达到2-3万人的规模。在推进小城镇建设中,要因地
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按工业型、商贸型、资源开发型和产业聚集型等多
种模式进行规划发展,以引导农村劳动力和乡镇企业的集中,提高城镇化、现代
化水平。
确立正确的发展战略,对于顺利实现“九五”及到2010年奋斗目标,保持国
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的全局性意义。今
后一个时期,在发展战略上,要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布局和推进经济的集约化、市
场化、国际化、城市化,继续组织实施好“四大战略”:一是外向带动战略。充
分利用高密处于开放前沿的优势,全方位扩大开放,不断加大经济的外向度,逐
步使开放型经济成为主导经济,以开放型经济的大突破,带动整个经济的大发展。
二是名牌带动战略。以名优拳头产品为龙头,培植骨干企业,带动优势产业,发
展规模经济,促进全市综合经济实力、市场竞争能力、发展后续能力的全面提高。
三是城乡一体化战略。强化市中心的综合辐射功能,搞好小城镇建设,加快发展
区域经济,构筑城乡一体、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加快城市
化进程。四是科教兴高战略。加快实施以科教兴工、兴农、兴社会事业和发展高
新技术及其产业为主要内容的“三兴一高”工程,大力发展各级各类教育,真正
使经济建设走上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

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及主要措施
实现跨世纪发展目标,必须总揽全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抓好
影响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一)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发展农村经济
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政治稳定的基础,必须放在突出地位切实抓紧
抓好。《纲要(草案)》对“九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出了两大任务:
一是保证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稳定增长,努力扩大农产品有效供给;二是保证农
民收入有较快增加。工作中要继续按照“确立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布局、依靠龙
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的基本思路,不断调整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大力培植农
业主导产业和产品,确保主要农产品稳定增长。到“九五”末,粮食总产达到70
万吨左右;棉花通过主攻单产,提高品质,争取有突破性增长;肉类总产达到16
万吨; 果品达到11万吨;蔬菜达到100万吨。加快发展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
化进程,实现农村商品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乡镇企业要以提高企业素质
和经济效益为着力点,继续实施好“大高外强”战略,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促使企业上档次、上水平、上规模。到本世纪末,全市乡镇办工业增加值达到22
亿元,年均增长23.7%。
(二)推动工业结构升级,再造市直工业发展优势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及其主导产业。推动结构升级,再造市直工业优势,
是今后我市工业发展的主攻方向。按照“科技先导、结构升级、集团带动、名牌
效应”的原则,根据现有基础和市场走势,《纲要(草案)》分别对发展机械工业、
化学工业、纺织工业、轻工工业、建材工业等五大行业做了总体规划和布局,并
提出了发展方向、重点项目和产品。为了充分发挥高密的优势,《纲要(草案)》
提出了加快构筑“半岛化纤城”的规划,以此推进我市化纤纺织工业的发展,创
立高密工业的名牌。在对行业进行规划的基础上,按照名牌带动战略的要求,对
企业集团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到“九五”末,全市形成15家销售收入过亿元、
利税过1000万元的骨干企业和7家销售收入过2亿元、利税过2000万元的企业集团。
(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全面繁荣城乡经济
第三产业是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必须加快发展。《纲要(草案)》对其
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发展作了规划。主要是以建立开放、畅通、高效、统一、可调
控的商品流通体系为目标,建设大市场,搞活大流通,发展大贸易。到“九五”
末, 全市商业网点达到3万处,各类批发市场发展到12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达到30亿元。 工作中,一是加紧实施好“62325”市场建设工程。二是积极发展
信息、咨询、技术服务、法律服务和会计服务等新兴行业;规范发展金融、保险
业;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三是继续搞好搞活国合流通企业。同时,按照“放
胆、放手、放活、放开”的思路,不断完善对个体私营经济的保护政策,加强管
理,加快发展。
(四)加快对外开放步伐,提高经济发展外向度
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是加快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九五”及到
201 0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条件。《纲要(草案) 》提出,要按照“三外并举、外资
突破”的发展方针,大力组织实施“外向带动”战略,把我市的开放型经济推向
一个新水平。一是扩大出口创汇。在巩固提高农副产品、轻纺产品出口的基础上,
大力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努力扩大机电产品出口的比重。要按照贸工农一体化、
集团化、国际化的思路,组建一批规模大、实力强、能创大汇的外贸企业集团,
把大批企业推向国际市场。二是扩大自营进出口队伍。到2000年,全市拥有自营
进出口权的企业发展到20家以上。三是发挥外商投资企业的优势,扩大出口创汇
能力。“九五”末,出口创汇总额达到2亿美元,其中“三资”企业1.5亿美元。
四是加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要广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引进资金设备,对传统
工业进行嫁接改造。有针对性地在国外建立信息、技术、营销网络,逐步实现与
国际市场的对接。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海外企业,扩大劳务输出,努力实现外经
工作的新突破。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服务发展功能
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保障和服务作用,应当作为“九
五”发展的重点之一。《纲要(草案)》着眼于适应下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规划布局了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交通运输,重点放在公路建设,到2000年,
全市建成“九纵九横一立交” 的公路主框架,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50公里,密度
达到每百平方公里53公里;邮电通讯,重点建设通讯干线和国际通讯线路,加快
市话、 农话扩容步伐,“九五”期间建成市南分局,全市交换机总容量达到5万
门,话机普及率达到6部/百人;城市基础建设,重点抓好城市供水、供热、供电、
煤气等工程建设, “九五”末,自来水日 供水能力新增3万吨,筹建一处煤气
气源厂,逐步实现城区居民通煤气的意愿;水利建设,重点抓好拦蓄水、水库保
安、河道治理、跨河调水分洪等方面的建设工程,努力增加可供水资源和有效灌
溉面积;电力建设,计划安排电力建设项目9项,使变电总量达到56.9万KVA,从
根本上提高供电能力,改善供电质量。
(六)围绕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全面深化各项改革
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实现“九五”及到2010年的奋斗目标,
关键在深化各项改革。为此,《纲要(草案)》提出,要按照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
确定的在本世纪末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要求,围绕解决国民经济
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改革步伐。农村改革,
要在继续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双层经营体制的基础上,按照明确所有权、
稳定承包权、搞活使用权、强化管理权的要求,建立土地有偿转让和依法转让制
度,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探索农村合作经济的途径,大力推行股份合作制,
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产业化,提高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企业改革,要坚持改制、
改组、改造、管理“四位一体”的原则,加快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
分开、 管理科学” 的现代企业制度。按照“抓住抓好大的、放开放活小的”和
“两改造、一拍卖、一联合”的总体思路,加快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抓好对现有
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对长期亏损、微利的企业,要通过转让、兼并、拍卖、租赁
等形式,实行国有民营或个体经营。社会保障机制改革,要尽快建立社会保险、
救济、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相结合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
度,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同时,根据上级的统一部署,积极搞好住房制度改革、
投融资体制改革和其它各个方面的改革,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
善。
(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速度与效益的统一
实现今后15年的奋斗目标,必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把经济建设切实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为此,《纲要(草案)》
提出,要围绕提高经济集约化程度努力实现五个转变:即由靠铺新摊子、搞外延
扩大再生产为主,向立足技术改造、内涵扩大再生产为主转变;由高消耗型经济
向低成本、高效率型经济转变;由注重产值产量向注重质量品种和市场占有率转
变;由初级产品为主向深加工、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为主转变;由小而全、
大而全的企业结构,向以专业化生产为基础的规模经营转变。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关键是加快实施“科教兴高”战略,大力发展科技教育
事业。要突出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机制问题。通过深化改革,促进科技与经济
的有机结合,促使企业成为技术开发的主体,科研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市场成
为技术成果转化的主体。要重点扶持企业集团和大中型企业建立自己的技术开发
中心,逐步过渡到所有企业都拥有自己的技术开发队伍。改革教育制度和教学方
法,培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二是投入问题。要尽快建立起政
府、企业、社会等多元化、稳定的科技教育投入新机制,逐步提高科技教育投入
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并努力提高科技投入的实际效益。三是人才问题。巩固提高
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成果,稳定发展高、中等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大
规模、高层次地造就各类跨世纪人才。要建立公平竞争、优胜劣汰、鼓励人才脱
颖而出的机制,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促进人才流动,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
用。要高度重视现代管理人才的培养,完善企业家成长的激励机制,把造就一支
现代企业家队伍,作为提高经济竞争力、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性任务抓紧抓好。
(八)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搞好精神文明建设
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和保证。为此,
《纲要(草案)》提出,要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人口、土地、环境的关系,走可持
续发展的路子。继续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全面提高人口素质,始终坚持计划生育
目标责任制,重点抓好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确保人口控制目标的实现。加
强土地计划管理, 严格控制建设用地, 争取到本世纪末,全市人均耕地保持在
1.5亩以上。 广泛开展节约土地、节能、节水、节材和生态与环境保护工作,改
变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效益的状况,把经济增长建立在节约能源与保护
环境的基础上。同时,加快发展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强新闻、
广播、电视等各项工作,认真做好档案管理和防震减灾工作。
坚持不懈地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人民;加强艰苦奋斗的传统思想教育,倡导敬业、
创业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加强道德
教育,反对封建迷信,铲除社会丑恶现象,形成人人讲文明、讲礼貌、讲秩序、
讲纪律的良好社会风尚。搞好“双拥”工作,积极争创“双拥”模范市。加强民
主与法制建设,实行依法治市。进一步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严重刑
事犯罪分子和经济犯罪活动,为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生活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为《纲要》实施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实现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是一项跨
世纪的宏伟事业,蓝图鼓舞人心,任务光荣艰巨。我们一定要不断加强政府自身
建设,切实担负起领导和组织实施《纲要》的历史重任。
(一)加强学习,全面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素质。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
干部,一定要讲政治,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政治敏
锐性问题上,时刻做到头脑清醒,坚决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
一致,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上来,统一到党的
工作大局和奋斗目标上来,坚决服从党中央、国务院和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
严格遵守党纪国法中规定的各项政治纪律,确保政令畅通,把中央的方针政策和
上级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落到实处。在提高政治素质的同时,要学习好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知识,确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
提高领导艺术和驾驭全局的能力。学习好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知识,增强科技意
识,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推进科技与经济的有机结合。认真学习并科
学地总结人民群众创造性的实践经验,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进一步
统一思想认识,坚定实现宏伟目标的必胜信念。
(二)坚持不懈地搞好廉洁勤政建设。加强对政府工作人员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教育,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最高行为准则,在为人民谋利益的实践
中提高人生的境界和品位。加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教育,反对讲排
场、摆阔气、花钱大手大脚的不良行为。加强廉政教育,使政府工作人员恪守各
项纪律和准则,正确对待和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
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蚀,经受住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
件下的各种考验。重视廉政制度建设,形成严格的监督机制,避免权力失去约束。
重视勤政建设,把两袖清风与开拓进取、勤奋敬业有机地统一起来,把有作为和
有位子有机地统一起来。贯彻任人唯贤的组织路线,形成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和
不计个人得失、为民鞠躬尽瘁的良好风气。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从群众反映最
强烈的问题入手,开展专项治理,集中力量查办大案要案,严惩干部队伍中的腐
败分子。
(三)搞好民主法制建设,严格依法行政。继续深入开展普法教育,不断增强
政府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和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全面推行依法治市,
逐步把经济和社会事务纳入法制化轨道,不断提高执政水平。进一步落实行政执
法责任制,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检查,依法处理好政府工作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坚决防止和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滥用职权等现象。继续加强与
人大、政协的联系,依法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接受
政协的民主协商和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保
证政府工作决策的科学有效和顺利实施。
(四)转变职能,改进作风,提高工作效能。要遵循“精简、统一、效能”的
原则,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增强宏观调控能力,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要认真转
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坚持群众路线。无论是想问题,
还是办事情,都要把关心群众、依靠群众、切实为群众谋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
点,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
当前要根据群众的意愿,采取扎实措施,认真解决好农民负担过重、困难企业、
社会治安等热点问题。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各级各部门领导班子团结,
建立严格的分级、分工负责制,反对推诿扯皮现象,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坚持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求实务实,真抓实干,搞好落实。认真解决好
会议多、文件多、办事效率低、服务意识差、铺张浪费严重的问题,坚决防止和
克服形式主义、玩花架子和欺上瞒下、虚报浮夸等不良作风,靠扎扎实实的工作,
体现对上级负责和对人民群众负责的高度统一。
各位代表,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实施“九五”计划的
头一年,也是实现跨世纪中长期战略规划的第一年。我们要按照市委提出的负重
奋起,再铸辉煌,决心使高密在“九五”期间跃居半岛地区经济发展先进水平的
奋斗目标,扎扎实实地做好今年的工作,为顺利完成《纲要》确定的各项任务开
好头、起好步。今年计划安排的主要指标是:全市国民生产总值完成72亿元,比
95年增长20%,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4亿元,增长26.8%;乡及乡以上工业完
成销售收入52亿元, 利税4.5亿元,分别增长21.1%和16%;粮食总产69万吨,棉
花总产1.2万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亿元,增长21.5%;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完成18亿元, 增长17.5%;出口创汇完成1亿美元,增长22.9%;地方财政收入完
成1.34亿元,增长16.5%;农民人均纯收入2700元,增长19.6%。实现上述目标,
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按照农业产业化、乡镇企业、小城镇建设
三篇文章一起做的思路,强化农业和农村工作,夺取农业全面丰收,确保农业、
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稳定增长。二是以改革、改组、改造、管理为重点,加大企
业结构调整力度,狠抓企业技术进步,切实加强企业管理,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
量和效益。 三是以抓好“62325”市场工程、搞活国合流通企业经营、发展个体
私营经济为重点,集中力量搞好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第三产业的突破性发展。
四是适应外经外贸工作的新变化,积极探索加快我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提高利用外资的实效和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增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针对性,推
动对外开放向纵深化、高层次、宽领域拓展。五是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加快基
础设施建设和重点工程建设。六是认真实施“三大国策”,抓好科技教育工作,
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具体工作措施,将在市计委代表市政府所作的年度计划
报告中进行安排,请各位代表审议并提出意见。
各位代表,实现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
推进高密的现代化建设进程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也是全市人民共同的强
烈愿望。我们一定要不负重望,始终坚持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团结一致,埋头苦
干,确保完成《纲要》提出的各项任务,为促进高密的全面繁荣、发展和振兴,
夺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更大胜利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