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辑 王吴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6&rec=152&run=13

乡委书记:苗立清※ 王良德※ 宋希会※
梁明霖
副书记:王衍华※ 宋希会※ 李长久※
郭宗祥※ 孙强※ 梁明霖※
徐兆强※ 张汝华 王述军
栗祥成
乡长:王衍华※ 宋希会※ 梁明霖※
王述军
副乡长:潘洪庭※ 任怀恩※ 潘玉芳※
臧良传※ 宋同宝※ 李奉梓
邱方红 王瑞先 曾凡玉
李桂春※(挂职) 李储东(挂职)

【乡情要览】 王吴乡位于城区南部22公里处,辖24个行政村,总面积43.33平方
公里,耕地面积2075.2公顷。1996年全乡国民生产总值5104万元,按可比价格计
算,比上年增长19%;农村经济总收入15820万元,比上年增长10%;花生总产237
万公斤, 比上年减少2.9%; 粮食总产1649万公斤, 比上年增长10%;肉类生产
203.7万公斤, 比上年增长9.3%;果品总产113万公斤,比上年增长13.5%;乡镇
企业总产值9246万元,其中工业产值8532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2.6%、-44.8%。
1996年底, 农村机械总动力达到986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4%;农村用电量达到
175万千瓦时。 1996年底,全乡总人口为16295人,比上年减少441人,其中农业
人口15840人,非农业人口455人,人口出生率为10.52‰,自然增长率为1.82‰。
自1986年以来,先后荣获潍坊市“计划生育模范乡镇”、“社会治安先进乡镇”、
“成人教育先进乡镇”、“科技兴农先进乡镇”、“农村卫生工作先进乡镇”、
“污染防治工作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王吴水库座落在王吴最南端。全乡东傍
胶河,西临灌区,水源丰富土质良好,柏油防汛公路纵贯乡中,直达城区,交通
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十一年来,乡党委、政府注重加大农业投入,努力改善生产条件,着力培植
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农民人均纯收入连年增加。初步
形成了农业产业化格局,多种经营也得到全面发展。全乡人民科技文化素质、思
想道德素质不断提高,农村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社会政治形势保持
稳定,廉政建设成效显著,教育事业、计生工作得到了蓬勃发展。
王吴乡1986年~1996年主要经济指标

┌──────────┬───┬──┬──┬──┬──┬──┬───┬───┬───┬───┬───┬───┐
│年度指标 │1986 │1987│1988│1989│1990│1991│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年平均│
│ │ │ │ │ │ │ │ │ │ │ │ │递增% │
├──────────┼───┼──┼──┼──┼──┼──┼───┼───┼───┼───┼───┼───┤
│农村经济总收入(万元)│1316 │1417│1590│1633│2288│2570│2784 │10777 │127332│14377 │15820 │28.2 │
├──────────┼───┼──┼──┼──┼──┼──┼───┼───┼───┼───┼───┼───┤
│财政收入(万元) │- │20.6│22.7│28.5│35.8│35 │30.2 │31 │36.2 │48 │76.3 │15.7 │
├──────────┼───┼──┼──┼──┼──┼──┼───┼───┼───┼───┼───┼───┤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475 │480 │540 │545 │672 │789 │807 │1075 │1705 │2212 │2654 │18.8 │
├──────────┼───┼──┼──┼──┼──┼──┼───┼───┼───┼───┼───┼───┤
│粮食总产量(万公斤) │1145 │1110│1121│922 │1144│1247│1360 │1437 │1677 │1499 │1649 │3.7 │
├──────────┼───┼──┼──┼──┼──┼──┼───┼───┼───┼───┼───┼───┤
│花生总产量(万公斤) │188 │120 │114 │65 │140 │227 │98 │174 │241 │244 │237 │2.3 │
├──────────┼───┼──┼──┼──┼──┼──┼───┼───┼───┼───┼───┼───┤
│果品总产量(万公斤) │101.7 │21.2│25.2│28.5│53.5│53.5│54.4 │54.4 │44.9 │99.6 │113 │1.1 │
├──────────┼───┼──┼──┼──┼──┼──┼───┼───┼───┼───┼───┼───┤
│肉类总产量(万公斤) │34.3 │49.5│60.8│75.6│60.2│69.4│114.6 │146.4 │243.7 │186.2 │203.7 │19.5 │
├──────────┼───┼──┼──┼──┼──┼──┼───┼───┼───┼───┼───┼───┤
│乡镇企业总产值(万元)│1283 │1579│1871│2069│2763│3256│6131 │11131 │14464 │16113 │9246 │21.8 │
├──────────┼───┼──┼──┼──┼──┼──┼───┼───┼───┼───┼───┼───┤
│其中工业总产值(万元)│1146 │1314│698 │1912│2314│2757│5330 │10213 │12533 │15460 │8532 │22.2 │
└──────────┴───┴──┴──┴──┴──┴──┴───┴───┴───┴───┴───┴───┘

【农业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1986年~1996年,王吴乡充分发挥当地优势,实施
“三抓并举”工作方针,加快了主导产业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
抓重点,拉长了产业优势。林果生产,在稳定面积的前提下,着力主攻产量,
提高品质,增加收入;畜牧生产,在规模上重点突破,在服务上抓好配套,在效
益上狠下功夫;花生生产,提倡推广“二二间作、二四间作”调剂茬口,更换品
种,坚持多年与瓜菜等作物间作套种,土地的产出率明显增长。
抓科技,提高了产业优势的档次和水平。十一年来,全乡始终把“科技兴农”
作为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战略,摆在突出位置,特别是把“种子工程”作为农
业科技的第一工程。工作上突出抓了两个重点。(1)卓有成效地抓了花生、小麦、
玉米等农作物良种的更新换代。全乡用于生产作物良种的优质农田达3000亩。其
中1996年生产玉米良种1500多亩, 总产达30万公斤, 小麦繁种2500亩,总产达
100万公斤, 不仅使本乡作物种子“多、乱、杂、劣”的问题得到有效控制,而
且还连续多年为高密市和外地农业科研部门提供了大量良种。同时,也为农民增
加了收入。(2) 大力推广配方施肥、保护地栽培、苹果套袋等常规技术和高新技
术。在引进、推广应用新成果方面。对外,与有关大专院校、科研部门或农业科
技人员保持密切联系;对内,采取举办培训班、印发明白纸、电视讲座、现场指
导等形式,大力推广高新技术。通过宣传启发、典型带动等措施,使科学技术在
粮食、林果、蔬菜、养殖等方面全面推开。
抓投入,为优势产业发展增添了后劲。在对农业的投入上,1986年以来,重
点抓了三大工程建设。(1)远距离调水工程。先后完成了1.2万米渠道的开挖修筑,
有效地解决了全乡8个村长期缺水问题;(2)扬水站的修复配套工程。十一年间,
全乡共新建、续建一级扬水站14处,可控水浇面积2万亩,利用率达100%;(3)节
水灌溉工程。在水资源充足,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实施了修筑防渗渠道和地下管
道送水措施, 节水灌农田达8000亩以上。1995年秋,总投资200万元、投工11.7
万个新兴建的“王吴龙池水库”蓄水总量达到30万立方,有9个村受益面积万亩。
林路建设成效显著,全乡实现了乡村道路纵横相接,林网绿化整齐划一。

【多种经营全面发展】十一年来,乡党委、政府加大措施,真抓实干,制定了发
展多种经营“四、三、二、一”工程。全乡多种经营总收入达8000万元,创历史
最高水平。
完善四大基地建设。(1) 高新技术示范基地。全乡主要抓了东、南、西、北
四个大片的露天立体种植, 间作套种高产、高效开发小区1200亩,增加效益120
万元。(2) 优质果品生产基地。在1990年前已有果园3700亩的基础上,到1994年
的四年间发展了优质品种、 矮化树种共4000余亩,全乡形成了6个千亩苹果生产
方,实现了人均半亩果的目标。(3) 商品鸡生产基地。从1988年起,肉鸡、蛋鸡
饲养初具规模,每年向外贸、食品等部门提供肉鸡达80吨以上,肉鸡已成为全乡
出口创汇的骨干项目。(4) 瓜菜生产基地。王吴乡地处胶河两岸,水足、土肥,
近年的瓜、菜在临近地区占有一定市场。
狠抓了三大区域经营。在布局上,根据全乡24个村的地理位置和自然优势,
划分为三个区域,实行重点开发。(1) 胶河沿岸的8个村及东南岭4个村为畜牧养
殖区,重点发展耕牛、奶羊、家兔等食草家畜;(2)西北片7个村为地下矿产资源
开发及工、副业小区,重点以开采建筑石、重晶石、生产水磨石、红砖等工副业
项目,大力发展村办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3)防汛路两侧及有集市贸易的5个村
为第三产业综合开发区,使区域化生产、经营形成规模。
大搞两项调整。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双高、一优”农业;优化养
殖业,通过发展猪、鸡的规模养殖,使剩余粮食转化增值。
猛促一个开发。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村村有行业,院院搞开发,家家有
项目,天天见收入”的指导思想,在充分发挥邓家庄村庭院开发示范作用的基础
上,村村都建起了示范街、示范巷、示范户。据统计,全乡庭院开发户已达到了
3860户,占农村户数的84%。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具体工作上,突出了三个方面:(1) 政策启动。乡政府
根据“八五”规划的基本内容,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立足本乡实际,出台一套发
展多种经营生产的相关政策,充实和完善乡、片、村三级抓多种经营生产的《目
标考核责任制》。同抓计划生育、社会治安一样用劲,每年与各村主要负责人签
定任务指标“责任状”,把指标任务落实到村,分解到户,使经济指标既成为基
层干部的压力,又作为工作的动力,增强各级抓多种经营生产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 典型带动。为达到学典型,带一般,促后进,抓全面的目的,采取走出去、
请进来、学外地、比自己等形式,用典型启发和辅射作用,达到了大户带小户、
一户带多户、多户带一村、一村促全乡的发展目标。(3) 服务推动。乡机关机构
改革,政府部门转变职能,积极兴办经济实体,服务功能大有提高。技术部门如
科协、农技、种子、林业、兽医等单位,在为群众发展多种经营中,实行面对面
的指导;经管、水利、农机、物资、银信等部门,从资金、物资、机械设备等方
面,提供系列化、全方位的服务。村级服务进一步加强,为发展多种经营生产起
到了应有的组织协调作用。

【廉政建设成效显著】1986年以来,乡党委始终把廉洁勤政作为转变领导作风的
关键来抓。党政班子团结进取,艰苦创业,自觉奉献,竭尽全力为人民办好事、
办实事,赢得了广大党员、群众的拥护和信赖。为了规范领导干部的自身行为,
根据形势的变化和改革开放的新要求,不断修订完善《党风责任制》、《党风廉
政规定》、《党委政府成员包村联户制度》、《机关干部廉洁自律规定》等“小
立法”,在工作和生活中坚持严格执行不走样。在遵守党的纪律,模范执行制度,
加强廉政建设转变工作作风上,多次受到上级党委的表彰。

【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1986年以来,全乡按照“抓两头带中间”和“五个
好”的要求,抓住党建不放松,突出抓了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重点抓了后进村的转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党支部战斗力、凝聚力明显增强,
形成了强有力的战斗集体,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党员的先锋模范作
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党群、干群关系融洽,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得到贯彻落
实。基层组织的良好形象进一步树立。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1986年~1996年,全乡共建学校13处。其中,初级中学1
处,小学12处。在校生1900人。其中,中学800人,小学1100人。共有教职工136
人。 其中,公办教师88人,民办教师48人。幼儿园18所,入园幼儿400人,幼儿
教师18人。1986年全乡相继完成了校舍改造,达到了“六配套”标准,进行了九
年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 先后投资50万元, 健全各种教学设施,加强校园
“三化”建设,化山区小学被潍坊市评为美化绿化先进单位。中学和每处完全小
学全部建起了实验室、 图书室、阅览室。2处完全小学建起了微机教室,校舍达
标率100%。1990年通过省政府验收,实现初等义务教育。1992年宣布实施初级中
学义务教育,共投资30万元,扩建了中学校舍,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1996年全
市第一所希望小学在颜家太洛完全小学成立,市委、团市委、市教委主要领导出
席了挂牌庆典活动。学校内部实行以“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岗位责任制和
工资挂钩制”为主要内容的四制改革。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学生德、
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
均达98.6%以上。为上级学校输送优秀人才450人。1994年通过省政府验收,实现
了九年制义务教育。
成人教育。 乡政府投资20余万元,在乡驻地建起了农科教培训中心,近50%
的青壮年劳力得到培训,全乡1200余名文盲全部扫除,3000余名回乡毕业生得到
培训。开设了种植、养殖、林果、服装等8门技术。1995年投资3万元建起了卫星
地面接收站。为农村培训科技人才、发展专业户、重点户做出了积极贡献。
幼儿教育。全乡共投资10万元添置各类大型玩具。同时,通过潍坊市验收并
注册登记。其中,7处达到全市一类园所标准;2处达到潍坊市一类园所标准。
体育事业有了大的发展。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全乡完全小学以
上都建起了篮球场地、乒乓球室等。1996年党委大院建起了篮球场、乒乓球室、
台球室,成立了乡体委,有力地推动了体育事业的发展。

【经济强村】 空冲水村全村共320户,1142口人,耕地面积2200亩。1996年,全
村经济总收入达到了872.5万元,比上年增长了13%;人均纯收入2959元,比上年
增加232元,增长15%。
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全村充分发挥水、土资源优势,先后建起了2处轮窑、
农机加油站、 维修部、板材加工、农资服务部等村办企业。年完成产值达125万
元,实现利税20万元。
农民收入不断增加。村办企业的发展带动了个体私营经济。两处砖场带起了
全村百部小拖运砖户。 单车年纯收入达2万元。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全村有80余
户务工、经商,年总收入100万元,户均增收1.2万元。
十一年来,先后投资18万元,修建全乡一流的校舍、两委会办公室、综合活
动室,村内大街拉上了路灯,各项建设事业步入标准化、规范化。连续十年被乡
委评为“先进党支部、农村工作先进单位”,连续六年被市委、市政府分别评为
“先进基层党组织”和“文明单位”,1994年被市政府授予“经济强村”、“明
星村”等称号。
臧家王吴村全村共375户,1275口人,耕地面积2399亩。其中,果园面积340
亩。十一年来,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出发,抓住机遇,加大农村产业结构
调整力度,走出一条适合本村特点的经济发展新路子。199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
达110万元, 比上年增长10.6%;人均纯收入达2941元,比上年增加425元,增长
12.3%。 农村经济的长足发展,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
强,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全村各项工作和建设健康发展。计划生育走
上正规,社会治安秩序良好,科技兴农、文化教育走在全乡前列。
(陈光选 王宗跃 王汉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