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辑 土庄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6&rec=148&run=13

乡委书记:臧远湘※ 张言俊※ 钟元义※
郑昭波
副书记:曹沛润※ 刘昌然※ 王治忠※
李林※ 徐占顺※ 韩元义※
崔松健 曹兆智※ 门业清※
沙明君 侯瑞华(女)
乡长:曹沛润※ 王治忠※ 韩元义※
曹兆智※ 沙明君
副乡长:王治忠※ 李仕祥※ 臧贻海
田玉秀(女)※ 崔松健※
王笃勤 石丽(女)※
栗汝瑞※ 尹金楼 欧夕敬 王钦好 孙彦辉 张振会

【乡情要览】 土庄乡位于城区南部26公里处,辖36个行政村,总面积58.82平方
公里, 耕地面积3391.65公顷。1996年全乡国民生产总值6867万元,按可比价格
计算, 比上年增长29%; 农村经济总收入7142万元,比上年增长13%;人均存款
480元,比上年增加143元;花生总产225万公斤,比上年减少36%;粮食总产2147
万公斤, 比上年增长7.35%;大牲畜存栏0.73万头,比上年增长58%;猪存栏1.8
万头,比上年减少9%;肉类生产326.7万公斤,比上年减少21.4%;果品总产35万
公斤, 比上年减少65%;乡镇企业总产值11609万元,其中工业产值10280万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34.3%、 12.3%。1996年底,农村机械总动力达到0.878万千瓦,
比上年增长11%; 农村用电量达到99.4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7.5%。1996年底,
全乡总人口为19031人, 比上年减少78人, 其中农业人口18532人,非农业人口
499人,人口出生率为12.75‰,自然增长率为7.29‰。
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全乡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围绕高值田开发和
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的需要,开发了农作物优良品种、农作物高产栽培、果树
管理、科学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
自1986年以来,全乡不断进行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对粮、经作物的比例进行
搭配,粮食作物逐渐减少,经济作物不断增多,粮、经比例由1986年的75:25调
整到1996年的65:35。到1993年,乡党委、政府对种植业结构调整幅度最大,仅
扩大黄烟面积就达4500余亩。同时,利用农闲季节,通过广播会、现场会、黑板
报、培训班、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狠抓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突出对
农业专门科技人员的技术培训。 全乡培训农民群众1.2万人次, 专门技术骨干
3800人次。 随着全乡广大农民群众科技素质的提高,农村经济总收入以年20%的
比例增长。1996年粮食总产达2147万公斤,比1995年增长7.4%,比1986年增长48
%;农民人均纯收入2540元,比1995年增加414元,增长19.5%,比1986年增长了4
倍。
林业生产全面发展。全乡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绿化决定》精神,实行规模
造林与分散相结合的办法,大搞绿化建设,提高经济效益。全乡坚持标准,栽管
并重,确保造林质量。全乡林地面积达677公顷,其中经济林305公顷,完善农田
林网3.4万亩,林木覆盖面积达到15.4%,全乡实现了林网化。
大力发展畜牧业。1986年~1996年,全乡畜牧业发展较快。1996年全乡大牲
畜存栏达到7299头, 比1986年增长63%。其中牛的存栏量达7192头,比1986年增
长76%; 生猪存栏量达18071头, 比1986年增长36%; 羊的存栏量达2096头,比
1986年增长28%;家禽出栏率达63480只,比1986年增长2倍;肉类总产达326.7万
公斤,比1986年增长431%;畜牧业产值达到3200万元,比1986年增长38%。
建材工业在全乡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建材工业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
动技术进步,强化科学管理,努力开拓市场,取得了较快的发展速度和较好的经
济效益。1996年,已经形成水泥及水泥制品工业、建筑工业、房建材料等主要生
产门类,产品10余种。有固定资产原值1800万元,工业总产值4500万元。1986年
完成工业总产值780万元,1996年达到4500万元,年均递增16%。

土庄乡1986年~1996年主要经济指标

┌──────────┬──┬──┬──┬──┬──┬───┬───┬───┬───┬───┬───┬───┐
│年度指标 │1986│1987│1988│1989│1990│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年平均│
│ │ │ │ │ │ │ │ │ │ │ │ │递增% │
├──────────┼──┼──┼──┼──┼──┼───┼───┼───┼───┼───┼───┼───┤
│农村经济总收入(万元)│1796│1918│2538│2646│2661│3045 │2547 │4116 │5432 │6322 │7142 │14.8 │
├──────────┼──┼──┼──┼──┼──┼───┼───┼───┼───┼───┼───┼───┤
│财政收入(万元) │- │31.8│34 │39.1│30.1│38 │57.7 │127 │124 │124 │168.7 │20.4 │
├──────────┼──┼──┼──┼──┼──┼───┼───┼───┼───┼───┼───┼───┤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499 │534 │516 │532 │630 │652 │914 │1240 │1814 │2126 │2540 │17.7 │
├──────────┼──┼──┼──┼──┼──┼───┼───┼───┼───┼───┼───┼───┤
│粮食总产量(万公斤) │1453│1450│1094│1101│1273│1288 │1665 │2302 │1939 │2000 │2147 │4 │
├──────────┼──┼──┼──┼──┼──┼───┼───┼───┼───┼───┼───┼───┤
│花生总产量(万公斤) │356 │323 │146 │143 │125 │246 │210 │110 │323 │352 │225 │-4.5 │
├──────────┼──┼──┼──┼──┼──┼───┼───┼───┼───┼───┼───┼───┤
│果品总产量(万公斤) │11 │33.4│12.5│15.4│20.6│20.6 │22 │40 │100 │100 │35 │12.3 │
├──────────┼──┼──┼──┼──┼──┼───┼───┼───┼───┼───┼───┼───┤
│肉类总产量(万公斤) │61.5│96.3│55.8│66 │60.6│105.4 │186.2 │326.3 │367.4 │415.7 │326.7 │18.2 │
├──────────┼──┼──┼──┼──┼──┼───┼───┼───┼───┼───┼───┼───┤
│乡镇企业总产值(万元)│905 │1423│1658│2063│2549│3046 │6307 │13884 │32144 │36444 │11609 │29.1 │
├──────────┼──┼──┼──┼──┼──┼───┼───┼───┼───┼───┼───┼───┤
│其中工业总产值(万元)│786 │1061│852 │1233│2459│2808 │5786 │13574 │28927 │33987 │10280 │29.3 │
└──────────┴──┴──┴──┴──┴──┴───┴───┴───┴───┴───┴───┴───┘

【推广应用配方施肥】配方施肥是根据农作物的施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及肥料
效应,以有机肥为基础,产前提出氮、磷、钾及微肥的适宜用量和比例,提高农
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施肥方法。1996年,全乡配方施肥面最广。乡党委、政府采取
有力措施增强各方面的力量,以增加服务功能。乡农委通过播前提取土壤样品,
进行养分含量的化验,根据不同的地块,合理搭配土壤对肥料的应用。全乡粮食
产量与经济作物因而一年一个新台阶。到1996年,粮食总产量达2147万公斤,黄
烟产量自1993年开始成倍增长,到1996年,黄烟总产量达到25万公斤,比1995年
增收60万元。

【黄烟生产成为经济作物的支柱产业】自1993年开始,全乡大面积进行种植业结
构调整后,黄烟生产成为全乡经济作物的支柱产业,成为高密市万亩黄烟开发乡
镇之一。乡党委、政府始终把黄烟生产作为全乡的“一号工程”牢牢抓在手上,
在全市率先成立了黄烟生产技术研究会和市烟草公司土庄烟站,从而推动了黄烟
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土庄烟站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科技为先导,以主攻烟叶质
量为目标,狠抓了生产基础,强化了服务功能,提高了科技意识,使全乡烤烟规
范化生产有了一个较大的突破。 全乡烤烟种植以K系列、NC系列品种为主,良种
普及率达100%;在对烟田普遍进行取土化验的基础上,科学配方施肥,保证了黄
烟正常生长发育;烟田管理以“四无一平顶”为标准,精细管理,严把成熟采摘
关,杜绝了采生烤青现象;通过兴建标准式小烤房群,推行“二低一拖”的烘烤
方法,做到“四看、四定、四严、四灵活”,提高了烟叶的烘烤质量,上等烟比
例提高到40%以上。 全乡的烤烟生产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规范化,收购标准化,服
务系列化,管理科学化。同时,为鼓励烟农的植烟积极性,乡党委、政府及烟草
公司都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烟农实行“六免费一补贴”;在黄烟生产各个
环节上,由烟站技术人员跟踪服务,严把技术关。1996年,建立百亩黄烟大方26
个,发展黄烟种植大户32个,黄烟总产量达到25万公斤。

【水利建设综合治理】全乡地处丘岭,缺乏地下水,水资源严重短缺。自1986年
~1996年,乡党委、政府按照市场、区域经济的要求,结合本乡地域特点,狠抓
了以治水为中心的水利建设。根据本乡实际情况,水利建设实行综合治理,合理
规划。全乡广大人民群众经过艰苦的奋斗,终于取得了水利建设的重大进展,为
保证农业生产的丰收奠定了基础。在水利建设中:(1) 注重了骨干水利工程与面
上小型水利工程相结合。在全乡重点抓了徐家楼子和林场两大扬水站的建设,加
快小流域治理步伐;在各村主要抓了以堵截沟壑、建小水坝、打大口井、挖平塘
取水的水利工程。全乡共完成各类工程项目52项,完成工程量250万方,工日200
万个, 扩大改善灌溉面积6000余亩。1996年,全乡共建扬水站5个,小型水坝10
个,大口井50眼,平塘10个,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800亩。(2)坚持地方、集体和
农民多渠道投入相结合。 十一年来,全乡水利投资达400万元。在向市水利局争
取立项的同时,全乡多渠道筹集资金,兴办水利,采取乡政府投入和农民受益负
担等形式,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3) 坚持当前与长远工程相结合。针对全乡
降水时空分布严重不均的特点,本着旱涝并防,近期与长远兼顾的原则,一方面
突出抓了抗旱防汛,治旱治涝工作,连续十二年取得了抗旱防汛工作的胜利。另
一方面注重抓了长远工程的规划设计工作,明确今后水利建设发展方向和特点。
1993年,实施“东截西引中间挖”的水利规划战略。在李家庄水库上游建拦河坝,
截流蓄水;在马旺水库上游截流建扬水站,把水引至西部八村;在乡中部挖大平
塘蓄水的水利工程。乡党委、政府集中力量办大事,从根本上缓解了全乡水利资
源短缺矛盾的战略举措。此工程总工程量达6万立方米,总工日7.8万个,总投资
200万元,扩大水浇面积4000余亩。
同时,乡政府还确立发展节水型农业的方针,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合理利用
资源。在水利建设中推广了扬水站灌区渠道防渗化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效益,扩
大了水源利用率。全乡共铺设防渗低压渠道8200米,为节水农业的发展拓宽了道
路,连续多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乡镇”。

【乡镇企业发展迅速】1986年以来,全乡房建材料在稳步发展的基础上,逐渐由
低档产品向高档产品过渡,生产技术也逐步达到先进水平,主要有水磨石厂、砖
厂、 水泥制品厂、木器厂等。到1996年,有砖厂5家,水泥制品厂18家,木器厂
24家。其中砖厂生产的砖,由于土质好,具有吸水性能强、牢固耐用等特点,深
得各地用户好评,产品一直供不应求。
水泥及水泥制品成为骨干产品。水泥及水泥制品工业在全乡企业中起着举足
轻重的作用, 占有重要地位。1996年,全乡有水泥厂1处,水泥制品厂11处。市
第二水泥厂拥有固定资产2000余万元,流动资金1000余万元。主要生产“敦鼎”
牌325#、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在省、市质检部门历年抽查中均合格。1992
年,在“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中荣获“省厅优良”产品称号;被潍坊市技
术监督局定为1995年、 1996年度“免检” 产品;连续五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
“文明单位” ; 连续六年被潍坊市工商局评为“重合同、守信用”先进企业。
1996年共生产水泥5.2万吨, 实现工业总产值1000万元,实现利税90万元。产品
销往省内外15个县、市、区,产品一直供不应求,经青岛市工程质量监督站多次
检验合格,并颁发了“入青产品”准用证。由于该产品具有抗冻性能好、耐腐蚀、
水化热低、 强度高、 硬化快等特点,从而带动了水泥制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到
1996年, 有9家水泥制品厂相继建成并投入生产,形成了经营规模优势,成为全
乡工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市第二水泥厂是土庄乡一个乡办骨干企业, 共投资530万元。刚投产时,因
一无技术,二无经验,产品达不到标准,销路和产值利润更无从谈起,濒临倒闭,
年过半百的共产党员邱光华出任厂长,挑起了扭转被动局面的重担。他上任之后,
亲自深入到各车间和工人亲切交谈,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基础上,不断加大改革力
度,推进技改工作,层层加大管理措施,落实了岗位责任制。同时,大胆起用人
才,从山东建材学院聘用一名大专毕业生在这里担任技术科长,严把质量关,很
快使该厂起死回生,产品质量达到和超过了县水泥厂的标准。经上级技术部门多
次鉴定,生产的“325#、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均达国家规定标准,受到用
户的好评。 现以日产130吨的速度投入生产,1996年产值达到1000万元,在全市
同行业中名列前茅,从而带动了其他各企业的快速发展。

【社会生活与社会治安成效显著】1986年~1996年,全乡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
院《关于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决定》和历次全国计划生育工
作座谈会精神,坚持宣传教育为主,经常工作为主,避孕节育为主的“三为主”
方针,全面实施规范化管理,计划生育工作质量不断提高。到1996年底,全乡人
口出生率控制在12.75‰,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29‰,分别比1986年降低0.87和
0.34个千分点; 计划生育率达到97.5%,比1986年提高10.6个百分点;晚婚率达
到95.2%, 比1986年提高25.2个百分点。全乡连续四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计划
生育先进单位称号。
在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方面:1986年~1996年,全乡始终把宣传教育作为整个
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基础措施来抓,在转变广大群众的婚育观念上狠下功
夫:(1) 建起乡、村两级人口学校。充分利用这一阵地,对育龄群众进行人口计
划生育知识教育。1996年底,全乡计划生育基础知识教育开展率达98%以上。(2)
搞好宣传工作。各村配备了专兼职宣传品发行员,使计划生育宣传教育进村头、
到田头、到炕头,扩大了宣传教育的广度和力度。同时注意抓好多种形式和一定
特色的宣传教育。如举办计划生育文艺演出、计划生育事迹报告会、开展读报用
报活动和计划生育知识竞赛等活动,深受群众欢迎。通过广泛深入地宣传教育,
群众的婚育观念大大转变。 到1996年底,全乡有4对符合二胎生育条件的育龄夫
妇主动退掉二胎生育指标,其中有2对独女夫妇报名终生只要一个孩子。
在计划生育站、室建设方面:本着“改造一、二代站,高标准建好三代站”
的指导思想,加大资金投入,切实抓好乡、村两级服务站、室的建设。到1996年
底,全乡服务站、室建设投资已达15万元。同时抓好服务设施配套,乡服务站技
术服务主要设备4台(件),价格5万余元。1993年,乡计划生育服务站被潍坊市授
予甲级服务站称号。
在计划生育系列服务方面:(1) 实施“少生快富、文明幸福工程”,引导帮
助广大群众走少生快富之路。到1996年底,全乡共发展多种形式的“三结合”项
目6个, 从业育龄夫妇达1000多人。先后帮助独生子女家庭引进致富项目78个,
提供扶持资金5万余元,全乡有800个独生子女户率先达到小康水平。(2) 积极开
展计划生育社会医疗服务。 到1996年底,乡计划生育服务站为群众医疗服务达5
万余人次,开展优生优育咨询3000多人次。进一步方便了群众,使计划生育工作
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社会治安成效显著。1986年~1996年,乡政法机关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的要求,强化职能作用,维护全乡的政治和社会安定。
在治安管理方面:(1)加强对公共复杂场所的管理,消除了治安隐患。(2)加
强对特种行业的管理,减少了犯罪分子可资利用的空隙。(3) 加强了对枪支弹药
等危险品的管理。 在严打斗争中,共收缴各类非法枪支1182支,炸药5公斤,导
火线20米,雷管5枚。(4)加强调解民间纠纷,帮教违法青少年基层基础教育。减
少了“民转刑”案件和重新违法犯罪的发生。
在人口管理方面:狠抓了居民身份证管理,人口管理规范化、法制化。同时
强化了重点人口、流动人口、暂住人口的管理,做到了活而不乱,有理有序。
完善治安防范机制,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公安机关始终坚持打防并
举,标本兼治的综合治理方针,把以“三防”为主的安全防范工作提到重要位置
来抓。 以公安派出所为龙头, 治安联防、治保会等各种防范组织有机结合。到
1996年底,全乡共有治安联防队25个,135人,治保组织47个,235人;乡、各村
都成立了治安办公室, 乡派出所设立了110报警服务室。全乡基本形成了专群结
合,上下贯通的群防群治网络。
在完善防范机制的同时,公安机关强化破案措施,运用多种手段破获了一批
影响大、危害广的刑事案件,打击了严重刑事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十一年来,
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25起。 其中重大案件4起,抓获各类犯罪分子31人,缴获赃
款及赃物折款3万元。 在严打斗争中,抓住一个时期刑事犯罪的规律特点,因地
制宜,组织集中打击和专项治理,将侦查破案作为严打斗争的首要环节。特别是
1995年以来,公安机关增添了一些机动车辆、刑事技术设备,使破案率提高30%。

【经济强村】徐家楼子村位于乡驻地东2.7公里处,全村共有320户,1220口人,
总耕地面积2890亩。1996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3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04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20%和15.6%。
自1986年以来,全村大搞以水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充分利用临近李家庄
水库这一优势,打坝截流,铺管引水。先后共投资100余万元,在水库上游打坝1
处,截流建拦河坝1处,扬水站1座,铺设地下管道2000余米,新打机井10眼,建
蓄水池3个,使全村耕地基本上实现了水利化。1996年全村粮食总产2400万公斤,
比1986年翻一番。同时不断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发展果园350亩,黄烟180亩。
存栏猪1200余头, 牛700余头。 1996年全村农业总收入达350万元,比上年增长
17.4%。
村办企业发展迅速。先后投资50余万元,办起了砖厂、木器厂、粉条厂等工
副业项目,从业人员1000余人。1996年村办企业实现产值48万余元。村办企业的
不断发展,带动了第三产业及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步伐。全村现有四轮拖拉机及
机动三轮车58辆,汽车3部,商业门市部8处,维修服务部5处,新建260平方米高
标准办公室1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郝家楼子村全村共有235户,862口人,总耕地面积3005亩。1996年全村农业
产值达7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65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和25%。
1986年以来,全村立足本地优势,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经济势力不断增强。
全村固定资产达47万元, 现有130汽车1部,联合收割机、链轨车、50拖拉机各1
部, 收割机、 播种机、四轮拖拉机18台。同时不断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黄烟
320亩,果园300亩。1996年粮食总产达到120万公斤,比上年增长20%。
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先后投资5万余元成立了文化活动室,购进放像机、
电视机、 电影机等。投资13万余元,进行了街道整修和建高标准办公室1处,精
神文明建设因而一年一个新台阶。连续多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
号;党组织连续多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村委会也连续多
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模范村委会”。
孙家村全村共有163户,642口人,总耕地面积2150亩。1996年全村农业总产
值2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0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和36%。
1986年以来,全村大搞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本建设,先后投资80余万元,
在马旺水库上游截流建拦河坝1处,建扬水站1处,铺设地下管道2100米,仅此一
项,使全村水浇面积扩大60%以上。1996年粮食总产量达145万公斤,农业总收入
达200余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1%和18%。
村级服务不断增强。全村实行一系列服务措施,解除群众的后顾之忧。统一
购进机械,实行“三、三、三”统一制,即统一耕、种、播;统一肥料、种子、
农药;统一成立了技术服务队,农机服务队,水利服务队。同时定期组织技术推
广指导,根据作物不同时期进行技术学习。
1994年, 全村投资5万余元,进行了村内街道整修及改善办公设施,使村容
村貌焕然一新。村党支部连续多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先进党支部”、“五好
村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王汝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