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辑 柴沟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6&rec=147&run=13

镇委书记:鹿金平※ 王增华
副书记:王先清※ 任怀亮※ 王淑英(女)※
秦焕荣※ 钟世民※ 刘松青
高四亮 崔金秀(女)
镇长:王先清※ 刘松青
副镇长:郭美扬※ 李林※ 范作平※
孙爱华(女)※ 孙彦贝
李德忠 邱昌禹 邓撰生 邱志华 刘治祥

【镇情要览】 柴沟镇位于城区西南部19公里处,辖43个行政村,总面积66.71平
方公里,耕地面积4267公顷。1996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1.7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
算, 比上年增长8.1%;农村经济总收入125272万元,比上年增长22.8%;花生总
产180万公斤; 粮食总产2312万公斤,比上年减少3.2%;大牲畜存栏0.39万头,
比上年增长1.3%;猪存栏2.5万头,比上年增长3.6%;肉类生产995.6万公斤,比
上年增长32.3%; 果品、 蔬菜总产180万公斤,比上年增长6%;乡镇企业总产值
32675万元,其中工业产值27752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6%、13.8%。1996年底,
农村机械总动力达到1280万千瓦, 比上年增长8.9%;农村用电量达到261万千瓦
时,比上年增长12%。1996年底,全镇总人口为29880人,比上年增加51人,其中
农业人口28782人, 非农业人口1098人, 人口出生率为14.17‰,自然增长率为
7.34‰。
柴沟镇先后被国家建设部列为“全国500家小城镇建设试点镇” ,被国家统
计局评为“中国亿元乡镇”,被省政府命名为“百新工程试点镇”,被潍坊市委、
市政府命名为“新型小城镇”。
立足本地优势,大力发展镇村企业。柴沟镇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立
足本镇实际,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科技进步为
先导,大力发展镇村企业。到1996年底,镇办企业从业人员已达9000人,固定资
产净值已达1.20亿元。主要企业有潍坊华达机绣有限公司、潍坊华盛制鞋有限公
司、建筑公司、华丰工贸公司、潍坊华容服装有限公司、华安木制品有限公司、
华高橡胶制品有限公司、山东华联化工公司、香港顺承贸易公司、潍坊泰联包装
有限公司等。重点产品有机器绣花、牛仔服装、工艺抽纱、石油助剂、冲压弯头、
机械铸件、 木制品和孚芮德鞋等10大门类260多个品种。全镇已形成了以机绣、
服装、抽纱、制鞋、化工、机械、建筑建材、运输、服务和木制品加工十大支柱
产业为主体的工业企业生产体系。1986年~1996年,共投入新建、扩建和改造企
业的资金达9600万元,新上项目30个,合同利用外资3500万元,兴建了潍坊华达
机绣有限公司、 潍坊泰联包装有限公司等6家中外合资企业。产品畅销全国20多
个省(市、区),并远销日本、韩国、东南亚和西欧等国家和地区,出口创汇能力
超过1000万美元。1993年,柴沟镇在香港注册成立的香港顺承贸易公司,是潍坊
市在香港创办的首家乡镇公司。1995年,经省体改委批准成立的山东龙越集团已
发展成为国家大型二档企业。柴沟村邱温源经营的潍坊华安集团公司已跃居全国
第87位私营企业,李家庄村已发展成拥有49辆运输车的运输专业村,袁家村组织
运输专业户成立了运输协会,利益均沾、风险共担,克服了单门独户闯市场的弊
端,任鹿家庄村已发展成为年产值近2000万元的木材销售加工专业村。1996年全
镇各级企业共完成产值6.06亿元, 实现利税1712万元,分别比1995年增长9.58%
和25%, 与1986年相比,年递增率分别为49.3%和50.2%。工业产值占全镇总产值
的74%。 1992年, 柴沟镇获潍坊市“发展乡镇企业先进单位” 称号,1987年~
1992年,连续六年获高密县“企业发展明星乡镇”称号。
坚持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镇区环境。1986年~1996年,柴沟镇投资50万
元, 建起老年人活动中心、敬老院、疗养院;投资200万元,建起了医院门诊大
楼, 配备了现代化医疗设施;投资400万元建起镇一中教学大楼,建起微机室、
语音室、阶梯教室,基础教育设施实现“六配套”;投资500多万元,安装了800
门程控电话, 并加入国际话网;投资100万元,建成占地120亩、固定摊点3万多
的农贸综合市场, 是高密市西南部最大的农副产品集散地;投资520万元,拓宽
修铺了平日公路镇区段, 使之硬化、绿化、美化配套;投资120万元,修铺了镇
区通往三个村的柏油路,迈出了“村村通柏油路”的第一步;投资30万元,安装
了有线电视和无线调频广播; 投资500万元,完成了五龙河岛屿护体工程,建起
了五龙潭、 卧龙岛,在岛上修建了凉亭和长廊;投资5万元,购进马尼拉草皮,
绿化了市场前三角地带; 投资1400万元,建起110千伏无人值守变电站。1992年
柴沟镇被潍坊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小城镇建设新型乡镇”;1995年,被国家建
设部命名为“全国500家小城镇建设试点镇”,被省政府评为“百新工程试点镇”。
全面规划镇区建设,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步伐。柴沟镇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
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的原则,合理布局、配套建设,使一座功能齐全、地方特色
突出的现代化小城镇已初具规模。 镇区规划面积6.8平方公里,设工业、商业、
生活、房地产开发、娱乐和旅游六大区域。投资2000万元,拓宽、硬化了镇区主
要街道,使镇区形成“八纵六横”的道路网络。小城镇建设促进了第三产业的振
兴。柴沟镇从土地使用、水电配套、贷款扶持等方面鼓励开发第三产业。至1996
年底, 平日公路镇区段两侧建楼房95幢,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楼房化率达到
了85%以上。 依托胶王公路在小庄村和前西旺村之间开辟了长3000米的三产经济
开发带, 发展工商业户120家,发展木材经营、餐饮、加油、维修等经营项目10
多个门类, 年增收250多万元。截止1996年,镇区有饮食服务、商贸、维修、书
店等私营业户1600多家, 从业人员达1万多人。针对镇区务工经商人员不断增加
的实际,成立了城镇居民管理委员会,为全镇的民办教师、机关、企业合同制工
人、 部分工商业户共340人办理了城镇户口,使他们成为第一批居民。成立了镇
容管理中队,年自装自卸垃圾1500多立方。1996年,第三产业总收入达7000万元,
比1995年增长980万元。 1992年,获省“村镇建设新型乡镇”称号;1994年,被
潍坊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新型小城镇”;1995年,被潍坊市委、市政府命名为
“第三产业先进单位”。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认真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制定了《文明镇民》守则。依
托文明镇民学校和镇成人教育中心,在农村、学校、企业、个体户和机关中分别
开展了移风易俗、尊老爱幼、共同致富、争做“四有新人”、爱国、爱党、爱岗、
文明服务、守法经营和廉洁勤政、为民服务等教育活动;在工商所、税务分局、
派出所、种子站等22个涉农部门、单位中推行“社会服务承诺制”,通过限制服
务内容、服务质量、服务时限,转变了行业作风,克服了“三难”现象;在全社
会开展“我愿做文明镇民”活动,并于1996年10月在商场上举行万人签名活动,
有二万多党员群众在长20米、 宽1.5米、绣着“我愿做文明镇民”七个大字的横
幅上写下自己的名字。从1989年底开始,柴沟镇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党员包户活动,
并不断发展。1996年7月1日,在党员包户的基础上,开展了机关部门包村、干部
包户活动和“先富帮后富、共奔富裕路”活动,形成了全镇党群手拉手、干群手
拉手、 群群手拉手,集体参与“扶贫帮困”活动的局面。七年来,共有704名党
员、干部、群众参与了这一活动,捐款捐物总值达20多万元,帮助发展致富项目
380个, 直接经济效益达260万元,有520个贫困户在帮扶下脱贫致富。根据镇党
员包户工作而编写的茂腔戏《根的呼唤》于1994年被广西电影制片厂改编、拍摄
成电影《莫忘那段情》,在全国公演。镇党委、政府还注重抓好党风廉政建设,
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机关干部“五不准”》和
《关于严禁机关干部下村吃喝的有关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同时开展了“三
讲、四争、四爱”活动,即讲政治、讲纪律、讲团结,争做廉政干部、争做优秀
机关干部、争做优秀包户干部、争做贡献突出干部,爱党、爱国、爱自己、爱柴
沟。1990年以来,党员干部无一有违法违纪现象。1994年以来,43个行政村非生
产性开支明显下降。1992年,柴沟镇获省“体育先进乡镇”称号,多次被潍坊市、
高密市评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农村卫生先进单位”、“计划生育先
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乡镇”等称号。
(徐连勇)

柴沟镇1986年~1996年主要经济指标

┌──────────┬──┬───┬───┬───┬───┬──┬───┬───┬───┬───┬───┬───┐
│年度指标 │1986│1987 │1988 │1989 │1990 │1991│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年平均│
│ │ │ │ │ │ │ │ │ │ │ │ │递增% │
├──────────┼──┼───┼───┼───┼───┼──┼───┼───┼───┼───┼───┼───┤
│农村经济总收入(万元)│2416│2633 │3150 │3683 │4382 │5621│6033 │15407 │82850 │102012│125272│48.4 │
├──────────┼──┼───┼───┼───┼───┼──┼───┼───┼───┼───┼───┼───┤
│财政收入(万元) │- │66.3 │66 │112.5 │196.1 │192 │125.8 │186 │213.7 │301 │359.5 │20.7 │
├──────────┼──┼───┼───┼───┼───┼──┼───┼───┼───┼───┼───┼───┤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501 │536 │555 │558 │705 │801 │837 │1181 │1766 │2390 │2930 │19.3 │
├──────────┼──┼───┼───┼───┼───┼──┼───┼───┼───┼───┼───┼───┤
│粮食总产量(万公斤) │2198│2011 │1430 │1170 │1586 │1960│1911 │2349 │2175 │2389 │2312 │5.1 │
├──────────┼──┼───┼───┼───┼───┼──┼───┼───┼───┼───┼───┼───┤
│棉花总产量(万公斤) │125 │119 │100 │68 │116 │142 │122 │163 │225 │180 │180 │3.7 │
├──────────┼──┼───┼───┼───┼───┼──┼───┼───┼───┼───┼───┼───┤
│果品总产量(万公斤) │43.2│12.8 │25 │44.9 │64.2 │64.2│66.9 │100 │12 │94.6 │94.6 │8.2 │
├──────────┼──┼───┼───┼───┼───┼──┼───┼───┼───┼───┼───┼───┤
│肉类总产量(万公斤) │135 │111.3 │119.9 │127 │180.5 │160 │183.7 │234.1 │560 │752.7 │995.6 │22.1 │
├──────────┼──┼───┼───┼───┼───┼──┼───┼───┼───┼───┼───┼───┤
│乡镇企业总产值(万元)│1634│2505 │4225 │4750 │6104 │7329│15031 │27403 │45289 │29812 │32675 │34.9 │
├──────────┼──┼───┼───┼───┼───┼──┼───┼───┼───┼───┼───┼───┤
│其中工业总产值(万元)│1094│1796 │2108 │3791 │5630 │6547│11986 │21408 │33049 │24387 │27752 │38.2 │
└──────────┴──┴───┴───┴───┴───┴──┴───┴───┴───┴───┴───┴───┘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1986年以来,柴沟镇立足本镇实际,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
攻方向,因地制宜确立主导产业,全镇农村经济持续、稳步、协调发展。1996年,
全镇农业总产值达到5818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2.5亿元,分别比1986年增
长4976%和5089%,农民人均纯收入2999元,比1986年增加2474元。
种植业。通过调整内部结构,适当压缩粮田面积,重点扩大棉花、蔬菜等经
济作物种植面积, 粮经作物比例调整到6∶4。五龙酱菜有限公司,划出菜地300
亩, 与100多户菜农签订统收统购合同,菜农每亩地纯收入都在3000元以上;由
农技部门具体负责,设立高产高效农业试验基地,大面积区域化推广鲁麦21号、
25号、稳千一号、潍40670等新品种,小麦总产达到了1088万公斤,单产340公斤。
养殖业。柴沟镇重点抓好系列化服务,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格局已经形
成。 镇兽医站在全镇设立3个配种点,投资7867元购买了液氮罐及配种器械,仅
1996年一年就改良黄牛300多头。 作为传统优势的肉鸡生产,一直保持持续强劲
的发展势头。 1995年、1996年连续两年出栏都在100万只以上。到1996年底,全
镇肉鸡大棚已发展到174个,每年可为农民增加纯收入250万元以上。同时,大力
发展淡水鱼养殖, 共开挖鱼塘30个, 养鲶鱼、黑鱼等70万尾,年增加农民收入
700万元; 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乌骨鸡、麝香鸭养殖。到1996年底,全镇共发
展乌骨鸡1万只,麝香鸭1.5万只,两项年收入都在30万元以上。
运输业。围绕增加农民收入,重点抓了汽车运输。到1996年底,全镇运输车
辆已发展到300多部,运输专业村3个。李家庄村投资18万元建起占地15亩的运输
服务大院,派专人对院内车辆进行集中看管,并及时搞好维修、加水、加油等服
务,院内运输车辆已发展到49部。
加工业。重点抓好木材加工销售和工艺品半成品加工。依托任鹿家庄村木材
经营市场,大力发展木材加工销售。1996年,进场经营的已有34户,其中年销售
收入过百万元的就有13户;工艺品半成品加工以工艺品厂为龙头,带动全镇6000
名妇女从事工艺品加工,仅此一项,年增加农民收入1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增加1500元以上。

【农业基础条件不断完善】全镇本着抗旱防涝并举、建设开发并重、水林路统一
规划、综合管理的原则,重点抓了以道路、调水为主要内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植树造林和各项农业综合开发。 1986年以来,全镇新铺地下管道2.2万米,防渗
渠道8000米,新修各种道路32万米,新打大口井450眼,修复旧井320眼,并投资
30万元,完成了李家庄水库调水工程,扩大水浇面积2000亩;投资30万元,开挖
马旺水库西水渠3000米, 增加有效灌溉面积5000亩;投资200万元,完成了五龙
河西水东调工程, 扩大灌溉面积1.2万亩。十一年间,全镇共在农田水利基本建
设方面投入工日1250万个,搬运土石1300万方。植树造林一年一个新台阶。1986
年以来, 共植树165万株,林木覆盖率由1986年的11.3%提高到18.6%,以农田林
网为主体,网、带、片、间、点相结合,沟渠路林相配套的高标准绿化体系已经
形成。

【文教卫生事业蓬勃发展】全镇把加快文化事业发展步伐作为提高全民素质的重
要一环,投资统一为43个村订做了阅报栏,并成立了读报用报小组,由专人负责
报刊更换,村村建起了文化大院,实现了设施、制度、奖惩配套。镇文化站还组
建了由15人组成的业余文艺演出队,经常围绕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内容自编自
演节目。为进一步丰富镇民文化生活,柴沟镇投资30万元,安装了无线调频广播,
新上了有线电视,每天定时播放自办节目。仅1996年,全镇就组织文化下乡活动
20多次,自办节目40多期,受教育群众达15万多人。
柴沟镇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镇共有初级中学2处,小学15处,
在校学生2661人。1986年以来,围绕为经济建设培育人才这一目标,加大投资,
改善办学条件,先后投资近千万元,建起了镇一中教学楼,新建翻建校舍120间,
为镇一中建起了微机室、语音室、实验室和阶梯教室,硬化了校内路面。全镇有
12处学校被评为潍坊市三化建设达标学校,12处幼儿园达到潍坊市一类园所标准,
其中镇一中被评为潍坊市规范化建设学校; 同时为全镇123名民办教师办理地方
城镇户口,实现了与公办教师同工同酬;教师队伍业务素质明显提高。全镇涌现
出市级以上优秀教师和先进工作者75人, 9名中小学校长全部取得了合格证书,
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达96%, 小学教师达100%。教学质量有了新突破。全镇学龄
儿童入学率、在校生巩固率分别达到100%,全镇受教育人数和年限均为历史最高
水平。
卫生事业蒸蒸日上。 全镇医疗机构39处,卫生技术人员114名,病床93张,
5000元以上较大型医疗设备6台(件) 。1986年以来,柴沟镇先后在市级以上医学
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6篇,完成并鉴定医学科研成果5项,初级卫生保健工作通过
了潍坊市初级保健委员会验收。

【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1986年以来,柴沟镇把个体私营经济作为新的经济生
长点,以优惠的政策、宽松的环境,使个体私营经济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1)发展速度快。1996年全镇个体工商户967家,从业人员1453人,分别比1986年
增长2.2倍和1.8倍;(2) 经济势力逐步增强。1986年全镇个体工商户户均注册资
金75元,到1996年注册资金达到212元,增长182.7%,私营企业从无到有发展到9
家,注册资金2100万元,其中过千万元的1家,过百万元的1家。(3) 行业领域不
断拓宽。由过去的维修加工、商饮服务等几个行业扩展到橡胶轮胎、木材加工及
农副产品加工等10多个行业。(4) 科技型企业异军突起。1986年以来,全镇私营
企业已累计开发新品种43种,其中有4种顺利通过省A级质检标准。如私营企业潍
坊华安集团先后与国内四大轮胎厂家建立业务联系,共引进技术人才36名,成立
了专门的科技攻关小组,累计开发生产了6个系列20多个品种的轮胎产品。(5)向
区域化、规模化发展。即由过去分散经营、逐步向集中连片经营开拓,形成了基
础在一家一户、规模成千百户的产业群体和块状经济,涌现出了一批产值过百万
元、超千万元的个体私营经济专业村。如任鹿庄村建成占地50亩的木材市场后,
1996年销售收入突破了1000万元,成为高密南部最大的木材经营基地。
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996年,全镇个体私营业
户完成产值1.5亿元,上缴税金200万元,促进了市场的繁荣。到1990年底,柴沟
镇集贸市场已发展到6处,社会服务网点11处。其中个体私营商业网点占97%以上。
1996年, 全镇个体私营经济实现商品零售额达到1.2亿元,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
力向非农业的转移。到1996年底,全镇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3700人,促使大量
农村剩余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向二、三产业,改变了农村单一产业结构,促进了
社会事业的发展。1986年以来,全镇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共投入小城镇建设资
金250万元,私营企业主邱温源十一年来共为社会公益事业捐款156万元。

【乡镇企业科技成果显著】在发展乡镇企业中,坚持以科技进步为先导,狠抓科
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这一基础工作。到1996年底,共完成科研、新产品开发和科
技成果推广项目29项。其中填补国内空白4项,填补省内空白5项,新产品投产率
达100%, 产销率达96%。镇华容服装厂生产的“鹰击剑”牌系列牛仔服荣获第二
届中国乡镇企业管理局出口产品博览会银奖,华达机绣有限公司产品尼龙网布人
丝花边荣获潍坊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CG-15超宽幅电脑织带获潍坊市科技进步二
等奖,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华丰有机化工厂产品N_甲基二乙醇胺填补省内空白,
是当今最低耗能的脱硫脱碳溶剂。 镇机绣厂产品HD、SG_15超宽幅绣缎获省科技
进步三等奖,填补国内空白。
(张洪军)

【经济强村】 郝家村全村共有283户,1069口人,2110亩耕地。大力发展多种经
营, 1996年全村实现社会总收入406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3210元。连续四年被
高密市委命名为“文明村”,连年被镇委、镇政府评为“农村工作先进集体”。
郝家村充分发挥养殖经验和资源丰富的优势,1992年以来,先后投资21万元,
兴建大棚26个,共养殖肉食鸡500万只,增加收入800万元,通过采取优惠政策,
优先安排场地,优先解决水、电难题,优先提供资金,并实行购苗、技术、销售
一条龙服务,为养鸡户提供便利条件,大大调动了养殖积极性。全村共有养鸡户
26家;年创收入67万元。全村在抓好养殖肉食鸡的同时,注重发挥水资源丰富的
优势, 鼓励发展鸭、鹅养殖。1996年全村先后养殖鹅鸭0.8万只,年创收入13万
元。

李家庄村全村共有258户,935口人,耕地面积1473亩。1996年全村社会总产
值实现476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3320元。
积极发展交通运输业,为交通运输户提供优质服务,使交通运输业成为该村
主要收入渠道。全村共有汽车49部,每部车年收入突破15万元;共有“50”车21
辆,“12”小拖29辆,三轮车43辆。村投资18万元,修建了占地15亩的交通运输
服务大院,为运输户提供维修、加油、信息等服务。先后为运输户提供运输信息
103条,增加收入1200万元。
运输业的发展,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村两委率先开展了“先富帮后富共奔
致富路” 手拉手活动。9个交通运输户致富不忘贫困户,先后与11个贫困户“攀
亲结对” ,为贫困户提供资金、化肥、帮助上致富项目,使6个贫困户走上了致
富路。1996年被评为镇“文明村”、“农村工作先进单位”。
张戈庄村全村共有268户, 1000口人,2341亩耕地。村两委立足村情,选准
致富项目,切实搞好服务,积极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连年被高密市评为“先进
村”、“文明村”。1996年,全村工农业总收入426.8万元,人均纯收入2906元。
张戈庄村走“地下找”、“地上种”、“庭院加工”、“炕头绣花”全面发
展的路子。 1996年1月,村投资3万元新上重晶石开采项目,解决剩余劳动力100
人, 增加收入60万元。地上积极推广科技种田,全村80%以上的花生盖了地膜。
同时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 新辟菜地200亩,创收20万元。30多户村民上加工
花生项目, 年增收入20多万元。120个妇女不甘落后,利用农闲绣花纳鞋垫,全
村实现了家家有项目、人人在赚钱、天天见收入,户户无闲人。村两委注重为农
民致富搞好服务。1995年投资3万元新上10千伏变压器1台,1996年架设供电线路
500米, 保证了采石加工的电力供应。为开采重晶石提供产、供、销服务,并担
保贷款40万元。农业生产实现“统一耕地、统一播种、统一收打、统一浇水”四
个统一。每年为农民购进化肥180吨,农药2吨,良种1.5吨,农膜0.5吨,解决了
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难题,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范家大村全村有235户, 861口人,1475亩耕地。全村有村办企业2家,私营
企业4家,个体工商户120家。1996年实现企业总产值20万元,人均纯收入2930元。
荣获“镇级文明村”称号,被高密市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党的开放政策使范家大村迅速形成了以兴建村板厂、液化气供应为龙头,工
商、建、运、服务业全面发展的经济框架。利用位于平日路、胶王路侧的地理优
势,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达400人次,年创收入18万元。村级领导一班
人,率先进行企业内部改革,较好地解决了长期以来包盈不包亏的问题。同时加
强审计,坚持季审、年审,有效地防止了潜亏现象。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
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优先安排困难户进企业劳动,加快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步
伐。
柴沟村位于镇驻地胶王路与平日路交汇处。 全村共有498户, 1646口人。
1996年,村办企业总产值1亿元,实现利税200万元,人均纯收入3380元。被市委、
市政府评为“经济强村”、“农村工作先进集体”。柴沟村充分发挥交通便利、
地理位置优越的优势,积极兴办企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形成了“集体有项目,
村里无闲人,天天有收入”的良好局面。先后兴办福利板厂、加油站等村办企业
6处, 柴沟村筑巢引凤、招商引资,鼓励村民和外地能人来村上项目、办企业。
橡胶厂与台湾安磊有限公司合资建成高密华安集团,被评为全国最大规模个体企
业,名列第87位,年产值过亿元。
村两委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两个文明建设齐
发展。村两委开展的“争做文明镇民”、“争创文明村户”、“先富帮后富,共
奔致富路”等活动,使精神文明建设落实到千家万户。先后被评为镇“党建工作
先进单位”、“文明村”。有148户农民被评为“文明户”。
(陈国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