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辑 田庄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6&rec=143&run=13

乡委书记:郇洪和※ 杜继亮※ 刘顺利※
刘伟
副书记:孙强※ 高希森※ 刘顺利※
焦延利※ 仲跻魁※ 臧金柱※
范立标 李永敬※ 禚振礼
任怀见
乡长:孙强※ 刘顺利※ 仲跻魁※
范立标
副乡长:乔来昌※ 范作勤※ 林希凤※
王忠智 曹启洪 王成敬※
张立国 赵廷常 赵凤义 栗汝国

【乡情要览】 田庄乡位于城区西南23公里处,辖25个行政村,总面积35.02平方
公里,耕地面积2200公顷。1996年全乡国民生产总值540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
比上年增长26.6%; 农村经济总收入22654万元, 比上年增长17.8%; 人均存款
1384.70元,比上年增加472.46元;棉花总产24万公斤,比上年减少14.3%;粮食
总产1778万公斤,比上年增长6.7%;大牲畜存栏3594头,比上年增长5%;猪存栏
6000头,比上年增长3%;肉类生产180.2万公斤,比上年减少4.9%;果品总产852
万公斤,比上年增长6.5%;乡镇企业总产值11294万元,其中工业产值7302万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22.2%、-17.9%。1996年底,农村机械总动力达到16675千瓦,比
上年增长5%;农村用电量达到156万千瓦时。1996年底,全乡总人口为19536人,
比上年减少280人,其中农业人口19067人,非农业人口469人,人口出生率为9.7
‰,自然增长率为3‰。
硕果累累的林果业。 自1986年以来,田庄乡沿潍河一带的1万亩滩涂逐步被
开发利用。到1996年,全乡已建成了5公里1万亩的林果经济带,栽植日本红富士、
乔纳金、美国四代短枝红星、烟台青香蕉、新世界等优质果品6000亩;栽植大金
星山楂、肥城蜜桃、樱桃、牛心李、大泽杏、李梅、板栗、银杏等优质杂果4000
亩,成为全市的名优特产。其中,红富士、乔纳金苹果在潍坊市第四届名优新果
品展评会中,被评为特优果品,新红星苹果被评为优质果品。在山东省举办的名
优新果品鉴评会中,田庄乡的红富士苹果又夺得金质奖。1996年,全乡果品总产
量已达到1000万公斤,总产值达到1200万元。果品成为田庄乡出口创汇的主要农
副产品。
较为丰富的矿产资源。田庄乡西部河滩盛产优质建筑砂,是全市蕴藏量最大
的砂场之一,年开采出售量在30万立方米左右,是优质的建筑材料。东北部地下
蕴藏有全市最大的花岗岩石矿,又名“细粒纳长板岩”,色泽翠绿,品质坚硬,
极耐风化,可与高档的优质大理石相媲美,储藏量在5000万立方米以上,是有待
开发利用的高级建筑材料。
高产多样的种植业。 全乡有3.3万亩耕地,农作物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为
主,粮食总产年平均稳定在1800万公斤左右。经济作物以种植棉花为主,兼种辣
椒;油料作物以种植大豆为主,兼种花生。十一年来,全乡在稳定发展粮棉生产
的同时,大力发展蔬菜生产,先后建立了4000亩蔬菜生产发展基地。其中利用土
温室、冬暖大棚、早春阳畦、地膜覆盖、立体栽培等新技术种植的蔬菜面积2000
亩,年可产韭黄,拱棚韭菜、冬春黄瓜,大棚西红柿,大棚鲜椒等高档优质蔬菜
500万公斤,蔬菜总产量达到2000万公斤,总收入1500万元。
快速发展的乡镇企业。全乡有乡、村办企业15家,职工1500人,拥有固定资
产总值1000万元。十一年来,全乡乡村办企业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紧紧
围绕建立新的企业制度,形成新的产业优势,探索新的管理方式,实行改革推动、
科技驱动、外向带动,促使产品上档次,企业上规模,管理上水平,不断改善经
济运行质量,全乡的乡村办企业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1996年,全
乡已建成纺织配件厂、铸造加工厂、化纤纸管厂、饲料加工厂、食品加工厂、家
具制作厂、建筑公司、预制件厂、纸箱厂。其中,化纤纸管厂是全乡的骨干企业,
有职工120人,注册资金50万元,固定资产总值100万元,主要产品有DTY、POY、
FDY等各种化纤用高精度、 高强度纸管。该系列产品填补了潍坊市空白,可替代
进口产品为各种进口化纤生产设备的生产配套, 已具备年生产500万支的生产能
力。产品畅销各地,深受用户欢迎。化纤纸管厂连续三年被评为市级先进企业和
潍坊市“重合同、 守信用”企业。1996年,全乡村办企业总产值达到1.4亿元,
实现利税3563万元。乡村办企业已成为全乡实现小康目标的重要经济支柱。
文教卫生等事业全面发展。全乡科技、教育、文化、卫生、计划生育、交通
邮电、福利保险等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较大发展。1996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
长的贡献率达到56%, 全面实现了九年制义务教育。计划生育走上了经常化、制
度化、规范化轨道,计划生育率、晚婚晚育率、统计质量合格率均达到100%。文
化、卫生建设成绩斐然,群众文化生活丰富,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水平不断提高。
邮电通讯实现了程控化。小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乡容乡貌已向“文明乡镇”
发展,实现了道路拓宽、路面硬化、美化为一体的综合自然环境保护区,小城镇
建设的服务功能明显增强。

田庄乡1986年~1996年主要经济指标

┌──────────┬──┬───┬───┬───┬───┬───┬───┬───┬───┬───┬───┬───┐
│年度指标 │1986│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年平均│
│ │ │ │ │ │ │ │ │ │ │ │ │递增% │
├──────────┼──┼───┼───┼───┼───┼───┼───┼───┼───┼───┼───┼───┤
│农村经济总收入(万元)│1670│1798.4│1885.6│1876.5│2337.3│3016.2│3598.3│4836 │12000 │19229 │22654 │29.8 │
├──────────┼──┼───┼───┼───┼───┼───┼───┼───┼───┼───┼───┼───┤
│财政收入(万元) │- │16.3 │19.9 │22 │22.3 │21 │26.6 │32 │41.4 │52 │90.6 │21 │
├──────────┼──┼───┼───┼───┼───┼───┼───┼───┼───┼───┼───┼───┤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509 │507 │521 │507 │660 │842 │958 │1425 │1738 │1935 │2600 │17.7 │
├──────────┼──┼───┼───┼───┼───┼───┼───┼───┼───┼───┼───┼───┤
│粮食总产量(万公斤) │1349│1349 │1056 │668 │1079 │1350 │1516 │1646 │1648 │1666 │1778 │2.8 │
├──────────┼──┼───┼───┼───┼───┼───┼───┼───┼───┼───┼───┼───┤
│棉花总产量(万公斤) │38 │44 │35 │36 │37 │57 │40 │36 │14 │28 │24 │-4.5 │
├──────────┼──┼───┼───┼───┼───┼───┼───┼───┼───┼───┼───┼───┤
│果品总产量(万公斤) │17.6│76.9 │77.6 │60.5 │66.8 │66.7 │246.2 │302.9 │585.9 │800 │852.3 │47.4 │
├──────────┼──┼───┼───┼───┼───┼───┼───┼───┼───┼───┼───┼───┤
│肉类总产量(万公斤) │66.6│51.1 │78.3 │73 │52.2 │50.4 │123.9 │156.6 │175.4 │189.4 │180.2 │10.5 │
├──────────┼──┼───┼───┼───┼───┼───┼───┼───┼───┼───┼───┼───┤
│乡镇企业总产值(万元)│557 │653 │915 │870 │1169 │1230 │4296 │6563 │8020 │9240 │11294 │35.1 │
├──────────┼──┼───┼───┼───┼───┼───┼───┼───┼───┼───┼───┼───┤
│其中工业总产值(万元)│247 │475 │234 │652 │1069 │1130 │3696 │6236 │7710 │8892 │7302 │40.3 │
└──────────┴──┴───┴───┴───┴───┴───┴───┴───┴───┴───┴───┴───┘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成效显著】1986年~1996年,田庄乡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一直
走在全市(县)的前列。乡水利站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市水利工作先进单位。1990年
以来,田庄乡的水利建设按照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市场经济和区域经济的要
求,结合本乡的地域特点和水资源状况,狠抓以治水为中心的水利建设,为全乡
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
在水利建设上,全乡以开发利用地上水为主,以挖掘地下水为副,坚持“地
上与地下”、“开源与节流”、“建设与管理”并重的方针,开发利用水利资源。
全乡依靠潍河淡水的自然优势,大搞农田水利工程配套建设。1986年~1996年,
全乡共投资1000万元, 沿潍河东岸建成固定式扬水站6座。其中,机电双配套扬
水站3处,装机1715千瓦。平原打深井、机井、大口井、方塘600处,开发利用地
下水90万立方米,排灌动力机械已发展到6600千瓦。1986年以来,全乡新修防渗
渠道3.7万米, 横跨全乡25个自然村。发展地下低压节水管道1500米,年节水达
10万立方米。 截止1996年,全乡已开发利用淡水资源150万立方米,有效控制灌
溉面积3万亩,基本实现了农田灌溉水利化。

【果品生产】1986年~1996年,全乡立足本地资源优势,把果品生产作为发展全
乡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来抓,利用潍河滩涂资源建成5公里1万亩林果经济带。十
一年来,全乡通过实施“双优战略”、服务推动战略和名牌战略,促进了果品生
产大发展。1996年,全乡果品总产量达到1000万公斤,果品总收入达到1200万元。
果品好果率达到80%以上,一级果率达到60%以上。在果品生产中,主要措施有:
(1)实施“双优”战略。重点抓了优良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十一年来,
通过高枝换头、 二级育苗法等措施改造更新老劣品种,先后改造苹果3万株,嫁
接优良品种接穗20万个,二级育苗更新优良果树2000亩,使全乡果树良种化程度
达到90%以上。同时抓了果品优质化。通过采取花前复剪、花期喷药、疏花疏果、
控氮增磷、增施有机肥以及推广应用日本苹果套袋、酵素菌肥、壁蜂授粉等先进
科学技术, 不断提高果品质量。1995年~1996年,全乡完成苹果套袋100万个,
推广应用各种酵素菌粒状肥160吨,堆肥1600立方米,引进日本角额壁蜂8000头。
通过推广应用先进科学技术,使全乡果品生产不断上台阶、上水平。(2) 实施服
务推动战略。 乡政府不断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先后投资100万元用于扶持果农引
进、推广优良品种、推广应用酵素菌技术、苹果套袋和壁蜂授粉技术。1991年~
1996年,先后高薪聘请了山农大教授辛培刚、栖霞市寺口镇高级农艺师王秀斌作
为果树高产开发技术顾问。他们在果树的病虫害防治、生产资料供应和果品销售
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3) 实施名牌战略。1996年,参加了潍坊市第四届名优新
果品展评会,其中红富士、乔纳金苹果被评为特优果品,新红星被评为优质果品。
在全省举办的名优新果品鉴评会中,红富士苹果又夺得金质奖。由于实施了“三
个战略”,果品知名度不断提高,果品远销北京、上海、福州、哈尔滨、青岛、
潍坊等大中城市和地区,深受客户欢迎。
(田立友)

【经济强村】大圈村全村共有265户,957口人,总耕地面积1050亩。1996年全村
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7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00元,全村公共积累200万元。
工副业生产发展较快。1986年以来,全村坚持以工富村,以工富农,靠自我
积累发展村办集体工副业生产, 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之路。1996年有村办企业3
家,实现企业产值200万元,完成利税30万元。其中村木器厂固定资产达15万元,
1996年,木器厂完成产值达150万元。
个体私营经营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到1996年全村个体私营工商户达到80户,
还有的在外地兴办了私营企业,有25户上了蛋鸡、肉食鸡、鸭、鹅、猪、羊等养
殖项目,年养蛋鸡过千只,出栏肥猪4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12家。1992年以来,全
村私营经济收入年增长30%,占全村工农业总收入的22%。
加大农业投入,形成良性循环。村里每年向农业投入都在20万元以上,以工
补农资金总额达150万元以上, 用以购置农机具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1996年全
村拥有联合收割机1台、 75链轨车1台、50拖拉机1台及其他配套农机具总动力达
780千瓦,扬水站2座,4000米防渗渠道遍布全村的主要田间地块,农业生产基本
实现了水利化、机械化,做到了统一耕播、统一灌溉、统一收获。1996年粮食亩
产900公斤、总产90万公斤,形成了以工补农、以工促农、以农促工的良性循环。
自1983年以来乡村提留全部由集体统一支付。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先后被市委、市政
府授予“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农村工作先进集体”
等荣誉称号。
(王延舜 于心友)
前铺村全村共有720户, 2416口人,总耕地面积5126亩,其中果园面积2043
亩,人均0.85亩。1996年,全村农工副总收入145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00元,
仅果品收入就占农工副总收入的22%, 人均1317元。该村的红富士、乔纳金苹果
在潍坊市第四届名优新果品展评会上,被评为特优果品,其中红富士苹果获省金
奖。1996年前铺村被国家绿化委员会授予“造林绿化千佳村”荣誉称号。
1987年以来,全村把果品生产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实行了果园确
权到户。 成立了由136名技术骨干组成的果树协会,负责本村新果品、新技术的
引进推广和果品销售。 从1986年开始,每年由集体出资2万多元,专门用于对新
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和应用,专门聘请了栖霞市寺口镇高级农艺师王秀斌
作为果树高产、高效开发技术顾问。1996年共举办培训班10次,受训人员1200多
人次, 组织党员群众收看果树管理等科技录像片10部,举办广播讲座8次,发放
科技资料、书籍1500份(册) ,印发明白纸1.5万份。对果园实行了规范化管理,
推广了配方施肥,推广应用酵素菌肥。一年四季修剪、果园除草、二级育苗、高
枝换头、化学控制、疏花、疏果、控氮增磷、苹果套袋、壁蜂授粉等高新技术,
提高了果品质量和产量。 1996年,全村果品总产达200万公斤。前铺村注重搞好
销售服务,在派人员外出联系签订购销合同的同时,对前来购货的客户,在场所、
食宿、结算等方面给予照顾。不仅吸引了客户,而且解除了果农的后顾之忧,使
果品畅销不衰,远销上海、福建、北京、哈尔滨等全国十几个省市和地区。
果品的生产大发展,促进了全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全村先后
投资35万元建设扬水站1座, 修防渗渠道3000米,铺设地下管道1500米,集体购
置农业机械5台,总动力达210千瓦。其中:农用汽车1部、链轨车1台、联合收割
机2台、12拖拉机1台,全村农业生产基本实现了水利化、机械化。1986年~1995
年,乡村提留全部由集体统一支付,并投资25万元,为群众安装了自来水,修整
了街道,改善了办学条件,办起了标准较高的联合诊所。
前铺村自1988年以来,年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单位、先进党支部等荣
誉称号,1996年被潍坊市委授予“五好党支部”荣誉称号。
(田立友 于心友 王延舜)
薛家老庄全村共有350户,1158口人,2270亩耕地。其中,粮食面积1900亩,
棉花面积600亩。 1996年,全村粮食总产量达到107万公斤,亩产810公斤,全村
农工副总收入达到452.7万元, 比上年增加59.6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2507元,
比1995年人均增加556元。1996年底,全村公共积累和固定资产总值达到200万元,
比上年增加54万元。薛家老庄村1991年被高密县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
单位;1994年荣获高密市“文明单位”荣誉称号;1995年和1996年,分别被高密
市委、市政府评为“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和“农村工作先进村”。
抓调整,打基础,大力发展高效农业。1991年以来,大力发展市场农业、特
色农业,稳定发展粮棉生产,农村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的综合效益有了较
大提高。1993年以来,村里先后建立了500亩小麦和600亩棉花良种繁育基地。先
后打大口井5眼, 挖平塘6座,修各种渠道2500米,全村90%以上的地块实现了耕
播机械化,灌溉水利化。
集体农机事业不断发展。1995年以来,村委先后投资35万元,购买了链轨拖
拉机1台,佳木斯产中型联合收割机2台,25拖拉机1台,12拖拉机2台以及圆盘耙、
大犁等配套农机具, 总动力达200千瓦,并建起了农机大院和维修车间等。全村
耕、种、收、浇和治虫全部实现了机械化,集体服务功能不断增强。
第三产业不断发展。集体服务功能的增强和农机事业的发展,使大批劳动力
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从事第三产业。他们充分利用靠近柏油路的地理优势,新建
集贸市场1处, 先后带动了机电维修,废品收购,商业饮食等服务行业的兴起,
搞活了农村经济。
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促进了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村里先后投资50万元,
完成了农村电改,新建了一所高标准的村办小学和村办公室及综合活动室,整修
了村内街道,村容村貌大为改观。1993年以来,该村先后被高密市委、市政府授
予“文明单位”和“先进党支部”、“模范村委会”等荣誉称号。
(田立友 于心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