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辑 双羊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6&rec=140&run=13

镇委书记:吴学深※ 张来光※ 王玉和※
程际奎
副书记:郭明福※ 王玉和※ 仪修法※
张来堂※ 王进贞 陈兆勤※
王庆波 车秀琴(女)※ 辛勤文
镇长:郭明福※ 张来堂※ 王玉和※
车秀琴(女)※ 王进贞
副镇长:尹凤岗※ 张清英(女)※
陈好然※ 曹兆智※ 王庆波※
禚召聪 别佃令※ 林希凤※
张洪兵 刘焕喜 刘维平
管素君(女) 侯明亮※

【镇情要览】 双羊镇位于城区西部21公里处,辖34个行政村,总面积51.51平方
公里,耕地面积2933公顷。1996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912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
比上年增长23%;农村经济总收入28746万元,比上年增长8%;人均存款1010元,
比上年增加106元;棉花总产36万公斤,比上年减少32%;粮食总产2691万公斤,
比上年增长3.8%;大牲畜存栏1.54万头,比上年增长3%;猪存栏2.64万头,比上
年增长1%;肉类生产275.3万公斤,比上年减少2.6%;果品、蔬菜总产2.1万公斤,
比上年增长1%;乡镇企业总产值56266万元,其中工业产值36745万元,分别比上
年减少31.8%、8.6%。1996年底,农村机械总动力达到15168千瓦;农村用电量达
到660万千瓦时, 比上年增长30%。1996年底,全镇总人口为31079人,比上年减
少151人, 其中农业人口28200人,非农业人口2879人,人口出生率为10.86‰,
自然增长率为3.2‰。
1996年,镇党委、政府提出了由小康向富裕跨越的新构想,在全镇实施了三
个“一、二、三”工程, (一个养殖专业村、二个蘑菇种植专业村、三个十万只
肉食鸡养殖场) 在种、养、加上做文章,使全镇农、工、副全面发展。刘家疃村
重点发展家兔养殖,1996年底,饲养100只兔以上的户达到100户。赵家庄、庄家
村发展蘑菇种植由于村委跟上了提供原料、 菌种等服务措施,收入已达到100万
元以上。1995年以来,镇党委、政府与凯远公司加强合作,在克兰村、后张秋村、
中张秋村、 下坡村、后郑公一村5个村建起了30万只肉食鸡养殖大棚,1996年底
人均收入可达1500元以上。
农业走上了“一优双高”之路。全镇按照“加强中片,开发西片,带动南北”
的发展思路,积极调整和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大抓了万亩“双千田”、万亩“吨
粮田”、万亩果菜等项目的开发。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重点培植了粮、果、
菜、养殖和鞋业生产五大主导产业,提高了农业的综合效益。全镇已整建吨粮田
2万亩,“双千田”1.5万亩,蔬菜基地5500亩,林果2800亩。镇村企业规模不断
扩大。全镇已建有铸造厂、翻砂厂、橡胶厂、鞋厂、汽修厂、玩具厂、建筑公司
等60多家具有一定规模的镇村企业,形成了铸造、鞋业、建材、玩具、建筑安装
五大支柱产业为主体的工业企业体系,并逐步向集团化方向发展。
1996年底,全镇程控电话入村率100%,购置了先进的微机设备,成立了信息
服务中心,并与全国联网。安装了地面卫星接收站和无线调频差转电台,使有线
电视和无线广播网覆盖全镇。建起了大型集贸市场,设置5500个摊位,集日参与
交易者达4.2万人次,日交易额125万余元,是高密西部最大的农副产品集散地之
一。在抓好镇区建设的同时,镇党委、政府还注重抓好各村的村容村貌改造。根
据农村规划,房屋建设严格手续,从建筑布局到建筑格调,都正向着美、新、齐
方向发展, 全镇“小康屋”、“小康楼”日益增多。全镇45%以上的村吃上了自
来水, 98%以上的村通了公路,晴雨通车。1996年,双羊镇获潍坊市“村镇建设
先进乡镇”称号。1996年,镇区工贸小区年产值达到4880万元,小区内人均纯收
入5660元,被高密市委、市政府列为全市重点开发工贸区之一。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投资180万元新建教委、幼儿园大楼2座,成人教育中心
1处, 全部改建和新建全镇小学和初级中学,均达到了“六配套”标准。1995年
被潍坊市委、市政府授予“义务教育先进乡镇”和“老年人体育先进乡镇”称号。
镇卫生院科室齐全,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先进,中西医并举,外科手术及癫
痫病治疗,在全市远近闻名。村村建有卫生室,做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
出镇。实行了三级卫生保健网络,提高

双羊镇1986年~1996年主要经济指标

┌──────────┬──┬──┬───┬───┬───┬───┬──┬───┬───┬───┬───┬───┐
│指标年度 │1986│1987│1988 │1989 │1990 │1991 │1992│1993 │1994 │1995 │1996 │年平均│
│ │ │ │ │ │ │ │ │ │ │ │ │递增% │
├──────────┼──┼──┼───┼───┼───┼───┼──┼───┼───┼───┼───┼───┤
│农村经济总收入(万元)│2162│2282│2544 │2650 │2955 │5012 │6668│10279 │17778 │26606 │28746 │29.5 │
├──────────┼──┼──┼───┼───┼───┼───┼──┼───┼───┼───┼───┼───┤
│财政收入(万元) │- │53 │39.1 │47.3 │49.3 │47 │61.3│56 │91.4 │120 │124 │9.9 │
├──────────┼──┼──┼───┼───┼───┼───┼──┼───┼───┼───┼───┼───┤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421 │471 │560 │565 │729 │867 │901 │1251 │1776 │2099 │2866 │21.1 │
├──────────┼──┼──┼───┼───┼───┼───┼──┼───┼───┼───┼───┼───┤
│粮食总产量(万公斤) │1659│1727│1504 │1050 │1392 │1880 │2202│2276 │2507 │2593 │2691 │5 │
├──────────┼──┼──┼───┼───┼───┼───┼──┼───┼───┼───┼───┼───┤
│棉花总产量(万公斤) │69 │79 │63 │51 │77 │92 │70 │78 │30 │53 │36 │-6.3 │
├──────────┼──┼──┼───┼───┼───┼───┼──┼───┼───┼───┼───┼───┤
│果品总产量(万公斤) │41.1│1.6 │2.3 │4.5 │10.4 │10.5 │10.5│2.1 │1.9 │2.1 │2.1 │-25.7 │
├──────────┼──┼──┼───┼───┼───┼───┼──┼───┼───┼───┼───┼───┤
│肉类总产量(万公斤) │71.8│57.7│125.8 │119.3 │135.7 │146.8 │83.5│180.4 │151.1 │282.6 │275.3 │14.4 │
├──────────┼──┼──┼───┼───┼───┼───┼──┼───┼───┼───┼───┼───┤
│乡镇企业总产值(万元)│472 │962 │1531 │1479 │1942 │2919 │4932│11999 │45089 │82461 │56266 │61.3 │
├──────────┼──┼──┼───┼───┼───┼───┼──┼───┼───┼───┼───┼───┤
│其中工业总产值(万元)│532 │740 │392 │1259 │1612 │2199 │4200│8035 │17396 │40211 │36745 │52.7 │
└──────────┴──┴──┴───┴───┴───┴───┴──┴───┴───┴───┴───┴───┘

了人民的健康水平。计划生育工作贯彻了“三为主”的方针,人口自然增长率已
降低到10‰以下,全镇无超生违纪现象。1994年被潍坊市委、市政府授予“计划
生育先进单位”称号。
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认真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利用各种形式,对全镇的
1147名党员进行了系统的社会主义特色理论、市场经济知识和科技知识等一系列
教育培训,并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用比”、“党员家庭十带头”、“党员包户”
和向孔繁森、王廷江等模范人物学习的活动。至1996年底,全镇先后有4800多人
次接受了教育和轮训, 涌现出55名优秀党员干部,160多名党员科技带头人。围
绕做“四有” (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 新型农民,大力组织实施了
“文明富裕家庭细胞工程”和“少生快富文明幸福工程”,广大干部群众的市场
观念、竞争观念、科技观念、法制观念大大增强,涌现出市级以上文明单位44个,
受到山东省和潍坊市政府表彰的优秀人物51名。
社会秩序稳定,连续八年全镇无重大恶性案件发生。1994年、1995年被潍坊
市委授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信访工作先进单位”,“二五普法
先进集体” 和“司法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名村级调解主任被国家司法部授予
“调解工作先进个人” 称号。群众文化工作发展较快。到1996年,全镇6个生产
片,34个行政村,村村设有阅报栏,片片都有文艺宣传队。
【小城镇建设展新姿】1994年以来,镇党委、政府把小城镇建设作为振兴全镇经
济的突破口来抓,加大投入,加快发展。主要进行了小城镇基础设施、生活设施
和楼房建设。累计投资已达4686万元,新建楼房124幢,新上万门程控交换机1座,
新增加变压器4台,新辟、拓宽了镇区8条主要街道,全长5.82公里,并全部柏油
硬化; 公路两侧已全部植高标准风景树2400棵,新安路灯182盏,初步建成了一
个以镇驻地为中心,集办公、娱乐、商贸、新型居民区等各种配套设施为一体的
新型城镇格局。1996年底,镇区市直企业42处,镇办企业26处,私营企业达到60
余家,个体经商户1088户,镇区常驻人口达到6000人。随着小城镇建设的发展,
人们的文化品味、生活方式、社会公德、法制意识、社交能力和审美观念在镇区
发生了明显变化,从而推动了全镇精神文明建设。1996年底,镇党委、政府投资
5500万元,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加强综合开发,实施沿线战略,营建三产长廊,
利用潍高公路、双井公路贯通镇区的交通优势,实施了“长藤结瓜”的沿线开发
战略,已建“三产长廊”1200米,建成饭店、商店等营业网点28个,繁荣了镇区
商品流通,进一步促进了小城镇建设。

【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至1996年底,全镇个体工商业户已发展到3800家,占
全镇总户数的33%;规模较大的私营企业40家,从业人员1.1万人,占全镇总人口
的61%, 其中跨出市门,在大连、青岛、潍坊、威海、烟台等地经商的人员就有
2800多人。仅鞋业生产在外地就有专业商店20个,摊位60个,固定资产达5500万
元,在双羊初步建成了鞋业一条街。1996年,全镇个体私营经济总收入5.5亿元,
比上年增长35%,共向国家交纳税金40万元,占全镇税收总额的60%。

【卫星运动鞋厂】镇卫星运动鞋厂是生产布面胶鞋的专业厂家。鞋厂自1994年建
立,现有职工1600人,厂区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800万元,有胶鞋生
产流水线4条。 工艺先进、技术力量雄厚,产品款式新颖,花色繁多,有田径、
淑女、 休闲等10多个系列,100多个品种。年生产能力达1500万双,销往国内16
个省市,产品常年供不应求,年产值达1亿元。

【独特的紫金山前香附子】郑玄祠前,紫金山上所产的香附子,是治疗妇科病主
药,具有良好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作用。每年春秋二季上山采挖,晒干后到药
材市场出售,年产量大约在7500公斤以上,远销辽宁、吉林、新疆等地,属全国
名产。

【双羊铸造厂】 双羊铸造厂,是全镇的骨干企业,现有干部职工120人,拥有固
定资产150万元,流动资金200万元。产品主要有球墨铸铁、灰口铸铁、合金铸铁
三大系列,主导产品是出口美国的CD-10-55樱花式炉具,各种型号的钢球、钢锻
以及生产“春雨” 牌手扶拖拉机配件和450型脱粒机配件。该厂生产工艺设备精
良,拥有先进的熔炼设备和射芯机械。五年来,生产炉具15万套,每年完成出口
交货值100万元, 成为省外贸稳定的出口生产厂家,填补了双羊无出口产品的空
白, 揭开了全镇企业产品漂洋过海的第一页。1996年完成产值450万元,实现利
税50万元。该厂连续七年被高密市委、市政府授予“先进企业”和“文明单位”
称号。

【经济强村】 双羊店村位于镇驻地。 全村共有760户, 2705口人,总耕地面积
4546亩。1996年农业总收入537万元,比上年增长44.5%;多种经营总收入2207万
元,比上年增长34%。1996年人均收入达到2960元,比上年增加870元。
农业方面。注重为农民搞好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农田耕、耙、播、
水、 脱粒等实现了机械化, 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1996年全村粮食总产达到
255万公斤,亩产850公斤。在搞好农业生产的同时,村两委抓住机遇,借助紧靠
镇驻地的自身优势,大力扶持群众发展多种经营生产。1993年以来,狠抓了以鞋
业生产为主体的个体私营企业, 已发展到26家,1996年创产值560万元,利润84
万元。
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村党支部发动每家每户大搞了“文明富裕家庭细胞
工程”和“文明户”活动,办起了文化室、宣传队、人口学校、卫生室;户户安
装了自来水,家家都有电视机,并有33户村民安上了程控电话,主要街道装上了
路灯。群众思想、道德、文化素质不断提高,社会风气良好。连续八年无重大刑
事信访案件,被潍坊市委、市政府、高密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政府评为文明
单位。
后郑公一村位于镇驻地西部5.8公里处, 峡山水库东岸,是汉大司农郑玄的
故乡。全村共有350户,1365口人,总耕地面积1200亩,其中粮田900亩,全村人
均占有耕地0.9亩。 1996年,全村农业总收入165万元,比上年增长40%;全村人
均收入2900元,比上年增加400元。
村两委积极带领全村广大群众,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大力发展村级经济。
农业方面。坚持把发展农业生产作为发展经济的基础来抓,建立农业新机制,加
大了对农业的投入;大搞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粮食产量逐年提高。1996年粮食
亩产900公斤,总产810万公斤。在搞好农业生产的同时,大力加强村办企业的发
展,先后建起了水泥预制件厂、玩具厂等村办企业。1996年实现产值35万元,利
润18万元。 多种经营形成了粮油加工、林果、种植、养殖等6个主导产业。1996
年全村多种经营总收入109.2万元,仅此一项人均收入800元。
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发展。村里建立了党员活动室、图书室、阅报栏、文艺宣
传队、人口学校、卫生室;主要街道已全部硬化、绿化、美化。至1996年底,先
后被潍坊市委、市政府、高密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政府授予“先进党支部”、
“先进单位”、“经济强村”和“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刘家疃村全村共有202户, 792口人,总耕地面积1292亩,其中粮田800亩。
1996年全村农业总收入224万元, 比上年增长37%;多种经营总收入139.5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2935元,比上年增加842元。
村两委两个文明一齐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大力发展村级经济。农业方面,
注重搞好服务措施,全部实现了耕、播、收、脱、浇“五统一”,水浇面积达95
%以上。1996年全村粮食总产71.2万公斤,亩产890公斤。多种经营形成了以养殖
业、 种植业、 长途贩运为主的三大主导产业。养殖业在村两委的扶持帮助下,
1996年底,已发展肉食鸡养殖大棚33个,年存栏肉食鸡38万只,收入达90万元。
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发展。村里建起了人口学校、党员活动室、卫生室,村民
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全村自1986年以来,无重大刑事和信访案件。
房屋建设向美、 齐、新方面发展,现有65%以上的农户已住上了“小康屋”,不
少农户住上了“小康楼”;村内主要街道已全部硬化、美化、绿化,街道晴雨畅
通无阻。1986年~1996年,先后被潍坊市委、市政府、高密市委、市政府和镇委、
镇政府授予“文明单位”、“先进基层党支部”、“模范村委会”和“先进基层
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后张秋村全村共有272户,1006口人,总耕地面积1337亩,其中粮田面积950
亩,全村人均占有耕地1.3亩。1996年农业总收入1125万元,比上年增长39%;多
种经营收入600万元, 比上年增长30%;农民人均纯收入3300元,比上年增加900
元。
村两委积极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善了农业基础设施,
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改善。 1996年粮食总产80万公斤,单产850公斤。在搞好农
业生产的同时,村两委把扶持群众发展多种经营作为增加群众收入的关键措施来
抓,在资金、信息、技术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村内逐步形成了以种植业、养殖
业、 长途运输业、加工业为主的四大主导产业,仅养殖业一项人均增加收入500
元。
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有了长足发展。村里办起了文化室、体育场、
人口学校、 党员活动室、卫生室,70%的户被评为“文明户”。村民已有30户安
装了程控电话,街头设有阅报栏、政务公开栏和宣传栏,主要街道已全部硬化、
美化和绿化。积极开展了“党员十带头”、“党员包户”和“学、用、比” (学
科技、用技术、比贡献) 等活动,群众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不断提高,社会风
气良好。至1996年,全村无重大刑事和信访案件发生。该村多次被潍坊市委、市
政府、高密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政府授予“发展多种经营生产先进单位”、
“村级党组织先进单位”、“模范村委会”和“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马吉平 陈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