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辑 初家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6&rec=139&run=13

镇委书记:高志武※ 田绍臣※ 于继勇
副书记:王连生※ 兰孝斋※ 臧金柱※
于继勇※ 王汉杰※ 宋杰
杜启述※ 杜传志※ 田绍传
蔡立杰
镇长:王连生※ 于继勇※ 王汉杰※
宋杰
副镇长:施立敏※ 曹志杰※ 张汝先※
任怀见※ 姜华政王一平
郭治友 张庆江 张洪兵※ 王汝平 刘日富

【镇情要览】 初家镇位于城区西部12公里处,辖32个行政村,总面积45.25平方
公里,耕地面积4440公顷。1996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5842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
比上年增长17.8%; 农村经济总收入51400万元, 比上年增长27.8%; 人均存款
1153元, 比上年增加165元; 棉花总产83万公斤,比上年增长53.7%;粮食总产
2019万公斤, 比上年减少7.3%;大牲畜存栏9750头,比上年增长12%;肉类生产
369.9万公斤,比上年增长62%;果品、蔬菜总产274.6万公斤,比上年增长16%;
乡镇企业总产值20451万元, 其中工业产值19979万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78%、
78.3%。 1996年底,农村机械总动力达到16365千瓦;农村用电量达到231万千瓦
时,比上年增长2.2%。1996年底,全镇总人口为20305人,其中农业人口19910人,
非农业人口395人,人口出生率为9.76‰,自然增长率为2.6‰。
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粮棉生产按照“稳定面积,主攻单产,增加总产”
的发展思路,一方面加大了对农业的科技投入。镇政府成立了农民科技学会,各
村成立了学科技、用科技活动小组,适时地邀请各类农业科技专家进行讲座。十
一年来, 共举办科技知识培训班81次,受训人员7000多人次,全镇已有200人拿
到了农民技术员以上证书。同时,还积极组织人员到外地参观学习。重点抓好了
小麦、玉米、棉花三种农作物良种的应用推广、良法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工
作。另一方面,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十一年间,全镇(乡)共修整500条沟渠,
铺设防渗渠道2000米,输水管道3000米,建拦河蓄水12处,改造中低田2.0万亩。
全镇(乡)基本实现了旱能浇,涝能排,确保了农业生产稳定发展。1994年,实行
土地调整,划方成片种植,促进了农业生产向专业化、机械化方向发展。1996年,
全镇拥有链轨车8部,联合收割机2台,大小拖拉机125台(套) ,农用三轮运输车
311部,机械总动力达到16365千瓦,村村实现了机耕机播,粮棉生产年年获得丰
收。1996年,粮棉生产克服了虫涝等自然灾害,实现了夏增、秋增、全年增,粮
食总产达到2018.7万公斤, 亩产841.4公斤, 棉花总产达到82.5万公斤, 亩产
62.5公斤。
多种经营生产发展势头强劲。到1996年底,全镇从事种植、养殖、运输、加
工、屠宰、饮食、服务等行业的个体工商业户2000户,从业人数3600人,占全镇
总人口17.7%。 食用菌生产坚持“代料栽培,两菌结合,扩大规模,开发品种,
搞活流通,拓宽市场”的发展路子,形成了以镇驻地为中心向南北延伸的“一点
两线” 生产格局,有4个村建成了占地4000平方米以上的种植小区。1996年全镇
共建食用菌塑料大棚1200个, 投料300万公斤,出菇334万公斤,收入480万元,
仅此一项全镇人均增收250元。 养殖业基本形成了区域化、专业化、市场化生产
格局。共有规模养鸡厂20个,韩庄、辂家桥村养鸡厂达到了8000平方米以上。全
镇年出肉鸡150万只。规模养猪厂8个,西桥子养猪厂、官亭村养猪厂规模都在千
头以上。东桥子村成为养猪专业村,户均养猪20头以上,养100头以上的有6户。
特种养殖有鹦鹉、水貂、蓝狐。坊二村60%以上的户养殖鹦鹉,养殖鹦鹉投资少,
见效快,既省工又省力,只此一项,全村年人均增收1200多元。肉食加工业形成
了以东西桥子、 中杨庄村为中心的加工基地,同高密市周围的5县23处乡镇建立
了联系, 仅东西桥子、中杨庄村日加工白条鸡8吨,分别销往青岛、上海等大中
城市,深受顾客欢迎。
林路建设成效显著。道路建设方面,全镇共修整、拓宽、硬化了108条道路,
全长18万米, 其中有6条道路达到市级以上公路建设标准,道路交错纵横,宽阔
笔直,做到了阴雨天也能通车,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林业建设方面,重点加强
对树木的管护,建立了一支130人的护林队伍,树木保存率和成活率达到了95%以
上。制定严格奖罚制度,彻底消灭了边角、死角、空档。1996年实现了省颁“八
五”绿化达标标准。全镇有经济林2500亩,林带2500亩,基本形成了以农田林网
为主体,网、带、片、间、点相结合,沟路渠相配套的高标准平原绿化体系。
文教卫生、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较快。文化事业:村村建立了农民文化夜校和
阅报栏,全镇有2支业余文艺宣传队。1988年9月4日~6日成功地举办了首届农民
艺术节,成为全省第一个举办农民节日的乡镇。艺术节活动内容丰富,有农民象
棋比赛、蓝球比赛、赶科技大集、歌咏比赛、文化夜市、书画展等,丰富了群众
文化生活,展示了农民风采。1989年被潍坊市人民政府授予“文化先进乡镇”荣
誉称号。教育事业:全镇共有中小学校12处,其中中学1处,有2处小学获潍坊市
“美化绿化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处获高密市“美化绿化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有幼儿园24处,其中中心幼儿园达到地市级规范化园所一类标准。1996年,全镇
在校学生307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在校学生巩固率达100%。到1996年
底, 全镇学前教师、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达到100%,中学教师学历达标率达75%
以上, 教学质量明显提高。1996年初中升高中人数位居全市领先地位,有6人获
地市级以上优秀教师称号。卫生事业:不断加大投入。现有村级卫生室30处,其
中甲级卫生室21个,获医师以上职称26人。1994年,医疗费统筹,实行合作医疗。
1996年, 投资50万元,建起了具有较高水准的骨干医院1处。计划生育工作坚持
三为主,推行三结合,以人口计划为主线,以基层基础工作和规范化管理工作为
突破口。1996年,五大控制指标均达到100%。全镇95%以上村达到了五好村标准,
在年底综合考评中被评为第一名,计生服务站被潍坊市计生委评为“优秀服务站
达标单位”。
社会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五保供养取得较大成绩。镇政府投资12万元,建
起了一座有娱乐室、健身房、卫生保健室等结构齐全的敬老院。现有院民30人,
五保户老人入院率达到80%。 社会救灾救济工作稳妥扎实。十一年来,共发放各
类救灾扶贫款12万元。社会保险保障事业取得明显成绩,共收取社会养老保险费
32万元, 为800名农民投了保。1996年收取农作物保险费37180元,为全镇1.9万
亩农作物投了保, 收取其它保险费8.2万元,为社会提供2000万元经济保障。邮
电通讯事业发展迅速。 先后投资199万元,更换了通讯线路和通讯器材,建成一
座占地515平方米的办公大楼,开通了国际国内长途直拨电话。全镇现有336部程
控电话机,并开展了邮政、邮政储蓄、电信服务、报刊发行等服务项目。

初家镇1986年~1996年主要经济指标

┌──────────┬──┬───┬───┬───┬───┬───┬───┬───┬───┬───┬───┬───┐
│指标年度 │1986│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年平均│
│ │ │ │ │ │ │ │ │ │ │ │ │递增% │
├──────────┼──┼───┼───┼───┼───┼───┼───┼───┼───┼───┼───┼───┤
│农村经济总收入(万元)│1400│14300 │16385 │18976 │21600 │22364 │24870 │28600 │30628 │40230 │51400 │43.4 │
├──────────┼──┼───┼───┼───┼───┼───┼───┼───┼───┼───┼───┼───┤
│财政收入(万元) │- │14.3 │19.1 │19.1 │24.8 │21 │30.8 │32 │47.6 │60 │86.6 │22.2 │
├──────────┼──┼───┼───┼───┼───┼───┼───┼───┼───┼───┼───┼───┤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474 │514 │536 │550 │748 │894 │1074 │1459 │1895 │2309 │2816 │19.5 │
├──────────┼──┼───┼───┼───┼───┼───┼───┼───┼───┼───┼───┼───┤
│粮食总产量(万公斤) │1532│1551 │1149 │695 │1232 │1691 │1942 │2074 │2093 │2177 │2019 │2.8 │
├──────────┼──┼───┼───┼───┼───┼───┼───┼───┼───┼───┼───┼───┤
│棉花总产量(万公斤) │79 │90 │77 │65 │90 │126 │90 │112 │45 │54 │83 │0.5 │
├──────────┼──┼───┼───┼───┼───┼───┼───┼───┼───┼───┼───┼───┤
│果品总产量(万公斤) │4.6 │1.5 │2 │3.8 │5.8 │5.8 │6 │14 │14 │11.3 │11.1 │9.2 │
├──────────┼──┼───┼───┼───┼───┼───┼───┼───┼───┼───┼───┼───┤
│肉类总产量(万公斤) │74.2│47.3 │57.6 │60.7 │53.2 │69.7 │60.8 │91.3 │135.6 │228.4 │369.9 │17.4 │
├──────────┼──┼───┼───┼───┼───┼───┼───┼───┼───┼───┼───┼───┤
│乡镇企业总产值(万元)│608 │558 │972 │1199 │1721 │2256 │4833 │11549 │15733 │11489 │20451 │42.1 │
├──────────┼──┼───┼───┼───┼───┼───┼───┼───┼───┼───┼───┼───┤
│其中工业总产值(万元)│251 │455 │523 │1062 │1601 │2256 │4710 │10072 │15733 │11205 │19979 │54.9 │
└──────────┴──┴───┴───┴───┴───┴───┴───┴───┴───┴───┴───┴───┘
(臧义彬蔡修文隋蕾)
【小城镇建设取得可喜成绩】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小城镇建设列入农村工
作“三篇文章”之一,加强领导和管理。1996年底,编制完成了小城镇第一轮总
体规划, 集贸市场、 商业街、工业小区、住宅小区等都编制了详细规划设计。
1996年底,小城镇建筑面积达到16808平方米,各类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有加工、
运输、饮食、经商、服务等业户50户,工厂企业11家,小区长驻人数92人。具体
作法是:(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资150万元拓宽了镇政府前双羊公路。投
资120万元,硬化了三路二街,柏油面积37300平方米,总长3.35公里,占小区道
路面积的93%。 投资50万元,建设了变频供水系统,保证小区用户每天都能吃上
自来水。 投资96万元,建设了110千伏变电站,确保了小区用电。投资56万元,
挖建了排水沟。 通讯投资105万元,路灯和过街横幅投资35万元,建公共厕所,
置铁皮垃圾箱等其它公共设施投资80万元。投资10万元在主要街道植雪松120棵,
蜀槐500棵, 木槿250棵,冬青2.8万棵,月季花5000棵。达到了晴天无尘土,雨
天无积水,绿化、美化标准。(2) 实施“两借一活”战略。两借:借双羊路兴第
三产业,借农产品优势,促进农贸市场向专业化市场发展。一活:活跃运输业,
鼓励个体户从事专业运销,把生产的产品打入外地市场。(3)制定完善“五优先、
三优惠”政策。凡来小区建厂、办店者一律实行“五优先、三优惠”。五优先:
供电优先、供水优先、通讯优先、选择场地优先、办理营业执照优先。三优惠:
使用土地优惠、税收优惠、户口迁移优惠。凡在开发区内投资建设者,可依法取
得土地使用权、免收土地占用税,建筑设施确权归自己,并受法律保护。来小区
经商办厂、开店者,本人及家属户口可以随迁,政府对所迁户口实行单独管理,
并二年内免收管理费、营业税,所得税及土地有偿使用费。(4) 坚持“二高一结
合”建设和管理。二高:高标准建设,有超前眼光和创新意识,避免短期行为,
造成人力财力浪费。高水平管理,加强制度建设和服务功能,以建立文明、有序、
充满活力的小城镇为目标。一结合:做到建设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互相促进、
共同发展。(5) 用足用好用活政策,做到货不分南北,人不分东西,广泛吸引四
面八方的客商前来经营,推动镇村建设上水平。
(臧义彬徐连勇)

【乡镇企业迈出新步伐】镇党委、政府通过实施“外向带动,规模膨胀,产权改
革”三个战略,增强了企业活力,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96年,
全镇乡镇企业发展到12家。 其中鲁台合资1处, 韩国独资1处。村办41家,其它
287家, 从业人数达到4091人。全年完成产值41307万元,营业收入45875万元,
实现利税4624.3万元,上缴国家工商税收56万元,净资产增值4512万元,实现出
口创汇1250万元, 实际利用外资40万美元,被高密市委、市政府评为4个快速发
展乡镇之一。
加大对龙头企业和高效益企业的投入,走规模化经营路子。通过吸引外资、
横向联合、外地拆借、全镇干部职工集资等融资渠道,先后对4个企业(含重点项
目)投资1475万元,奠定了乡镇企业快速发展的基础。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创立高水平、高效益、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名牌产
品。 鲁台合资卡那库化学有限公司开发生产的高级汽车罩光漆和防腐涂料等6种
产品, 其中有2项分别填补国内、省内空白,一项获国家专利,产品全部销往齐
鲁石化、济南轻骑、青岛碱厂等国有大型企业,占领了省内外高档漆市场,产品
供不应求。1996年,该公司又与国家冶金部海洋腐蚀研究所合营,正式成立研究
所试验和生产基地。
1994年,镇政府率先对全镇乡镇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采取拍卖、股份制、
嫁接改造、 租赁经营、政府统一管理经营5种形式,对全镇11处乡镇企业进行全
面改革。先后关停了生产不景气的服装厂、地毯厂。其厂房租给韩国独资企业--
高密巴鲁皮革制品有限公司扩大经营规模,对特困企业镇水磨石厂进行盘活资产,
一部分投资新上地板厂,一部分被建筑公司兼并。企业注入了活力,走上了自主
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道路。这一突破性决策得到了县委、县
政府的充分肯定,县电视台对此作了专题报道。1994年4月6日,高密县企业产权
制度现场会在初家乡召开。
(臧义彬 董娟娟)

【植桑养蚕形成基地】 1992年开始植桑,收效明显。1993年,育桑苗300亩,植
桑300万株, 在全乡进行推广。同年,潍坊市丝绸公司桑蚕站在初家成立,成为
全省第一家市属乡镇级桑蚕站。桑蚕站除及时发送蚕种、蚕具,按时按质收购蚕
茧外,还加强对桑蚕生产技术的指导、推广、应用,解决产、供、销中的困难,
受到群众欢迎。 1994年,除专用桑园3000亩外,4万亩土地全部实行桑粮间作,
所有沟、 路、渠全部植上桑树,仅公路旁植桑就达450万株,成为全潍坊市乃至
全省上数的乡镇级植桑养蚕生产基地。 1993年3月高密县林业生产现场会,1994
年4月高密县植桑养蚕现场会分别在初家召开。 养蚕业成为初家重要的经济支柱
之一。1996年,全镇从事植桑养蚕业1000人,养蚕3000张,创收180多万元。
(臧义彬 刘柏生)

【美国纤维扫把成为主要创汇项目】美国纤维扫把又名小扫把。扫把苗,呈绿色,
纤细柔长,扫把造型别致,扎制精巧,工艺细,给人以清新爽洁感,深受国际市
场青睐。 现有2大系列,40多个品种,远销澳大利亚、新加坡、西班牙、英国、
法国、香港、意大利等7个国家和地区。1992年2月获得中国国际贸易中心颁发的
《中国中小企业成果博览会》荣誉证书。1996年,出口创汇96.3万美元,成为初
家镇打入国际市场的龙头产品。
1991年, 乡党委、政府反复考察论证,经烟台市农科所从美国引进试种500
亩,扎制成产品,销路看好后,1992年又扩种1200亩。并组建了“初升纤维扫把
总公司”。纤维高粱基杆长约八九十厘米,绿色犹浓时收割,此时纤维苗质量最
好。1996年种植3500亩,并开辟了东北种植基地,扩大种植1500亩,保证了原料
来源。
(臧义彬 徐连让)

【防氟改水工程】初家地处低洼盐碱地,氟害严重,饮水含氟量2.7毫克/升。为
从根本上解决氟害, 改善群众饮水条件,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全镇先后投资250
万元, 投工20万个,搬运土石方15万个,铺设送水管道12万米,建4处供水站,
架设高低线路4000米, 打配套机井5眼,购进变频水泵1台,建蓄水池3座,日供
水能力达2500方,全镇吃水问题基本得到解决。1996年7月,成立了自来水公司,
制定了《初家镇人民政府关于自来水饮用的管理意见》,对自来水统一管理。
(臧义彬 李军朋 栾可欣)

【经济强村】 兴隆村全村共有275户,1067人,耕地面积2093亩。1996年总收入
556万元,人均纯收入2856元。被高密市政府授予“农村工作先进村”荣誉称号。
积极发展粮棉生产。兴隆村北靠魏家沟,地下水源丰富,水浇面积达100%,
自流灌溉面积600亩。 全村通过土地调整,进行区域化种植,增强了农业生产后
劲。同时,积极引入和改良小麦、玉米、棉花等农作物良种,进行农作物病虫害
综合防治,提高了粮棉产量。1996年,粮食亩产900公斤,棉花亩产70公斤。
大力发展村办企业。全村现有村办企业2处,固定资产达138万元,在厂职工
76名。1996年完成产值1021万元,完成销售收入592万元,实现利税123万元。兴
隆工艺美术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挂匾,广泛适用于庆典,室内装饰等,做工精细,
标准要求高,产品畅销河北、河南、江苏等省份,深受顾客欢迎。兴隆福利包装
厂生产的菱镁砼包装箱坚固耐用,价格便宜,很有市场。
不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狠抓了街道的硬化、美化、绿化,村内主
要街道均达到“三化”标准,房屋规划整齐,街道宽阔,无“三大堆”。积极开
展道德教育活动和“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村风民风淳朴、无刑事案件发生,
群众民主意识和自觉性都很高。1993年被高密县委、县政府评为“村镇建设先进
村”,1995年被高密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
(臧义彬 任叙才)
官亭村地处镇驻地北部4.8公里,同蔡家站镇相邻。全村共有346户,1156人,
耕地面积2698亩。1996年粮食总产112.8万公斤,棉花总产10.23万公斤,平均亩
产皮棉77.5公斤, 工农业总收入687万元,人均纯收入2853元。十一年来,先后
被高密市(县)委,市(县)政府授予“文明单位”、“双文明单位”、“科技兴高
先进集体”、“农村工作先进集体”、“模范村民委员会”等荣誉称号。1991年、
1996年两次被潍坊市人民政府授予“棉花生产先进单位”荣誉称号。村党支部书
记孙立禄多次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壮大集体经济,强化服务功能。全村先后投资50万元购买了1台链轨车,1台
中型联合收割机,2台小型收割机,3台起垄器,6台地膜机,1部汽车。农业生产
主要环节实现了机械化。小麦生产实行了统一机耕,统一机播,统一起垄,统一
收割。棉花生产实行统一机耕,统一盖膜,统一播种,统一机防。减轻了劳动强
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了大量富余劳动力。同时,还通过土地调整,建起了
千亩棉田大方和千亩粮田高产示范方。
加大对农业的科技投入。村里成立科技推广服务队,积极同上级有关科研单
位联系,引进推广良种,良法栽培技术,被定为市植棉试范单位,试验推广的中
棉12, 中杂028, 棉绒质量和出棉率都很高。 1991年,建起了千亩棉田大方,
1993年植棉1200亩,亩产达到92.5公斤,居全县第一。该村实行的植棉“七统一,
一个方”规范化种植,受到潍坊市和高密市领导的充分肯定。1994年潍坊市委组
织部牵头来录制了棉花生产科技专题片。1993年村支部书记在潍坊市和高密县棉
花工作会议上分别作了典型发言。
积极发展村办工副业。1993年投资20万元,建起一座存栏千头以上的规模养
猪厂,当年收入40万元。投资8万元,植树造林10万棵,现已陆续成材。
社会其它事业发展迅速。投资8万元,建起了自来水蓄水池,购买了压力罐,
保证了全村饮水。 投工2万个,修整硬化了5条生产路,4条村内大街,总长9600
米,投资40多万元,建起村委办公楼,建立了人口学校、党员活动室、农民夜校、
青年之家、阅报栏、宣传栏等,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精神生活。
(臧义彬 张风田)
西桥子村位于镇驻地北2.7公里处, 紧靠官河。全村共有140户,516口人,
党员13名,总耕地面积742亩。1996年,全村总收入300万元,人均纯收入2854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了19%,31%,先后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单位”、“先进基
层党组织”、“五好村”、“标准化先进用电村”等荣誉称号,村党支部书记安
帮孝连续六年被评为市级“优秀共产党员”、“农村先进工作者”。
党建工作常抓不懈。(1) 抓教育。利用“三会一课”、电化教育、组织外出
参观等形式,对党员干部进行党的基本路线、市场经济、科技知识、法制知识的
教育。并建立了党员干部学习日制度,每五天一次,风雨无阻。(2) 抓制度。严
格党内各项规章制度,定期进行民主评议党员干部,好的表彰,差的批评,严重
的进行组织处理。(3)抓活动。积极开展党员包户、科技攻关、党员议事等活动,
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多种经营工作迈上新台阶。全村有养殖、肉食加工、运输等个体工商业户80
户, 从业人数260人。生产加工的烤鸡色美味香,远销上海、北京、青岛等地。
现有汽车10部(辆),农用三轮车41辆,摩托车38辆,程控电话机50部。1996年,
又投资100万元, 建起一座占地1万平方米,存栏1000头猪和200头牛的规模养殖
厂。 形成了养、加、销一条龙经营格局。1996年,全村多种经营收入200万元,
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村里投资60万元购置了链轨车等农机具,增强了集体服
务功能;建有党员活动室、人口学校、青年民兵之家,学前班各一个。投资22万
元,投工4万个,对全村耕地进行水利配套建设和改造;对村内7条大街进行修整、
硬化、绿化和美化。投资15万元,改换先进用电设施,进行标准化用电管理。
(臧义彬 安世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