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辑 蔡家站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6&rec=137&run=13

镇委书记:闫星善※ 程际奎※ 于钦明※
乔光明
副书记:钟元义※ 潘昌发※ 程际奎※
韩世勋※ 袁守庆※ 李连杰※
綦德新※ 孙锡喜 陈平※
王教法 曹伟平
镇长:钟元义※ 程际奎※ 李连杰※
陈平※ 王教法
副镇长:葛明岱※ 王淑芹(女)※
温永胜※ 傅文才※ 王学田※
刘来忠 陈志波 王永录
曹伟平 邢贵俊 栾光义 李宗福

【镇情要览】 蔡家站镇位于城区西北部16公里处,辖23个行政村,总面积42.62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33公顷。1996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9809万元,按可比价格
计算, 比上年增长23%;农村经济总收入98000万元,比上年增长36.1%;人均存
款1708元,比上年增加298元;棉花总产61万公斤,比上年减少11.6%;粮食总产
1550万公斤, 比上年增长3.4%; 大牲畜存栏1.9万头,比上年增长12%;猪存栏
4.3万头,比上年增长13%;肉类生产804.9万公斤,比上年增长34.3%;果品、蔬
菜总产738万公斤, 比上年增长8%; 乡镇企业总产值40650万元,其中工业产值
32241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4.9%、19.7%。1996年底,农村机械总动力达到2.1
万千瓦, 比上年增长16%;农村用电量达到230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75%。1996
年底, 全镇总人口为17000人,比上年减少134人,其中农业人口16000人,非农
业人口1000人,人口出生率为11.53‰,自然增长率为4.46‰。
持续、快速、稳步发展农业。蔡家站镇农业基础日益稳固,产业化水平越来
越高。1986年以来,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练好三项
基本功,实现二个稳步增长,培育三大特色产业,狠抓一个推广”的发展战略,
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三项基本功”即路、林、水配套综合治理。水利
工程建设,按照“西水东调”的指导思想,广泛开展了以挖水、蓄水、节水为中
心,以配套挖潜,更新改造,小流域治理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全镇共完成三
期官河治理工程,修建大小桥梁32座,涵洞15个,建扬水站、滚水坝各一座,挖
大口井51眼,总投资3826万元。清淤开挖排水沟渠20.9万米,扩大水浇面积8900
亩。 林业生产,全镇“四旁”植树共112万株,林木覆盖率达到省颁平原绿化标
准,道路建设,立足镇情,建立健全了道路管护网络,镇有路林站,村设护路员,
主要交通道路、中心街、出村路全部沙石硬化,路面宽阔平整,确保晴雨通车。
“两个稳步增长”即粮棉生产稳步增长。十一年来,镇党委、政府始终把粮棉生
产摆在重要位置来抓。以发展“双高一优”农业为目标,以加大农业投入和科技
进步为抓手,使粮棉生产年年创新纪录,一直保持持续稳步增长的势头。在确保
两个稳步增长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黄牛、蛋鸭和枣粮间作三大特产业。镇政府制
定了养殖优惠政策,建立激励机制,提高了农民养殖积极性。同时,大力推广青
贮氨化技术, 加大黄牛改良力度。镇育肥场建有青贮氨化池6个,年青贮氨化作
物秸秆240万公斤,使95%以上的黄牛吃上了“面包饲料”。先后投资14万元,增
置人工授精设备16台(套) ,淘汰了镇内劣质种牛,黄牛改良面达到95%以上,全
镇黄牛存栏达到1.6万头。 在发展蛋鸭方面,通过推广蔡家站村的成功经验和制
定优惠政策、外出考察学习、举办养殖技术培训班等措施,在全镇建成集体、个
体、 联合体蛋鸭养殖场18处,其中万只以上规模的2处,开发利用水面1050亩,
蛋鸭存养量达到12.5万只。在此基础上,全镇从本地土质适宜枣树生长和绿化有
欠账的实际出发,确立了发展枣粮间作产业的思路。建起占地20亩,年育苗20万
株的优质枣育苗基地,开挖枣树栽植沟15万米。为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全镇狠抓农业科学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到1996年底,全镇农业机械总动力
达到2.1万千瓦,机械作业面积达到5.6万亩以上。全部实行良种化,并做到统一
供种,推广普及了保护地栽培、间作套种、立体种植、地膜覆盖、病虫害综合防
治、配方施肥等农业新技术,土地规模效益和综合经济效益同步增长。
位居全市五强之列的镇村企业。蔡家站镇的乡镇企业在搏击市场风浪中不断
实现新的跨越。全镇始终坚持“工业强镇”的发展战略,重点抓工业,自我加压,
乘势而上。 到1996年底,乡镇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1亿元,创利税2600万元,实
现工业增加值9435万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21%、30.3%、32.4%。连续三年位居全
市乡镇企业五强之列,并呈现出三个鲜明的特点:(1)“两多”,即资金投入多、
新上项目多。在客观形势趋紧,资金形势严峻的情况下,累计筹资3120万元,用
于企业改革和发展。 到1996年底,镇办企业发展到7个,经营项目28个,其中新
增项目6个。(2)科技含量高,先后完成技改项目124个。其中2项填补省内空白,
1项获国家专利, 2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1项获省优质产品称号,6项获省
新产品二等奖。机动车辆制造厂研制的电冰箱配件精密度高,工艺先进,成为青
岛海尔集团的免检产品。(3)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全镇个体私营企业达到256
家,涌现出谭京恩、吴全进等年纳税10万元以上的个体利税大户。具体工作中,
全镇主要采取了四条措施:第一,抓技改,上项目。以市场为导向,做到“生产
一代、储备一代、研制一代”,不断开发新产品,改造老工艺,创名牌,抢市场。
第二,抓投入,上规模。1986年~1996年,全镇企业累计投入3600万元,生产能
力不断提高,企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第三,抓信息,拓市场。在全国设置信息
网点24个,各企业“走出工厂看市场,捕捉信息找销路”,产品远销国内20多个
省市和港、澳、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第四,抓管理,上水
平。镇政府加强对企业的宏观调控,精减冗员,让能人当家,逐步建立了一支较
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引进“倒逼成本”管理办法,向管理要效益,使企业一年
一个新台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蔡家站镇1986年~1996年主要经济指标

┌──────────┬───┬──┬──┬──┬───┬──┬───┬───┬───┬───┬───┬───┐
│年度指标 │1986 │1987│1988│1989│1990 │1991│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年平均│
│ │ │ │ │ │ │ │ │ │ │ │ │递增% │
├──────────┼───┼──┼──┼──┼───┼──┼───┼───┼───┼───┼───┼───┤
│农村经济总收入(万元)│2430 │2689│2798│2828│3318 │3890│4730 │20968 │58168 │72000 │98000 │44.7 │
├──────────┼───┼──┼──┼──┼───┼──┼───┼───┼───┼───┼───┼───┤
│财政收入(万元) │- │50.9│62.2│67.3│45.6 │48 │60.2 │80 │162.8 │151 │210.8 │17.1 │
├──────────┼───┼──┼──┼──┼───┼──┼───┼───┼───┼───┼───┼───┤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471 │548 │626 │621 │790 │842 │1021 │1310 │1998 │2353 │2780 │19.4 │
├──────────┼───┼──┼──┼──┼───┼──┼───┼───┼───┼───┼───┼───┤
│粮食总产量(万公斤) │1248 │1276│1296│1296│1305 │1305│1387 │1482 │1489 │1499 │1550 │2.2 │
├──────────┼───┼──┼──┼──┼───┼──┼───┼───┼───┼───┼───┼───┤
│棉花总产量(万公斤) │89 │106 │91 │40 │86 │112 │80 │75 │43 │69 │61 │-3.7 │
├──────────┼───┼──┼──┼──┼───┼──┼───┼───┼───┼───┼───┼───┤
│果品总产量(万公斤) │127.4 │1.7 │1 │1.4 │1.9 │1.8 │1.8 │6.8 │- │- │- │-34.2 │
├──────────┼───┼──┼──┼──┼───┼──┼───┼───┼───┼───┼───┼───┤
│肉类总产量(万公斤) │42.2 │21.9│58.4│64 │113.2 │116 │274.7 │221.4 │345 │599.5 │804.9 │34.3 │
├──────────┼───┼──┼──┼──┼───┼──┼───┼───┼───┼───┼───┼───┤
│乡镇企业总产值(万元)│1382 │2186│2789│3075│4079 │4775│7623 │16435 │37267 │32546 │40650 │40.2 │
├──────────┼───┼──┼──┼──┼───┼──┼───┼───┼───┼───┼───┼───┤
│其中工业总产值(万元)│1267 │1874│1311│2494│3677 │4336│6955 │16084 │34853 │26935 │32241 │38.2 │
└──────────┴───┴──┴──┴──┴───┴──┴───┴───┴───┴───┴───┴───┘

【黄牛生产独具特色】蔡家站镇发展畜牧养殖的饲草资源丰富。1992年,全镇依
托资源和传统两大优势,首先在驻地建起胶东较大的活牛交易市场。活牛日上市
量达2000余头,吸引了来自河北、江苏、河南等三省10个县、市(区)的客商前来
购销活牛。1993年,投资300多万元,建起一座占地100亩的活牛育肥场,存养量
达到1200头,年出栏3000头以上。镇党委、政府制定了《关于发展黄牛生产的规
定》,实行养殖优惠,鼓励发展养殖业。大力推广青贮氨化技术,实行科学饲养
育肥。在镇活牛育肥场辐射带动下,村村建起青贮窑、氨化池,年青贮氨化能力
达到2500万公斤以上。全镇黄牛存栏达到1.8万头以上,人均1.1头。到1996年底,
黄牛生产已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产加销一条龙、贸工
农一体化”产业化生产格局。

【蛋鸭养殖业迅速崛起】蔡家站镇沟河、湾塘多,闲置水面大,粮茂草丰。依托
这一资源优势,全镇确立了发展蛋鸭养殖产业的思路。采取典型引路的办法,首
先在蔡站村试点,经过一年努力,使蔡站村蛋鸭养殖当年创收20多万元。蔡站村
的成功经验为全镇开辟了一块致富奔小康的新天地。在此基础上,镇政府提出了
“人均饲养10只鸭, 确保增收200元”的发展目标,由此蛋鸭养殖业在全镇滚动
发展,形成了以蔡站、蔡家庄村为龙头,下连各村和千家万户的养殖格局。全镇
村办集体鸭场达到15处,个体饲养82户,蛋鸭存养量达到12.5万只,年创经济效
益250万元。 为推动蛋鸭养殖产业长足发展,全镇成立了“蛋鸭生产合作社”,
为养殖户提供“一改良”“四统一”服务,即“改良品种”、“统一供鸭苗、统
一技术培训、统一防疫、统一销售”,并在鸭苗供应、饲料加工、鸭蛋收购、防
疫等方面给予优惠,吸引了更多的农户投入蛋鸭养殖。合作社迅速发展成辖鸭苗
孵化厂、鸭蛋系列加工厂、饲料加工厂各1处,药品、技术服务站1处,含59个股
份的蛋鸭养殖龙头,架通了市场与基地有效对接的桥梁,使蛋鸭养殖迅速成为全
镇一大主导产业。

【枣粮间作初具规模】根据市委、市政府“南栗北枣”的战略部署,蔡家站镇从
当地土质适宜枣树生长和绿化有欠帐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开发枣粮间作产业的思
路,从1996年起组织实施。通过外出考察,听经验介绍使全镇干部群众达成共识。
镇政府由林业站牵头建起一处占地20亩的育苗基地,培育优质枣苗20万株,在主
要道路两侧台田沟边开挖枣树沟15万米, 栽植枣树6万株,构筑起枣粮间作产业
的初步框架。

【自行车配件厂】 高密市自行车配件厂始建于1953年。现有职工450人,其中工
程技术人员45名。 厂区占地面积28500平方米,建筑面积9500平方米。固定资产
300万元,流动资金410万元,主要生产设备280台。下设9个职能科室,14个生产
科室。 主要生产A型、B型、C型、Q57型等7大系列,12种型号,17种规格的自行
车中轴、 前轴、后轴、脚闸后轴及其配件,年生产800万套以上,是省一轻厅自
行车轴类产品定点厂家。中轴获省优、部优,出口中轴连续二次获轻工部“金龙
腾飞” 铜质奖,DW型、Q574型2种中轴填补省内、国内空白,并获省优秀新产品
奖、科技进步奖。产品供国内40家自行车厂家配套,并出口香港、印尼、巴基斯
坦、 中东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实现销售收入1100万元,创利税200万元,成
为全镇企业的龙头。

【机动车辆制造厂】全厂主要有动力、运输、生产设备68台,独立形成了发电、
锻打、冲压、机械加工、维修、热处理、产品组装等一整套内产外销的生产经营
规模。在经营机制转换中,实行层层责任目标管理,把指标、成本层层量化分解
到科室、车间、班组、个人,层层实行责任包干,激活了职工劳动积极性和创造
性,经济效益成倍增长。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确保老产品效益的基础上,
积极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借鸡生蛋,搭车赶路,挂靠青岛海尔集团,联合开
发研制了8大系列19个海尔冰箱配件产品, 成为海尔冰箱的配套厂家之一。年销
售收入3400万元,实现利税560万元。

【全进摩托车配件厂】 全进摩托车配件厂建于1983年,凭租赁的一间旧厂房和2
台旧车床起家。到1996年底,发展到拥有厂房39间,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管理
技术人员6名,工人68名,各类机械设备33台(套) 。固定资产86万元,年创经济
收入52万元,实现利税18万元的个体私营企业。十一年来,该厂主动依法纳税,
年年被税务部门评为纳税模范私营企业, 并先后捐款1.2万元支持全镇发展教育
和救助失学儿童。
【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小城镇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1986年~1996年,先后投
资580万元, 实施“三个一”工程,即开发了一个小区,建设了一处市场,繁荣
了一条街道。同时实现了“三通”。“一个小区”在驻地东端杂草丛生的盐碱涝
洼地上建起了一处楼房林立、店铺相连的商贸小区。“一处市场”即驻地商贸市
场。通过新建“三八”集,搬迁“一六”大集,形成了以商贸小区为中心,辐射
整个镇区的商贸市场。实行“政府出政策,能人掏腰包”的办法,引凤筑巢,集
中力量建设了商贸一条街--振华街。沿街两侧建成“上宅下店,前店后厂”式双
层以上楼房48幢,建筑面积6900平方米,吸引了镇内外52家个体户进镇经商办店。
实现了“三通”。即:铺设了光缆,村村通了电话,全镇安装程控电话机400部;
铺设了自来水管道72公里, 村村通了水,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0%以上;建起有线
电视台、电视差转台,村村通了有线电视,有线电视入户600余家。

【精神文明建设成效卓著】全镇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抓
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围绕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造就一代新型农民”这个目标,广泛深入地开展了特色理论、爱国主义、集体
主义、社会主义和思想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1) 集中开展了机关整
顿、非生产性开支专项检查和“扶贫帮困”等活动,树立起廉洁自律的公仆形象。
(2) 在农村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十星级文明家庭”、“文明村”、“好媳妇”、
“好婆婆”、“好妯娌”创评活动和以建一个党员活动室、建一个阅报栏、建一
个音像图书室、修一条文明街、选好一条致富路子为内容的“五个一”活动。围
绕村级规范化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持久地开展了财务清理、陈欠清缴、
整治“三乱”、禁赌、扫黄打非和移风易俗活动,坚持不懈地开展了“严打”斗
争,从而较好地规范了农村经济秩序,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使社会丑恶现象
得到有效的遏制。围绕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利用重大节日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文
体比赛活动。(3) 计划生育、文教卫生、民政保险等其他社会各项事业也都取得
显著成绩。全镇呈现出政治稳定、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繁荣景象。
(夏金升)

【经济强村】蔡站村全村共有270户,870口人,1214亩耕地。十一年来,紧紧围
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立足本村实际,不断大胆探索,走出一条贸工农一体化经
营的经济发展新路子,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一、发挥地域优势,大力发展二、三产业。蔡站村位居镇驻地,有集贸市场,
北接胶济铁路,南临潍青公路,西接官河。企业多,客流量大,具有发展二、三
产业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十一年来,相继发展起纸箱、粮油加工、百货批发、
建筑、运输、饮食服务等二、三产业,经商办店的个体户达到89户,家家有人务
工经商, 从事二、三产业人员达360多人。为了增强抗御市场风浪的能力,增加
经济效益,增强集体服务功能,于1995年秋组织全村个体工商户成立了“蔡站村
贸工农总公司”,进一步推动了二、三产业的发展,二、三产业的经济收入户均
达到2000元。
二、因地制宜,大胆发展特色产业。1995年底,村党支部一班人,立足市场,
开发利用官河水资源。投资30万元,建起集体蛋鸭养殖场,放养“江南一号”蛋
鸭1.5万只, 年创经济收入40万元。在此基础上,为扩大养殖规模,增加经济效
益,1996年又投资2.5万元,新上鸭雏孵化箱4台,年孵化能力达到40万只,年可
创收14万元,形成产蛋--孵化--养殖为一体的综合养殖繁育体系。
三、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变四荒为“聚宝盆”。近年来,全村在确保粮棉稳
定增长的基础上,优化土地种植结构,探索种植业发展新路子,发展了粮食与瓜
果、棉花与蔬菜等间作套种模式。同时,开发利用闲置湾塘养鱼种藕,走农、渔、
畜、禽同步发展的路子。使农业增产,四荒增效,农民增收。1996年农业总收入
158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3100元。
四、 坚持两手抓, 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不断上水平。全村广泛开展了“三户
(遵纪守法户、五好家庭户、双文明户)”、“三好(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
创评活动,狠抓建章立制,实行以法治村,逐步把村级管理纳入规范化轨道。全
村呈现出人心思富,人心思稳,经济繁荣,政治稳定的大好局面。
蔡家庄村全村共有245户,901口人,1835亩耕地。十一年来,坚持以改革开
放为动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村情,不断探索,壮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
开出了一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新天地。
一、改革优化种植模式,大力发展以养殖业为重点的多种经营。全村不断改
革优化种植模式,实现了由单一种植向双向种植的转轨,发展麦棉、棉菜、棉花
与瓜果间作套种,再利用增产的粮食发展养殖业。目前全村有养牛、养鸭、养鸡
专业户21家,总量位居全镇前列。农业总收入达到301万元,人均纯收入2980元。
二、充分利用水资源优势发展鸭、鱼立体养殖。全村以市场为导向,依托湾
塘多, 水面大的优势,大搞鸭、鱼立体养殖。1996年村集体与5位党员联合投资
兴建了股份制鸭鱼综合养殖场,在40亩水面上,放养“江南一号”蛋鸭1.2万只,
鱼苗4万尾,年可创经济收入45万元,集体经济日益壮大。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弘扬文明新风。全村把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当作
农村工作的根本和突破口,重点抓了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完
善了服务体系,提高了服务功能,在此基础上,坚持开展“好媳妇”、“好婆婆”、
“好妯娌”和“文明村民”、“文明家庭”创评活动和敬老爱幼活动。为全村70
岁以上的老人免除义务工,将工值直接送到老人手上。每逢重大节日,村两委,
坚持集体走访慰问老干部、老党员和“五包”老人。全村形成了法纪严明,邻里
和睦,敬老爱幼,文明向上的社会新风。
沂东村共有270户,938口人,2357亩耕地。1986年以来,立足村情,走科技
兴农之路,充分发挥粮多、草多的资源优势,把畜牧业作为发展高产高效农业的
突破口,积极引导群众发展黄牛生产,加快了全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一、靠科技提高土地效益,走科技兴农的路子。全村把科技兴农作为发展农
业的关键抓在手上,采取配备专职科技干部、建立科技示范户,办农民科技夜校
等措施,不断强化广大干部群众学科技、用科技意识。全村中低产田改造、间作
套种、地膜覆盖,立体种植等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均收到实效。1996年农
业总收入达424.3万元,与1986年相比,翻了5番还多。
二、发挥粮多、草多优势,大力发展畜牧业。全村瞅准黄牛市场价格相对平
稳,容易开发,充分利用粮多、草多这一优势,引导群众积极发展黄牛养殖产业。
在市、镇畜牧部门指导下,将经济效益低的当地黄牛改良为役、奶、肉三用的良
种牛。同时,加强技术服务,建起防疫、技术咨询指导站,定期对村民进行技术
培训; 大搞青贮氨化,实现科学饲养,建起青贮氨化池240个;制订奖励政策,
从集体资金中每年拿出2万元奖励养殖大户。 到1996年,全村改良牛存养量达到
1215头,户均4.5头以上。仅此一项,人均可增收1050元。
三、抓好党建促经济。全村经济的长足发展得益于加强党的建设。1986年以
来,建起党员活动室、音像图书室、政务公开栏、阅报栏,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学
政治、学科技,在党员中坚持不懈地开展“党员家庭十带头”,评选模范党员和
为模范挂牌戴花活动,用模范的荣誉辐射影响身边人,既有效地提高了党组织的
整体素质,又切实教育了群众。同时,强化群众监督措施,建立政务公开栏,定
期公开政务,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全村党员干部为政廉洁,服务扎实有效,赢得
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1996年底跨入镇
“双文明强村”行列。
(蔡善堂 夏金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