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辑 大牟家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6&rec=134&run=13

镇委书记:隋维山※ 李万京※ 王福兴※
李连杰
副书记:李万京※ 高境祥※ 付炳千※
范锡宝※ 王福兴※ 王忠庆※
赵增岭※ 李爱勋 许芳田※
门业清 秦可乔
镇长:李万京※ 王福兴※ 赵增岭※
李爱勋
副镇长:刘希成※ 魏守江※ 赵廷怀※
付炳千※ 刘存仁※
侯瑞华(女)※ 孙存才※
李云彩 邢贵俊※ 秦可乔※
曲尊堂 胡宝森 郭洪玉 王教正 范祚军

【镇情要览】 大牟家镇位于城区西北部21公里处,辖44个行政村,总面积98.81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800公顷。1996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8850万元,按可比价格
计算, 比上年增长6.4%;农村经济总收入49563万元,比上年增长4%;人均存款
883元, 比上年增加118元; 棉花总产90万公斤, 比上年减少25.6%;粮食总产
4939万公斤, 比上年增长2.4%;大牲畜存栏2.3万头,比上年增长9.5%;猪存栏
1.3万头,比上年减少72%;肉类生产448.6万公斤,比上年减少45.8%;果品、蔬
菜总产975万公斤, 比上年减少17.4%;乡镇企业总产值22786万元,其中工业产
值19202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5%、25.3%。1996年底,农村机械总动力达到4万
千瓦, 比上年增长8%;农村用电量达到267.4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0.5%。1996
年底, 全镇总人口为27968人,比上年减少150人,其中农业人口27085人,非农
业人口883人,人口出生率为8.88‰,自然增长率为1.96‰。
全镇的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兼有镇村企业、多种经营和第三产业。自1986
年~1996年,镇党委、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在
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大力加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两个文明建设取得显
著成就。先后被省政府授予“基本消灭疟疾先进集体”、被省畜牧局授予“畜牧
生产先进乡(镇)”、被潍坊市授予“畜牧业生产先进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先进单位”、“民政工作先进单位”、被高密市授予“两个文明建设先进镇”、
“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镇”、“模范镇政府”、“向国家贡献大先进单位”、“棉
花生产先进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镇”、“农机化先进镇”、“农村工
作先进集体”、“科普之春活动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农业是大牟家镇的主导产业。全镇共有耕地8.7万亩,人均3.3亩,是一个人
均占有土地较多的农业大镇。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年种植面积在
4.5万亩左右,总产4000万公斤以上;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花生、瓜果、蔬菜,
其中棉花年种植面积2万亩左右,总产200万公斤左右。在农业生产发展上,全镇
坚持政策、科技、投入三位一体,不断优化调整种植结构,依靠科技大力发展高
产优质高效农业。根据农业生产需要,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努力改善农业生
产条件,加大投入,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农业生产连年获得丰收,经济效益
大幅度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改善。
畜牧养殖业是全镇的又一支柱产业, 在国民生产中的比重仅次于农业。 自
1986年以来,全镇立足优势,坚持“稳定发展养猪,大力发展养牛,积极发展养
鸡”的方针,采取政策启动,服务推动,典型带动等有效措施,大力发展畜牧业
生产。在政策上,全镇每年从农发基金中拿出30%的资金,专项用于畜牧业生产。
并在场地按排、供水、供电、贷款扶持等方面对专业养殖村、户给予优先照顾。
同时,实行“地牧挂钩”政策,按畜禽饲养数量对养殖大户免费提供一定数量的
饲料地,免除饲料地的提留、任务。这些政策都极大地调动了群众发展养殖业的
积极性。在服务方面,全镇重点搞好技术服务、良种服务和畜禽疫病防治服务,
广泛推广普及科学喂养新技术。特别在良种改良上,建立了1个人工授精总站和1
处人工授精分站,推广普及了肉奶役兼用型西门塔尔良种牛、杜洛克、大约克夏
瘦肉型良种猪、“爱拔益加”良种鸡。全镇良种牛、良种猪、良种鸡覆盖率分别
达到75%、 85%、90%以上。同时,推行防疫技术承包,猪、鸡防疫不收费,保证
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到1996年底,全镇共繁育西门塔尔牛8000余头,年出栏肉
猪2.8万头, 肉鸡60余万只,成为潍坊市重要的优质牛生产基地和瘦肉型猪生产
基地。丰富的畜产品为全镇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1996年,全镇畜牧业总
收入达到1.1亿元,占农副业总收入的44%。
镇村企业长足发展。自1986年以来,立足本镇优势,大力调整企业结构,围
绕农副产品加工做文章, 镇村企业有了长足发展。全镇现有镇办企业7个,村办
企业23个,固定资产总值达1870万元,从业人员达1650人,主要以农副产品加工、
纺织、 建筑、农修为主。1996年,全镇镇村企业实现产值4.5亿元。利税3100万
元。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全镇个体私营企业又成为一支新生力量异
军突起,主要有以粮油加工为主的“四坊加工”,粮食购销、肉牛屠宰、木材加
工,饲料加工等个体私营企业300余家。
第三产业发展很快。全镇共有集市贸易市场5处,年贸易额达1.5亿元。从事
第三产业的个体工商业户有780户, 从业人员达1480多人。到1996年,全镇第三
产业实现收入1.3亿元,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大牟家镇1986年~1996年主要经济指标

┌──────────┬───┬───┬───┬───┬───┬───┬───┬───┬───┬───┬───┬───┐
│指标年度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年平均│
│ │ │ │ │ │ │ │ │ │ │ │ │递增% │
├──────────┼───┼───┼───┼───┼───┼───┼───┼───┼───┼───┼───┼───┤
│农村经济总收入(万元)│3270 │3618 │4119.9│4207.7│4580.6│4585 │6587.7│8311 │44633 │47642 │49563 │31.2 │
├──────────┼───┼───┼───┼───┼───┼───┼───┼───┼───┼───┼───┼───┤
│财政收入(万元) │- │38.5 │55.1 │60.2 │59.5 │53 │61.7 │68 │112.9 │114 │131 │14.6 │
├──────────┼───┼───┼───┼───┼───┼───┼───┼───┼───┼───┼───┼───┤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677 │682 │806 │834 │981 │1154 │1289 │1545 │2157 │2400 │2962 │15.9 │
├──────────┼───┼───┼───┼───┼───┼───┼───┼───┼───┼───┼───┼───┤
│粮食总产量(万公斤) │2982 │3009 │2855 │2641 │3035 │3314 │3683 │3923 │4105 │4823 │4936 │5.2 │
├──────────┼───┼───┼───┼───┼───┼───┼───┼───┼───┼───┼───┼───┤
│棉花总产量(万公斤) │196 │200 │156 │131 │175 │242 │185 │175 │60 │121 │90 │-7.5 │
├──────────┼───┼───┼───┼───┼───┼───┼───┼───┼───┼───┼───┼───┤
│果品总产量(万公斤) │14.3 │2.5 │2.6 │2.4 │26.2 │26.3 │26.3 │134.5 │54.9 │3 │6.3 │-7.9 │
├──────────┼───┼───┼───┼───┼───┼───┼───┼───┼───┼───┼───┼───┤
│肉类总产量(万公斤) │254.2 │153.5 │232.7 │215.7 │217.9 │264.3 │242.8 │399.7 │555.4 │827.3 │448.6 │5.8 │
├──────────┼───┼───┼───┼───┼───┼───┼───┼───┼───┼───┼───┼───┤
│乡镇企业总产值(万元)│981 │1091 │1220 │1332 │2379 │2509 │4177 │8114 │37075 │18229 │22786 │37 │
├──────────┼───┼───┼───┼───┼───┼───┼───┼───┼───┼───┼───┼───┤
│其中工业总产值(万元)│660 │753 │432 │1224 │2015 │2252 │3715 │7559 │24055 │15325 │19202 │40.1 │
└──────────┴───┴───┴───┴───┴───┴───┴───┴───┴───┴───┴───┴───┘

科教卫生事业发展很快。 1986年~1996年,全镇先后投资870万元用于改善办学
条件,为镇一中建起了教学大楼,使中小学校舍实现了“六配套”。现在,全镇
有成人科技教育中心1处,中小学校9处,在校师生4790人。全镇适龄儿童入学率
达100%, 巩固率达98%,初中升学率连续多年名列全市榜首,学龄前教育是潍坊
市先进单位。文化卫生事业也有了长足发展。卫生工作通过贯彻“预防为主,防
治结合”的方针,完善加强了镇、片、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全镇共有村级医疗
诊所38处。镇中心医院医疗设施先进,是一家综合性地方病防治医院,为地方病
防治做出了显著成绩。1989年被山东省政府授予“地方病防治先进单位”称号。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自1987年以来,发挥镇、村、户三方面的积极因素,实行
以劳动积累为主,资金积累为辅,突出“统”字,落实“包”字,镇、村、户三
级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采取截、蓄、挖、引相结合的办法,实施了“蜂窝煤”
式打井挖水战略,连续十年打井挖水不止。至1996年,全镇共有机井1313眼,大
口井320眼,方塘88座,引水沟渠6.5万米,扬水站5处,有效灌溉面积达到8.5万
亩,浇水周期为7天,基本解决了农田灌溉贫水和遇涝排水的问题。

【林路建设】自1990年以来,全镇兼顾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每年
都利用春、夏造林黄金季节,发动全民义务植树。到1996年,全镇林网绿化带达
422条,控制面积7.5万亩,四荒植树3万株,林木覆盖率达到12.6%,达到了省颁
平原绿化达标标准。其中经济林建设发展较快,全镇果园面积达到2122亩,枣粮
间作面积达到7万亩。 在发展植树造林的同时,全镇还本着“沟、渠、林、田、
路”综合配套的方针,大搞道路建设。截止到1996年底,全镇镇村公路发展
到150华里,全部沙石硬化,村村通车,风雨无阻。

【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为改变广种薄收、粗放经营的生产方式,全镇结合土地
调整, 进行区域化种植,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到1996年,全镇8.7万亩耕地基本
实现了区域化种植,共规划出2个万亩以上小麦良种繁育方,4个千亩以上棉田方
和若干个百亩以上方。耕地的成方连片为机械规模作业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农机
事业的发展。 截止到1996年底,全镇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4.2万千瓦,有各种型
号的拖拉机478台,各种水利机械达4086台(套) ,在耕、种、收、管、运、浇、
脱等主要农田作业项目上实现了初级农业机械化,不仅解放了劳动力,提高
了生产力,而且提高了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科学种田】 在科技推广体系建设上, 建立了镇、村、户三级科技推广网络。
1996年,建立了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和小麦、玉米、棉花、林果生产、畜牧养殖、
淡水养殖、农田水利、农业机械、镇村建设、中小学生劳技试验等九大科技示范
服务基地,发挥科技推广,示范服务,龙头带动作用,形成了上连大专院校、科
研部门,下连村级科技示范服务基地和科技示范户的科技推广体系。在科技推广
上,大力推广良种、良方、良法。全镇小麦、玉米、棉花等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
率达到98%以上。 主体种植、间作套种、配方施肥、地膜覆盖、精量播种等农业
生产实用技术得到广泛普及。 全镇玉米套种、麦棉间作面积达到3.5万亩。1996
年全镇粮食总产达到4936万公斤, 是1986年的1.7倍,平均单产达到1054公斤;
棉花生产也打破了近几年徘徊不前的局面,总产达到90万公斤,平均单产达到65
公斤。同时,通过调整种植结构,花生、果品、蔬菜等经济作物面积也有了明显
增加,确保了在粮、棉面积稳定,总产提高的前提下,通过增加经济作物的
种植比例,大幅度提高了农民收入。

【小城镇建设带动第三产业发展】自1986年以来,全镇大力加强镇区规划建设。
镇区面积2.88平方公里,主要街道是“六纵六横”,呈格状排布。分别规划有居
民居住区、工业区、教育卫生区、第三产业区、公共事业区、市场区等。为吸引
镇内外客户前来经商办店,发展第三产业,振兴当地经济,全镇大力加强基础设
施投入。先后投资1200余万元,扩修了中心大街,进行了柏油硬化,镇区主干道
路全部达到了绿化、 美化、硬化标准。镇驻地中心有千门程控电话的通讯大楼1
处, 通讯设施先进,连接镇、村,直拔全国;有自来水公司1处,全镇实行统一
供水, 用水方便;有35千伏的变电站1处,电力资源丰富;有占地4000平方米的
大型农贸市场1处, 市场繁荣,沿驻地中心大街是集经商、居住、饮食、娱乐于
一体的第三产业开发区,楼房林立,基础设施齐全,为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
了良好的基础。

【经济强村】大孙家村位于镇驻地东北部6公里处,全村共有321户,1265口人,
耕地面积3750亩, 人均耕地近3亩。1996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224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50元, 人均储蓄达到2000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18.6%,
14.7%和21.3%。全村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属机井灌区,土质肥沃,水浇条件较
好。自1986年以来,全村立足人均占有耕地较多的优势,在土地上大做文章,依
靠科技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广泛推广普及麦棉间作、玉米套种立体
种植新技术,农业生产连年丰收。1992年以来,在加大投入、抓好种植业的同时,
依靠丰富的粮食资源和人才技术优势,大力发展肉鸡养殖生产。全村共有养鸡户
200余户,占总户数的62%。1996年共出栏肉鸡20万只,获纯利60万元。养殖业的
发展不仅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而且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雄厚的资金投入和优质
圈肥,实现了以农养牧,以牧促牧良性循环的经济发展路子。多种经营生产是大
孙家村的又一支柱产业。围绕肉鸡生产的发展,全村形成了以饲料加工,肉鸡购
销为主体的多种经营专业队伍,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生产发展格局,促进
了全村经济的发展。十一年来,全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村党支部年年是镇先进党支部;村庄规划、村容村貌、社会治安、计划生育工作
都是镇先进单位。已连续多年被大牟家镇授予“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李党村位于镇驻地东南部4.2公里处。全村共有330户,1276口人,耕地面积
4100亩, 人均占有耕地3.1亩。1996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181万元,农民人
均纯收入3027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0.4%和21.5%,人均储蓄达到1600元,比上年
增加了413元。 自1987年以来,全村围绕改善生产条件,发动群众战天斗地,平
台田、挖沟渠、植树造林、引水压碱,共平整台田2100亩,修挖沟渠1.6万余米,
使全村耕地成为旱能浇, 涝能排的高产稳产田。1996年,全村粮食总产达到250
万公斤, 是1986年的2倍。在积极稳妥地发展种植业的同时,全村发动群众大力
发展多种经营生产,主要经营项目有粮油加工、建筑运输和畜禽养殖。近几年来,
村委立足荒沟荒滩较多和饲养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以黄牛养殖为重点的养
殖生产,全村牛存栏量达到825头,户均存栏2.5头,是全镇黄牛养殖专业大
村之一。 1996年,全村仅养殖业一项收入就达830万元。李党村连续多
年被高密市委、市政府授予“农村工作先进单位”,1995年被评为高密市经
济强村,连续多年被大牟家镇授予“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大迟家村位于镇驻地东北部5公里处,全村共有523户,1786口人,耕地面积
5500亩。1996年,全村农副业总收入达到11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99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28%和13.2%。大迟家村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兼有村办企业和多
种经营。 1996年, 村办企业及多种经营收入达到580万元, 仅此一项人均占有
3260元。近几年来,全村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先导,不断优化调整种植业内
部结构,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粮食与经济作物种植比例达到4∶6,
逐步形成了以粮、棉、花生、蔬菜为主导产品的商品优势。在农业生产发展上大
力推广良种、良方、良法,是镇小麦良种繁育村。同时强化集体统一功能,在良
种种植、生产资料供应、机械作业、技术指导方面实现了“四个统一”,促进了
农业生产的发展。 全村共有村办企业3处,多种经营和村办企业主要经营项目有
粮油加工、建筑、运输和草编,是全镇多种经营先进单位。大迟家村是一个两个
文明建设齐发展的村。村内有中学1处,小学1处,青年之家、妇女之家、民兵之
家、党员活动室设施齐全,并能经常利用来进行各种活动。先后被高密市委、市
政府授予“农村工作先进单位”、“先进党支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
位”称号,连续多年被大牟家镇授予“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刘占明 刘庆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