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辑 夏庄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6&rec=130&run=13

镇委书记:单亦成※ 傅希禄※ 张延兴※
张建国※ 孙明亮
副书记:刘福禄※ 闫守福尤世忍※
王述森※ 邹日亮※ 李兴业※
焦延利※ 胡宝平张业林
张光俊
镇长:刘福禄※ 邹日亮※ 李兴业※
胡宝平
副镇长:郭述学※ 李丹明※ 刘文东※
迟世林※ 张同仁※ 邹日亮※
刘明亮※ 郭秀香(女)※ 乔加成※
李兴业※ 张业林※ 徐兆玺※
褚风彩※ 张作仁 张庆悦(科技)
刘新国 孙存财 温永胜
张新云 苗金友※ (挂职)
王心贵※ (挂职) 蔡善高(挂职)

【镇情要览】 夏庄镇位于城区东北部10公里处,辖63个行政村,总面积71.57平
方公里,耕地面积4496.6公顷。1996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1.84亿元,按可比价格
计算,比上年增长4.1%;农村经济总收入49268万元,比上年增长21.8%;人均存
款1551.6元, 比上年增加21.2元;花生总产365万公斤,比上年减少1.6%;粮食
总产2585万公斤, 比上年减少15.7%;大牲畜存栏0.58万头,比上年增长2.2%;
猪存栏0.8万头,比上年减少2.6%;肉类生产335.7万公斤,比上年减少5%;果品、
蔬菜总产14900万公斤, 比上年增长11%;乡镇企业总产值31892万元,其中工业
产值29256万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48.2%、30.4%。1996年底,农村机械总动力达
到21687.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1%;农村用电量达到1099.8万千瓦时,比上年增
长8.5%。 1996年底, 全镇总人口为4.7万人,比上年减少471人,其中农业人口
4.5万人,非农业人口2000人,人口出生率为10.9‰,自然增长率为3.01‰。
在十一年内,先后获得国家命名的“亿元乡镇”;山东省命名的“明星镇”、
“先进农研会”等称号。被潍坊命名为:体育先进乡镇、花生先进乡镇、老干部
先进集体、教育附加征收先进单位、税收财务大检查先进单位、文明工作派出所
先进单位、妇女双学双比先进单位。
以产业化为目标,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全镇把蔬菜生产作为实现“两个
转变”的突破口来抓,提出了“实施绿色科技园工程,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的
发展战略。按照“区域化布局,集约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模式,建立大棚蔬
菜开发基地,通过高起点引进和推广科技成果,把蔬菜开发区建成绿色科技园。
到1996年底,全镇蔬菜发展到3.2万亩,比1986年的9552亩增加近2.4倍。全年蔬
菜收入达9000万元,仅此一项人均增收380元。
一、抓规模。按照以点连线,由线成方,连片开发,大规模扩建蔬菜开发基
地的原则, 大棚规模发展到4个种植区,达2000多亩。初步形成了以大棚菜为中
心,小弓棚为主体的新格局。在蔬菜开发基地不断扩大的基础上,村村建有蔬菜
园,户户种植蔬菜田,涌现出一批专业村、带头户。五龙庄的大葱、益民的小弓
棚、张家村的韭菜等初具规模,初见成效。
二、抓科技。(1) 投资250万元,建立了500亩大棚菜的滴灌开发区。采用滴
灌新技术,亩增效益840元。(2)加大酵素菌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突出无公害蔬
菜基地建设。全镇把推广应用酵素菌技术作为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工程来抓,
大力发展倍受国内外市场青睐的无公害蔬菜。 镇建堆肥场1处,村建简易堆肥池
162个、 小草垛600个,累计投料23040方,已生产堆肥1200方,粒状肥55吨。推
广应用酵素菌肥1200亩, 可生产无公害蔬菜600万公斤。并在不同地块,不同的
蔬菜品种上进行施肥实验,亩增效益1000多元。(3)瞄准市场,突出名、优、特、
稀蔬菜品种的开发。先后引进北京农科院蔬菜中心、大连市科子公司等地优良品
种30多种;大棚西瓜全部引进台湾培育香港蔡兴利种子有限公司的优良品种--金
钟冠龙。
三、抓服务。镇党委、政府为种植大棚户统一提供建大棚的一切物料,折款
达1300万元。成立了蔬菜开发办公室,给大棚种植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
化服务。1996年,先后举办技术培训班8期,发放明白纸1.2万份,为菜农购优质
化肥50吨,农药5吨,良种80公斤。以农业产业化为目标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以提高粮食的利用为重点发展养殖业。通过完善服务措施,落实优惠政策,积极
扶持引导养殖业向规模化、 专业化方向发展。 年收入万元以上养殖大户发展到
320个。 其中30个大户达到年收入5万元以上;四店、张家南直、杜二村的5个大
型养殖场年收入可达10万元以上;孟家屯村养殖狐狸年收入可达10万元。全镇养
殖年总收入可达4235万元。
乡镇企业蓬勃发展。1986年以来,全镇坚持以镇村企业为龙头,以个体经济
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制定优惠的政策,创造宽松的环境,使镇村企业出现了蓬勃
发展的新局面。通过实行加强管理,技术嫁接,内部挖潜等措施。进一步增强了
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镇纱布厂开发的1.4D维伦医用纱布新产品,投放市场后,
深受欢迎;通用机械厂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及时调整经营策略,经济效益显
著。 1996年,全镇镇村企业完成产值5.12亿元,销售收入5.5亿元,利税5490万
元, 分别比去年增长26.1%和11%;出口交贷值达6450万元,比去年增长26%。利
用外资办成了丽达服装有限公司和国豪玛钢有限公司2家合资企业, 总投资1240
万元, 合同投资67.8万元,1996年完成产值2493万元,实现利税336.7万元,占
镇总产值的13.6%。
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发展。通过采取政策启动、宏观指导、配套服务等措施,促使
个体私营经济向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到1996年底,全镇已初步形成建
筑装璜材料、制鞋、橡胶、木器加工、粮食批发等五大生产群体。官庄的石膏条,
李家官庄的制刀,高家店的花生米加工,杜家官庄的粮食批发等已形成规模。全
镇一村一品专业村58个,个体业户3100个,从业人员5166人,注册资金3600万元。
1996年,全镇个体业户营业额达1.23亿元,比1995年增长25.2%;实现利税810万
元,比1995年增长23.5%。
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镇村先后投资2720多万元,修建了镇商贸大街柏油路
面6200多平方米,镇主要街道全部进行了路面硬化,沿街新建商业住宅楼95幢,
自来水入户率、 供电率均达到100%,安装程控电话620门。小城镇建设带动了第
三产业的发展,全镇正进入“路边城带,城镇一体,区域集中,多业并举,经营
超前”的新阶段。

夏庄镇1986年~1996年主要经济指标
┌──────────┬──┬───┬───┬───┬───┬───┬───┬───┬───┬───┬───┬──┐
│年度指标 │1986│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年平│
│ │ │ │ │ │ │ │ │ │ │ │ │均递│
│ │ │ │ │ │ │ │ │ │ │ │ │增% │
├──────────┼──┼───┼───┼───┼───┼───┼───┼───┼───┼───┼───┼──┤
│农村经济总收入(万元)│6693│6421.4│7086 │7272 │8634 │12042 │13629 │14968 │36086 │40438 │49268 │22.1│
├──────────┼──┼───┼───┼───┼───┼───┼───┼───┼───┼───┼───┼──┤
│财政收入(万元) │- │91.7 │93.1 │112.9 │126 │138 │163.3 │151 │199.7 │255 │353.9 │16.2│
├──────────┼──┼───┼───┼───┼───┼───┼───┼───┼───┼───┼───┼──┤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659 │665 │730 │756 │899 │1073 │1240 │1495 │1835 │2231 │2786 │15.5│
├──────────┼──┼───┼───┼───┼───┼───┼───┼───┼───┼───┼───┼──┤
│粮食总产量(万公斤) │3157│2952 │2855 │2102 │3223 │3933 │4650 │4602 │3157 │3067 │2585 │-2 │
├──────────┼──┼───┼───┼───┼───┼───┼───┼───┼───┼───┼───┼──┤
│花生总产量(万公斤) │162 │159 │146 │59 │137 │186 │163 │200 │392 │371 │365 │8.5 │
├──────────┼──┼───┼───┼───┼───┼───┼───┼───┼───┼───┼───┼──┤
│果品总产量(万公斤) │82.7│100.9 │43.5 │15.8 │35.2 │35.2 │42.5 │80 │202.1 │22.6 │82 │-0.1│
├──────────┼──┼───┼───┼───┼───┼───┼───┼───┼───┼───┼───┼──┤
│肉类总产量(万公斤) │140 │113 │139.4 │136 │147.5 │147.5 │124.6 │184.2 │290.2 │353.3 │335.7 │9.1 │
├──────────┼──┼───┼───┼───┼───┼───┼───┼───┼───┼───┼───┼──┤
│乡镇企业总产值(万元)│2898│3383 │5085 │5763 │6420 │8462 │14102 │26222 │30906 │21520 │31892 │27.1│
├──────────┼──┼───┼───┼───┼───┼───┼───┼───┼───┼───┼───┼──┤
│其中工业总产值(万元)│2745│2813 │1104 │1566 │5348 │6982 │10386 │21732 │28038 │22436 │29256 │26.7│
└──────────┴──┴───┴───┴───┴───┴───┴───┴───┴───┴───┴───┴──┘

【加强农村思想教育工作】镇党委、政府组织实施了以弘扬社会公德、普及科技
知识、学习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活动,促进了全镇农村改革
的发展和社会稳定。(1) 加强农村党支部班子建设和思想作风建设。首先加强了
对后进村的教育整顿力度。选拔水平较高的机关干部组成工作组,对软弱涣散的
村支部班子进行整顿,选好配强支部班子,提高整体素质,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
度,增强了支部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加快了后进村的转化步伐。(2) 加强对
党员干部思想教育。充分利用党校、党员活动室、黑板报、宣传栏等多种阵地,
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双学”活动,增强了党性观念、宗旨观念和创业意识。
(3) 切实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在全镇开展了争创好党员,文明村、户,文明
单位,争做四有新人和移风易俗等活动,较好地弘扬了爱党、爱国、尊老爱幼、
家庭和睦、平等民主、礼貌待人的文明风尚。(4) 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文艺娱乐
活动。 全镇有5个村成立业余文艺宣传队,巡回演出70场次,参加各种内容汇演
活动15场次,电影队放电影1420场次,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教育事业成绩斐然】十一年来,全镇各学区相继建成了6处初中和6处完小学区
小学。 1996年,初中在校学生2200人,教职工230人;小学在校学生5200人,小
学教职工265人;另外有幼儿园31处,入园幼儿1350人,幼师105人;镇驻地又建
立中心幼儿园并购买了幼儿游乐设施和室内教学设施,共投资51.5万元。
从1986年开始,全镇已实现了初等义务教育,教育投资逐年递增,完成改建
校舍,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民办教师工资,健全各种教学设施,加强校园三化建
设,多方开辟筹资渠道。共投入622.8万元,镇初中建教学楼2幢,一中教学楼从
1996年秋开始施用,二中教学楼正在建设当中,增加校舍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
小学校舍达标率为98.9%,初中为99.5%以上,小学、初中升学率分别达到100%和
98.5%。 1996年全镇相继通过了潍坊市政府、山东省政府的验收,成为全省实现
九年义务教育先进乡镇。
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下,认真抓好成人教育。从1992年就全部扫除了
青壮年文盲。利用农闲的时间举办了各种农技培训班和专业技术培训班,学员在
班上学会了种植、养殖、维修、服装等技术,为发展农村专业户、重点户作出了
贡献,为致富发家,以富带贫创立了许多先进典范户及模范村。

【多种经营快速发展】镇党委、政府把发展以庭院经济为主的多种经营生产,作
为振兴经济的增长点。从开发庭院经济入手,提出“院院搞开发、家家有项目、
户户无闲人、天天见收入”的目标,加速“三边”(村边、路边、镇边)生产发展,
一方面引导那些产品符合市场需求,经济效益好的项目,迅速膨胀扩大;另一方
面,引导分散的同类项目相对集中,使之形成区域性的主导产业和产品。具体抓
四靠:一靠龙头牵引,如:肉鸡、蛋鸡、蔬菜、生猪产业,就是靠龙头带动形成
的;二靠利益连结,合伙发展引导一些农户围绕一种经营项目进行产、供、销各
项环节的专业协作;三靠外力促进,资金上扶持,物资上帮助;四靠科技催化,
引进新技术,新品种。1996年,全镇庭院开发利用面积4200亩,开发项目1500多
个, 总收入3780万元,亩收入9000多元,占总产值的20.6%,全镇庭院收入过万
元的有1370户。
全镇多种经营发展较快,目前已形成了以铸造机械、服装、鞋业、刺绣制毯、
纺织、建筑材料、天花板制作、刷纸年画、工艺装裱、木器、建筑小五金、食用
菌栽培、 蔬菜、 养殖等21个主导产业。1986年全镇多种经营产值是5105万元,
1996年达2.72亿元,是1986年的4.3倍,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55%。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取得可喜成绩】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县)关
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系列精神,狠抓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的落实,维护
了社会的稳定,保障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自1990年以来,被潍坊
市公安系统授予“文明单位”称号并嘉奖一次,被高密市(县)政府授予“依法护
税先进单位”,被高密市(县)政法委授予“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强化组织领导体系。1995年11月,镇党委、政府成立了由11个部门负责人组
成的综合治理委员会,设立办公室,一名党委副书记专抓综合治理,各单位村民
委员会都配备了专(兼)职综治办主任和工作人员,全镇形成专抓综合治理二级领
导体系,层层签订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把综合治理责任落实到各级党政
主要领导身上,政绩考核和经济利益挂钩,促进了综合治理工作的开展。
组织严打斗争。政法各部门认真贯彻“依法从重从快”方针,严厉打击各类
严重刑事犯罪活动,不间断的组织开展专项斗争。镇党委按照高密市委的统一部
署,迅速行动,组织得力,责任措施明确,并成立了见义勇为基金会,在严厉打
击各种犯罪活动中取得明显成效。狠抓“三防”网络建设。到1996年底,共有干
部、 联防队员27名,设立了6个警区,村级成立了63个联防队,建立了各警区无
线电报警防范网络。
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1996年,全镇共举办法制学习班4期,培训党政领导干
部和各类专业人员1800人次,组织法制宣传活动6次,发放宣传材料1.3万份,增
强了全民法制观念。
做好教育人,挽救人的工作。针对青少年犯罪增多的现象,每年寒暑假前,
组织政法部门的领导干部赴中小学校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发动各村、各单位积
极安置和帮教刑释解教人员,全镇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率达100%。认真做好轻
微违法人员的帮教工作,逐一成立帮教小组,签订责任书,落实帮教措施,转好
率达100%。
做好民间纠纷调处工作。为及时处理各类疑难纠纷案件,镇政府成立了民间
纠纷协调委员会,认真做好经常性调处工作和集中排查活动。1996年,共调解各
类民间纠纷80余件,预防了重大“民转刑”案件发生,维护了社会稳定。

【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夏庄镇年年全面完成全市(县)下达的各项人口计划,
多次受到上级表彰奖励。1991年,被山东省计生委、山东省计生协会评为“计划
生育协会先进集体”;1993年,被潍坊计划生育委员会评为“计生服务站达标单
位”;1994年,被潍坊市人民政府评为“计生工作三为主先进单位”。连续十一
年被高密市(县)委、市(县)政府评为“人口目标达标单位”。
加强计划生育工作的组织领导。镇计生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每年至
少开4次会议, 专题研究计划生育工作,解决计生工作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实行
党政一把手逐级签定人口目标责任书制度,将考核结果同干部任期目标、文明单
位创立、干部奖惩挂钩,同严格离职审计结合起来。
广泛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充分利用举办展览、观看小戏《拔穷根》、散发材
料、计划生育咨询等形式,提高宣传计生教育的实效性。把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宣
传列入普法总体规划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计划,在村规民约中充实计划生育内容。
通过举办人口培训班等形式,深化宣传教育内容,强化社会约束手段,保证计划
生育工作的健康发展。1996年,晚婚率为99.1%,比去年同期提高2.5个百分点;
晚育率为98.7%, 晚婚指标比高密市下达的指标低4.1个百分点;做4种节育手术
469例,累计合格率99.5%。全镇共建立人口学校64个,配齐了服务室,组建了计
生协会。计生队伍建设、计划生育法制建设取得明显效果。全镇计划生育基本实
现了经常化、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为计划生育进一步开展奠定了基础。

【经济强村】 张家官庄二村共有215户,786口人,950亩耕地。全村有各类企业
15处, 1996年,全村完成工农业总收入2426.5万元,实现利税292万元,集体公
共积累达到了83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3300多元,人均占有积累1万多元,被
高密市委、市政府评为先进党支部、先进村委会、引进外资先进单位、文明单位。
1987年, 张家官庄二村从拾遗补缺入手,与青岛玛钢厂攀上了亲戚,靠5万
元起家,建成了管件加工车间,搞来料加工,当年盈利10万元。第二年投资40万
元扩大规模, 建了2000多平方米的车间3处,当年盈利32万元,固定资产由原来
的5万元增加到89万元。 1992年与台商宫国豪达成了合资办厂的协议,经过近两
年的艰苦努力,到1993年12月,高密国豪玛钢有限公司正式投产运营,年产玛钢
1200吨, 实现产值1200多万元,利税100多万元。合资厂的建成为张家官庄二村
的经济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1995年底,又投资120万元建了铸造厂,为合资厂提
供了毛坯铸件,年可实现利税20多万元。张二村靠发展企业致富的经验是: (1)
依靠改革大力发展村办企业。根据人多地少的实际情况,立足地处308国道出口,
交通方便,信息灵通等优势,确定“兴工活商,强村富民”的发展思路,共投资
900多万元建起了合资企业一处,产品畅销国内市场和香港台湾等地;(2)依靠科
学管理,全面提高质量,突出抓好科技、人才市场,拓宽国内市场,增强占领国
际市场的实力,四大经济支柱齐头并进,奠定了张二村经济腾飞的基础。
益民村全村共有728户, 2672口人,3528亩耕地。1996年,农、工、副总收
入1993万元,比1995年增长23.9%;工副业收入占农村总收入的42%,人均纯收入
3002元,比1995年增长20.9%,比1994年增长38.5%。自1994年,连续被高密市委、
市政府评为农村工作先进单位、文明单位、先进党支部。
充分发挥集体贸易的优势,发展村办企业。到1996年底,办起了铸造厂、面
粉加工厂、塑料厂、农机加工厂、预制件厂、五金制造厂、工艺品厂、煤球厂等
骨干企业。 1996年,村办工业产值达到403万元,年实现利税38万多元。

以工养农,强化社会化服务。以高效农业小弓棚为主,发展无公害蔬菜面积
达1482亩。 推广酵素菌,使用面积发展到1385亩。每年向青岛外贸出口香葱120
万斤。农业投资35万元,购置汽车、拖拉机等大型农业机械,打机井40眼、安装
1000伏的变压器2台, 铺设电缆1500米,达到地片有机井,井井有电,全部耕地
实现水利化,成为稳产高产田。还建立农机服务队、良种繁育基地和生产资料供
应等农业专业服务组织,实行耕地、播种、浇水、病虫害防治、良种推广生产资
料一条龙服务,调动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
工农业的发展,为精神文明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投资38万元建起幼儿园、
文化活动室、农民科技夜校、青年之家、妇女之家、医疗诊所、敬老院。户户安
装自来水,5%的农户安装了电话,街道沙石化,大街两侧盖起了32家商业楼房,
形成了城镇式村庄。
高家店村位于镇驻地西南1.3公里处。 全村共有240户,870口人,1080亩耕
地。 1996年,农副总收入525万元,比1995年增长12.9%,是1986年的3.2倍;农
民人均纯收入达3300余元。荣获山东省城乡建设委员会、省人事厅1992年~1996
年度村镇建设明星村,连续四年被高密市(县)评为先进党支部、文明单位。
充分发挥优势,发展村办企业。到1996年底,有花生加工、木器加工、建筑
队、运输加油站、五金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等企业。从事花生加工业的有130户,
从业人员达500余人,拥有花生脱壳机50台,小型脱壳机80台,机动三轮车94辆,
月加工花生35吨,全年纯收入达100余万元,仅此一项人均纯收入可达1200余元。
有13户专门从事花生深加工, 在9个大城市设立业务网点。 从事木加工228户、
123人,产值74.47万元,利润32.5万元,占村总收入的14.5%。
以工养农,强化社会服务。共投资37万元,打机井32眼,安装2000伏变压器
2台, 铺设电缆1000米,发展小弓棚125个。180亩成方连片的蔬菜生产基地,蔬
菜生产专业户达87个。通过推广生物农药、酵素菌等技术,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
由1987年的140亩发展到1996年的450亩, 仅蔬菜一项全村人均收入920元,占全
年人均收入的18.5%。
工副业的发展,为精神文明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兴办了小学幼儿园、文化
活动室、农民科技夜校、青年之家、妇女之家。路灯齐全,并整修了村路,街道
两侧栽植曲柳、国槐、松树、冬青,初步形成花园式村庄。现在有26户建起了两
层以上的居民楼,成为新型的小康村。
(张立亮 徐志先 王新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