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辑 张鲁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6&rec=127&run=13

镇委书记:崔善伦※ 苗金友
副书记:仪国章※ 任相敏※ 杜希政※
张立山※ 郭美扬※ 张翠兰(女)※
王平※ 王锦标※ 栗祥成※
李钢刘致家※ 赵树智
范锡来
镇长:仪国章※ 杜希政※ 郭美扬※
王平※ 赵树智
副镇长:张翠兰(女)※ 张文勤※
李丹吉※ 张聿令董洪亮※
杜明华※ (挂职)刘心安※ (聘任)
郭宗文 宫献森 王心贵※
林忠台 隋杰 彭寿先

【镇情要览】 张鲁镇位于城区东部11公里处,辖29个行政村,总面积37.48平方
公里,耕地面积3500公顷。1996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7332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
比上年增长15%;农村经济总收入108680万元,比上年增长35.7%;人均存款2000
元, 比上年增加500元;花生总产150万公斤,比上年减少52.8%;粮食总产2775
万公斤,比上年增长5%;大牲畜存栏1.89万头,比上年增长6.8%;猪存栏1.91万
头, 比上年增长3.54%;肉类生产1098.1万公斤,比上年增长6.8%;果品总产58
万公斤,比上年增长5.5%;乡镇企业总产值18348万元,其中工业产值17644万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59.9%、30.1%。1996年底,农村机械总动力达到0.16万千瓦;农
村用电量达到275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5.8%。1996年底,全镇总人口为21083人,
比上年减少32人, 其中农业人口20542人, 非农业人口541人, 人口出生率为
12.89‰,自然增长率为4.22‰。
农业走上了“一优双高”之路。镇党委、政府按照“加强中间,开发东西,
带动南北”的发展思路,积极调整和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大抓了万亩“双千田”、
万亩“吨粮田”、万亩果菜等项目的开发。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重点培植了
粮、油、果、菜、养殖、皮件六大主导产业和产品,粮经比例达到5∶5。提高了
农业的综合效益。全镇已整建吨粮田2万亩,“双千田”1.8万亩,蔬菜基地5000
亩,林果2500亩。镇村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全镇已建有机械厂、化工厂、纺织厂、
翻砂厂、轧钢厂、皮件加工厂、建筑公司等58家具有一定规模的镇村企业。形成
了以化工、机械、建材、建筑安装、皮件加工等五大支柱产业为主体的工业企业
体系,并逐步向集团化方向发展。
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镇党委、政府根据“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扩建中心,
开发两区,抓好示范,综合配套”的总体战略要求,聘请了山东省工程设计院的
专家,对镇区进行了50年的规划。本着量力而行的原则,积极集蓄财力,逐步加
快镇区的建设步伐。至1996年末,投资近千万元,实现了镇驻地“四通一平”,
程控电话入村率达100%,平均10户就有一部电话。购置了先进的微机设备,成立
了信息服务中心,并与全国联网。安装了地面卫星接收站和无线调频差转电台,
使有线电视和无线广播网覆盖全镇。1993年被潍坊市政府授予“文化先进乡镇”
和“广播电视先进乡镇”称号。新建了长80米,宽10米的墨水河大桥,拓宽了潍
胶公路张鲁段,且硬化、绿化、美化配套。建起了大型集贸市场,内设5000个摊
位。 日参入交易者达2万人次,日交易额25.1万元,是高密东部最大的农副产品
集散地之一。1990年被山东省、潍坊市工商局授予“省级文明集贸市场”和“市
级文明集贸市场”称号。在抓好镇区建设的同时,镇党委、政府还注重抓好各村
的村容村貌改造。根据农村规划,房屋建设严格审批手续,从建筑布局到建筑格
调, 都要求向着美、新、齐方向发展。“小康屋”、“小康楼”日益增多。95%
以上的村吃上了自来水,100%的村通了公路,晴雨通车。1992年,张鲁乡获山东
省、潍坊市政府“村镇建设新型乡镇”称号。1994年,在胶河桥以东,潍胶公路
两侧新开辟了占地1000亩的个体私营经济开发小区。前店后厂式的楼房拔地而起。
1996年,工贸小区的年产值达到3000万元,出口交货值1300多万元。小区内人均
纯收入11152元。被高密市委、市政府列为全市重点开发工贸区之一。
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投资30多万元,建起了集培训、试验、咨询、示范
于一体的农业科技中心。形成了以镇级为龙头,村级为依托,面向农业,面向农
村的大联动科技普及网络。仅1996年,全镇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17期,培训农
村干部群众1.8万人次,新引进农作物良种18个,主要农作物良种化程度达到100
%。 其中,地瓜脱毒品种的应用,被市科委列为科技新成果加以推广。投资1000
万元,新建了中心幼儿园、镇初级中学教学大楼和成人教育中心各一处,全部改
建或新建了全镇的初级小学,达到了“六配套”标准。1991年被潍坊市委、市政
府授予“义务教育先进乡镇”和“体育先进乡镇”称号。
镇卫生院中西医并重,科室健全,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先进。外科手术在全
市乡镇医院中名列前茅。村村建有卫生室,做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镇,提
高了医疗水平。1989年被潍坊市政府授予“乡镇医院改貌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认真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建设放在首位,利用
各种形式, 对全镇801名党员系统地进行了社会主义特色理论、市场经济知识和
科技知识等一系列教育培训。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用、比”、“党员家庭十
带头”、“党员包户”和向孔繁森、王廷江等模范人物学习的活动。至1996年底,
先后有5000多人次接受了轮训。 涌现出42名优秀党员干部,150多名党员科技带
头人。围绕培养“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新型农民,大力组
织实施了“文明富裕家庭细胞工程”和“少生快富文明幸福工程”。广大干部群
众的市场观念、竞争观念、科技观念、法制观念大大增强。涌现出市级以上文明
单位47个,受到山东省、潍坊市政府表彰的优秀人物56名。计划生育工作严密,
服务周到,全镇无超生和违纪现象。十一年来,多次被山东省、潍坊市政府授予
“计划生育先进单位”称号。1991年,国务委员、国家计生委主任彭佩云来张鲁
乡视察时,给予了高度评价,并题词“发扬成绩,开拓前进”。
社会秩序稳定。连续八年无重大恶性案件发生。1995年和1996年分别被潍坊
市委、 市政府授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乡镇” 、“信访工作先进单位”、
“二五普法先进集体”和“村民自治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张鲁镇1986年~1996年主要经济指标

┌──────────┬──┬──┬───┬───┬──┬───┬───┬───┬───┬───┬───┬───┐
│年度指标 │1986│1987│1988 │1989 │1990│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年平均│
│ │ │ │ │ │ │ │ │ │ │ │ │递增% │
├──────────┼──┼──┼───┼───┼──┼───┼───┼───┼───┼───┼───┼───┤
│农村经济总收入(万元)│1709│1881│2325.3│2339.9│2803│4026.3│6437.7│10800 │51570 │80099 │108680│51.5 │
├──────────┼──┼──┼───┼───┼──┼───┼───┼───┼───┼───┼───┼───┤
│财政收入(万元) │- │31.2│32.6 │39.9 │40.5│39 │42.9 │47 │61 │105 │141.9 │18.3 │
├──────────┼──┼──┼───┼───┼──┼───┼───┼───┼───┼───┼───┼───┤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424 │501 │647 │670 │808 │920 │1177 │1552 │1988 │2533 │3206 │22.4 │
├──────────┼──┼──┼───┼───┼──┼───┼───┼───┼───┼───┼───┼───┤
│粮食总产量(万公斤) │1428│1479│1492 │1028 │1652│2078 │2275 │2278 │2532 │2642 │2775 │6.9 │
├──────────┼──┼──┼───┼───┼──┼───┼───┼───┼───┼───┼───┼───┤
│花生总产量(万公斤) │60 │48 │58 │38 │53 │56 │58 │197 │195 │318 │150 │9.6 │
├──────────┼──┼──┼───┼───┼──┼───┼───┼───┼───┼───┼───┼───┤
│果品总产量(万公斤) │14.9│15.7│15.9 │17 │24.9│24.9 │25.8 │40.2 │50 │55 │58 │14.6 │
├──────────┼──┼──┼───┼───┼──┼───┼───┼───┼───┼───┼───┼───┤
│肉类总产量(万公斤) │62.2│53.5│63.5 │63.9 │54.8│101.5 │63.5 │227.3 │669.7 │1028.3│1098.1│33.3 │
├──────────┼──┼──┼───┼───┼──┼───┼───┼───┼───┼───┼───┼───┤
│乡镇企业总产值(万元)│699 │874 │1266 │1443 │2262│2660 │4474 │10703 │21691 │26901 │18348 │38.6 │
├──────────┼──┼──┼───┼───┼──┼───┼───┼───┼───┼───┼───┼───┤
│其中工业总产值(万元)│556 │702 │248 │1323 │2074│1872 │4414 │10302 │20681 │26901 │17644 │41.3 │
└──────────┴──┴──┴───┴───┴──┴───┴───┴───┴───┴───┴───┴───┘

【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猛】至1996年底,全镇个体工商业户已发展到3600家。占
全镇总户数的64.3%;规模较大的私营企业39家。从业人员1.3万人,占全镇总人
口的61.8%。 其中在大连、烟台、青岛、哈尔滨等地经商的人员就达2500多人。
在大连市香炉礁旧货贸易市场拥有高标准的专业商店、 摊位55个, 固定资产达
5000多万元,初步建成了“张鲁皮件一条街”。
全镇个体私营经济类型多样化、经营专业化。有14个区域集中、特色鲜明的
专业村。产品已涉及生活手套、各种皮衣、劳保手套、劳保鞋、手提包、纺织纱
布、口罩、小五金、小化工、铸造、木器加工等50多个门类,300多个品种。
经济效益明显提高。1996年,全镇个体私营经济总收入4.98亿元,比上年增
长25%; 共向国家缴纳税金93万元, 占全镇税收总额的63%, 比上年增长34%。
1993年被潍坊市和高密市人民政府分别授予“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先进单位”称号;
1995年被高密市人民政府授予“经济发展强镇”称号。

【皮件加工创全国之最】全镇皮件加工业已形成较大规模。村村有项目,户户搞
加工,是全镇个体私营经济的主导产业。产品分劳保用品和生活用品两大类,共
有50多个品种。其中劳保手套、劳保鞋、生活手套、旅游鞋等产品畅销新疆、黑
龙江、吉林、辽宁等省区的50多个大中城市。“昌盛皮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
产的皮夹克、马夹、一步裙等产品远销美国、荷兰、日本、俄罗斯、韩国、香港
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年创汇1000多万元人民币。其产品在十一届潍坊国际风筝
会上获“博览会金奖” 。 1996年3月, 张鲁镇被国务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评为
“中国皮件加工之乡”,同时载入了《中华之最荣誉大典》。

【独特的黑陶艺术】张鲁镇后张鲁沟东村村民刘冰、刘志勇和后张鲁后庄村村民
刘锦波分别办起了仿古黑陶艺术厂。生产的花瓶、壁挂、雕塑物件、花盆等30多
个品种、规格不一的产品,全部用手工制作,土窑烧制而成,保持着古老的手工
工艺,色泽黑亮,颜色自然,具有陈列装饰和收藏价值。在大连和青岛市均设有
经销处。这种工艺品在潍坊市独一无二。
(吕尧欣杜洪利)

【经济强村】李家疃村现有225户,817口人,1511亩耕地。1996年,农工副总收
入达到6896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3414元。 比上年分别增长43.5%、27.4%。为
1986年的104倍、6倍。1986年~1996年,连续被高密市(县)委、市(县)政府、张
鲁镇(乡)委、镇(乡)政府评为“先进党支部”、“文明单位”、“经济十强村”;
获山东省和潍坊市“村镇建设明星村”等称号。
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至1996年,全村共投资135万元,投工2万个,新打
和修复机井28眼;购置汽车、拖拉机、收割机、电动机、脱粒机等农业机械50台
(部)。全村耕、种、浇、打基本实现机械化,全部耕地成为稳产高产田。
大力发展村办企业和多种经营生产。现有五金福利厂、保温材料厂、木材加
工厂等6个村办企业。多种经营生产,全村已形成养殖、皮件加工两大支柱产业。
其中养殖大户9家, 年销售16万只肉鸡;皮件产品主要有生活手套、劳保手套、
劳保鞋等,生产规模较大的有10家。1996年全村企业和多种经营收入达6583万元,
实现利税527万元, 比上年分别增长41.9%、33.7%;为1986年的230倍、184倍。
公共积累达到67万元。
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村党支部发动每家每户大搞了“文明富裕家庭细胞
工程”,办起了幼儿园、文化活动室、人口学校、卫生室;户户安装了自来水,
家家都有电视机,并有12户村民安装了程控电话;主街道两侧栽植了松树、法桐、
装上了路灯。群众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不断提高,社会风气良好,至1996年,
全村无一起刑事和上访案件。
(吕尧欣)
于疃村现有315户,1089口人,1437亩耕地。1996年农工副总收入达到1.1亿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37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5.6%、21.3%;为1986年的108倍、
6倍。
农业生产初步走上了“一优双高”之路。全村重点抓了粮、油、菜、果、养
殖、皮件加工六大主导产业和产品,粮经比例5∶5,提高了农业的综合效益。为
改善农业生产硬环境, 至1996年,全村共投资195万元,购置链轨拖拉机、四轮
拖拉机、农用汽车、收割机、脱粒机、抽水机130多台(部);投工2.5万个,投资
60万元,新打机井25眼,修复旧机井15眼。全村耕、种、浇、打、运输基本实现
机械化。全部耕地成为稳产高产田。
充分发挥本村优势,大力发展村办企业和多种经营生产。全村现有纺织、皮
件加工、养殖、木器加工四大支柱产业。特别是皮件加工已发展到生活手套、劳
保用品、旅游鞋、皮衣、皮包等50多个品种,几乎是户户有项目,人人搞加工。
生产规模较大的就有15家。1996年全村多种经营收入10550万元,实现利税844万
元,比上年分别增长43.1%、14.5%;为1986年的170倍、136倍。公共积累达到94
万元。
经济的发展,为搞好精神文明建设打下了物质基础。全村建起幼儿园、人口
学校、党员活动室、卫生室,开展了“文明富裕家庭细胞工程”,村民的思想、
道德、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全村无重大刑事和上访案件。房屋建设向美、新、齐
方向发展,是张鲁镇“小康屋”建设的试点村。现有90%的户住上了“小康屋”,
15户住上了“小康楼”。全村人吃上了自来水,55户村民安装了程控电话。村内
主要街道栽植了法桐、松柏,且进行了硬化。至1996年,先后被高密市(县)委、
市(县)政府,张鲁镇(乡)委、镇(乡)政府授予“文明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
“先进村”、“经济十强村”等称号;获山东省建委“村镇建设明星村”和潍坊
市政府“明星村”等称号。
(吕尧欣、田冰)
张鲁集一村位于墨水河东岸, 距镇驻地1公里,潍胶公路横穿村中心,交通
十分方便。 全村现有153户, 629口人,1240亩耕地。1996年农工副总收入达到
6049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3240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25%、22.7%;为1986年的
94.9倍、5.2倍。
充分利用本村优势,大力发展村办企业和多种经营生产。现有砖场、橡胶制
品厂等村办企业5个,规模较大的个体业户35个,从业人员200多人,形成了以制
鞋、劳保手套、建筑材料为主的三大支柱产业。1996年多种经营总收入达到5797
万元, 实现利税464万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24.6%、24.7%,为1986年的187倍、
150倍。
以工养农,致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至1996年底,全村共投资12万元,投工
2万个,打大口井15眼,克服了水源不足的老大难;投资130万元,购置拖拉机、
三轮车、脱粒机、播种机等农用机械60台(部),从种到收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
产条件的改善,带来农业的稳步发展。1996年粮食亩产达526公斤。
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发展,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村委有党员活动室、人口学
校、幼儿园、卫生室。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并有20户村民安装了程控电话,户户
吃上自来水。 美化、绿化、硬化了村内主要街道3条。至1996年,先后被张鲁镇
(乡)党委、政府授予“先进党支部”、“先进单位”、“十强村”、“综合实力
十强村”等称号,被高密市评为“文明单位”。
(吕尧欣葛月合)
冯家庄村现有200户,766口人,1138亩耕地。1996年全村农工副总收入5418
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3425元,比上年分别增长43.1%、29.2%,为1986年的116
倍、6.2倍。
农业基础地位日趋巩固,生产条件不断得到改善。至1996年末,全村共投资
146万元,购置农用机械73台(部);投资62万元,投工2.8万个,新打和修复机井
28眼,基本实现了耕种机械化,农田水利化,全部耕地旱涝保丰收,稳产高产。
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重点培植了粮、油、果、菜、养殖、皮件加工六大
主导产业和产品。粮经比例达到5∶5,提高了农业的综合效益。集体经济不断壮
大,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猛。全村现已形成了皮件加工、劳保用品、养殖三大生
产体系。1996年全村公共积累达38万元;村及村以下工副业收入5100万元,实现
利税408万元, 比上年分别增长40.8%、12.7%;为1986年的186倍、150倍。精神
文明建设常抓不懈,坚持开展“文明富裕家庭细胞工程”,村民的思想、道德、
文化素质不断提高。至1996年,全村无刑事和上访案件,社会安定。公益事业日
益发展。办起了幼儿园、文化活动室、人口学校、卫生室,家家安装了自来水,
并有22户村民安装了程控电话。村内主要街道栽植了松柏、法桐、国槐,进行绿
化、美化,并安装了路灯。1986年~1996年,先后被高密市(县)委、市(县)政府,
张鲁镇(乡)党委、镇(乡)政府授予“先进党支部”、“文明村”、“经济十强村”
等称号;被潍坊市委授予“党员学用科技先进单位”、“村镇建设先进单位”等
称号。
(吕尧欣田冰)
后张鲁沟东村现有248户,935口人,1850亩耕地。1996年农工副总收入4198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97元,比上年分别增长38.1%、34.6%,为1986年的49倍、
5.7倍。1986年~1996年,先后被高密市(县)委、市(县)政府,张鲁镇(乡)党委、
镇(乡)政府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党支部”、“经济十强村”等荣誉
称号。
农业稳步发展,生产条件逐年改善。至1996年末,全村共投资15万元,投工
3万多个,新打和修复大口井3眼、机井12眼。购置农用汽车、拖拉机、收割机、
脱粒机等农业机械108台(部)。开垦荒地种植果园100亩。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
高。 综合效益稳中有升。1996年粮食亩产达到526公斤。村办企业和个体经济发
展较快。产品以麻刀、床垫、劳保用品为主。个体业户150个,从业人员530人。
1996年全村工副业总收入3628万元,利税29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2%、5.5%,
为1986年的78倍、69倍。
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村里办起了幼儿园、文化活
动室、人口学校、卫生室,家家安上自来水,户户拉上了有线电视,并有15户村
民安上了程控电话。村内主要街道实现了绿化、美化、硬化。积极开展“党员家
庭十带头”、“党员包户”和“学、用、比”(学科技、用科技、比贡献)等活动,
群众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不断提高,社会风气良好。
(杜洪利 葛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