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改革步伐建设经济强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5&rec=599&run=13

昌邑市辖15镇7乡,814个行政村。全市总面积181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03
万公顷, 人均耕地0.12公顷。 1996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48.6亿元,比上年增长
11.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2.8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20.43亿元,
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5.29亿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5.1%、14.8%、14.2%;工农业
总产值163.67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工业总产值131.32亿元,增长14.1%,
农业总产值32.35亿元,增长4.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8.8亿元,增长13.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99亿元,增长17.4%;外贸出口收购总值14.39亿元,
增长29.9%;完成财政收入2.04亿元,增长18.5%;农民人均纯收入3001元,比上
年增加649元。 1996年底全市总人口为67.16万, 比上年末增加0.16万人,增长
0.2%。其中农业人口59.48万,非农业人口7.68万;人口出生率1.4‰,自然增长
率为0.6‰。
农业获得全面丰收,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不断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积极实
施农业产业化战略,大力发展高产高效农业,全市农业战胜了百年不遇的特大风
雹灾害, 夺取了全面丰收。粮食总产达到5.4亿公斤,棉花单产79公斤,均创历
史最高水平; 肉类总产16.35万吨,水产品总产5.68万吨,与上年持平;农村经
济总收入150亿元,比上年增长17%;农机总动力达到7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8.3%;
乡镇企业实现利税8.4亿元,比上年增长29.6%。
工业结构得到优化,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围绕实施“百千万”规模企业发
展工程,深入开展“管理效益年”活动,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积极组织实施
名牌战略,全市工业整体水平明显提高,盐及盐化工、甘油、真丝及仿真丝、石
油化工、仿皮革和出口食品等六大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1996年,全市乡镇以上
工业完成增加值17.1亿元,实现利税3.8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8%和21.3%;
产品销售率达到97.5%, 资金利税率13%,成本费用利润率5.98%。全市工业结构
逐步优化,重点产业继续向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
城乡市场繁荣活跃,第三产业发展迅速。1996年,以建设大市场、发展大贸
易为目标, 进一步培育完善了市场体系,全市各类市场已发展到140多处,集市
贸易成交额达7.2亿元, 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6亿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16%和
17.2%。 国合商业完成销售额10.3亿元, 实现利税3250万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
22.7%和65.6%。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呈现出向专业园区集中、向规模化
经营、 向高档次产品发展的新趋势。 全市私营企业已发展到589家, 从业人员
7000多人,并涌现出一批利税过百万元的私营企业大户,成为全市又一个新的经
济生长点。
对外贸易迈出新的步伐,开放型经济实现新的突破。利用外资规模进一步扩
大,共办成利用外资项目32个,总投资9733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6210万美元,
实际利用外资5207万美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16%、17.2%和17.9%。已开工投产的
82家三资企业完成产值10.4亿元,实现利税9080万元,出口创汇6856万美元,分
别比上年增长22.6%、 28%和40%。外贸出口继续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对外经
济技术合作稳步发展, 全市劳务输出105人次,办成海外企业一家,并在美国设
立了办事处。
财政收支实现平衡,金融形势进一步好转。1996年,在增支减收因素较多,
财政工作难度较大的情况下,市政府加大了工作力度,千方百计培植财源,组织
收入。同时,针对财政资金紧张的状况,灵活调度资金,合理安排财力,实现了
全年财政收支平衡。金融工作,认真贯彻“控制总量、调整结构、强化管理、积
极服务、提高效益”的方针,积极调整信贷结构,盘活资金存量,改善金融服务,
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金融环境, 全市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24.84亿元,比年
初增加5.42亿元,居民人均存款3708元,比上年增长28%。
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投资环境明显改善。1996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
资11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北部沿海供水、青年路改造、昌邑宾馆改建扩建、
北海公园二期工程和市博物馆等重点工程大部分已经竣工,城市建设迈上了新台
阶,村镇建设也取得了很大成绩。石埠镇被评为全国村镇建设先进镇,都昌、柳
疃、饮马、岞山等乡镇获得省级新型乡镇称号,并涌现出了一批“四化村”。交
通公路建设,投资2000万元,新建柏油路26公里,提前实现了乡乡通柏油路的目
标。 邮电事业,完成了市内电话扩容和农话线路改造等7大工程,市话总容量达
到2.1万门,提前实现了村村通电话的目标。
科技教育蓬勃发展,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全市围绕“科技兴市”战略,深入
开展“创建全国科技先进市”活动,狠抓了新产品研制和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52.8%。 教育工作,狠抓九年制义务教育,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教育质量稳步提高。1996年,
共新建改建中小学校12处, 有7处学校创建为省级规范化学校,市职业中专被评
定为国家级重点学校、山东省十佳职业学校。卫生工作的整体水平明显提高,全
市已有7处乡镇医院达到一级甲等医院标准, 集体卫生室覆盖率达到了100%。计
划生育目标责任制进一步落实,计划生育率达到99.2%。文化、体育、广播电视、
民政、劳动、民兵等各项社会事业也都有了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