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科学技术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5&rec=479&run=13

1996年,潍坊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科技工作方针、政策和国家、省、市科学
技术大会精神,围绕全市经济工作的重点,深入实施“科教兴潍”战略,科技体
制改革和科技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科技进步水平和服务于经济建设的效能
有了新的提高,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潍坊市在全省科技工作
综合考评中获总分第一,科技成果、科技外事、科技情报、专利、科技兴海、科
技信息等工作名列全省榜首; 省科委为潍坊市科委主任王宝平等3人记三等功,
有8人受省科委嘉奖;市科委被潍坊市人大常委会授予1995-1996年度执法工作先
进单位称号; 全市12个县市区经过3年努力,已全部达到了全国科技进步县的标
准,其中诸城、寿光、安丘、青州4市进入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
一、全社会科技进步环境进一步优化。依据《科技进步法》和国家有关科技
政策,制定出台了《关于加速科技进步的决定》、《潍坊市民营科技管理暂行规
定》等科技规范性文件,进一步完善了全市的科技进步政策体系;开展了创建全
国科技工作先进县、 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活动,有5个县市区通过了省科委创建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的初评, 有4个县市区进入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完成了反
映潍坊市“八五”期间科技成就的五集电视宣传片《科教兴潍铸辉煌》的拍摄和
《潍坊科技》画册的制作工作;科技投入进一步增加,全市实施市级以上各类科
技计划项目465项, 科技经费达到1.5亿多元;其中市财政拨款458万元,国家、
省科委拨款720万元, 争取科技贷款1.42亿元;县市区科技三项经费达到1068.1
万元。
二、科技力量迅速发展壮大。全市科技人员(含社科人员)达到24万人,科研
机构1000多处,9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都成立了科研开发机构。民营科技发展势
头强劲,新成立民营科技企业118家,总数达到782家,1996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
60亿元、利税5亿元。民营科技“一城两园”(潍坊渤海大学城,高密民营科技工
业园、潍坊民营科技园) 发展顺利,其中渤海大学城中心建设项目民营潍坊渤海
大学1996年首次招生1000人。1996年,潍坊市首次实施了民营科技发展计划,高
新技术民营科技企业达到30家。
三、 技术、信息市场日趋活跃。1996年,全市新增技术贸易机构150家,累
计达到1230家,实现技术贸易总额1.68亿元;以市、县两级科技情报信息服务机
构为主体的科技信息市场逐步规范拓展,市科技情报研究所被确定为省级科技咨
询查新单位。
四、科技对外交流与合作领域不断扩大。1996年,共执行国家及省科技合作
项目12项; 派出科技团组8个、42人次,接待外国专家、科技人员21人;为企业
中介合作项目14项,解决技术难题20余个。
五、“科技兴农”成果丰硕。按照市委、市政府推动农业产业化向纵深发展
的部署,在全市组织实施了农业良种产业化开发工程,在粮食、蔬菜、林果、畜
禽、水产等领域遴选了11个重点项目,每年投入485万元进行相关的科研与开发;
国家、省科委在潍坊市安排了“生物工程繁育、改造良种牛”、“梭子蟹全人工
育苗养殖”等一批重大农业攻关项目;根据市域不同的经济、地理类型,分别在
诸城、 高密、寿光、安丘等6个县市区进行了“平原地区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的
综合研究”、“三元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区的研究”、“农牧业五·五科技标志工
程”、“滨海地区高效开发试验研究”等六大试验示范基地建设与开发研究。这
些项目的实施,将为全市农业产业化的深入发展、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有效
的技术支撑。
六、“科技兴工”成效显著。按照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加快高新
技术对传统产业的嫁接改造和培植高新技术产业生长点的工作部署,1996年安排
实施科研攻关、火炬、推广计划项目93项,投入资金8000多万元,其中“高效节
能内外螺纹铜管”、“6000吨/年发酵甘油”、“卡托普利”新药等5项高科技项
目被列入国家级火炬计划;“智能化电子印花分色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无铬
高变催化剂” 等高科技项目被列入国家“863”计划和“九五”国家重大科技攻
关计划,实现了潍坊市承担国家级高层次科研项目“零”的突破;“无水溴化锂”
被列入1996年山东省十大科研攻关项目,是山东省海洋化工领域唯一的攻关项目。
全市有78家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25家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产业生长点;
高新技术产品达到350多种,年实现产值50亿元。海洋开发通过实施“科技兴海”
战略,先后组织实施科研攻关、火炬计划、科技兴海计划项目13项,争取投入各
项经费5000多万元,使海洋化工产业成为全市颇具发展潜力的新兴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