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简介(三)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4&rec=580&run=13

寒桥镇 辖50个行政村,10283户,总人口38182人,总面积56平方公里,耕
地面积5.1万亩。1995年完成国民生产总值1.1亿元,比上年增长20%;工农业总
产值5.8亿元,比上年增长20%;农村经济总收入4.5亿元,比上年增长20%;农
民人均纯收入2870元,比上年增加770元,财政收入146万元;各类存款余额6500
万元,人均1700元。
农业主导产业优势明显,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步伐加快。1995年实现农
业总产值2.8亿元。 粮食亩产1308公斤,总产3400万公斤,其中万亩丰产方小麦
亩产625公斤,玉米亩产750公斤,继续保持了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粮食生产领
先水平。蔬菜面积发展到1万亩,其中蔬菜大棚4000个,年产各类鲜菜6.8万吨,
收入9000万元。1995年2万亩果园,有1.4万亩进入盛果期,果品产量达到3万吨,
生产的苹果被评为“省优质果” ;建成台商独资万头养猪场1处,发展规模饲养
小区30个,畜牧业产值实现9000万元。先后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百佳乡镇”、
潍坊市“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瓜菜生产先进单位”和“果品生产先进单位”。
镇村企业速度、效益同步增长。到1995年底,全镇镇村工业企业发展到68家,
其中镇办企业12家,拥有固定资产2000万元,职工3000人。形成了有色金属加工、
机械加工、建筑建材、农副产品加工、包装品生产等主导产业。全镇产值过千万
元的企业3家,建筑公司晋升为国家三级企业。全镇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
比上年增长30%; 完成利税1900万元,比上年增长36%;其中镇办企业利税700
万元,比上年增长40%;出口创汇2000万元。1995年全镇村及村以上工业完成固
定资产投入1220万元,新上和技改项目18个。
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1995年投入资金800万元,镇区
建设总投资达到8000万元,基础设施配套,综合服务功能健全,被命名为潍坊市
“新建小城镇”和省“新型乡镇”。全镇形成了以小城镇为依托,以30个集贸市
场、 20个基地型田间市场和600个运销户为支撑的第三产业发展新格局。个体工
商户发展到2000个,从事第三产业人数达到6000人,实现第三产增加值3000万元。
文教卫生事业发展较快。设有镇医院1处,全镇43个村都建起了甲级卫生室,
推行了农村合作医疗。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全镇中学生在校1663人,小学生
在校3941人,拥有“潍坊市规范化学校”1处,“潍坊市一类园所”4处,镇教委
被潍坊市授予“教书育人先进单位”称号。
党委书记 董向荣
镇 长 王益升

洛城镇 辖35个行政村, 6800户,总人口26868人,总面积43平方公里,耕
地面积3.85万亩。 1995年,完成国民生产总值2.6亿元,比上年增长41%;工农
业总产值4.2亿元, 比上年增长27%; 农村经济总收入4.86亿元, 比上年增长
39.5%; 农民人均纯收入2972元,较上年增加485元;农村储蓄余额6000万元,
人均2223元。
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迅速。全镇形成了粮食、蔬菜、果品、畜牧业和
食用菌五大支柱产业,1995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1亿元。粮食生产自1989年连续7
年亩产超吨, 其中小麦连续6年过千斤, 1995年粮食平均亩产1245公斤, 总产
2560万公斤; 蔬菜面积1.5万亩,蔬菜大棚发展到1.5万个,年产各类鲜菜1.1亿
公斤, 实现收入1.3亿元;稳定果园面积6000亩,总产1100万公斤,新建成畜牧
饲养小区18个, 发展饲养大户107个,生猪出栏5万头,肉鸡出栏123万只,蛋鸡
存养15万只,其它禽畜饲养量达4万只(头);新发展食用菌生产大户124个,仅此
一项全镇收入1000多万元。
镇村企业迅速崛起。 1995年,全镇完成企业总产值2.1亿元,其中工业产值
1.2亿元; 完成工业增加值2180万元,出口交货值500万元;企业实现利税590万
元,比上年增长42.8%。镇村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入1500万元,新上技改项目11
个,引进1家投资1400万元的合资企业。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全镇个体私营经济户达到800家, 从业人员1200人。
1995年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三轮以上营运车辆达到1330辆,纯收入1.1亿元。
党委书记 徐福贞
镇 长 董振波

纪台乡 辖38个行政村, 7300户,总人口29420人,总面积53平方公里,耕
地面积4.6万亩。1995年完成国民生产总值1.2亿元,比上年增长23%;工农业总
产值4.2亿元,比上年增长34%;财政收入299.1万元,比上年增长31%;农村经
济总收入3.7亿元,比上年增长40%;农民人均纯收入2500元,比上年增长500元;
农村储蓄余额6000万元。
纪台乡以市场带动,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初步形成粮、菜、瓜、果、牧五大
支柱产业。 突出了大棚蔬菜和大棚西瓜生产这个重点,投资200万元在济青高速
公路纪台路口北侧,兴建了纪台蔬菜批发市场,形成了市场带基地,基地促市场
的良好局面。 1995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9亿元, 粮食平均亩产1150公斤, 总产
2520万公斤;蔬菜大棚发展到1.2万个,1万亩,年产蔬菜1亿公斤,收入1.6亿元;
三膜大棚西瓜发展到5000多亩,收入4000万元;果园面积发展到8500亩,果品总
产1500万公斤; 新建种鸡场1处,发展饲养大户850个,肉食鸡出栏250万只,生
猪出栏1.5万头,存栏1.2万头。
乡村企业是该乡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到1995年底,乡村企业发展到39家,
其中乡办企业8家, 乡村企业完成产值1.3亿元,比上年增长20%;实现利税750
万元,比上年增长21%;全乡村及村以上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入3000万元,新上
和技改项目10个。
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构筑起以乡政府驻地中心大街为
主,以商业小区、蔬菜市场小区、工业小区三区建设为重点的小城镇建设群体和
三产发展新格局。1995年全乡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000家,从业人员1600多人,实
现三产增加值4000多万元。
党委书记 刘绪欣(女)
乡 长 郝俊德

东埠乡 辖34个行政村, 5100户,总人口20773人,总面积37平方公里。耕
地面积3.13万亩,1995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2.67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1亿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2754元,农村储蓄余额5811万元,实现了户均存款1.1万元。
全乡形成了粮、菜、果、牧四大支柱产业,1995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45亿元。
粮食平均亩产1209公斤,总产4110万公斤;蔬菜大棚发展到9500个,保护地栽培
面积达7500亩, 年产各类蔬菜0.65亿公斤,收入1亿多元;果园面积发展到6000
多亩, 果品总产90万公斤;发展饲养小区12个,饲养大户320户,蛋鸡存栏12万
只, 肉鸡出栏80万只,肥猪出栏1.2万头,大家畜存栏1600头,畜牧业收入3000
万元。
乡村企业从无到有,发展较快。初步形成了具有地方色彩的蔬菜、粮食、生
物肥料、建材、木制品等五大加工体系。1995年乡村企业累计完成产值1.2亿元,
出口交货值850万元。 在进行乡村企业改革的同时,该乡利用当地优势,制定优
惠政策,吸引外资、引进项目。1995年市酿酒总厂投资1200万元兴建了分厂,香
港许恩惠先生投资建寿光麦高利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和寿光麦高利木制品有限公司,
共引进外资234万美元,办成了两个独资企业。
文教卫生事业发展较快。 设乡医院1处,全乡34个行政村都建起了甲级卫生
室,推行了合作医疗。乡教委被省教委评为“学前教育先进单位”,被潍坊市教
委评为“图书发行先进单位” 、“美化绿化先进单位”;拥有潍坊市一类园所2
个。
党委书记 张明华
乡 长 刘江东

田马乡 面积45平方公里, 耕地3.4万亩, 总人口2.1万人,30个行政村。
1995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5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
入2538元。
田马乡具有发展农业生产的良好自然条件,全乡粮经作物形成4∶6的比例结
构, 瓜菜复种面积达2.5万亩,发展各种大棚6000多个,其中甜瓜大棚4500个,
主要品种有“伊丽莎白”、“蜜世界”、“状元红”、“女神”等20多个品种。
乡村企业发展迅速,形成了以混凝土外加剂系列产品、针织服装为主体,建
材加工、 玉石雕刻、面粉加工等为补充的工业格局。199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5
亿元, 利税800万元。其中乡办骨干企业中国建筑材料科学院寿光混凝土外加剂
联营厂,主要生产膨胀剂、快速堵漏剂、无声爆破剂、防水速凝剂等20多种产品,
年产能力达10万吨以上。该厂产品防水速凝剂填补国家空白,膨胀剂获省名牌产
品称号,产品销往全国20多个省,并出口孟加拉、墨西哥等国家。
党委书记 张新强
乡 长 韩洪德

赵庙乡 辖26个行政村, 5000户、总人口18950人。总面积26平方公里,耕
地面积2.9万亩。 1995年,完成国民生产总值1.39亿元,比上年增长26%;工业
总产值4900万元, 比上年增长6.7%;财政收入63.4万元,比上年增长20%;农
村经济总收入1.62亿元,比上年增长23%;农民人均纯收入2518元,比上年增长
85元;农村储蓄余额3000万元,人均1600元。
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迅速,全乡逐渐形成了粮、瓜、菜、果四大支柱产业。
1995年实现农业总产值9000万元。粮食亩产1157.5公斤,总产达2080万公斤。瓜
菜生产初具规模, 全乡瓜菜大棚3000个, 并有1000亩甜瓜方、1000亩香椿方和
5000亩的芹菜方,年产各类瓜菜0.75亿公斤,实现收入5000万元。果园面积4200
亩,果品总产750万公斤。
蓬勃发展的第三产业,充分发挥市场的带动作用,走规模经营道路。形成以
拆车、石棉瓦板房,工艺品、马扎四大专业市场,1995年全乡从业人数达3500人,
实现三产增加值4000万元。
文教卫生事业迅速发展。 全乡中学在校生895人,小学在校生2275人,幼儿
园在园人数589人, 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达100%。设乡医院1处,健全了医
疗预防保健网络,积极兴办了合作医疗,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
党委书记 赵志唐
乡 长 张文升

广陵乡 辖18个行政村, 5000户,总人口2.1万人,总面积30平方公里,耕
地面积2.6万亩。1995年,完成国民生产总值1.5亿元,比上年增长15%;工农业
总产值3亿元, 比上年增长20%;财政收入60万元,比上年增长15%;农民人均
纯收入2539元,比上年增长568元。
调整农业内部结构,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不断发展。1995年实现农业产值
9000万元。 小麦单产550公斤,总产950万公斤。蔬菜大棚发展到500个,蔬菜面
积达4000亩,年产各类蔬菜1500万公斤,收入2000万元;新增鸭梨3000亩,果园
总面积达到6000亩,生产果品500万公斤;建成大型饲养场1处,饲养小区12处,
年出栏肉鸡100万只,生猪7000头,肉类总产900吨。
乡村企业迅速发展。到1995年底,全乡乡村企业发展到20家,其中乡办企业
8家, 1995年乡村企业完成产值2.1亿元,利税1219万元,出口交货值400万元。
其中乡建筑公司属“潍坊建筑十强”企业,资质二级,1995年实现建安值6000万
元,利税500万元。工业固定资产投资800万元,新上和技改项目5个。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造就了以乡区为依托,上广路和辛沙为连接,以皮毛废
品市场、果菜批发市场为支撑的三产发展框架。1995年全乡运输运销机动三轮、
四轮车达1000多辆,全乡个体工商户发展到3000家,从业人员5000人,实现三产
增加值5000万元。形成了东部建筑建材,西部三轮、四轮运输运销,北部海淡水
养殖,中部商饮服务的四大经济格局。
党委书记 冯振兴
乡 长 方新启

岔河镇 辖21个行政村, 5502户,总人口19132人。总面积89平方公里,耕
地面积2.57万亩。 1995年,全镇完成国民生产总值2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0%;
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2.2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7%;财政收入459万元,比上年增
长了25%;农民人均纯收入2340元,比上年增长330元;农村储蓄余额3844万元,
比上年增长了21%。
立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大科技、物质投入,农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
1995年实现农业总产值4500万元,粮食平均亩产575公斤,总产980万公斤;种植
棉花4500亩,棉花总产15万公斤。
镇村企业发展迅速。全镇已形成纺织、盐及盐化工、建筑筑路、汽车维修等
门类,产品70多个花色品种。镇办企业8家,固定资产6000多万元,职工2100人。
1995年, 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1.9亿元,利税121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了30%
和23%;工业性固定资产投入完成1600万元,新上和技改项目10个。镇办企业金
河纺织集团总公司被命名为首批国家级乡镇企业集团。
文教、 卫生、交通、通讯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较快。设镇医院1处,镇村联
办卫生室5处,推行了农村合作医疗。全镇中小学在校生2844人,教职工230人,
拥有“潍坊市规范化学校”2处。交通、通讯发达,开通了500门程控电话,国道
辛水公路、昌大公路贯穿镇境,1995年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
党委书记 李俊明
镇 长 张奇童

文家乡 辖24个行政村, 5382户,总人口2.3万人,总面积27平方公里,耕
地3.3万亩。1995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4.14亿元;财政收入118万元;农村经济
总收入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59元;农村储蓄余额1.2亿元,人均5200元。
农业产业化初步形成。全乡以基地建设为基础,立足优势,因地制宜,形成
了以蔬菜、粮食、果品为主导产业的农业产业化格局。1995年全乡大棚面积达到
8000亩,韭菜面积1.2万亩,由11个自然村形成的“万亩韭菜方”产量达0.5亿多
公斤,总收入9000万元,亩纯效益5000元。
乡村企业发展迅速。先后兴办了以帆布染织、皮鞋制造、面粉加工、木器加
工、 建筑建材、 房地产开发为龙头的乡村企业25家,拥有固定资产1640万元。
1995年完成产值2.14亿元,实现利税580万元。
小城镇建设带动了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 乡驻地开发面积3.1平方公里,形
成了东西五条路、南北四条街的布局,建成了居民小区、工业小区和潍高、府前
两条商业街, 楼房建筑面积达8.3万平方米,是潍坊市第一批“新型小城镇”。
1995年运输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增加值5000万元。
党委书记 朱寿村
乡 长 郝 勇

胡营乡 辖37个行政村, 6062户,总人口23804人,总面积36平方公里,耕
地3.3万亩。 1995年,完成国民生产总值1.54亿元,比上年增长23.5%;工农业
总产值2.66亿元,比上年增长16%;财政收入80.3万元,比上年增长30%;农村
经济总收入3.7亿元, 比上年增长17.3%;农民人均纯收入2980元,比上年增加
380元; 农村储蓄余额突破8000万元,农民人均存款3300元。1995年跨入“全省
综合实力200强乡镇”行列。
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迅速。1995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06亿元。粮食平
均亩产1210公斤,总产2541万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连续六年实现了吨粮乡;
蔬菜大棚发展到10075个, 年产各类蔬菜1.4亿公斤,收入1.3亿元,建立寿光市
无公害蔬菜试验示范基地100亩, 第一期工程投资30万元,建成国内农村科技含
量最高,使用寿命最长,采光量最大,保温性能最强,光线分布最均匀的蔬菜大
棚5个; 果园面积发展到5000亩,果品总产700万公斤,收入800万元,发展饲养
大户55个,肉鸡出栏突破100万只,肥猪出栏20110头。
乡村企业, 到1995年底,全乡发展到28家,其中乡办企业6家,拥有固定资
产2800万元, 职工1500人。1995年,乡村企业实现利税650万元;其中乡办企业
利税101.6万元。1995年,全乡村及村以上工业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入350万元,
新上和技改项目2个。
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64家,从业人员500人,实现三产增加值1968万元,个体
交通运输车辆发展到1000辆,收入3000万元。
党委书记 房师平
乡 长 李金刚

王望镇 辖21个行政村, 5400户,总人口19522人,总面积37平方公里,耕
地面积3.5万亩。 1995年,完成国民生产总值8770万元,比上年增长17%;工农
业总产值3.4亿元,比上年增长4.6%;农村经济总收入2.2亿元,比上年增长9%;
农村人均纯收入2528元,比上年增加228元,农村储蓄余额2650万元。
1995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2亿元,粮食平均亩产1170公斤,总产2140万公斤;
蔬菜面积1万亩,总收入5800万元;果园面积3000亩,果品总产450万公斤。肉鸡
出栏60万只,蛋鸡存养50万只,生猪出栏1.5万头,实现畜牧业收入1450万元。
全镇有12处镇办企业,从业人员1500人,199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17亿元,
实现出口交货值5955万元, 利税489万元。精艺发制品有限公司、木器厂等企业
的主要产品: 曲曲发、木制品、发套等8大系列、20多个品种,产品畅销美国、
韩国、 日本、瑞典等6个国家。镇石油化工机械厂生产的空气干燥器获得国家科
委的认可,填补了国内空白。
党委书记 于家亭
镇 长 崔永增
(寿光市政府专栏组稿人 崔英魁)

大家洼镇 有33个行政村,总户数9480户,总人口3万人。总面积为229平方
公里, 总耕地面积为3.95万亩。1995年,国民生产总值21759万元,比上年增长
9.8%;工农业总产值42727万元,比上年增长10.7%;农民人均纯收入2881元,
比上年增加558元;农村储蓄余额11332万元。
1995年,粮食种植面积3.7万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2500亩;粮食单产275公
斤,总产1019万公斤;经济作物单产40.4公斤,总产10.1万公斤。
1995年, 全镇共有镇办企业12家。其中,组建为省级企业集团的有3家。镇
办企业主要产品有盐及盐化工系列、水产、建材等,名牌产品有“鸢都”牌溴素
和“鲁宏”牌塑料编织袋等。
党委书记 徐松萃
镇 长 刘景孟
(吴凤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