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王大海市长在第十二届人代会上的报告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4&rec=2&run=13

关于潍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及2010年远景
目标纲要(草案)的报告
--1996年3月4日在潍坊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潍坊市市长王大海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关于潍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
五年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的报告,请连同《纲要(草案)》一并审议。
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今后5到15年, 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承前启后、继往
开来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非常关键的时期。“九五”计
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规划,既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制定的第一个中
长期计划,又是一个跨世纪的规划。对此,各级党委、政府都非常重视。我市的
规划编制工作,根据省里的部署和要求,从1994年初开始,市政府对关系全局的
若干重大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起草了《潍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
五年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初稿。进入1995年后,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
对《纲要》稿进行了多次修改。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六届五次全会后,根
据中央和省的会议精神,又对《纲要》稿作了较大修改补充。11月上旬,市委召
开八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专门研究“九五”计划及2010年发展规划问题,对
《纲要》稿进行了集中讨论,提出了一些重要意见和建议。市政府根据这些意见
和建议,再次对《纲要》稿进行了认真修改,最终形成了提交这次大会的《潍坊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可以说,
《纲要(草案)》的形成,体现了民主化、科学化的原则,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经
过大会审议批准之后,市政府即认真组织实施。
一、“八五”期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简要回顾
过去的5年, 是全市胜利完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八个五年计划,沿着建
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的5年。5年来,市人民政府在省委、省政府
和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组织和带领全市
人民,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
基本路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抓住
机遇,加快发展,使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1995年,全市国民生产总
值达到52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90年增长1.38倍,年均递增率为18.9%,
是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 提前8年实现了翻两番的目标。经济结构明显改善,
重大比例关系趋向协调,三次产业的比例由“七五”末的32.7∶39.5∶27.8调整
为23.1∶46.1∶30.8。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1995年,全市农业增加值达到120亿元,5年平均递增
9.4%。主要农产品产量,除棉花外均有较大增长。有4个县市跨入全国粮食百名
大县, 3个县市跨入全国猪牛羊肉百名大县。农村二三产业和多种经营生产蓬勃
发展,经济效益明显提高。1995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1060亿元,扣除物价
上涨因素,比1990年增长1.89倍,年均递增23.6%。成为继“大包干”基本解决
农民温饱问题之后农村经济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期。
--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1995年,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220亿元,5年平均
递增24%;乡及以上独立核算工业实现利税46.2亿元,年均递增31.4%;实现利
润21.4亿元,年均递增38.5%。工业内部结构日趋合理,规模经济获得较大发展,
利用外资嫁接改造老企业成效显著,企业装备水平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并初步
形成了以优势产品带动优势企业、以优势企业带动优势行业、以优势行业带动整
个工业发展的格局。
--第三产业迅速发展。1995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5亿元,5年
平均递增30.4%; 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60亿元,年均递增20%,占国民生产总
值的比重由27.8%提高到30.8%。市场建设进一步加快。全市各类市场已发展到
1200多处,其中年交易额过亿元的有26处。“半岛商贸城”建设开始起步。个体
私营经济发展较快。到1995年底,全市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分别达到27.1万户
和5451家,从业人员达到66.6万人。
--对外开放取得突破性进展。 1995年,全市出口创汇额达到6.8亿美元,其
中自营出口创汇从零开始,迅速发展,年年都有新突破,1995年达到2.4亿美元。
“八五”期间,全市累计批准利用外资项目2022个,其中兴办“三资”企业1846
家; 实际利用外资12.4亿美元,其中1995年达到5.1亿美元,相当于1990年以前
全市实际利用外资总和的7.3倍。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有了很大发展。劳务输出和
对外承揽工程的规模不断扩大,驻外机构和海外企业从无到有,日益发展。
--重点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八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全社会
固定资产投资390亿元,开工建设了一大批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及工业技改项目,
并形成了技术比较先进、规模比较适宜的新的生产力,特别是原盐、纯碱、发电
的生产能力大幅度增加;铁路、公路、机场、通信及城市供水、供气和商贸设施
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建成或基本建成了济青高速公路潍坊段、潍坊机场改造扩建、
市话扩容、引峡供水、城区煤气等一批大中型基础设施项目。城乡面貌和投资环
境有了较大改善,实现了村村通电,村村通电话,村村通公路,为国民经济的持
续快速增长和扩大对外开放创造了条件。
--财政、金融工作取得显著成绩。1995年,全市财政总收入达到29.7亿元,
比1990年增长1.9倍, 年均递增23%。财政体制改革两年来,全市地方财政年收
入由9.7亿元增加到16.1亿元, 增长66%,年均递增27%。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
余额5年内分别增长2.2倍和1.4倍。
--科技、 教育等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1995年,全市科技人员达24万人。比
1990年增加6万多人。民营科技获得长足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迅速崛起。5年
来,全市共获得科技成果1370多项。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35%提高到
40%,被评为“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各级各类学校在
校生逐年增加, 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有11个县市区完成了普及9年制义务教育任
务。初级卫生保健率先在全省实现县县达标,创建了全国卫生城市,城乡卫生面
貌发生了很大变化。计划生育工作在全省保持领先地位,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到
4.8‰以下。文化工作成绩斐然,各类作品获奖数居全省各市地之首,有3个县市
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3个县市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社会文化先进县”。
体育运动水平不断提高, 7个县市成为全国体育先进县;竞技体育由全省中游跃
居上游。广播影视、新闻出版事业发展迅速。环境污染和乱占滥用耕地得到有效
控制。劳动、人事、民政、审计、统计、侨务、档案、史志、民族宗教、地震、
气象、老龄、地质矿产、人民防空、民兵等工作也都取得了很大成就,各项社会
事业得到较快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两个文明建设。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全市人民的温饱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正在向“小
康”迈进。1995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70元,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
达到4358元, 分别比1990年增长1.97倍和1.94倍。 城乡居民人均储蓄余额达到
2345元,增长2.65倍。人们的衣、食、住、行、医、乐等生活环境得到了较大改
善。
“八五”期间我市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以及各方面发生的深刻变化,从根本
上讲,主要是得益于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得益于党的改革
开放政策。 同时,也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5年来,全市上下坚持做好上
级指示精神与当地实际相结合的文章,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探索出了许多有特色
的路子和做法。一是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市委、市政府认为,一个地区经济
和社会发展的速度取决于改革开放的力度,改革开放的力度取决于思想解放的程
度,思想解放的程度取决于摆脱“左旧小”束缚的强度。近几年来,通过广泛开
展解放思想活动,澄清了干部群众在姓“资”与姓“社”、计划与市场等一系列
重大问题上的模糊认识,逐步摆脱了“左”的影响、封建思想残余和小生产意识
的禁锢,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以不违背法律法规为界定,冲破凡事等明文
规定、等统一政策、等上级设定好一切规程后再去开展工作的思维定势,以思想
的大解放,促进工作的大发展。二是坚持以改革开放总揽全局。几年来,我们始
终把改革开放作为各项工作的总抓手,加强舆论宣传,统一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
在全市形成了想改革开放、干改革开放、支持保护改革开放的浓厚气氛,以高度
的政治责任感和工作紧迫感,大胆实践,积极探索,不断开创改革开放工作的新
局面,使国民经济与社会事业保持了旺盛的活力。三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几年来,不管遇到什么情况,我们都坚定不移地贯彻邓小
平同志“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排除干扰,扭住经济不放松,聚精会神抓发
展。同时,不断强化机遇意识,综观全局及时发现机遇,从实际出发准确把握机
遇,千方百计寻求发展。几次大的机遇都把握得比较准确,抓得比较有力,有效
地推动了经济发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全市上下逐步形成了经济发展看效益的
共识,围绕效益抓发展,提高了经济建设的运行质量。四是坚持实事求是,一切
从实际出发。各级注意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及时发现、总结、完善、推广群众
在实践中的发明创造,确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路子,打响“潍坊牌”。如在对
外开放方面,提出了“四级联动、三外齐上、外资突破”的发展思路,下大气力
举办好风筝会和鲁台经贸洽谈会;在农业和农村经济方面,继商品经济大合唱、
贸工农一体化之后,又创造性地组织实施了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和推行农业产
业化与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小城镇建设“三篇文章”一起做;在工业改革和发展
问题上,坚持“抓住抓好大的、放开放活小的”,实施“三优带动”战略;在第
三产业方面,坚持“一高(重视程度高) 、二快(发展步伐快)、三新(开辟新兴行
业)、四宽(拓宽发展路子)、五多(形成多主体、多层次、多形式的发展格局)”,
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规划建设“半岛商贸城”;在住房制度改革方面,实行
售房、提租、建立公积金“三个轮子”一齐转;在推进科技进步方面,组织实施
“四兴一高”工程,等等。这些改革和发展的思路与举措,由于符合上级的指示
精神,体现潍坊的特点和优势,因而得到了顺利贯彻实施,收到了良好的经济和
社会效益。五是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在大力推进经济建设的同时,注重加强思
想政治工作、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大力进行了精神文明方面的基
础设施建设,开展了一系列推动精神文明的有益活动,使全市上下始终保持奋发
向上的精神状态,社会形势稳定,人民生活充实丰富,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
件。
“八五”以来我市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但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这些年的
情况,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也很多。从总体上讲,我市已成为一个经济大市,但还
不是经济强市。这集中表现在,经济总量已居全省前列,但人均指标明显偏低,
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许多制约因素。一是经济结构不尽合理,运行质量和效益不
够高。二、三产业比重偏小,提高也不够快。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农业比较
效益低下,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还不够高。二是资金紧张,投资总量
不足。基础产业与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特别是农业抗御自然灾
害的能力不强,水资源短缺。三是经济市场化程度低,外向度不够高。企业作为
市场主体的地位还没有确立起来,要素市场发育缓慢,产品市场占有率和进出口
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较低。四是培植优势工作不够,有的主导产业优势不
突出,经济竞争能力低下。五是人口基数较大,耕地逐年减少,环境污染比较严
重,“三乱”现象和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居高不下,物价
涨幅较大,部分企业职工和山区、库区群众生活困难,社会治安状况也不尽人意,
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潜伏着影响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政治稳定的隐患。六
是从市政府工作方面看,在组织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对客观规
律的认识和实践经验的积累还不足,认识水平、工作作风与形势发展的要求还很
不适应。对上述困难和问题,我们一定予以高度重视,努力加以克服和解决,为
“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规划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二、“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的指导思想、任务目标和发展战略
科学地估价“九五”及后10年发展环境,正确把握经济走势,是制定“九五”
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的重要依据。从国际背景看,世界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
步伐加快,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劳动密集及资金密集型产业将逐步转向发展中
国家,这种大环境有利于我们更大规模地参与国际分工,发展外向型经济。从国
内形势看,改革开放深入人心,政治、社会局面稳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逐步建立和完善,将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上述大环境和发展趋势,为我们
发展经济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从潍坊的实际看,经过多年建设与发展,经济已进
入快速发展阶段。如能抓住机遇,有效地借助国际、国内的有利条件,实施正确
的发展战略,就有可能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是也必须明确,前
进的道路并不平坦,今后发展中还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国际经济区域化、集团
化趋势增强,加大了我们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难度。国内市场制约因素增加,市
场竞争环境更加严峻。国家继续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资金紧张的状况
难有大的改变。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矛盾日益突出。总之,今
后15年,我们既有着良好的基础条件和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只要我们认
清形势,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努力克服不利因素,精心组织运筹,全市经济就一
定能够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根据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及国家和省的部署,结合潍坊实际及今后经
济和社会发展趋势,《纲要(草案)》确定,“九五”及后10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任务是:坚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
展,保持稳定”的工作大局,加快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努力实现由
经济大市向经济强市的跨越,由传统管理体制向现代管理体制的跨越,由中等城
市向现代化大城市的跨越,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任务,人民生活达
到小康水平, 为到201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主要奋斗目标是:到
2000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200亿元,年均增长12%;一、二、三产业增加
值分别达到180亿元、540亿元和48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5%、13%和15%,三次
产业之间的比例由目前的23.1∶46.1∶30.8调整到15∶45∶40;人均国民生产总
值达到14000元,年均增长18%;开放型经济在更高层次上实现新的突破,5年累
计利用外资20亿美元以上,自营出口创汇20亿美元以上;城镇化水平达到40%以
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社会劳动生产率平均每年提高8%;
万元国民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年均降低5%;固定资产投资率的控制在30%左右,5
年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为1000亿元;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8%,其中地方
财政年收入达到36.8亿元,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由“八五”末的48.3%提高到52
%;各项存款余额年均增长19.5%,贷款余额年均增长16.5%;全社会零售物价
总指数上涨幅度控制在8%以内; 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达到9000元,农民人
均纯收入达到5500元, 扣除物价因素,年均分别增长7%和11%,生活质量指标
达到或超过国家规定的小康标准;城区和经济发达乡镇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人口
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总人口不突破855万人。到2010年,全市国民生产总
值达到3500亿元,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8200元;三次产业的比例调整为10∶
45∶4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城镇化水平达到55%左右。
上述任务目标,兼顾了速度、结构、效益、人民生活、社会事业和宏观调控
等各个方面,是在反复测算、充分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并与省“九五”计划及
远景规划相衔接的基础上确定的,是鼓舞人心的,又是积极稳妥、留有余地的。
主要依据是:第一,依据并体现党和国家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基本政策,特
别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注重把着力点放在实现从计划经济体制
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两个具有
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上,突出效益质量指标和人均指标,强化了宏观调控指标,
强化了产值指标。 第二,立足于对市情的认识和分析。80年代,我们提前4年实
现了第一个翻番, “八五”期间,提前8年实现了第二个翻番,经济实力显著增
强,科技教育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为“九五”及后10年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
立和完善,今后的发展会有更多的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第三,建立在科学测算
的基础上。在确定指标时,采取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不仅考虑
了每个指标的合理性、科学性,而且考虑了各个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经济发
展速度指标,“六五”到“八五”期间,我市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8%,其
中“八五”期间年均增长18.9%。随着改革的深化、产业结构的升级、市场需求
的增长、对外开放的扩大,我市经济可以在提高效益的基础上保持较长时期的快
速增长,“九五”期间有可能达到15%的增长速度。但考虑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和为改革开放创造宽松环境等方面的要求,并与全省10%左右的增长速度计划相
衔接,按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的增长速度,确定了12%的增长速度指标。
对人民生活水平指标和质量效益、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重要指标,也是在
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平衡的基础上安排的,经过努力是完全可以达到
或超额完成的。
实现《纲要(草案) 》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在工作指导上必须遵循以下8条
原则:一是坚持加快发展的原则。靠发展争得较快速度和较高效益,努力实现速
度与效益、总量增长与结构优化、微观活力与宏观调控的统一。二是坚持发展集
约型经济的原则。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升级步伐,强化技术改造,全面提高管理水平,促进经济增长由速度数量型转向
质量效益型,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三是坚持不断巩固和强
化农业基础地位的原则。正确处理农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多渠道增加农业投入,
大力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努力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全面振兴
农村经济。四是坚持全方位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原则。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经
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配套推进各项改革。提高对外开放的层次、质量和效益,
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五是坚持优先发展科技教
育的原则。积极推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增加经济发展的技术含量,全
面提高劳动者科学文化水平,切实把经济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
质的轨道上来。六是坚持强化和完善宏观调控的原则。既注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
作用,遵循价值规律进行经济活动,适应供求变化,体现竞争原则,又注意不断
加强、完善宏观调控,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权威性、
严肃性。七是坚持经济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把
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八是坚持两个文明同步推进的原
则。认真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在加强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切
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搞好市域经济的合理布局,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加快经济发展,
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的重要条件。综合分析我市的资源基础、产业分布现状以及未
来发展趋势,《纲要(草案)》确定,规划期间,市域经济的发展按“三区、二带、
一个中心”的战略构想进行规划布局。即:大力推进北部沿海、南部山丘、中部
平原的整体开发与建设,形成三个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北部沿海经济区,实行盐、
工、渔、牧、运综合开发,逐步形成原盐、海洋化工、海水养殖、远洋捕捞和畜
牧业基地。南部山丘经济区,实行山水林田路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坚持林、果、
农、牧、工、矿综合开发,以林果生产加工为突破口,带动和促进食品业、开矿
业及其他产业协调发展,建成果品、木材、烤烟、花生等农产品基地和矿产品集
中产地,形成具有山区特色的商品经济区。中部平原经济区,发挥规模经济优势,
实行经济技术综合开发,提高工业现代化和农业产业化水平,建成经济技术水平
较高的加工区、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区、高科技农业示范区、外贸出口基地和
粮、棉、菜生产加工基地。充实提高胶济铁路沿线经济技术聚集带,建设发展莱
州湾沿岸海洋资源开发带,形成两条带动全市经济发展的主轴线。按照建设现代
化大城市的目标,加快“四区”联结,形成具有较强发展活力和带动辐射功能的
中心城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高附加值产
业,逐步实现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的转移,使其成为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开发的
先导、开放型经济的龙头。加快各类开发区的建设,使之与市域生产力总体布局
相协调,与城镇发展和产业优化相结合,以项目带开发,以开发促发展,成为经
济、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新的生长点。
确立正确的发展战略,对于顺利实现“九五”及到2010年奋斗目标,保持国
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的全局性意义。今
后一个时期,在发展战略上,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布局和推进经济的集约化、市场
化、国际化、城市化,继续组织实施好“四大战略”:一是外向带动战略。充分
利用潍坊处于开放前沿的优势,全方位扩大开放,不断加大经济的外向度,逐步
使开放型经济成为主导经济,以开放型经济的大突破带动整个经济的大发展。二
是城乡一体化战略。以市区一体化为重点,加快中心城市建设,强化中心城市的
综合辐射功能,搞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尽快形成以市区为中心、大中小城
市(镇)相配套的现代化城市群,构筑城乡一体、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的新格局,加快城市化进程。三是沿海开发战略。以建设“海上潍坊”为目标,
对北部沿海地区进行多层次开发,尽快将其建成独具特色的经济发达区域。四是
“科教兴潍”战略。加快实施以科教兴工、兴农、兴海、兴社会事业和发展高新
技术及其产业为主要内容的“四兴一高”工程,大力发展各级各类教育,真正把
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及主要措施
实现全市“九五”及到2010年发展目标,必须立足现有基础和资源条件,突
出重点,抓好影响全局和长远发展的关键性措施。《纲要(草案)》提出了今后产
业结构调整的整体思路和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即着力加强第一产业,调
整和提高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实施“科教
兴潍” 战略, 加速推进城市化进程。 围绕整体思路和发展重点,今后5年及到
2010年,要突出抓好以下关键性措施:
(一)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深化各项改革
“九五”期间,改革的总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一
切改革方案和改革措施的制定与实施,都要紧紧围绕这一目标要求来进行。农村
改革,在继续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双层经营体制的基础上,按照明确所有
权、稳定承包权、搞活使用权、强化管理权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流转制
度改革,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不断探索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合作经济结合的途径,
优化生产要素,明晰产权关系,尽快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
济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企业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
重点。继续坚持“抓住抓好大的、放开放活小的”和“两改造一拍卖一联合”的
总体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力度,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
管理科学”的要求,搞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作。到“九五”末,全市国有
大中型骨干企业都要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对国有小企业,通过多种改制形
式,实现制度创新和全面放开搞活,用2至3年时间,使所有县属以上企业全面完
成改制任务。对已改制企业,要按《公司法》进行规范。同时,进一步活化企业
资产存量,加快资产流动和管理,降低负债率,把优化资产分布结构、企业组织
结构同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优化投资结构结合起来,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改组,
造就一批经营多元化、市场国际化、组织结构集团化、管理和技术现代化的新型
企业。以建立证券市场为重点,完善要素市场体系。健全养老、待业、失业和医
疗制度,尽快建立起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按照上级统一要求,加快和完善财政、
税收、金融、外贸、计划、投融资体制及住房制度改革,健全和完善宏观调控体
系。结合机构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企分开。继续积极推进其他方
面的配套改革,为经济发展创造宽松有序的社会环境。
(二)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发展农村经济
农业是社会稳定、政治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放在突出地位,切实抓紧抓好。
《纲要(草案)》提出了“九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两大任务:一是保证
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稳定增长,努力扩大农产品有效供给;二是保证农民收入有
较快增加,农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为此,要进一步做活“三篇文章”,实现农
业产业化、乡镇企业、小城镇建设的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带动整个农村经济结
构的优化升级,再造农村经济新优势。农业产业化,要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
培植农业主导产品和加强龙头企业建设为重点,尽快形成规模优势和市场牵龙头、
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经营格局。同时,大力发展合作制经济,不断探索完
善农业产业化的组织形式。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山区建设,努力改善生产条
件。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进步的力度,实行农科教结合,搞好农业综合开发,不
断提高农业的生产能力。采取有力措施,努力解决农民反映强烈的生产资料价格
高、定购农产品价格低、农民负担重的“一高一低一重”问题,保护和调动广大
农民的积极性,确保主要农产品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到“九五”末,全市主
要农产品在大的概念上实现“五个一百” 的目标,即:粮食总产稳定在100亿斤
以上、棉花达到100万担以上、蔬菜100亿公斤以上、肉类100万吨、果品100万吨。
乡镇企业,要在提高中发展,上档次,上规模,上水平,在发展路子、方向、后
劲、手段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小城镇建设,要立足二三产业起步,转换体制上
路,实行建管结合,形成各自特色,逐步向现代化城镇发展,形成市场经济的新
的支点。
(三)推动工业结构升级,再造工业发展优势
推动结构升级, 再造发展优势, 是今后全市工业发展的主攻方向。《纲要
(草案)》根据现有基础和市场走势提出,大力实施“科技先导,结构升级,集团
带动,名牌效应”的发展战略,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围绕抓好“双十工程”
的组织实施,大力推进产品结构调整和组织结构调整。重点培植和发展技术含量
高、市场竞争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10大拳头产品,组建10个规模较大、资金雄
厚、技术先进、知名度高的跨所有制、跨地区、跨行业、跨级次的大型企业集团。
到“九五”末,全市形成动力机械、通讯及信息处理、化纤及化纤制品、食品及
饮料、造纸及纸制品、海洋化工、农用运输车、新型建筑材料、医药保健品、高
档服装及装饰品等一批有较强资源、技术、规模优势的主导产品;形成海化、同
心、华光、巨龙、烟草、巨力、亚星、医药、纸业、纺织印染服装等10大企业集
团,其中6个销售收入过50亿元、利税过5亿元,2个销售收入过30亿元、利税过3
亿元,2个销售收入过20亿元、利税过2亿元。同时,进一步加快企业的技术进步,
对重点产品、重点企业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使其装备水平、产品档次、生产工
艺上一个大台阶。切实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突出抓好资金、质量、成本、营销
等方面的管理,形成少投入、多产出、高效益的管理机制。
(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全面繁荣城乡经济
第三产业是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要继续把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作为调整
优化经济结构的重点来抓。《纲要(草案)》提出,第三产业重点是以建立开放、
畅通、高效、统一、可调控的商品流通体系为目标,建设大市场,发展大贸易,
搞活大流通。到“九五”末,全市商业网点达到17万处,各类专业批发市场达到
150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350亿元。工作上,要加快“半岛商贸城”建设,
对已规划确定的1个中心商贸区、6个次商业中心、5条特色商业街、3个生产资料
交易区、12处骨干商品市场、5大生产要素市场,要集中力量,加快建设和发展、
完善。力争到本世纪末,形成“半岛商贸城”的主体框架,要进一步拓宽发展第
三产业的思路,围绕搞活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信
息咨询、房地产、旅游娱乐等新兴第三产业,尽快把我市建成商业贸易中心、旅
游娱乐中心、交通信息中心、科教文卫中心。进一步统一认识,稳定政策,加快
非国有经济特别是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重点抓好私营企业大户和民营开发园区
建设,活跃城乡经济。同时,加强市场管理,建立健康有序的市场秩序。采取有
效措施,千方百计控制物价上涨。
(五)加快对外开放步伐,提高经济发展外向度
按照“四级联动、三外齐上、外资突破”的发展思路,突出“高 (高起点、
高档次)、大(大项目、大伙伴)、新(新领域、新优势)、优(优化结构,以优取胜)”
四个字,继续组织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对外贸易,要适应国际市场需求,加强出
口基地建设,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档次和水平,扩大出口规模。要把重点放
在搞好自营出口和高附加值、高创汇率、高市场占有率、高技术含量产品的出口
上,加快建立发达的出口创汇体系,形成有潍坊特色的出口拳头产品系列。积极
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走“多口岸经营、多形式并用、多渠道出口”的路子;大
力发展加工贸易,加快推进外贸企业的实业化、集团化、国际化建设。同时,抓
住有利时机,大力组织进口,做到以出养进,以进促出。利用外资,要统筹兼顾
规模与效益,不断扩大领域,提高档次。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采取走出
去、请进来的办法,把重点放在大商社、大财团、大跨国公司上,做到以外引外、
以大引大。继续办好潍坊国际风筝会和鲁台经贸洽谈会等活动。努力改善投资环
境,重点搞好软环境建设,增强全民的整体开放意识。加强对“三资”企业的管
理,提高利用外资的实效。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要有针对性地到国外建立信息、
技术、营销网络,扩大视野,开拓市场。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海外企业,逐步建
成一批涉外企业集团和跨国公司。
(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服务发展功能
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服务和保障作用。《纲要(草案)》
着眼于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规划了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交通运输,继续实
施“海陆空”并举战略,发展立体大交通。海上,集中力量进行潍坊港的建设,
创造条件实现一类口岸开放。陆上,积极搞好潍坊--莱阳高速公路潍坊段、德龙
烟铁路潍坊段的建设和青临铁路的运营管理。同时,搞好现有公路的改造升级,
尽快形成以高等级公路为骨架、多等级公路相配套、纵横交错的公路网络。力争
到本世纪末, 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8000公里,公路密度达到50公里/百平方
公里,基本实现城区主要出入口立交化。空中,继续搞好机场配套建设,在搞好
民用运输的同时,重点拓展航空货运业务。能源建设,重点放在电力建设上,千
方百计加快建设潍坊电厂二期工程和友谊热电厂。邮电通讯,以建设高速畅通的
现代化通讯网络为目标,运用先进技术,加快发展。水利建设,以防洪排涝、城
乡供水和节水工程为重点,搞好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和大中型河道的治理,加强
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增加可供水源和有效灌溉面积。城市设施,立足
于改善投资环境和城市居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搞好供水、
供电、供气、道路、污水处理等公用设施建设。积极实施“安居工程”,解决城
镇中低收入者和住房困难户的居住问题,确保到本世纪末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居住
面积达到12平方米。
(七)加快实施“科教兴潍”战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教育乃科技之母。在今后5至15年内,加快和实现经济
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归根结底要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关
键是抓好科技和教育。《纲要(草案)》提出,在“九五”及到2010年期间,要围
绕提高经济的集约化程度,加快实施“科教兴潍”战略,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
突出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机制问题。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与经济
的有机结合。提倡和支持民营科技事业发展,鼓励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多途径、
多形式地进入市场,围绕经济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实施科技攻关。鼓励、扶
持企业集团和大中型企业建立自己的技术开发中心,逐步过渡到所有生产企业都
拥有自己的技术开发队伍。改革教育制度和教学方法,培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
需要的优秀人才。二是投入问题。建立政府、企业、社会等多元化的、稳定的科
技教育投入机制。逐步提高政府对科技教育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并提高投入
的实际效益。三是人才问题。在大力发展基础教育的同时,通过高等教育、成人
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外派培训和市外引进等多种形式,加速壮大人才队伍。建
立公平竞争、优胜劣汰、鼓励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做
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高度重视现代管理人才的培养,完善企业家成长的激励
机制,造就一支规模大、层次高的现代企业家队伍。在抓好科技教育的同时,大
力搞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强化技术改造、提高管理水平等工作,使经济发展实
现“五个转变”,即由依靠铺新摊子、搞外延扩大再生产为主,向立足技术改造、
内涵扩大再生产为主转变;由高消耗型经济向低成本、高效益型经济转变;由注
重产值产量向注重质量品种和市场占有率转变;由初级产品为主,向深加工、高
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为主转变;由小而全、大而全的企业结构,向以专业化
生产为基础的规模经营转变。
(八)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和保证。
《(纲要(草案) 》提出,今后15年,要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人口、土地、环境的
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要始终如一地坚持计划生育目标责任制,重点抓好
农村和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确保人口控制目标的实现。认真执行土地管理
法,加强土地计划管理,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用地,加快土地复垦、开发。争取
到本世纪末, 全市人均耕地面积保持在1.2亩左右。加快治理现有污染源,搞好
饮用水源地的保护,控制大气、固体废弃物和噪声污染。不断繁荣文艺创作,加
快城乡文化建设,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继续把医疗卫生
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坚持以初级卫生保健为龙头,全面提高医疗预防保健工作
水平。深入贯彻落实《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积极申办全省第19届
运动会,并以此为契机,促进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和全市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认
真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劳动、人事、民政、
统计、审计、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民族宗教、侨务、史志、档案、老龄、气象、
民兵、地质矿产、人民防空等各项工作,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坚持不懈地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人民;加强艰苦奋斗的传统教育,倡导敬业、创
业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养一代有理想、有道
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加强道德教育,反对封建迷信,铲除社会丑恶现象,
形成人人讲文明、讲礼貌、讲秩序、守纪律的良好社会风尚。搞好拥军优属、拥
政爱民工作,巩固、扩大创建全国卫生城市成果,积极争创“双拥”模范城和国
家级卫生城市。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实行依法治市。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为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生活创造良好的社会
环境。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为《纲要》实施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实现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是一项跨
世纪的宏伟事业,蓝图鼓舞人心,任务光荣艰巨。各级政府必须认清形势,增强
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切实担负起组织实施《纲要》的历史重任。
(一)全面提高理论政治素质和思想作风素质。更加艰巨的任务,呼唤更加优
良的干部素质。为了不辜负时代的重托,各级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
坚持做到“三讲、三提高”。一是讲学习,努力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要坚
持不懈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切实掌握其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
和创造性。同时,还要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代科技、
法律法规等多方面的知识,不断充实头脑,开阔眼界,提高领导艺术和工作水平。
二是讲政治,努力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各级政府干部要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
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善于从政治上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在思
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不动摇,坚
持“二十字”大局的基本方针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不动摇,保证政令畅通,维护
社会政治的稳定。三是讲正气,努力提高精神境界。政府工作人员要树立起正确
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
脚点,在为人民谋利益的实践中提高人生的境界和品位。要培养起高尚的道德情
操,以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坚持真理、坚持原则的浩然正气,无私无畏、不屈
不挠地为国家和人民建功立业,谱写一曲新时代的“正气歌”。
(二)坚持不懈地搞好廉洁勤政建设。加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教
育,反对讲排场、摆阔气、花钱大手大脚的不良行为。加强廉政教育,使政府工
作人员恪守各项纪律和准则,正确对待和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自觉抵制拜
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败思想的侵蚀,经受住改革开放和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种考验。重视廉政制度建设,形成严格的监督机制,避免
权力失去约束。重视勤政建设,把两袖清风与开拓进取、勤奋敬业有机地统一起
来,发挥“拼抢赶超”的精神,争创一流的工作业绩;把有作为和有位子有机地
统一起来,贯彻任人唯贤的组织路线,形成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和不计个人得失、
为民鞠躬尽瘁的良好风气。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
开展专项治理,纠正不正之风。集中力量查办大案要案,严惩干部队伍中的腐败
分子。
(三)搞好民主法制建设,严格依法行政。进一步加强与人大、政协的联系,
依法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开展与政协的政治协
商,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所提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及
政协建议案,推进政府工作和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继续深入开展普法教育,
不断增强政府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和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全面推进依
法治市,逐步把经济和社会事务纳入法制化轨道,不断提高执政水平。进一步落
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检查,依法处理好政府工作中的各种矛盾
和问题,坚决防止和克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滥用职权等现象。
(四)转变职能,改进作风,提高工作效能。遵循“精简、统一、效能”的原
则,搞好市级政府机构改革和国家公务员制度实施工作。把重点放在转变政府职
能上,增强宏观调控能力,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
想路线,求实务实、真抓实干,抓好决策的督查落实。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
方法,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经济建设第一线,搞好调查研究,解决好
农民负担、困难企业、环境污染、社会治安等热点问题,积极化解各类矛盾。坚
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各级各部门领导班子团结,建立严格的分级、分工负责
制,反对推诿扯皮现象,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努力减少事务性和应酬性活动,
积极解决会议多、文件多、办事效率低、服务意识差、铺张浪费严重的问题。坚
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玩花架子和欺上瞒下、虚报浮夸等不良作风,靠扎扎实
实的工作,体现对上级负责和对人民群众负责的高度统一。
各位代表,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实施“九五”计划的
头一年,也是实现跨世纪中长期战略规划的第一年。我们要扎扎实实地做好今年
的工作,为顺利完成《纲要》所确定的奋斗目标开好头、起好步。今年计划安排
的主要指标是, 国民生产总值增长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5%,第二
产业增加值增长13%,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5%;乡及以上工业产销率达到97.5
%, 实现利税增长18%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9%;自营出口创汇3
亿美元, 力争3.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保持上年水平,力争有新的增长;社会
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3%;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6%,争取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
生活费收入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1%;社会商品零售物价上涨幅度控
制在10%左右。实现上述目标,要突出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以实施农业
产业化为重点,积极探索合作经济的新路子,努力夺取农业丰收,千方百计增加
农民收入,实现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二是以深化企业改革为重点,加大结构调
整力度,狠抓企业技术进步,切实加强企业管理,提高工业经济的运行质量和效
益。三是以加快建设“半岛商贸城”和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为重点,多渠道增加第
三产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搞好市场和骨干商业网点的扩建改造,进一步稳定非
国有经济发展的政策,努力实现第三产业的突破性发展。四是适应外经外贸工作
的新变化,积极探索加快我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新路子,提高利用外资的实效和
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增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针对性,推动对外开放向纵深化、
高层次、宽领域扩展。五是在加强和改进固定资产投资调控和管理的基础上,集
中力量,突出重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建设步伐。市政府确定重点抓好10
项续建和新建工程,即完成或基本完成潍坊电厂送出工程,青临铁路工程,人民
医院综合病房楼工程,市级机关办公大楼工程;加快建设引黄入峡工程,煤气第
二气源厂工程,污水处理厂工程,潍坊渤海大学工程,潍坊博物馆工程;开工建
设潍坊化纤厂粘胶短纤维二期工程。六是认真实施“三大国策”,抓好科技、教
育工作,促进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具体工作措施,将在市计委代表市政府所作
的年度计划报告中进行安排,请各位代表审议并提出意见。
各位代表,我们已走近了21世纪的门槛。回首过去,令人振奋;展望未来,
前景光明。我们一定要始终不渝地坚持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和党的基本路线,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领导
下,进一步凝聚和调动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精神,抓住机遇,团结奋斗,埋头
苦干,确保《纲要》所确定的宏伟战略目标的全面实现,把潍坊的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