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乡镇及强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3&rec=657&run=13

朱刘镇位于昌乐县城东10公里。到1994年,全镇辖56个行政村,总面积71平
方公里,耕地面积7.8万亩,总人口4.9万人,是昌乐县第一大镇。1994年全镇完
成工农业总产值13.7亿元,比1991、1992、1993年分别增长471%、315%和146%,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26元,是1991年的2.5倍,比1993年增加668元。
镇、村工业发展速度加快,经济效益明显提高。1994年全镇完成工业总产值
12.8亿元,比上年增长221%;其中镇、村、个体工业企业分别完成产值1.4亿元、
3.6亿元和7.8亿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75%、 141%和330%。 全镇实现工业利税
11464.9万元,比上年增长102%。镇、村企业发展到113处,其中有建筑公司、硝
酸盐厂、万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等龙头骨干企业12处。村、户、联企业2838处,
从业人员9697人, 固定资产原值2.1亿元,较上年增长50%。1991-1994年实施技
改项目86个,完成技改投资额6600万元,完成工作量7000万元;60多个项目当年
铺工,当年建成投产;共开发新产品32种,初步形成了纺织、橡胶、建材、化工、
机械5大类100余种产品的格局。镇、村企业改革力度加大。1993年配合市股份制
改革工作组在万庄村搞了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将万庄村的16处企业全部改造成
了股份合作制企业,然后又在所有镇、村企业中推行了股份制改造。到1994年底,
全镇股份制企业已达19家,股本总额1465.5万元。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全镇已办
成合资企业4家,实际利用外资26万美元,1994年出口产品3个品种,外贸出口交
货值2026万元,比上年增长108%。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形成了大棚瓜菜、芦笋、食用菌、肉食鸡、生猪等商品
生产基地。 1994年全镇粮食总产2668.8万公斤,单产356.7公斤,分别比上年增
长33.8%和7%, 创历史最好水平;果品总产量240.5万公斤,瓜菜总收入达813.1
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2.3%和38%;生猪存栏1.2万头,出栏1.1万头:肉食鸡存
栏18万只, 出栏16万头。畜牧业总产值达1351.8万元,比上年增长28%。1994年
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6.6亿元,比上年增长84%。
第三产业健康发展,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1994年全镇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
2.8亿元, 比上年增长42%,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达1.5万人。全镇各类专业批发市
场和农贸市场6个,各类商业网点687个,个体工商户达1802户。1994年社会商品
零售总额达到6000万元,年增长43%。城建、交通、通讯事业迅速发展。在专家、
教授帮助下,对小城镇建设进行了科学合理的长远规划。先后投资2300多万元,
拓宽改造了潍昌路,沿潍昌路商业街建成了一批档次较高的办公楼和生产、生活
两用楼;修整柏油了镇区“文化街”;沿王潍路建成了现代化设施齐全的“艳阳
天大酒店”;修建了全省第一个镇驻地铁路立交桥,便利了镇区交通。电话装机
总量增加到500门, 各村全部开通数字程控电话。1994年被潍坊市委、市政府列
为首批“重点建设镇”。

昌乐镇: 地处城区,总人口3.4万人,辖52个村、1个居委会,城区面积4.8
平方公里。1994年,全镇完成工农业总产值6.9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00元。
农村储蓄余额1.22亿元, 比1993年底增加4000多万元。 在1993年市政府组织的
“小康村”验收中一次合格。1994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计划生育工作三为主
先进乡镇”称号,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山东省尊师重教先进乡镇”称号。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鼓励集体、个体、私营一起上,以建设市场为重点,进
一步搞活流通。1993年全镇第三产业总投入4800万元,完善了南关街市场,新建
马家庄瓜菜、 南关竹竿木器、镇拆车和东田劳务等4个市场。1994年全镇个体工
商户发展到2000户, 从业人员8800人,第三产业总收入2.6亿元,占农村经济总
收入的38%。
推动乡镇企业上规模。乡镇企业是昌乐镇经济的骨干力量。镇委、镇政府在
领导、物质、技术投入上向乡镇企业重点倾斜,调整优化工业结构,着力培植骨
干企业和拳头产品,促进了镇、村企业规模效益的提高。1994年镇、村、户、联
企业完成产值6.2亿元,实现利税3200万元。镇福利纸厂、房地产开发公司等8个
企业和前东村、 车站等12个村实现了产值过千万元,东南村、南关、南肖3个村
产值过5000万元。通过多渠道筹资,1994年全镇共投入镇、村企业技改资金7000
万元, 开工、新上和技改项目126个。新建成钢棉、苛性钠、轮胎添加剂、不锈
钢塑料壁板等23个工业项目,达产后年可创产值1.6亿多元,利税1200万元。
大力发展高效农业。 投资400多万元,规划建设了养殖、瓜菜、庭院加工、
果品等5个高效农业开发小区, 将全镇粮经作物面积由5∶5调整为3∶7。已建成
养殖、种植、花卉、加工、运输、建材、食用菌等多种形式的专业村43个,占总
村数的90%以上。东山李村规划养殖小区200亩,养殖蛋鸡、肉鸡、猪、兔、牛、
羊、北极狐等十几个品种,年收入650万元以上。
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 到1994年底,全镇共办成利用外资项目7个,合同利
用外资额1210万美元, 实际利用外资180万美元。南肖村与日本客户合作,总投
资150万美元新上的不锈钢项目已投产,预计1995年实现产值3000万元,利税400
万元。大力发展出口创汇产品。重点拉长了肉鸡、肉兔、生猪、鹅、鸭、灵芝、
苛性钠等十几种出口主导产品的生产。1994年全镇完成外贸出口交货值960万元,
比上年增长60%。 积极开展横向联合。1993年以来,先后与济南、内蒙古、吉林
等地的6家大中型企业联合,协议新上和扩建8个项目,每年可增加产值6000万元。

红河镇:位于昌乐县南部。到1994年,全镇辖42个行政村,总面积57.3平方
公里, 耕地面积5.3万亩,总人口3.1万人。1994年全镇完成工农业总产值4.8亿
元, 比1991、1992、1993年分别增长498.5%、318%和77.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到1940元,是1991年2倍,比1993年增加734元。
大力发展镇、 村企业。通过镇、村、户、联4个层次的共同努力,镇、村企
业有了较大发展。 1994年全镇完成工业总产值3.72亿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
镇、 村、个体工业企业分别完成产值6680万元,9250万元和21025万元,分别比
上年增长63.6%、 120%和94.1%。全镇实现工业利税6695万元,比上年增长41%。
镇、村企业发展到34处,建筑,食品、印刷、花生加工等龙头骨干企业9处,村、
户、 联企业136处,固定资产近亿元,从业人员达1.3万人。1991-1994年,实施
技改项目28个, 完成技改投资额7938万元,6个项目当年铺工,当年建成投产;
共开发新产品35种,是1990年的7倍。全镇企业初步形成了花生、木器、食品3大
类100余种产品的格局。 对外开放取得明显成效。已办成昌乐宏成木制品有限公
司, 吉祥食品有限公司、潍坊乐潍斯木制品有限公司等5家中外合资企业,合同
外资额达223.9万美元, 出口品种20多个。1994年全镇外贸出口交货值过亿元,
被潍坊市人民政府授予“乡镇企业利用外资和出口创汇先进乡镇”称号。企业股
份制改造步伐加快,1993年在对宏祥食品厂、宏达汽修厂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革的
基础上,又先后对3家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坚持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搞好大田高效开发、围村经济带开发、庭院经济开
发, 扩大经济作物种植, 把粮经比例由6∶4调整为4∶6。1994年全镇种植花生
1.1万亩, 黄烟8000亩,林果6000亩,大棚蔬菜1000亩,发展桑园6300亩。生猪
存栏2.5万头,出栏3万头;肉食鸡50万只,出栏100万只。粮食单产799公斤,总
产2149万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1.006亿元,比1993年增长53.8%;农民人均纯收
入1940元,比1993年增长60.9%。
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在镇区东部建成了全省最大的花生批发市场,规划长
度3000米, 总投资2500万元。建门店1000间,交易旺季日成交花生米700吨。第
三产业集饮食、 服务、娱乐于一体,新建标准较高的沿街门店200间,既美化了
城镇又繁荣了市场。 交通、通讯建设取得显著成果,50%以上的村庄通柏油路;
全镇电话实现程控化, 206户安装了电话。镇区总面积达3万平方米,人口达1.2
万人,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形成了比较合理的“六区一场” (工业区、文化
区、商业服务区、医疗保健区、机关区、居民区;农贸市场) 的规划布局。先后
被命名为潍坊市“文明乡镇”、“模范乡镇”和“新型小城镇”,“山东省村镇
建设明星乡镇”和“科普工作、计划生育先进乡镇”。

尧沟镇:位于昌乐县城西8公里。到1994年,共辖44个行政村,5700户,2.3
万人, 4.1万亩耕地。1991年以来,尧沟镇狠抓瓜菜生产,带动了全镇经济的发
展。1994年全镇工农业总收入3亿元,比1991年增长3.7倍,比上年翻一番;农民
人均纯收入2800元,比上年增加1000元。
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扩大瓜菜生产规模。经过几年的持续调整,全镇粮经作
物比由1991年的74∶26调整到1994年的15∶85。 1994年全镇种植瓜菜3.5万亩,
占总耕地面积的85%,比上年增加1.2万亩;发展冬暖式大棚1.1万个,大拱棚1.8
万个,小拱棚6000亩。44个行政村已全部成为瓜菜生产专业村;专业户5000多个,
其中60%的户种植瓜菜5亩以上,10%的户达到20亩以上。全镇瓜菜总收入1.8亿元,
人均占有782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3.6%和61%。
搞好科技推广,提高种植效益。建立健全了镇、村、户科技推广组织,积极
引进和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国内较为先进的配方施肥、人工授粉、温控、二氧
化碳气肥、西瓜嫁接、多膜覆盖、延续栽培和激素应用等30多项实用技术已在全
镇瓜菜种植中普遍采用。先后试验和引进推广了金钟冠龙、新红宝、无籽西瓜,
红心龙、早春辣椒,美国芹菜等40多个瓜菜良种,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瓜菜良
种体系,提高了种植效益。1990年瓜菜亩均收入1300元,1993年4500元,1994年
达到5200元。 科技进步对瓜菜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居国内大面积栽
培的领先水平。
抓好瓜菜生产龙头,促进全镇经济繁荣。1991年以来,尧沟镇把发展瓜菜专
业批发市场和深加工企业作为实施瓜菜产业化的龙头突出抓。(1)投资200多万元,
对瓜菜批发市场进行扩建和配套,将市场扩大到180亩,新建服务门店180间,宾
馆楼15座, 配套了服务设施,实现了通水、通电、通电话,能同时容纳1万多人
进行交易,初步形成了瓜菜大进大出、买卖兴隆的市场格局。瓜菜远销全国20多
个省、 市、自治区,并出口到俄罗斯。1994年市场瓜菜销售日成交额最高达150
万元,瓜菜总成交量3亿多公斤,总成交额约1.8亿元。西瓜销售旺季日外运西瓜
2000吨,全年交易量达2.5亿公斤,交易额2亿多元,成为名符其实的江北第一大
西瓜批发市场。(2)投资170万元,新建制冰厂和酱菜厂。制冰厂年产冰块1万吨,
解决了远距离运输瓜菜的保鲜问题。酱菜厂年加工酱菜350吨、黄酱200吨,年创
产值110万元, 实现了瓜菜加工增值。同时与以色列“卡墨丹”公司合作,外方
投资280万美元, 尧沟镇投资450万元,新上了蔬菜脱水项目,年可加工鲜菜1万
吨,生产脱水蔬菜1000吨,创产值210万美元,实现利税720万元。(3) 积极发展
饮食、维修、运输、生产资料等三产服务业。发展饮食专业户和维修户120多家,
生产资料经营户100多家;运输瓜菜车辆150部,从业人员600多人,年纯收入500
万元。

昌乐镇东南村:现有513户,1450口人。地处城区,仅有耕地300亩。随着工
农业生产的发展,经济收入稳步增长,农民生活不断提高。1994年实现工农业总
产值1.4亿元,经济总收入1.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00元。
1991年以来,东南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发展社会各项事业。(1) 充分
发挥城区优势,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引导农民将剩余劳力向工业、第三产业转移。
全村有照工商户达380户,第三产业总收入占经济总收入的60%。(2) 走工业强村
的路子。先后投资1200万元修建和改造了塑料厂、兽药厂、化工厂、汽车大修厂
等20多个工业企业, 筹建“三资企业”3处,引进利用外资1480多万元。1994年
全村工业产值过亿元, 利税980万元。“硅烷偶联剂”、“禽喘康”等化工兽药
产品填补了省内空白。(3) 集体经济实力较强,社会福利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全
村集体固定资产总值达2100万元,其中生产性固定资产达1100万元,集体经营收
入占总收入的50%。 儿童免费入托,全部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砖木结构住房达
95%以上,人均居住面积20平方米。(4)农村各种社会组织健全完善。社会治安综
合治理工作卓有成效, 治安案件明显减少,杜绝了重大恶性案件的发生。连续8
年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

万庄村: 位于昌乐县朱刘镇中部, 现有504户, 2010口人,2030亩耕地。
1991年以来,万庄村大力发展村办企业,带动了全村经济的快速增长。1994年全
村工农业总产值801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5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6.8%和41
%。其中工业产值达到4800万元,实现利税32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4.9%和28
%。先后被评为“潍坊市文明村”、“山东省先进党支部”。
立足地理资源优势,发展村办企业。万庄村地处胶济铁路和荣(城)兰(州)国
道之间,紧靠镇区,毗邻市、县属工矿企业,煤、石灰石资源丰富,为发展村办
企业提供了优越条件。到1994年,全村已建起水泥厂、防水材料厂、针织服装厂、
运输公司、交通预制件厂、煤场、农场等16个村办企业,固定资产达1372万元,
注册资金1080万元,分别比1993年增长62.5%和50%。
实行股份制改革,增强企业活力。1993年对全村16个企业全部进行了股份制
改造,成立了万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共有职工1368名,管理人员36名,净资产
875.5万元。 辖水泥厂、油膏厂、防水材料厂、采石加工厂、农业综合公司等10
个厂(公司)。实行股份合作制,转换了企业经营管理机制,企业活力大增,效益
明显增强。1994年实现产值、利税分别比1992年增长189%和60%。
积极开展对外联合,主动挂靠大企业搞联营。与潍坊针织厂、淄博华西经贸
公司、潍坊纺校、北京石化公司、淄博第三毛纺厂等单位合资扩建了水泥厂,改
造了针织厂,新建了万头养猪场。在外方资金、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帮助
下,企业的技术、管理、规模上了一个大台阶。村水泥厂与淄博华西经贸公司投
资4000万元, 新上了五级预热旋窑项目,专门生产5325#以上高标号水泥,预计
可年产水泥10万吨,实现利税700万元。

理稼庄子村:位于昌乐县红河镇驻地东1公里处,全村共有360户,1461口人,
1800亩耕地。1994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5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分
别比上年增长145%和10.58%。
1991年以来, 大搞以水为重点的农业基本建设,投资19万元,投工3万个,
铺设地下管道2条, 长6800米;新打机井37眼,全村耕地实现了水利化。不断调
整优化种植结构,发展蔬菜大棚130个,桑园357亩,果园115亩,黄烟260亩。存
栏母猪200头,户均出栏肥猪6头。粮食亩产达1302公斤,总产达1198吨。1994年
全村农业总收入达1700万元,比上年增长30.2%。
村办企业发展迅速。 先后投资200多万元,办起了白铁加工维修、木器厂、
面粉厂、拉链厂、水泥予制件等12个工副业项目。其中花生加工发展到94家,从
业人员近千人,年加工花生1万吨,产值3000万元,利润300万元。1994年村办企
业产值3500万元, 实现利税36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0.2%和83%。外向型经济
有了新的发展。1994年底与台湾智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了“潍坊三和食
品有限公司”,引进外资26.5万美元,年加工花生米1000吨,其它农副产品1000
吨,实现产值2000万元,利税200万元。
第三产业及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步伐加快。全村现有机动三轮车、四轮拖拉机
共74辆,汽车5部;商业门市部3处,饭店2处,维修服务部1处。1994年第三产业
收入达180万元,比1993年增长19.4%。全村已有26户安装了程控电话,电话普及
率每百人达1.8部。村内整修石渠2900米,垒花坛42个,安装路灯17盏,新建600
平方米办公楼1座, 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幼儿园被评为全市先进园所。先后被
命名为“潍坊市文明村”、“模范村”,省“村镇建设明星村”。1991-1994年,
村党支部连续4年被命名为“市级先进基层党支部”。
五图镇西上疃村:现有147户,596口人,总耕地面积1163亩。1991年以来,
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村办企业,全村经济势力不断增强。现已拥有村办煤矿
两座, 聚脂家具厂1处,并组建了采石队、装卸队、运输队、石料厂等工副业项
目。1994年,全村完成工农业产值3816万元,其中工业产值3316万元;人均纯收
入3835元;集体固定资产250万元。
西上疃村北靠八王山。 山上有水泥石、石灰石,地下有煤炭。1983年2月,
筹措资金4.9万元办起村里第一对煤井,当年产煤5万吨,收入10万元。1994年,
已拥有一号、 二号两个矿井,原煤产量达14万吨,产值560万元。在抓好煤炭生
产的同时,不断寻求新的发展路子,多次派人到广州、深圳等沿海开放城市考察
项目。 1992年6月投资30万元筹建了昌乐县五图盛达家具厂,实现了当年投产,
当年盈利。同时办成了由40人组成的采石队,建起了与之相配套的石料厂,对开
采的石头进行深加工, 然后再分等级出售。1994年共采石6万吨,收入80万元。
1993年,对村办煤矿实行了承包经营,对聚脂家具厂进行了股份合作制改革,使
个人利益与企业发展直接挂钩,企业出现了产值、利税同步增长的好势头。1994
年工农业总产值与1991年相比增长258%,工业产值增长215.8%,人均纯收入增加
1416元。
通过发展村办企业,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大发展。全村先后投资50多万元,打
机井20眼, 挖蓄水池4个,修防渗渠道1000米,购置水利机械20台、农业大型机
械32台,全村农业实现了水利化和机械化。1991年以来,村民应上缴的各种费用
全部由村里统一支付,并免费为各户安装了自来水;投资20万元,水泥硬化了村
里的主街道; 从1990年开始,给全村20-50岁的村民办理了养老保险。自1986年
以来,年年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文明村”,党支部被县委授予“先进党支部”
称号。

(张永华 安盛军 张云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