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乡镇及强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3&rec=651&run=13

临朐镇: 总面积47.9平方公里,48个行政村,人口6.4万人。全镇现有企业
316处,从业人员3万人。该镇以争创全省百强为目标,把发展乡镇企业作为经济
振兴的突破口,乡镇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靠“换脑” 、 “改革”,增强发展活力。1994年先后15次组织镇、村干部
600人赴外地参观学习,组织10名机关干部、企业厂长(经理) 到国外考察项目。
同时,制定了《关于鼓励村办企业发展的奖励办法》、《关于鼓励镇办企业发展
的奖励办法》和《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规定》等优惠政策。拍卖企业17家,租
赁10家,股份制改造23家,全镇发展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5000家。
靠“开放”、“联合”,带动快速发展。实施外向带动战略,积极兴办“三
资”企业。到1994年底,共签订利用外资合同28份,办成合资企业21家,总投资
1400万美元, 合同利用外资640万美元,连续两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利用外
资先进乡镇”、“外贸出口先进乡镇”。引导企业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经济技
术合作。 “找靠山、攀高亲、促发展”。全镇70%的企业与国内大专院校、科研
单位和大中型企业建立了各种形式的协作关系,引进项目42个,引进资金1200万
元,引进新技术187项。
靠“调整”、“开发”形成竞争优势。优先发展了机械、电子、化工、塑料、
包装、 食品、纺织、建材等8个优势产业,35种拳头产品。调整产品结构,开发
市场竞争力强的产品120种,获得县以上科技成果21项,其中,5项填补省、市空
白。 兴隆、西坦、南关、三元村企业产值过亿元,全镇13家企业利税超过100万
元。
靠“科技”、“人才”,提高企业素质。1994年筹资6000万元,对10个重点
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引进15种国内先进的生产设备,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制定
了《关于引进人才、资金、项目的奖励办法》,积极引进人才,培育“永久型”
人才。 到1994年底,全镇共聘请专兼职技术人才930名,其中,教授17名,审计
师21名,会计师26名,培训职工12000人次,选送230名业务骨干到大专院校深造。
1994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7.59亿元, 实现利税17514万元, 外贸出口产值
4697万元,实现财政收入1288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1668元。

冶源镇:地处临朐城南13公里,辖50个行政村,总面积113.8平方公里,6万
人口, 现有耕地3.6万亩。 1994年全镇农业产值达7927万元, 工业总产值实现
5.69亿元,财政收入58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1118元,国民生产总值34500万元,
分别比1991年增长103.3%,614%、182%、82.9%和68.3%。
冶源镇以调整优化内部种植结构为重点,大力发展“两高一优”农业,促使
全镇农业生产向产业化、规模化迈进。初步形成以粮食、林果、畜牧、黄烟、水
产养殖五大支柱产业;并逐步建成五大基地:苹果基地4000亩,葡萄基地800亩,
香椿基地7000亩,黄烟基地10000亩,虹鳟鱼基地养殖水面100亩。1994年,全镇
粮食总产1790.2万公斤,比1993年增长156万公斤;林果总产311万公斤,较1992
年增长81万公斤;虹鳟鱼总产75万公斤,创产值1500万元,成为全国最大的虹鳟
鱼养殖基地。
至1994年底,全镇拥有工商业户1400家,利用外资项目10个,建成“三资”
企业3家,出口创汇企业4家,出口产品20余种,初步构筑起了机械、电子、有色
金属、丝织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镇村户办企业形成了石材加工、合金生产、
瓶盖制作三条龙, 带动周围各村出现了100家红丝砚加工厂、40家合金生产厂和
80家瓶盖加工厂,年创产值1.8亿元。1994年个体私营企业上交税金410万元,占
全镇税收总额的70%。 全镇拥有产值过百万的私营企业26家,其中产值过千万元
的2家。 以优质合金、水泥电子设备、化纤丝织、防盗瓶盖、大理石板材为主的
各项产品蜚声国内外,而电淋浴器、新型矿灯、电暖器等还荣获国家专利。
以旅游业为特色的第三产业蓬勃发展。1991年以来,该镇先后投资300万元,
用于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配合临朐县建委完成了老龙湾景点的扩建,并修建了
海浮山公园,修复了一大批历史古建筑。以老龙湾为主体的旅游景点群已经形成,
年接待中外游客40万人次。围绕旅游景点建设,1994年新修道路6条,长16公里;
棚砌冶源水库西干渠380米, 初步建成市场一处;建成居民住宅小区四片,已安
置200户; 新发展个体工商户60家; 新开通程控电话500门。第三产业增加值达
9000万元。 1994年2月,该镇被潍坊市授予“新型小城镇”称号,下半年又被国
家建设部和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小城镇建设试点镇。

营子镇吴家庙村:毗邻临朐县城,潍临公路南侧,全村共有210户,880口人。
1994年,全村37处企业完成企业总产值2.08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46亿元,实
现利税1879万元, 上缴税金230万元,人均纯收入2200元。1994年被临朐县委、
县政府授予“亿元第一村”称号;被潍坊市委、市政府列为经济十强村。
吴家庙村以“强化龙头产业,壮大主导产业,建成一村一品特色经济强村”
的思路开展工作, 加快了经济强村建设步伐。1993年6月,率先在村办企业潍坊
风筝门窗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革试点,将该公司按照产品分为型材厂、铝门窗厂、
钢窗厂等5个分厂, 组成了内分外不分的集团式结构。1994年,该公司完成产值
1.19亿元, 实现利税299万元。抓龙头带动,加快主导产业膨胀。在1993年初,
吴家庙村筑巢引凤招商引资,鼓励村民和外地能人来村上项目、办企业。全村先
后办起铝合金加工企业25处,其中,外村的5个能人来投资办起了个体私营企业。
潍坊风筝门窗股份有限公司与香港华联企业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办起中外合资项
目,引进外资28万元,建成年产1500吨的铝型材生产线。先后和国内20多家大型
企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共引进资金500多万元,技术7项、项
目8个。 吴家庙村注重培养自己的科技队伍,先后选送30多人到大、中专院校深
造,全村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00人。潍坊风筝门窗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研制的FL-
70仿铝喷塑钢质推拉窗填补了国内空白,1991年10月通过部级鉴定,荣获星火计
划二等奖。潍坊风筝门窗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风筝”牌1992年被评为山东
省著名商标。
吴家庙村在建设经济强村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很大的成绩。1994年,
开展的“四进家”活动,为全市家庭文化建设提供现场。1993年获省级村镇建设
明星村称号,全村50%的户住上了楼房。吴家庙村是临朐县第一批电话村。

临朐镇兴隆村: 有689户,2187口人。1994年全村有村办企业16家,私营企
业20家, 个体工商户50家。1994年实现企业总产值20625万元,实现利税1200万
元, 上缴国家税金173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2105元。该村荣获市级文明单位
称号, 1993年被潍坊市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 称号,被县委、县政府授予
“亿元第一村”称号,1994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红旗村”、“乡镇企业亿元
村”。
党的开放政策使兴隆村迅速形成了以电子、机械、化工、建筑建材四大产业
为龙头,工商、建、运、服各业全面发展的经济框架。在思想上,实施人才战略,
引来许多有识、 有志之士,仅教授、专家、工程师、经济师、会计师等就有109
人。在市场策略上,利用本村地理优势建市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在“黄金地
段”兴隆路东段投资2000万元,连片建起了商业区,年营业额达亿元以上。村级
领导一班人懂经营会管理,如在审计中发现有的企业潜亏额很大,便立即大刀阔
斧地进行了兼并、租赁,将沿用多年的“纯收入”承包改为三年期利润总承包,
并实行了厂长经理财产风险抵押制度,较好地解决了长期以来包盈不包亏的问题。
同时,还成立了会计、审计事务所,坚持对企业财务、经营管理和合同执行等情
况进行季审、年审、承包总结和离任前审计,有效地防止了潜亏现象。随着国家
现代化企业制度的确立, 他们开始了股份制试点。争取早日实现产值突破3亿元
大关。

杨善镇洼子村: 有905户,3675口人,耕地面积1800亩。拥有中外合资、集
体、私营、个体各类企业153处,从业人员2350人,其中吸收外地职工500人。工
业产品有钢木制品、 食品、饮料、化工、建材、橡塑、包装等18个系列、120余
个品种, 其中10种产品处国内领先水平,2种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部分产品出
口。1994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85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7亿元,利税1326万元,
人均纯收入2000元。主要做法是:
放开搞活,转换企业经营机制。1992年把全村16处企业拍卖给个人经营,当
年就有6处亏损企业扭亏为盈,并归还贷款280万元。截止1994年底,16处拍卖企
业比拍卖前产值增加110%,利税增加89%,职工工资增加50%。
兴办合资企业,注入新的活力。1993年与美国伟成国际有限公司合资兴建潍
坊新力克石材制品有限公司,总投资980万美元,占地45亩,于1994年7月份正式
投产。年可生产石材20万平方米,产品全部出口,年创产值6600万元,利税1500
万元。与香港荣华贸易公司、台湾艺商贸易有限公司的合资项目已经立项。
发展私营经济,增强经济活力。一、划出3个工业小区和5个养殖小区,凡是
工业项目和养殖项目的优先批给土地建厂房、养殖场,第一年不收土地租赁费;
二、通过各种渠道,帮助解决所需资金;三、及时提供技术、信息,帮助解决产
品销路。 1994年私营、个体工业企业已达129家,还有的在东营、胶南等地兴办
了8家私营企业,有350户上了蛋鸡、肉食鸡、鸭、鹅、猪、羊等养殖项目,涌现
出年养蛋鸡、蛋鸭过千只、出栏50头猪的养殖大户53家。1992年以来全村私营、
个体工业企业,养殖业收入年增50%以上,占全村工农业总收入的40%。
发展第三产业,增强发展动力。1993年以来对临九路两侧进行统一规划,通
过制定优惠政策和发动党员干部带头,投资90万元建成高标准商品楼房84间,建
筑面积2000平方米,使洼子村商业一条街初具规模。同时,充分利用靠近临九公
路交通方便这一地理条件,发展第三产业,现已上修理,加工、运输项目63家。
加大农业投入,形成良性循环。几年来,村里每年向农业投入都在20万元以
上,用以购置农机具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村里有专人分管农业生产,并做到了
统一耕播、 统一收获,1994年粮食单产1025公斤,总产190万公斤,从而形成了
以工支农、以农促工的良性循环。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三年来,洼子村先后被县委、县政府授
予“乡镇企业亿元第一村”、“乡镇企业亿元村”、“红旗村”、“双文明优秀
单位”,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模范村”、“学用科技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
党总支书记张继升先后荣获省、“优秀农民企业家”、“省农业劳动模范”称号,
被选为省人大代表,市农民企业家协会理事,中共临朐县委委员,杨善镇副镇长。

(衣明新 陈世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