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编制与事业单位分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3&rec=63&run=13

机构编制日常管理工作
1991-1994年,全市机构编制工作,是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开展的。(1)认真贯彻
执行政府关于机构编制冻结的精神, 连续4年都下发了《关于冻结机构编制的通知》。
由于上下各级认真贯彻《通知》精神,保证了党政群机关和财政拨款事业单位机构人员
总量不再扩大,为市级机构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县乡机构改革的如期完成创造了良好的环
境。(2) 为加强全市的社会治安工作,按照上级有关精神,组建了市巡警支队和各县市
区巡警大队,充实了市交通警察大队,分配下达了法院、检察院的增员指标,理顺了林
业公安队伍。(3) 搞好人事计划管理,将省编委下达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和工资总额
计划,按季度分解下达到各部门、各单位,并严格执行计划。同时,还配合有关部门制
定了年度机关、事业单位接收军转干部、复退军人和大中专毕业生统配计划,及时为他
们办理了增编手续。

(行政编制科)

事业单位分类工作展开
按照有利于进一步增强事业单位的生机和活力,有利于减轻国家财政负担的原则,
为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奠定基础, 根据省编委、省财政厅《关于推进事
业单位分类管理的通知》精神,结合实际情况,1994年对市直事业单位的管理类型进行
了研究划定。 这次对事业单位进行分类管理,主要是依据其职能任务、 工作性质和资
金来源等有关情况,将市直376个事业单位划分全额预算管理单位、差额预算管理单位、
自收自支单位和企业化经营管理单位4种类型。全额预算管理单位138个,工作人员5744
人, 分别占总数的36.7%和30.78%;差额预算管理单位60个,工作人员4681人,分别占
总数的15.95%和25.08%;自收自支单位110个, 工作人员5260人,分别占总数的29.25%
和28.19%;企业化经营单位68个,工作人员2974人,分别占总数的18.08%和15.93%。通
过对事业单位进行分类管理,促进了全额预算单位向差额预算单位的转化,差额单位向
自收自支转化,自收自支向企业化经营单位转化,减少了财政开支。在对事业单位进行
分类的同时,还对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提出了不同的机构编制管理要求。(1) 全额预算
和差额预算管理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要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精简效能、协调发
展的原则和编制定员标准严格控制。在市级机构改革以前,无特殊情况一律不增设机构
和增加人员编制。缺编单位所需人员,应从机关和同类事业单位选调,不允许从企业和
自收自支、企业化经营的事业单位调人。(2) 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中,兼有行政管理职能,
依靠政策性收费或提取管理费实现自收自支的,其机构编制管理,参照全额预算管理事
业单位的原则和要求办理。其他自收自支和企业化经营的事业单位,市级机构改革前原
则冻结;机构改革结束后,其机构设置的人员编制确需调整的,按照有利于国民经济和
社会事业发展的原则,根据各单位的实际需要研究报批。

(臧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