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乡镇及强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3&rec=615&run=13

高密镇: 潍坊市第一经济强镇,全国百颗明星镇之一。总面积72.17平方公
里,耕地面积44300亩。辖62个行政村、6个街道居委会,25756户、86881口人。
1994年,全镇完成社会总产值37.8亿元,实现利税3.08亿元,人均纯收入2400元,
比1993年分别增长了81.2%、 72.3%、70%;与1991年相比分别增长4.5倍、4倍、
1.6倍。 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经济强镇”、“乡镇企业先进镇”称号,被潍坊
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模范乡镇”和“明星乡镇”。
一、以外促内,在外向型经济上实现新突破。1994年底,该镇镇办企业17处,
职工8600人; 村办企业345处,职工2675人。高密市钢窗厂、高密市第一建筑工
程公司是国家二级企业,高密市纺织总厂等13处企业是省级先进企业,高密针织
服装厂等9处企业是省系统级先进企业, 高密维纳斯服装有限公司等72处企业是
市级先进企业。初步形成了一个拥有机械制造、染料化工、轻工编织、建筑建材、
交通运输、 商业服务、 工艺品加工等8大行业, 1800多个品种的企业群体。自
1991年以来,全镇共开发工业新产品269个,其中有6种产品获省、部级科技进步
奖或科技发明奖,有18种产品获国家发明专利,有25种产品填补国内或省内空白。
年产值过亿元、 利税超千万元的企业有高密发达集团、高密市纺织总厂等4处,
年产值过千万元、利税过百万元的企业有高密北王肉鸡集团总公司、潍坊电机厂
等29处。到1994年底,全镇已组建起山东三佳集团总公司、山东兴华集团总公司
等4处省级企业集团; 潍坊电机厂、中美合资潍坊美利达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等12
处企业打出潍坊市牌子; 高密纺织总厂、高密印染厂等326家企业挂上了本市牌
子。 总投资2亿多元,组建全国第一家民营科技园--高密发达科技园。高密镇实
施外向带动战略。在海南、黑河等地设办事处,与美国PC、加拿大益嘉等企业有
限公司办成32处合资企业。1994年全镇直接利用外资2350万美元,占全市实际利
用外资3600万美元的65%。完成出口交货值4.5亿元,创汇2800万美元,比1993年
分别增长165%、 120%,为1991年的10倍、9倍。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出口创汇
先进单位”。
二、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在第三产业上实现新突破。充分发挥地处市区优势,
积极发展第三产业。1991年以来,重点抓了丰城小区、醴泉小区、曹家楼小区、
白衣阁小区等“九区” 、“八街”和6处集贸市场、13个商业摊点群的建设。新
建、改建的第三产业楼房面积达一万多平方米。商业网点2600多个,第三产业从
业人员达1.4万人。 1994年经营品种达5600个,年商品零售总额达2500万元,实
现利税4500万元、 利润2300万元, 分别比1993年增长15%、82%、80%、75%,为
1991年的2.6倍、 3倍、2.9倍、2.5倍。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5480万元,比1993年
增长55%,为1991年的2倍。
三、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在高产优质高效上实现新突破。1991年至1994年,
全镇向农业投资2200万元,推广农科技术12项。在全市率先引种“懒棉花”获得
成功, 在遭受多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亩产皮棉达60公斤。北大王庄等5个村充
分发挥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优势和农业机械化优势,使粮食亩产过吨。1994年全镇
冬暖式塑料大棚已发展到363个,覆盖面积352亩,产值达500万元,纯收入280万
元, 分别占全镇农业产值的6%、 纯收入的8%,分别比1993年增长35%、38%,为
1991年的2倍、 2.5倍。农业产值10200万元,纯收入3200万元,分别比1993年增
长17%、19%,为1991年的1.8倍、1.9倍。

(李 铭 杜曰连 仪敬)

姜庄镇:位于市北11公里处,总面积75.6平方公里,耕地7.5万亩;辖47村,
3.5万人。308济青高速公路横穿东西,平日公路纵通南北。1994年,全镇农工副
总收入达8.7亿元, 比1993年增长215%,为1991年的12倍;农民人均纯收入1988
元, 比1993年增长31%,为1991年的1.8倍。近4年内,获潍坊市委、市政府授予
的“第三产业先进乡镇”、“燎原计划示范乡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乡
镇” 、 “尊师重教先进乡镇”、“成人教育先进乡镇”、“先进体育乡镇”、
“先进文明乡镇”、“先进文化乡镇”、“卫生工作先进乡镇”等称号。
近4年来,着力做好农业产业化、发展村镇企业和小城镇建设三篇文章。一、
在农业生产中实行土地合理流动、转让新机制,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使更多
的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已建成2万亩枣粮间作基地、1万亩银杏粮食间作基地、
1万亩果园生产基地和1万亩蔬菜生产基地。1994年,粮食亩产达1002公斤,农业
收入6100万元, 分别比1993年增长5%、17.8%,为1991年的1.3倍、1.6倍。二、
工业企业得到快速发展。1994年,工业企业发展到400多家,其中镇办企业9家、
村办企业23家、 个体企业380多家;个体工商业户1600户。主要产品有小五金、
纺织配件、机械铸造、民间工艺品。充分利用“小五金之乡”的优势。至1994年
底,小五金加工企业增加到300家,从业人员6000多人。1994年共生产各种型号、
规格的合页、插销、把手等8亿多副,畅销全国27个省(市、区)。年总收入达4亿
多元, 占全镇农工副总收入的46%。三、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1992年秋,镇修
订完善近期与远期小城镇规划。 至1994年底,建起沿平日公路两侧,长4公里、
占地1500亩的沿路经济带。主要设有“三区一市场”:五金工业区、第三产业区、
居民区和集贸市场。投资2000多万元,完成经济带内水、电、讯、路等基础设施
配套工程。在镇区建成高标准的邮电楼、供电站、科技服务中心和教学楼。1994
年春, 在集贸市场东侧规划出180亩地,作为新居民区。至年底,建成建筑面积
4000多平方米的12幢高标准住宅楼。现有200多户农民到镇区安家落户,150多户
在镇区盖起新房。 进镇农民或务工,或经商。镇区内现有各业门店600家、摊位
900个,总人口为6000人。

(杜曰连 李 铭 周 波)

柏城镇: 全省百强镇之一。周围遍植松柏,状若城郭而得名。北距市区6公
里。 辖38个村,32000口人。总面积57.37平方公里,57000亩耕地。胶济铁路、
济青公路傍北而过, 胶高公路纵穿南北。1994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9.7亿元,比
1993年增长98%; 完成税收总额431万元,比1993年增长20%;农村储蓄余额3461
万元, 比1993年增长218%;农民人均纯收入1998元,比1993年增长30.2%。上述
各项指标分别是1991年的9.7倍、 1.1倍、3.5倍、2.05倍。被潍坊市命名为“文
明镇”、被省命名为“明星乡镇”、获全国“亿元乡镇”和全国“体育工作先进
单位”称号。
工业快速发展。全镇有玻璃制造、食品加工、服装生产等集体企业17家,其
中“三资”企业3家。集体企业固定资产达1.5亿元。为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
作用, 镇组建玻璃制品、 皮革制品、蔬菜食品加工、建筑建材四大企业集团。
1994年工业总产值达到7.67亿元,比1993年增长116%,是1991年的14倍。主要产
品有:玻璃瓶罐、冷冻鸡、皮件服装、砖瓦等36个品种,350多个花色(规格) 。
产品在国内市场销往500多厂家和单位, 在国际市场销往日本、韩国、德国、加
拿大、澳大利亚、香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外向型经济迈大步。 1994年,“三资”企业新增利用外资235万美元。总投
资3200万元。与韩国合资建成占地30亩,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的三真皮革服装有
限公司,与港商合资扩建占地15亩、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的卡罗波玛皮革制品有
限公司。大力发展出口创汇产品生产,出口各种真皮服装、珍珠牌玻璃瓶罐、肉
类食品、 速冻蔬菜。 1994年完成出口交货值1.22亿元,比1993年增长507%,是
1991年的49.6倍。
农业经济上新台阶。 根据当地优势, 突出抓好蔬菜、养殖两大主导产业,
1991-1994年,全镇建起总面积1.5万亩的4个蔬菜生产基地,林果基地发展到1万
亩,草莓栽培基地5000亩。投资15万元建起高密市第一家草莓研究所,实行无毒
苗组织培养新技术。 全镇各类养殖业户发展到4300多户。1994年柏城村投资250
万元,建起占地30亩,容繁殖、饲养、加工为一体的高密市第一家大型现代化良
种猪场。年存养量达3000头,创产值960万元。1994年全镇养殖业总收入1.2亿元,
农业实现总产值2.03亿元,比1993年增长50.4%,是1991年的4.5倍。
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 1994年投资250万元,拓宽镇区40米宽的公路,铺设
长3000米、宽27米的柏油路面。投资1110万元,沿主街道建设两层以上造型各具
特色的商业楼房, 总面积达18500平方米,建起高标准的商贸小区。各种维修、
商贸门店达160多家,带起7处集贸市场,投资80多万元,开通装机容量1024门的
程控电话。镇区全部用上自来水。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促使全镇第三产业迅速
发展。1994年总产值达1.6亿元,比1993年增长478%,是1991年的17倍。

(杜曰连 李 铭 王玉明)

柴沟镇:总面积66.7平方公里,可耕地6.4万亩。全镇43个行政村,8100户,
3.1万人,18个镇直单位。1994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8.3亿元,比1993年增长
127.4%, 与1991年相比,年递增率为93.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766元,比1993
年增长12.8%,与1991年相比,年递增率为29.3%;第三产业总收入9653万元,比
1993年增长60.4%,与1991年相比,年递增率为63.2%;农村储蓄总额达3271万元,
比1993年增长63.5%,与1991年相比,年递增率为59.6%。
立足本地优势,大力发展镇村企业。镇域内重晶石、细砂等自然资源贮量丰
富,轻工基础较好。至1994年底,共建起橡胶化工、石油助剂、机绣服装、建筑
建材、木制品加工、刺绣工艺品、机械铸造、工业贸易八大企业集团,镇村企业
286家, 固定资产净值达2.8亿元,从业人员8000多人。1991-1994年,共投入新
建、扩建和改造企业的资金达8600万元,新上项目12个、发展中外合资企业5家。
产品有仙锦牌机绣花边、 鹰击剑牌牛仔服、祥龙牌橡胶轮胎等10大系列200多个
品种,畅销20多个省(市、区),其中,仙锦牌机绣花边、绣片等产品打入韩国、
泰国、香港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1993年,在香港注册成立的香港顺承贸易公司,
是潍坊市在香港创办的首家乡镇公司。还注重抓专业企业村建设。有拥有80多辆
运输车的运输专业村李家庄,有年产值1500万元的木材销售加工专业村任鹿家庄。
1994年, 全镇各级企业共完成产值6.3亿元,实现利税3830万元,分别比1993年
增长132%和113%, 与1991年相比,年递增率分别为104.1%和87.9%。工业产值占
全镇工农业总产值的75.9%。1992年,获潍坊市“发展乡镇企业先进单位”称号。
坚持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镇区环境。1991-1994年,投资220万元建起教
学楼, 基础教育设施实现“六配套”;投资110万元建起医院门诊楼,改善了医
疗卫生保健条件;投资120万元,安装512门程控自动电话,并加入全国话网;投
资100万元,建成占地120亩的农贸综合市场,是高密市西南部最大的农副产品集
散地;投资520万元,拓宽修铺平日公路镇区段,使之硬化、绿化、美化配套。
全面规划镇区建设,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步伐。大抓商贸型的小城镇建设。镇
区规划面积6.8平方公里, 设工业、商业、生活、房地产开发、娱乐和旅游六大
区域。镇区道路形成“八纵八横”的道路网络。小城镇建设的发展促进第三产业
振兴。镇区有饮食服务、商业、维修等私营户1100家,从业人员达8000人。1994
年, 第三产业总收入达9653万元,比1993年增长60.4%,与1991年相比,递增率
为63.2%。 1992年,柴沟镇获山东省“村镇建设新型乡镇”称号;1994年,被潍
坊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新型小城镇”。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认真抓好精神文明建设。计生工作严密,全镇无超生和
违纪现象。党员包户工作向纵深发展,根据柴沟镇党员包户工作而编写的茂腔戏
《根的呼唤》,于1994年被广西电影制片厂改编、拍摄成电影《莫忘那段情》,
在全国放映。4年内,获山东省“体育先进乡镇”、潍坊市“农村卫生先进单位”、
“计划生育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镇”等称号。

(杜曰连 范作臣)

高密镇北大王庄: 在市区北部,高密火车站北侧,总面积2.4平方公里,耕
地700亩,居民700户、2173人。至1994年底,全村办起肉食总公司、建筑公司、
市政工程总公司、 标准件厂、福利建材厂等6大企业,下辖20个厂家,所有企业
统归高密华鲁总行。全部耕地归村农场,由农机服务队统一经营。1994年,工农
副总收入达20126万元, 实现利税1422.4万元,人均分配2800元,公共积累3383
万元,分别比1993年增长95.4%、81.7%、30.9%、34.4%,为1991年的4.9倍、2.3
倍、1.8倍、2倍。工副业收入19811.44万元,占各业总收入的98.44%。精神文明
建设也取得显著成绩。 近4年内,连续获山东省“文明单位”、“乡村建设明星
村”、“农业先进集体”、“农机化先进单位”和“科普先进村”等称号,并得
到国家外贸部、农牧渔业部的表彰。村党委书记、全国劳动模范李德章于1992年
2月被选为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93年被选为潍坊市第十二届人大常
委会委员。
利用“种、养、加”优势,发展商品经济。1994年,将美国爱拔益加“AA”
祖代和父母代种鸡场、肉鸡育肥场、孵化厂等12个场(厂),组建为融养殖、加工、
冷冻、储运、经销为一体的北王肉食总公司,并加大投入,扩大生产,使之形成
系列化生产经营体系。 当年完成产值7616.6万元;比1993年增长58.7%,为1991
年的4.8倍;纯收入780万元,比1993年增长55.3%,为1991年的2.5倍;出售父母
代种鸡40.1万套,比1993年增长5%,为1991年的1.1倍;商品代雏鸡498.8万只,
比1993年增长98%, 为1991年的3.3倍;分割肉鸡7056吨,比1993年增长81%。至
1994年底,北王肉食总公司的鸡腿、鸡翅等十余种主要产品,畅销于广州、郑州、
北京、青岛等10余个省、市。
加大农业投入, 实行规模经营。1991年-1994年,向农业投资85万元,使农
机专业服务队拥有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玉米青贮机等农用机械47台 (套) ;将
200多块零星台田整建为可机作的7片丰产方;完善排灌配套设施。农业生产的主
要环节实现全程机械化, 综合机械化程度达93%。农业专业队仅40人,占全村劳
力的4%。 继1987年以来, 亩产粮食连年过吨, 1994年达1120公斤, 农业收入
314.56万元。

(杜曰连 李 池)

高密镇西关村: 总面积3.8平方公里,2066户,4819口人。全村有各类企业
20处;从业人员3200余人;固定资产总值超亿元。主要生产经营建筑、建材、房
地产开发、机械、化工、轻工、纺织、针织服装、铝塑门窗、包装、印刷、通风
制冷、餐饮、副食、商贸、流通等11大系列480多个品种。1993年6月,经省体改
委批准成立集科、工、贸、商于一体的村经济实体--山东三佳集团公司,被省政
府列为山东省重点企业集团。全村社会总产值,1992年突破亿元大关,1994年总
产值达2.75亿元, 销售收入2.5亿元,实现利税164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2850
元, 分别比1993年增长50%,43%、23%和21%,为1991年的3倍,3.2倍、2.1倍和
0.92%。 1991-1994年, 稳居潍坊市“发展乡镇企业十强村”之列,保持潍坊市
“文明单位”称号。1992年被省委、省府命名为“全省经济强村”,1994年6月,
被中共中央组织部组织局授予“全国十佳农村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1993年,
1994年村党委书记兼山东三佳集团公司总经理王兆华连获“全国乡镇企业家”称
号。1994年7月被省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西关村靠发展企业致富的主要经验是:一、依靠改革,大力发展村办企业。
根据人多地少的实际情况, 立足地处城区、 交通方便,信息灵通等优势,确定
“兴工、 活商、 强村、富民”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集体企业。全村先后投资
8000多万元,办起建筑工程公司、三佳房地产开发公司、高密锻压机械制造有限
公司、高密市彩印厂、三佳集团服装总厂、西苑宾馆等规模较大的企业。二、吸
引外资、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至1994年底,已利用外资180多万美元,办起3家
“三资”企业。其中与加拿大益嘉工程有限公司合资开办的高密益佳冷藏设备有
限公司是国内首建的运输、制冷设备生产厂,产品畅销国内市场和美国、日本、
加拿大、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三、依靠科学管理,全面提高企业素质。突出抓好
科技、人才、市场、结构调整、股份制,集团化六个带动,实施服装、制冷机等
名牌产品战略,拓宽国内市场,增强占领国际市场的实力。1991年至1994年,全
村企业内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50名,其中高级职称的10名,中级职称的216名,
技术员224名,股份制企业3个,集团企业一个,省级以上名牌产品2个。

(杜曰连 李 铭 孙长青)

高密镇南关村:潍坊市第一经济强村,总面积1.84平方公里,1953户,6064
人。村办经济实体、省级企业集团山东兴华集团总公司辖16处紧密层企业,职工
6000多人, 固定资产5.5亿元。1991年,全村社会总产值在全市率先突破亿元,
以后三年翻三番。 1994年社会总产值达到8.02亿元, 销售收入6.02亿元,利税
7720万元, 分别比1993年增长90.9%、94.2%和71%;为1991年的7.9倍、8.4倍、
16.6倍。1993年,山东兴华集团总公司被农业部授予“乡镇企业发展好,对社会
贡献大的企业”,1994年被评为全省首届乡镇企业综合实力百强第14位。南关村
被评为“全国乡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村党委书记、集团总公司总经
理王建章是党的十三大代表,“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
1994年11月又被农业部授予“全国乡镇企业功勋”称号。
抓龙头企业带动全村经济发展。 自1991年,先后建成中外合资企业6处,引
进外资994万美元。 建筑工程公司发展为资质二级企业,服装厂发展成省级先进
企业,华丰鞋业有限公司、水磨石厂是省系统级先进企业。1991年,以兴华采暖
设备厂为依托,组建高密发达集团总公司,成为全村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1994
年,该公司完成企业总产值5.7亿元,销售收入4.2亿元,利税6100万元,分别比
1993年增长103.6%、85.4%、89.8%;为1991年的13.4倍、18.1倍、31.3倍。被评
为潍坊市第一强企业。
积极实施“科技兴村”战略。1991年以来,先后与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
的50多处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招聘外地高、中级科技人才
226名,其中专家、学者和高级工程师26名。全村选拔培养的技术人才,有450多
人获技术职称,其中59人获高、中级技术职称。1993年,在全省第一家建起占地
870亩,内含通讯电缆,中央空调,天达药业等8个高新科技项目的“国家级民营
科技工业区。”开发研制出30多种“四高” (高创汇、高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
率、高附加值)产品,其中,凸焊机、翅片管两种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翅片管、
铸铁散热器两种产品列入国家级星火计划。中央空调、冷冻机、固化石膏板三种
产品列入国家级社会发展计划。
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十分注重抓好党的组织建设,
作风建设和思想建设。1993年7月,经高密市委批准成立潍坊市第一个村级党委-
-南关村党委, 下设两个党总支,25个党支部,党员由1990年的160人发展到210
人。自1991年始,村(党委)总支连续被山东省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1991年
至1994年,村投资50多万元,建设村办崇实小学教学楼和配套设施。投资近百万
元用于村内配套设施建设和市区规划建设。南关村先后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
获得潍坊市“文明村”、“模范村”等荣誉称号。

(杜曰连 禚镇刚)

仁和乡莳家庄二村: 现有320户,1200口人,1700亩耕地。1994年农工副总
收达6000万元, 人均纯收入3550元,比1993年分别增长305%、38.2%,为1991年
的9.6倍、2.4倍。近4年来,连续被高密市评为“先进党支部”和“文明单位”,
获潍坊市“模范村”、“尊师重教先进单位”和“村镇建设明星村”等称号。
农业生产硬环境得到改善。 4年来,村共投资60多万元,投工10万个,整地
改土1500亩, 其中造地600亩,人均增地0.5亩;开挖小水库3座,总储水量31万
方;新挖二级沟3000米,修建防渗渠道2000米。生态农业得到发展。实现粮食喂
鸡、鸡粪喂猪,猪鸡粪肥田的良性循环。村还成立21人的农机队,投资35万元购
买联合收割机、拖拉机等农业机械27部(台)。全村耕、种、浇、收、打实现机械
化。全部耕地皆成为吨粮田。
村办企业发展迅猛。 现有砖瓦、养殖、冷藏等企业12家。其中规模养殖场4
家:年繁育300万只雏鸡的种鸡场、出售50万只肉鸡的饲养场、存栏35000只商品
蛋鸡场和自繁自育2000头瘦肉型猪的养猪场。 冷藏厂库容1000吨, 年加工肉鸡
400万只。1994年,全村企业实现产值4568万元,利润380万元,比1993年分别增
长568%、140%,为1991年的16.2倍、4.3倍。
教育事业, 全面振兴。1994年投资100多万元,建起拥有现代化教学设施的
村办瑞发小学。以教师月薪1000元、校长1500元的高薪,面向全市招聘了较高水
平的校长和教师。 投资500万元兴建设有办公、教学、实验、宿舍等楼的现代化
中学,为本村和邻村普及9年一贯制教育提供方便。
群众医疗保健水平逐步提高。近几年,投资10万元,建起设备较高的医疗诊
所和敬老院。 每年从集体公益金中拿出4万元,作为合作医疗基金,为村民提供
较高水平的医疗保健服务。
村容村貌得到美化。1992年起,村累计投资210万元,扶持部分村民建起水、
电、暖配套的住宅楼,1994年有52户喜迁新居。这在高密农村村民住房是首屈一
指。1994年投资100多万元,将村内主要街道“四纵二横”全部硬化。

(杜曰连 张传志)

姜庄镇李仙庄:由4个自然村组成的大村,共1105户,3802人,6100亩耕地。
1994年农工副业总收入14918万元,比1993年增长49%,工业收入占农工副总收入
的45%; 人均纯收入1999元,比1993年增长11%,比1991年增长53.3%;粮食亩产
过吨。
充分发挥地处平日公路与济青高速公路交汇点的优势, 发展村办工业。 至
1994年底共办起铸造厂、助剂厂、砖瓦厂、建筑公司、木器厂、面粉厂、汽车修
配厂、加油站、饭店等14家村办企业,形成铸造、化工、建筑建材、农副产品加
工等主导产业。1994年村办工业产值6762万元,年实现利税140万元。
以工养农, 强化社会化服务。1991年1994年向农业投资400万元,购置链轨
车、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汽车等大型农业机械40台(套) ,打机井200眼,安装
变压器9台,铺设地下电缆2.5万米,达到地片有机井,井井有电机,全部耕地实
现水利化,成为稳产高产田。还建立农机服务队、农业技术服务队、良种繁育基
地和生产资料供应站等农业专业服务组织,实行耕地、播种、浇水、病虫害防治、
良种推广、生产资料供应六统一,调动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1992年即成为全镇
第一个吨粮田村。
工副业的发展,为精神文明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4年来,投资120万元,兴
办了“六配套”小学、幼儿园,建起影剧院、文化活动室、农民科技夜校、青年
之家、妇女之家、联合诊所、敬老院。户户安装自来水,街道硬化,路灯齐全。
街道两侧栽植国槐、松树,修建花池。初步建成花园式村庄。获潍坊市“模范村”、
和“村镇建设明星村”,“山东省”村镇建设明星村”等称号。

` (李 铭 杜曰连 张新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