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乡镇及强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3&rec=594&run=13

城关镇: 总面积109平方公里,辖103个行政村,人口87601人。1992年跨入
全省经济百强乡镇行列以来,经济发展一年一个新台阶。1994年,全镇完成社会
总产值34亿元,工农业总产值23.1亿元,财政收入203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054
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0.1%,117.5%、32.6%和36.8%。
抓调整、打基础,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在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发展黄
烟、蔬菜、万寿菊、板栗、食用菌、花卉、果品、肉鸡、淡水鱼、瘦肉型猪等10
大主导产业, 建起林果、花卉、黄烟、板栗、蔬菜、特种养殖等6大生产基地,
加快了农业产业化、市场化进程。
抓骨干,壮“三强”,大力发展镇、村企业。以发展强村,强企、强户为重
点,抓调整,造优势;抓投入、扩规模;抓改造、上能力,促进了镇村企业的快
速发展。 到1994年底,全镇企业发展到386处。组建了机械制造、轻纺、化工、
建筑、 建材等6大企业集团;培植起水泥、铸锻、橡胶、塑料电镀、花键轴等32
处重点骨干企业, 发展起52个经济强村,20个强企业,100个强户;创名牌产品
22个,引进新技术、新成果78项,巩固发展起塑料电镀、钢管内壁清理机、花键
轴等15个拳头产品,开发出抛丸清理机、普通聚脂“”带等20多个“三高”产
品,并有4项获省科技进步奖。
抓膨胀, 促开发,全面振兴第三产业。建起了6个市场,12个专业批发点,
11条特色街巷和36个专业村,发展起5条经济开发带。先后投资8000万元,对8大
宾馆、 10大公司、125个饭店进行了改造和扩建。1994年,全镇第三产业从业人
员达13405人,占劳力总数的34.7%,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30541万元。
昌城镇: 辖78个村,6.3万人,总面积11万亩。1994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
产值13.2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达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88元。
实施深度开发、系列经营的强农固本战略。狠抓养殖业、蔬菜、柳编、烤烟、
果品、粮油、桑蚕、食用菌、万寿菊等主导产业的深度开发,拓展生产、加工、
销售一体化经营,促进了高产优质高效和创汇农业的发展。1994年全镇农业总收
入达6亿元,比上年增长81.2%。
实施改老建新、扩大规模的兴工创强战略。加强肉类加工和轮胎生产,扩大
蔬菜、 柳条、 粮油加工和建筑建材业规模,开发果茶、粉丝等新的加工项目。
1994年,镇、村企业实现产值10.8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利税7000万元,增长
94.2%。其中镇办企业山东泸河集团公司实现产值2.5亿元,完成利税1770万元,
分别比上年提高127.3%和112.3%。
实施多元开发、扩流活商的三产富民战略。坚持镇、村、个体、联合体和贸
工农一齐上。1994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4407万元,比上年增长81%。

辛兴镇: 辖68个行政村,1.1万户,4.06万口人;总面积80平方公里,其中
耕地面积8万亩。1994年,全镇完成工农业总产值5.565亿元,比上年增长238.2%;
财政收入301.4万元,增长82.7%;年末农村储蓄存款余额3550万元,增长164.9%;
农民人均纯收入1864元,增加559元。
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合理调整粮经比例,扩大经济作
物面积,抓高产高效农业的开发。1994年,粮经比例达到1∶1,千元田面积达到
3万亩,种植业收入1.1亿元。养殖业走专业化经营、规模化饲养的路子。全镇畜
牧业收入达到10298万元,淡水养殖收入432.1万元,被潍坊市确定为淡水养鱼生
产基地。全镇农业总收入达到2.146亿元,比上年增长99.4%。
抓镇办促村办, 镇村企业齐发展。对4家镇办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的同时,
加大技改投入,加快新项目建设。1994年,全镇共投资2530万元。其中镇办企业
投资2030万元, 完成技改项目5项,开发新产品20多个。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全年完成外贸出口交货值909万元,引进外资350万元。1994年,乡镇企业完成产
值46182万元,比上年增长100.7%;其中镇办企业完成产值22321万元,实现利税
172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9.8%和121.9%。
树立大流通观念,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诸胶公路沿线经济开发区为重点,
制订政策, 改善设施,吸引投资,初步建成了商业一条街和3个商业小区。1994
年, 全镇个体工商户发展到660家,从业人员2400人。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
3752万元,比上年增长34%。

城关镇岔道口村: 现有320户、1314口人。1944年,完成经济总收入1.94亿
元,人均纯收入240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0%和20%。
大力发展机械制造维修业。村花键轴厂通过挂靠潍坊、聊城、泰安等机械企
业,经济效益连年提高,产品扩大到30多个品种,50多万件,年创产值7000万元。
积极发展建筑安装业。村建筑公司先后打入潍坊、黄岛、日照等建筑市场,
承包工程10多项。 1994年,在北京承揽了1.8亿元的大型工程。1994年公司已发
展到6个分厂,固定资产680万元,从业人员1900人。
依靠地理优势发展商业饮食业。企业年创利税百万元,带起了30多个个体商
业网点。在改造原有宾馆的基础上,又投资1000多万元,建起了市内一流的高档
宾馆,年收入达1300万元。
加快发展服装加工业。该村有加工服装的传统优势。1991年以来,在全国10
多个大中城市设立了销售点, 建立了产销关系,并投资40万元新上1条年产25万
套的西装生产线,扩大了服装加工规模,年创收2000万元。
立足农业资源优势,重点发展酱菜加工和肉类烧烤两大产业。年加工蔬菜60
多个品种、50多万斤;烧烤成品300吨,产值达到1900万元。
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村里修建了公园,全部硬化
了街巷路面,家家安装了自来水,统一实行了村民退休制度。先后被省和潍坊市
授予“明星村”、“文明单位”、“潍坊市模范党支部”、“花园式单位”称号。
村办小学被国家教委授予“雏鹰起飞奖”;老年人协会被国家老龄委授予“老有
所为”先进单位称号。

昌城镇西老庄村:共有545户、2200人。1991年以来,以得利斯公司为龙头,
走以工创强的路子, 1994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4.1亿元,实现利税1900万元,农
民人均纯收入2820元,成为远近闻名的经济强村。
该村以村办得利斯公司为核心, 联合山东、江苏、广东、北京等省市的150
余家企业,逐步发展成为从原料供应到产品销售一条龙服务的大型食品专业集团
--山东得利斯集团总公司。 1994年,核心层已发展到23个内资企业和4个中外合
资企业,固定资产1.8亿元,员工1700余人。
该公司立足当地丰富的资源优势,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生产出色、香、
味、形独具特色的得利斯系列产品。在企业改革和经营管理中,大胆改革工艺流
程,拓展流通渠道,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通过几年的拼搏,公司荣获
“山东省先进乡镇企业” 称号, 并被列入“中国乡镇企业500强” ,产品荣获
“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推荐产品”、“山东省著名商标”称号。为进一步扩大
市场覆盖面,获取规模效益,在新建、扩建淀粉加工、复合彩印等项目的基础上,
以开发“双十工程”(新建10个分公司、10个生产基地)为目标,通过参股、合资、
合作、 联营等形式,先后在内蒙、黑龙江、北京、深圳等地新建了4家得利斯系
列肉制品分公司,年生产能力扩大到3.5万吨,产品销往全国各大、中城市。

皇华镇大展村: 共270户,1100口人。1994年,全村工农业总收入达到4658
万元,人均纯收入2100元。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高产高效农业。发展果园100亩,桑园100亩,烤烟
500亩,蔬菜100亩。仅黄烟一项,全村每年收入30万元以上,户均1300多元。
依托市外贸公司,大力发展肉食鸡生产。全村养鸡专业户发展到68个,年出
售肉食鸡70万只,纯收入82万元,家家成为万元户。
努力发展村办企业。立足本村粘土资源优势,先后建起了砖厂和瓦厂,年实
现利税200多万元。 投资45万元建起了制鞋厂,年产各类布鞋100万双。投资230
万元,新上了3条胶鞋生产线,年产值达到3000万元,利税300万元。
到1994年底, 全村拥有集体固定资产800多万元。从1992年起实行了“两免
收”、“八不要”,即免收群众的土地提留和镇统筹费;耕种、浇水、脱粒、定
量用肥、家庭定量用电、医疗保健、婚嫁用车、节日供应副食品等不要钱。先后
被诸城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文明村庄”和“明星村”,村党支部被省、市授予
“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张 魁 王柏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