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推进农科教结合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3&rec=591&run=13

1991年以来,诸城市全方位推进农科教结合,促进了全市农村经济的发展。
1991年跨入全国经济百强县行列,农科教结合模式也因此被省政府列为全省四大
模式之一。
建立健全三大体系,为农科教结合打好基础。(1)建立和完善人才培育体系。
在农科教统筹中,把教育摆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办学的指导思想从过去单
纯的应试教育转到全面提高素质的轨道上来。在抓好基础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
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市直13处成人高、中等学校和7处职业高中(中专) ,根据
经济需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实行教学、推广、实验、经营、服务“五位一体”
的教学新机制,并积极与部门、乡镇、村、厂联合办学。在27处乡镇全部建起成
教中心,实行党校、农技校、科普校、农广校、农函大、人口学校多校合一,成
为农村干部、技术人员的培训中心,发展高校农业的科技园、示范园。(2) 健全
科技推广网络。在充实和加强市、乡两级科技管理机构的同时,重点抓全市科技
村主任的配备工作。 全市1341个村全部配齐了科技村主任,70%以上的村建起了
科技综合服务大院,民办科技服务组织发展到400多个。(3)健全和完善社会化服
务体系。市里建起了农技、果品、蔬菜等七大服务中心,乡镇以种子站、农技站
为基础,组建起了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村级普遍成立了技术服务队。
抓关键环节,实现6个结合。(1)在制定规划上实现结合。市委、市政府通过
召开农科教等部门负责人会议, 通报全市经济发展指标和农科教3部门为农业服
务的结合点,经过酝酿讨论,制定完善年度规划,使农科教结合统筹有基础、协
调有方向、工作有重点。(2) 依托龙头企业实现结合。农业部门协助建立农副产
品基地,提供定向服务,收购加工农产品;科技部门优先帮助企业引进人才和技
术;教育部门通过联合办班、定向培养等形式,提供智力支持,使科技教育融进
了生产、加工、流通全过程。(3)依托服务大院实现结合。农科教综合服务大院,
集农、科、教三家于一院,融人才培训、技术指导、生产资料供应于一体,为农
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服务大院的结合,有利于把科学知识
迅速传播到千家万户。(4)人才培养实现结合。教育部门提供校舍、设备、师资;
科技部门提供科技资料、科技信息和引进高层次科技人员;农业部门提供实习基
地和专业课教师。三部门紧密结合,人财物合理互补,充分发挥了办学的整体效
能。全市职业学校、成人学校先后开设了农学、林果、牧医、蔬菜、机电、农产
品加工、汽修、建筑、企管、财会、服装等24个专业,已向社会输送中、初级技
术人才1.1万多人, 培训基层干部、技术员、青壮年农民30万人次,大都成为农
村科技带头户。(5)在三大计划上实现结合。把“星火”、“燎原”、“丰收”3
个计划有机结合起来,配套连动实施。1992年列项实施的“种养加组合配套高效
农业区域开发”,科技部门负责立项和引进高起点种养加工技术,教育部门组织
乡村开展相应的技术培训, 农业部门具体组织实施。通过3部门协调工作,实行
“粮粮菜高产加工”、“棉麦菜高产加工”、“棉油椒高产加工”,取得了可观
的经济效益。(6) 在典型示范上实现结合。农科教各部门共同抓了示范乡、示范
村、示范户、示范田的建设,起到了乡带村、村带户、户带户的示范普及作用。
制定完善配套政策,建立健全农科技结合运行机制。(1) 加强组织领导,建
立统筹协调机制。(2)制定检查评估制度,建立奖优罚劣机制。(3)多渠道筹措农
科教发展基金,建立经费投入机制。(4) 推行农民技术资格(绿色证书)制度,建
立行政制约机制。(5)制定优惠政策,建立利益导向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