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情要览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3&rec=581&run=13

青州市位于潍坊市西部,总面积1569平方公里,西南部为山区,东北部为平
原。1994年底市辖3个街道办事处,19个镇,1个乡。全市总人口872948人,其中:
男442751人, 女430197人; 农业人口759949人, 占总人口的87%,非农业人口
112999人, 占13%,1994年人口出生率9.73‰,死亡率5.67‰,自然增长率4.06
‰,境内有回、满、蒙古、朝鲜、土家,苗、壮、侗、京、水等12个少数民族,
其中,回族和满族人口较多。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分别为18726人和2274人。
1990-1994年,全市社会固定资产投入完成23.98亿元。1992年全市国民生产
总值提前3年实现了翻两番, 1994年达到53亿元,先后跨入全省26个经济强县和
全国农村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行列。财政收入连续5年过亿元,1994年达到2.035
亿元。 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到1994年底,全市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到
18.48亿元,人均2100元。
青州的工业已发展到30个行业,以机械、轻工、食品、化工、建材为支柱,
尤以机械制造见长,有山东工程机械厂、山东起重机厂、青州液压件厂,山东齿
轮厂,青州阀门股份有限公司、青州水泵厂等一大批大中型骨干企业。轻工以卷
烟为龙头, 青州卷烟厂已跻身于全国500家大型工业企业并成为全国烟草行业33
强之一, 是潍坊市第一利税大户。到1994年底全市共有乡镇及以上工业企业223
个, 工业总产值36.9亿元,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63764万元,职工人数59636人;
村办和个体工业发展到10472个。 1994年全市共实现工业总产值108.7亿元, 比
1991年增长2.56倍,平均每年递增52.7%。
农业方面,通过调整优化结构,已形成粮食、瓜菜、果品、花卉、烟草、桑
蚕、棉花、食用菌、生猪、肉鸡、蛋鸡、肉牛等13个主导行业。在种植业中,粮
食作物和经济作物面积比例达到5.5: 4.5。1994年全市粮食总产5.1亿公斤,农
业总产值15亿元, 分别比1991年增长4%和76%。 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652元, 比
1989年增加1042元。
四年来,青州市的第三产业出现飞速发展的局面,1994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
16亿元。比1991年增长2.7倍,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1.1%,比1991年增加
12个百分点。在市场和网点建设方面,形成了以城区为中心,以乡镇驻地为基础、
以交通干线为依托、以专业批发市场和铁路货场为主体,以集贸市场和商业设施
建设为辅助的大市场、大流通的新格局,先后建成和扩建了商业大厦,人民商场、
南山大酒店、服装大厦、大众汽车维修中心,金融大厦、青州商城、十里商业街
等10余处骨干设施,商业网点迅速增加,1994年全市商业服务网点达到20342个,
从业人员52846人, 分别为1991年的2.29倍和2.23倍; 全市商品零售总额达到
13.05亿元, 比1991年增长89.1%,贸易业商品购进总额为18.48亿元,销售总额
19.36亿元, 年末库存总额2.14亿元。随着博临路一期工程、济青高速公路的建
成通车,和市区三条主干路的拓宽改造工程的完成,全市交通状况明显改观,形
成了纵横交错的铁路,公路交通框架。至1994年,公路通车里程已达720.7公里,
较1991年增长41.04%柏油路通车里程已达348.1公里, 比1991年增加49.14%,公
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47公里,比1991年提高43.47%,邮电通信相继开通了程
控电话,大哥大,无线寻呼、特快传递等一批现代化的通讯业务。在潍坊各县市
区率先建成市话万门程控局, 1994年9月25日全市建成了传输光缆化,交换程控
化的数字通信本地网,移动电话容量达到20个信道;无线寻呼总容量达到5000户;
长途自动交换机共1860路端,拥有长途自动电路432条,农话电路达到543条,有
20处乡镇实现了村村通电话,电话村普及率达到85%。
近年来,坚持贯彻“依靠人民办教育,办好教育为人民”的方针,多渠道筹
集教育资金, 改善办学条件,取得了显著成绩,1994年,全市共有小学602处,
初中77处,高中6处,幼儿园908处职业高中4处,职业中专3处,各类成人学校30
处,学生在校人数:小学81763人,初中36348人,高中6369人,幼儿园56728人,
职业高中、 中专6768人。6岁儿童入园率和学龄儿童入学率均达到100%,初中毕
业生升学率70%,高中毕业生升入大专院校的人数,1991-1994年共计5238人。青
州市的少数民族教育也有很大发展, 1994年有民族小学6处,在校学生2122人,
民族初中4处,在校学生1315人。另外有聋哑学校1处,在校学生76人。科技,目
前全市有科技人员19330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401人,有中级职称的4004人,
1991-1994年全市共完成各类科研项目190项、其中有2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0项分获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7项分获省星火二、三等奖。
青州的文化、宣传、体育事业得到不断加强和完善。从1980年起,市政府就
把文化建设列入了城市建设规划,到1994年累计投资1250万元相继建起了博物馆、
文化馆、 图书馆等13个重点文化设施,投资260万元修复了云门山、驼山、玲珑
山、范公亭公园,偶园、真教寺等名胜古迹,投资800万元,建起8处乡镇影剧院,
3处村影剧院,570处文化活动中心和文化大院,并建立各类图书馆(室)50多个,
藏书近百万册。青州市博物馆馆藏文物达2万件,其中200件被定为国家一、二级
文物。青州市的专业、业余文化队伍不断壮大,1994年底已达1800多人,10年间
发表和展出作品5000余件, 出版文艺专著20部,115件作品获省级以上奖励。全
市专业、 业余文化机构和演出组织140余个。各具特色的民间文艺形式又活跃起
来,1992年12月,青州市被山东省政府命名为“社会文化先进县(市)”。青州市
的新闻宣传工作四年来得到较快发展,《青州报》已由初创时的每周一期增加到
目前的每周三期, 发行量增加到3万份,连续十年荣获全国县市报新闻宣传先进
单位,并成为山东县市报研究会的牵头单位。青州电视台现开设三个频道,开播
7年来有82条新闻、 专题在省、潍坊市优秀电视节目中获奖。有线电视台设计规
模5万户,1994年底已入网3000多户,青州人民广播电台全天播音8个多小时,覆
盖半径50公里。 青州的体育1991-1994年共向上级输送体育人才30名。群众性体
育活动每年都举办20余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市”称号。1992年
承办了山东省少数民族珍珠球比赛和木球比赛,青州市队获得珍珠球比赛第一名。
同年被国家体委和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少数民族体育先进市” 。1994年10月1
日,山东省体委将青州市体育中心定为全省唯一的一处学校体育活动基地。
1994年,青州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199处,其中市直10处,乡镇20处,军队
1处,疗养院2处,村级1034处,厂矿98处,个体34处。各类医药卫生专业技术人
员2520人, 其中高级技术人员135人。对外开放床位2077张。益都中心医院为三
级乙等医院, 具有万元以上的医疗设备62台件,四年间引进或开发新技术250多
项。青州市人民医院开发的科研项目中有4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四年来,青州市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进一步加强了精神文明和民主
法制建设。先后荣获“全省双拥模范市”和“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市”称号。
在民主与法制建设方面,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力地调动了
各方面的积极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积极开展“二五”普法教育、建立健
全群防网络,层层建立民间纠纷协调组织,设立见义勇为奖励基金,加强人民来
信来访工作,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和“除六害”斗争,净化了社
会环境,保持了社会稳定。
外向型经济取得重大进展。1990-1994年间,全市累计办成三资企业124家,
利用外资额5220.5万美元, 连续5年以翻番的速度增长。开发新的出口产品,建
成了机械、 电子等八大工业产品出口基地,出口产品达到700多种,对外出口市
场扩大到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对外贸易出口1994年达到9.1亿元,比1989年增长
了10.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