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乡镇及强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3&rec=564&run=13

北关镇:位于潍城西郊,镇政府驻北宫大街。辖40个行政村,总人口3.72万
人。 有15个村与城区居民交叉居住。 总面积2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7075亩。
1994年社会总产值为124812万元, 比1993年增长76%; 实现利税12472万元,比
1993年增长122%,是1991年的6.15倍。财政收入1002万元,粮食总产151945吨。
农民人均收入1859元,比1993年增长25%。
镇、村工业起步早、发展快,已基本形成了以机械制造、纺织服装、建筑建
材、轻工电子、锅炉容器6大行业为主的工业体系。拳头骨干产品有摩托车轮毂、
臭氧发生器、固体分离机、锅炉容器、电线电缆、高档服装、系列钢管、拖拉机
配件、 各种锁具等100多种, 其中20多个产品、 项目填补市、省、国内空白。
1994年, 有镇、村工业开发区和个体私营企业开发区12处。镇、村集体企业243
处,职工10877人;企业总产值87544万元,实现利税8471万元。
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全镇拥有小五金、粮油、木材、花卉、宠物、建材、大
牲畜等市场8处, 西苑宾馆、环宇宾馆、康乐宾馆、渤海大酒店等中高档旅居设
施5处,各类临街商品房2000余套,各类商业街6条,并拥有胶东第一大果品批发
市场。1994年全镇完成三产收入2.54亿元,比1993年增长87%,是1991年的3.3倍。
建筑装饰业蓬勃兴起。1994年,全镇共有建筑安装工程公司、建筑装饰工程
公司、 桩基工程公司、园林工程公司等建筑企业22处。其中三级公司3处,四级
公司10处。拥有职工2464人,年创产值过亿元,实现利税1358万元。
外向型经济实现新突破。到1994年末,全镇已与香港、美国、台湾、日本、
韩国、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建成合资企业11处,合同利用外资2500万元。出口产
品10种,完成外贸出口交货值1005万元,比1993年增长41%。
坚持以科技为先导,效益为中心,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全镇拥有机
械总动力达28772千瓦, 有各种大中型农业机械150台,机井522眼,低压供管道
6500米。 投资250万元建成的城北城市废水处理工程设备配套齐全,有效灌溉面
积8000余亩。全镇粮田面积16807亩,亩产904公斤。以“潍县萝卜”为主的蔬菜
面积2000余亩。 拥有3处大中型苗木花卉园艺场和全市最大的养牛场、养猪场。
以营子、姚家、徐家、武家、大庄子等村为依托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一条龙已基本
形成。农业总收入3006万元,比1991、1992、1993年分别增长58.6%、41%和35.3
%。
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人口出生率连续10年低于区下达的计划指标;计划
生育率、晚婚率、晚育率分别为100%、100%、99.7%;连续3年被评为区“计划生
育红旗单位”和“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先进单位”。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连续3年居全区第一名,投保面为100%,投保率达90%,
完成投保金额175万元。
1991年以来,先后被省、市政府授予“全省第二届百乡百镇双文明建设明星
镇”、“省级基础教育先进乡镇”、“省级体育工作先进乡镇”、“全市发展乡
镇企业先进单位”、“市级文化工作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

于河镇: 地处潍坊西郊,距市区4公里,济青高速公路、王潍路、潍博路、
胶济铁路4大交通动脉横贯东西, 大于河、小于河贯穿南北。济青高速公路立交
桥座落在镇政府驻地,是潍城上下高速公路的道口。全镇总面积55.34平方公里,
耕地6万亩, 47个行政村,8100户,3.5万人。1994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4.6
亿元,比1993年增长51%,是1991年的3倍;农民人均收入1788元,比1993年增长
500元;农民储蓄总额达1.02亿元,比1993年增长60.5%。
立足优势,大力发展村镇企业。到1994年底,全镇共有镇村企业56家,其中
镇办企业12家,有机械、化工、化肥、铸造、建筑、建材、食品加工等工业门类,
产品远销日本、 美国、 德国、意大利、马来西亚、香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1994年,潍坊香油厂被列为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和国家级贸工农出口商品生产基
地。 “崔”字牌小磨香油具有500年的历史,被誉为“天下第一香”。1994年产
量2600吨,产值8600万元。大贾庄村的条编、都家村的木制车盘、小庄村的皮革
加工、流饭桥村的面食加工等,在当地享有较高声誉。1994年,全镇各级企业共
完成产值3.1亿元,实现利税857万元,分别比1993年增长18%和19%,工业产值占
全镇工农业总产值的67.4%。
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速度加快。 于河镇素有“潍城粮仓”之美誉。6万亩
耕地旱能浇、涝能排,1994年粮食总产达到3187万公斤,是全市15个吨粮乡镇之
一。 1994年底,全镇已发展蔬菜面积8000亩,林果面积1万亩,占潍城林果总面
积的三分之一;新开发“千亩油桃带”,发展大棚油桃60亩;年产蔬菜1060万公
斤,果品1300万公斤。成立了富民肉鸡联合公司,形成了以流饭桥的乌骨鸡、茅
埠的养牛、赵家的养猪为龙头的3个辐射体系。1994年,全镇饲养肉鸡300万只,
占全区肉鸡饲养量的三分之二; 肉牛3000头;生猪出栏13739头,成为潍城区主
要副食品生产基地。1994年被评为山东省生产强镇。农村经济总收入2.85亿元,
比1993年增长47%。
加快镇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镇区环境。1991年以来,先后投资1130万元,
修建扩建街路7条, 长30公里,铺设沥青路面6万平方米,道路硬化率达到60%;
砌筑地下排水沟3000米,安装路灯60盏,植树10万株,人均绿化面积5.78平方米;
铺装自来水管道1万米, 镇区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投资70万元建成2000平方
米的镇邮电大楼, 新增电话容量240门,实现村村通电话;投资70万元建成西城
医院, 改善了医疗卫生保健条件;投资280万元建成镇中心中学、中心小学、成
人中专、 敬老院、幼儿园及一批文化娱乐设施。镇区面积发展到2平方公里,常
驻人口达6500人。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1991年以来,先后投资400万元建成于河商贸城,建起
占地6万平方米的蔬菜、果品批发市场。1994年,全镇第三产业从业人数达1.1万
人,占社会总劳力的44%;个体私营经济户达到1768户,社会商品零售额达1亿元;
第三产业总收入达6500万元, 比1993年增长40%。1994年被市委、市政府列为全
市重点小城镇。1991年以来,先后荣获第三产业先进单位、文化先进乡镇、科技
推广先进单位、科技示范乡镇、计划生育三为主先进乡镇等称号。

(高文泉)

南关街道办事处:位于潍城区南部,街办驻西市场二街。1994年12月23日区
划调整后辖12个行政村, 11个居民委员会,人口50478人。面积14.2平方公里。
1994年区划调整前实现工业产值1400万元,利润41万元;商业营业额1259万元,
利润13万元。
交通便利,商业文化娱乐场所遍及辖区。潍坊火车站位于辖区内,潍坊汽车
站与辖区隔河相望,有9条主要公路贯穿辖区。辖区内有人民公园,4处大型影院,
5处大型综合商场,3处专业批发市场。
街居工业起步早、发展快。街办工业有潍坊市织带厂、潍坊市新昌服装厂、
潍城区南关铸造厂、潍城区向阳茶水锅炉厂,居办工业有潍城区南关铜铝铸造厂、
向阳包装印刷厂、向阳塑料印刷厂、向阳福利纸芯厂。主要产品有织带、彩板门
窗、印刷、铸造件、服装系列、茶水锅炉等。其中有3种产品出口。
第三产业投资大, 发展迅速。先后投资400万元,建起了西市场三街、仓东
街、仓西街3处市场,爱国路、坝崖后街、青年支路3个摊点群,改建了潍城商场、
向阳旅社、兴华旅馆等第三产业设施。根据需要,设置了饮食、修理、百货、旅
馆等街办网点46处,方便了居民生活。
社区服务工作实现新突破。到1994年,全街办实现了老年人、青少年、残疾
人、拥军优属、便民利民、社会治安、环境卫生、移风易俗、医疗保健、法律咨
询10个系列服务,服务项目150多个。街办连续4年被评为区“民政工作先进单位”,
1993年被省人事局、民政厅授予“民政工作全优街办”称号。
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连续10年低于区下达的各项计划指标,计划生育率、
晚婚率、晚育率、节育率都达到100%。1993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计划生育
‘三为主’先进单位。”
社会治安秩序稳定。 建立了33人的网状调解组织,连续4年民事调解率和成
功率都达100%。成立了52人的专职治安联防巡逻队和联防机动队,对辖区繁华地
域实行了人、物、技防,维护了辖区一方平安。连续4年发案率控制在6‰以下,
低于全市发案率。1991年以来,先后被省司法厅授予“司法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被市委、市政府授予“爱国卫生先进街道办事处”、“文化工作先进单位”等荣
誉称号。区内另有市级文明单位1个,省级文明单位1个。

(王舒钰 彭 鹏)

东北关村:位于北宫大街中段,紧靠市区。全村330户,1040人,60亩耕地。
1994年经济总收入1.632亿元, 人均收入2600元,集体积累5000万元。1993年被
评为省级文明单位,1989-1994年连续3年被评为市级文明村,连续9年一直是区、
镇的先进单位。
大力发展二、三产业。1994年底,全村拥有潍坊市呢绒服装厂 (山东省耶莉
娅服装集团) 、潍城彩印厂、东北关城市建设综合开发公司、潍坊市锻造厂、潍
坊市宏大汽修厂等13个村办企业。 呢绒服装厂在前几年投资600万元的基础上,
1994年又投资3000万元,从日本、德国、法国引进专业生产设备,改造厂房,扩
大规模,建成了拥有800名职工、151名专业技术人员、1200万元固定资产的国家
二级企业。 形成了8套裁剪、缝纫、整烫、包装流水生产线,年产高中档服装30
万套。产品销往日本、美国、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该厂主导产品西服、大
衣、 中山装在1992年上海全国服装博览会上一举囊括所有3项大奖; 男西服在
1994年北京国际服装博览会上获银牌。1994年完成产值7913万元,创汇516万元。
在这一骨干企业的带动下,全村的13家企业全面发展。潍城彩印厂成为潍坊国际
风筝会指定专用精品生产厂家、市条码印刷定点企业、指定印制商标单位。先后
投资240万元,建成了占地80亩、建筑面积9600平方米的天坛市场 (有营业房352
间,钢架覆盖大棚4000平方米) ,集五金批发业、家具业、饮食服务业、娱乐业
于一体,内有国营、集体、个体批发专业户234个,年交易额达1亿元以上。经山
东省建委审批的村开发公司,积极参与潍坊市区的旧城改造,完成了长胜街小区
建设,竣工面积8.7万平方米。
搞好村庄规划建设, 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全村330户村民全部住上了楼房,
户户通水、电、煤气,统一安装了有线电视。建起了设施配套齐全的村幼儿园、
托儿所、医疗诊所和青年之家、妇女之家、老年人之家等文化活动场所。每个村
民每年享受80元的医疗费, 每位老人每月有200元的养老金。为全村村民办理了
家庭财产保险,成为“潍城第一保险村”。全村实行半封闭式治安管理,社会治
安良好。连续15年被区委、区政府评为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
望留镇马家村: 位于潍城西南7公里,土地面积1470亩,粮田1130亩。全村
285户,1130人。1994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47亿元,实现利税976万元,人均收入
1850元,粮食总产103万公斤。
坚持以经济为中心,大力发展村办企业。1991年以来,以发展村办企业为重
点,积极实施龙头带动战略,促进了农工商各业的共同发展。到1994年底,全村
共有铸造厂、 京式食品厂、泰鸣矿泉水有限公司、车桥公司4家村办企业,完成
工业总产值1.18亿元, 实现利税976万元。1991年马家铸造厂通过与潍坊巨力机
械总厂联合, 大力发展三轮车配件,壮大了企业规模。随后,又兴办了3家村办
企业,开发了11种新产品,全面确立了村办企业在全村经济发展中的龙头地位。
加大投入, 促进企业上档次,上水平。1993年以来,先后投资400多万元,
对铸造车间进行全面改造配套,新上三轮车后桥总成生产流水线和离合器总成生
产流水线,增强了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大力引进人才, 增强技术力量。1991年以来,先后引进中、高级技术人才6
名, 聘请业余技术人员6名,并由他们在厂内大搞技术培训,提高了职工的专业
技术水平,企业整体素质明显增强。
瞄准国际市场,实现出口创汇。1993年抓住美、日、英等发达国家需求机场
专用地沟盖板这一契机,很快试验成功并生产出了合格产品。随后投资80万元,
新上了半轴套管流水线, 专门生产出口创汇产品,运转10个月,实现交货值200
万元,利税35万元,被外贸部门评为质量信得过企业。
朱家文庄: 位于潍城区军埠口镇驻地东北1公里处。全村205户,845口人,
650亩耕地。有几十年的花卉栽培历史。1994年,全村花卉种植专业户发展到130
户,花卉收入510万元,占全村经济总收入的85%,全村人均纯收入1982元。
围绕市场组织生产。针对原有花卉品种档次较低的实际,先后引进了郁金香、
西班牙仙客来、德国报春等优质花卉品种,实现了从高档花到大众花有求有供,
供求两旺。
典型引路扩大生产。组织花卉专业户现场讲授栽培技术,提高了广大村民种
植花卉的技术。村里还成立了花卉协会,由技术熟练、种植水平高的能手讲授技
术经验,使全村的花卉种植面积由原来的60亩迅速扩大到220亩。
采取优惠政策,扶持花卉生产。对种植花卉的农户,村里从用地、浇水、供
电、物资供应和技术服务等方面给予扶持,重点帮助困难户,解决资金不足的问
题,并对种植大户给予表彰、奖励。1994年,盆花生产达到240多万盆。
依靠科技发展花卉种植。村花卉协会对传统花卉品种进行提纯复壮,不断提
高质量。还聘请养花专家和上级农委、科委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在不同季节定
期举办培训班或栽培技术经验现场交流会,不断培育开发花卉新品种。到1994年,
全村花卉品种总数达300多种。 其中由村里培植的“班中玉笋”菊花,在1989年
10月杭州举行的全国菊展中获二等奖。在1988、1991年潍坊市花展中获菊花栽培
技术一等奖。

(高文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