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辑 医药工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3&rec=243&run=13

自1991年以来,潍坊医药行业进入了持续稳定发展的新阶段。到1994年底,全行业
共有企业33家。其中市属商业企业有3家采购供应站、9家县市区医药公司;市属工业企
业5家; 归口工业企业16家。市属企业有职工4265人,固定资产原值16863万元。
全市医药工业门类齐全,配套协作能力较强。主要生产化学原料药、抗生素、西药
制剂、 医药中间体、中成药、医疗器械、制药机械、卫生材料等340多种产品, 其中
18种产品获省、 部级优质产品称号。 1991年全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5829万元,
1994年完成34488万元, 年平均递增29.7%。 其中市属工业企业1991年完成工业总产值
9146万元,1994年完成16543万元,年平均递增21.8%。1994年全市医药工业总产值居全
省同行业第五位。年产值过2000万元的工业企业由1991年的3个增加到1994年的8个。
工商销售规模扩大, 效益稳步提高。1991年全行业完成销售额55578万元,1994年
完成81673万元, 年平均递增13.7%。 其中工业企业销售额由1991年的13450万元增
加到1994年的32892万元, 年平均递增34.7%。商业总销售由1991年的42128万元,增加
到1994年的48781万元,年平均递增5%;商业纯销由1991年的27165万元,增加到1994年
的31392万元, 年平均递增5%。1994年,全市商业总销、纯销增长速度分别高于全省同
行业增长速度18.4和6.23个百分点。 总销、 纯销绝对额在全省17个地市中居第三位。
全行业工业产销率达到97.8%,比1993年增加8.7个百分点。 四年间, 按同口径计算,
市属医药工商企业实现利税分别为3579.8万元、 3951万元、3379万元和4867.2万元。
1994年全市医药经济效益居全省各地市前列。
科研开发步伐加快。四年来,全行业共完成科研新产品75项,并全部试产。新产品
创产值由1991年的1671万元增加到1994年的7763万元。 产值率由1991年的10%上升到
1994年的22.4%。 在开发的新产品中,有49项填补省内以上空白。推广应用新工艺、新
技术6项,产生经济效益600万元。科研开发体系基本形成,人才培养工作不断完善。四
年来,企业大多数都建立了相应的科研机构。全市医药行业获省级以上技术进步奖13项。
有7名科技人员获省局级以上专业拔尖人才称号。到1994年底, 市属17家企业拥有各类
专业人才1617名,占职工总数的37.9%;拥有中专以上学历的职工913名,占总数的21.4
%。
外经外贸有了突破性进展。 1991年8月,潍坊医药公司正式成立外经科,医药外经
外贸工作从此走上正轨。 四年来,已建成合资合作企业7家,有10余种产品销往美国、
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地,年出口交货值由1991年的1723万元增加到1994年的5352万元,
年递增45.9%。 年出口交货值在1000万元以上的主要产品有强力霉素、土霉素、扑热息
痛。为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创汇,潍坊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向国家经
贸委、外经贸部申报进出口自营权。

潍坊医药集团组建
为加快全市医药行业的发展, 潍坊市人民政府于1992年8月5日以潍政发〔1992〕
245号文批准, 成立山东潍坊医药集团和集团总公司,10月22日正式运营。潍坊医药集
团是以潍坊医药公司为依托,联合市内有关企业组成的,集生产经营、科研开发、内贸
外贸、信息服务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由核心层 (即集团总公司) 、紧密层、半紧密
层、松散层4个层次组成,为全民企业,按大型(二) 企业管理,具有法人地位。进入集
团核心层的成员单位,即医药站、器械站、物资站、制药三厂、中药厂和诸城、高密、
五莲(后归日照市)、安丘、昌邑、寒亭、昌乐、寿光、青州、临朐10个县市区公司不具
法人地位,由集团总公司实行统一核算,统负盈亏。潍坊医药集团总公司成立后,保留
山东省潍坊医药公司的牌子,受市政府委托继续行使行业管理职能。

股份制改造
1993年3月, 经山东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鲁体改生字〔1993〕77号文批准,山东
潍坊医药集团总公司被列为全省首批百家股份制试点企业之一。 1993年5月12日, 省
体改委以鲁体改生字〔1993〕 200号文批准,山东潍坊医药集团总公司改组为山东潍坊
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法人持股和内部职工持股的股份制试点。 1993年11月8日
召开了创立暨第一届股东代表大会。公司总股本9344.9万股,其中法人股3600万股,内
部职工股400万股,募集资金6000万元。

医药市场整顿
1991年以来,市医药公司会同有关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治理整顿医药市场工作。
治理整顿的重点是:取缔非法药品经营,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药品的犯罪活动,理顺医药
流通秩序, 规范市场行为。 为加强领导,市政府组成了治理整顿医药市场领导小组,
1993年9月召开了全市治理整顿医药市场工作会议, 对搞好全市治理整顿医药市场工作
进行全面部署。1994年10月,国务院国发〔1994〕53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药品管理工
作的紧急通知》 下发后,市政府制订了《潍坊市治理整顿医药市场工作实施意见》 。
全市先后出动宣传车11辆、 200余次,张贴宣传标语1500多幅。并利用电台、电视台、
报纸等新闻媒介进行了广泛宣传,教育了群众,震慑了不法分子。到1994年底,共查处
非法经营单位24家,个体药贩22人。 查收药品740个品种, 价值71.8万元; 其中假劣
药品31个品种,价值1.57万元。

应用微机辅助企业管理
潍坊医药企业从1989年开始推行微机管理以来,逐年加大投入,加快内部网络建设,
使微机应用走在全省医药行业的前列。 到1994年, 市属医药企业中共拥有微机72部,
总投资250万元, 比1991年增加25部。潍坊医药站、潍坊物资站、寒亭医药公司、高密
医药公司已实现内部微机联网。市属13个商业企业实现了财务联网,部分企业实现了业
务联网。其中财务管理程序在全省领先,被部分市地推广应用。制药三厂土霉素发酵工
序运用微机管理,实现了自动反映、控制反应参数。将微机引入企业管理,大大解放了
生产力,工作效率成几倍、几十倍乃至上百倍提高。

资金投入加大
资金投入不断加大, 结构调整加快, 促进了潍坊医药规模经济的发展。四年间,
全市医药行业累计投入14114万元, 完成27项技术改造和重点项目建设,一批适销对路
产品得到扩产,骨干产品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结构得到明显改善,新的优势正在形成。
先后投入750万元对卡托普利进行扩产改造,使卡托普利生产能力由1991年的2吨增加到
1994年的5吨; 投入1100万元对强力霉素进行扩产,使生产能力由1991年的20吨扩大到
1994年的120吨。扑热息痛投入750万元,使年产量由800吨增加到1000吨以上, 并为形
成2000吨年产能力打下了基础。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各工业企业都形成了自己的优势产
品和规模, 卡托普利、强力霉素、安非拉酮等产品规模成为全国最大, 在国内外具有
较强的竞争实力。 先后投资1240万元,对商业经营设施和仓储条件进行了改造完善。
四年间,新增仓储面积7200平方米,营业面积1.1万平方米,使全市商业经营面积达到9
万平方米,仓储面积达到4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增值较快,市属企业固定资产由1991年
的6549万元增加到1994年的16863万元,年均递增37%。

(周学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