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地理概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3&rec=10&run=13

【地理位置区域面积】 潍坊市位于山东半岛西部, 地跨北纬35°41′-37°26′,
东径118°10′-120°01′。 南倚沂山与临沂地区接壤,北濒渤海,东连海港名城
青岛、烟台,西接工矿重镇淄博、东营。全市总面积15859平方公里。

【自然条件】 地质、地形:潍坊市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我国东部新华夏系第二隆
起带和第二沉降带的衔接部位。
沂沭断裂带纵贯山东南北,其西部为鲁西隆起区,东部为鲁东古隆起区。潍坊市所
辖各县市区横跨鲁东古隆起区西部、 鲁西隆起区东部及沂沭断裂带北段,3个次级构造
单元。
境内地层发育较齐全,太古界及元古界变质岩系组成东西两地块的结晶基底;古生
界及中生界分别不整合于两侧古老结晶基底之上;新生界形成断陷盆地、山间盆地河湖
相沉积和沿海滨海相沉积。
辖区内地层属华北地层区。以沂沭断裂带的昌邑--大店断裂为界将山东分成鲁东、
鲁西两个地层分区。两分区地层发育有很大差别,沂沭断裂带内与鲁西相近,但也有差
异。潍坊市位于鲁西地层分区的东北部,包括潍坊小区和泰安小区的东缘,属这个地层
分区的有寿光、青州、临朐、昌乐、潍城、奎文、坊子、寒亭和昌邑、 安丘的西半部;
鲁东地层分区西端, 包括蓬莱、莱阳、胶南3个地层小区的西部,属这个地层分区的有
高密、诸城和昌邑、安丘的东半部。
辖区内地质构造呈多样性及复杂性格局。 沂沭断裂带在市境内长约150公里,宽40
余公里, 北宽南窄,断裂呈北北东向10°-25°方向延伸,平均走向17°。由4条主干
断裂组成,自西向东依次为鄌郚--葛沟断裂、沂水--汤头断裂、安丘--莒县断裂、昌邑
--大店断裂。由于4条主干断裂的切割形成了两堑一垒构造,中间是汞丹山地垒凸起区,
东侧是安丘--莒县断裂,它与昌邑--大店断裂所夹为安丘--莒县地堑凹陷;西侧是沂水
--汤头断裂,它与鄌郚--葛沟断裂所夹为马站地堑凹陷,沂沭断裂带北端为中新生代潍
坊凹陷。
市域内的鲁西隆起区以益都断裂为界,其南侧为泰沂凸起,包含沂山凸起和临朐凹
陷两个低序次的构造单元。北侧为潍西凹陷,含有寿光凸起和广饶凸起两个低序次构造
单元。
鲁东隆起区包含胶北隆起、 胶莱坳陷、胶南隆起3个次级构造单元。市域东部横跨
这3个次级构造单元的西部。
市域内岩浆岩分布较广,以沂沭断裂带为界东侧更发育,尤以中生代燕的期岩浆活
动最为强烈,形成大面积的火山岩及大规模的侵入岩。
域内侵入岩比较发育,从太古代至中生代;从超基性岩到酸性岩;从深成到浅成、
超浅成;从原地混合交代成因到高位岩浆成因等,各种类型皆有之。在空间分布上多出
露于隆起区及大断裂带附近, 其中胶南隆起区侵入岩出露面积约占全区侵入岩的2/3。
其次是沂沭断裂带附近及沂山凸起。
境域内火山岩早期形成于太古代至元古代地槽发育阶段,晚期形成于中新生代地台
活化阶段。地槽阶段形成的火山岩系,经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结晶基地变质岩系;地台活
化阶段形成的火山岩系,以早白垩世最发育,分布面广,其次是晚第三纪。
市域地貌自北向南,由低到高,形成几个台阶。大体分为潍北滨海低地区,潍中洪
积、冲积平原区,潍南低山丘陵区3个地貌区及18个地貌类型。
潍北滨海低地区北临莱州湾,南以咸淡水线为界,是由海相沉积物和河流冲积物叠
次覆盖而成,地势低平,海拔在7米以下。
潍中洪积、冲积平原区主要分布在市辖域中部及东部,地势由南向北倾斜,海拔7-
100米。
潍南低山丘陵区分布于西南及南部,从南向北逐渐变低,一直延伸到胶济铁路南侧。
以沂沭断裂带为界归属于两个脉系, 海拔100-200米以上。西部为泰山山脉的鲁山和沂
山北麓,分布在青州、临朐、昌乐、安丘等县市的中南部,属构造侵蚀山地,最高点在
临朐县南部与沂水县交界处的沂山玉皇顶,海拔1032米。东部属崂山山脉的籴脉,主要
分布在诸城市一带,山丘以北东--南西向延伸。
水文: 地表水系主要有6条,即潍河、弥河、白浪河、南胶莱河、北胶莱河及淄河,
其他数百条河流及溪流, 均系上述主要河流的支流,过境河流只有小清河。 由于受自
然条件的限制, 地表径流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年径流量多年平均177.3毫米,比全省平
均172.2毫米高3%。 时间分布特征同样为年际与年内变化大,年径流量最大值与最小值
相差达10倍。汛期径流量为全年径流量的85-90%。地理分布的特征也是由东南向西北逐
渐减少,南北相差237毫米,达2.5倍。地表径流总量多年平均为30.67亿立方米, 径流
模数17.73万立方米/平方公里。 人均占有径流量391.15立方米,比全省人均占有473立
方米低17.3%。
地下水由于水文地质条件的差异,分布有以下几种情况:枯散岩层孔隙水,分布在
山前平原和河谷平原。山前平原为弥河、潍河、白浪河及古河道堆积形成的洪、冲积扇
群,含水层互相迭置,岩性变化较复杂,透水性强。河谷平原含水层多为粗砂、砾石,
透水性强,水量较多,水质较好,埋藏浅,易于开采。
碳酸盐岩溶裂隙水分布在西部及西南部,裸露区为低山、丘陵,部分隐伏于第四系
地层以下,一般岩溶区透水性较好。但石灰岩裸露的低山丘陵区,地下水埋藏深,开采
困难,形成严重缺水区。
碎屑岩风化裂隙水主要分布在东部及东南部,为太古界变质岩和侏罗系、白垩系砂
页岩及第三系砂页岩,蓄水性弱。
玄武岩孔隙裂隙水主要分布在中南部,第三系玄武岩具有气孔状构造,柱状节理发
育,有利于地下水发育和赋存。水质较好,但因面积小,总水量少。
气候:市域属北温带季风区,背陆面海。受欧亚大陆和西太平洋的共同影响,大陆
度为0.52,是暖温带季风型半湿润大陆性气候。特点是:冬冷夏热,四季分明。春季风
多雨少,早春冷暖无常,有时有倒春寒出现,晚春回暖迅速;夏季炎热多雨,气温高湿
度大;秋季天高气爽,晚秋多干旱;冬季干冷,寒风频吹。
全市年平均气温12.4℃。1月份为全年最冷月,极端最低为-24.5℃;7月份为最热
月,极端最高为41.7℃。春季升温迅速,秋季降温幅度大。气温年较差为29.0℃,比同
纬度内陆地区偏小。
年平均降水量为652.8毫米, 其地理分布是东南多西北少、由南向北递减。由于每
年夏季风势的强弱差异颇大,故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较大。年最大降水量为1359.6毫米,
年最小降水量仅252.5毫米,最多年为最少年的5倍多。降水量的季节分布,具有季风气
候的特征, 降水集中在夏季各月, 平均降水量为415.8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63.7%;
春秋为过渡季节,一般秋多于春;冬季降水量为28.7毫米,仅占全年降水量的4.4%。
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687.4小时, 各月平均日照时数以5月份最多, 为279.6小时,
以12月份最少,为181.6小时。分布特点是:北部多,南部少。各地年日照百分率为61%。
各地初霜(秋霜) 平均日期为10月中旬末至下旬。最早为9月29日,最晚为11月27日。
终霜(春霜) 平均日期3月末至4月上旬,终霜最早日期为2月10日至14日,终霜最晚日期
为5月3日;有霜期平均日数为166.6天,最长日数为204天,最短日数为130天。
全市风情,受季风环流影响,风向随季节变化明显。冬季受大陆冷高压的影响,盛
行偏北风;夏季受到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的影响,盛行偏南风;春季是冬季风向夏季风
转换季节, 偏北风减弱,偏南风增强;而秋季与春季正好相反。历年平均风速为3.3米
/秒。 各月风速分布是:春季风速最大,其次是冬季,夏秋季风速小。年平均风速
的地理分布特点是:沿海大于内陆,平原大于山区。
市辖区常见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旱、涝、风、雹、风暴潮及霜冻。旱灾是主要灾害性
天气之一。据建国后四十多年来的资料分析,发生全年性的干旱就有11次。特别是80年
代持续干旱,致使水库、河流干涸,地下水位下降,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很大
影响。 涝灾主要出现在雨季。但全年性大涝,建国后40多年来仅出现过2次。春涝极少
见, 秋涝年份也不多,无冬涝。大风,全市8级以上大风日期,年平均27.9天。但因地
形复杂,各地差异较大。沿海大,内陆小;平原大,山区小。冰雹出现的平均机遇多数
每年1-2次。 降雹日数最多达4-5天,主要集中在5月下旬到7月上旬及9月上旬到10月上
旬。 常见的冰雹直径一般5-10毫米,山区大于平原。冰雹路径一般呈西北--东南方向。
路径有三:(1) 从寿光、寒亭北部,穿过昌邑中部,入高密北部。(2) 从寿光南,扫过
昌乐县的尧沟、朱刘店,而后沿昌乐中部入安丘,经诸城出境。(3) 从青州市西部,穿
过临朐、昌乐,在安丘加强,然后穿过诸城出境。霜冻对农业生产危害很大。建国后危
害严重的年份有: 1958年、1959年、1961年、1972年、1987年5年。尤以1987年5月3日
一次最为严重。全市12个县市区普遍出现霜冻,9个县市区成灾,农田受害面积达728万
亩,是近百年少有的霜冻灾害。
海域: 潍坊市海岸为东南、西北走向。西起淄脉河口,东至胶莱河口,全长113公
里, 呈弧形曲线状。海岸属游泥质平原海岸类型。陆地总面积2477平方公里, 其中潮
间带417平方公里,浅海2060平方公里,自然比降1/2000至1/8000,陆地海拔高度1.2-6
米,最高地方达8-9米。
莱州湾的海水运动,大洋流传入莱州湾时,海水流向与岸线呈垂直运动,潮波传播
时却与岸线呈平行方向。潮汐为正规半日潮,近海涨潮流向南西南,落潮流向北东北,
最大流速0.51海里/小时。潮差近海1.8米左右,海中处潮差2-2.5米。 历史上最大潮位
4.6米,莱州湾环流,夏季由东向西转向北和东北,继而向东流去,是顺时针方向旋转;
冬季由西北向东南后向东北和东向流去,是逆时针方向旋转。沿岸流的流向,一年四季
都是由北向南再转东南,然后向东流去。环流发生于莱州湾内部,而沿岸流发生于莱州
湾沿岸。
沿海水质东部好于西部,海水颜色透明度以小清河入口处最差,由西向东逐渐变好。
由于滩阔水浅,水温变化与气温相似,15℃以上日数为150天左右,出现在5月中旬
至9月中旬,最高水温可达28℃,冰期每年12月下旬至翌年2月,一般年份50天左右,多
数年份不结冰。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据1990年调查全市土地总面积173.02万公顷。土地资源利用
情况为: 耕地86.08万公顷, 耕地率为49.1%, 园地10.87万公顷,林地13.42万公顷,
牧草地0.05万公顷,交通用地5.16万公顷,水域13.34万公顷,未利用土地17.04万公顷。
土地后备资源有中低产田63.22万公顷, 低产园2.58万公顷,低产林2.62万公顷,
低产水面1.65万公顷, 荒山6.21万公顷,荒地3.38万公顷,荒滩0.55万公顷,荒水0.4
万公顷。
矿产资源:潍坊市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截止1994年底,已发现矿产54种,探明储量
的矿产35种。尚未探明储量的矿产19种。探明矿产地180处。查明水源地6处,地下水天
热资源量14.5亿立方米/年。可采量14.2亿立方米/年。潜在经济价值2千亿元。
全市19种矿产保有储量居全省前10位,13种矿产储量居前3位。(详见表2)国民经
济赖以发展的15种支柱性重要矿产:煤、石油、铁、铜、金、卤水、石灰岩等,都已探
明储量,卤水、化工灰岩、铁、型砂、水泥灰岩、沸石、重晶石、蓝宝石等,这些优势
矿产为潍坊盐化工、冶金、建材、珠宝等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自1991-1994年, 省内15家地质矿产勘查单位在潍坊市境内开展地质探矿找矿工作。
各类地质勘查立项目78个, 地勘总投资1233万元,其中国家计划投资925万元,地方投
资308万元,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成果。
通过专业地质队和群众性极矿找矿,在矿管部门的参与下,全市发现了一批新矿种,
如木鱼石、方解石、化工灰岩、瓷石、地热等资源,新发现的矿产地30余处。

海涂资源:潍坊近海渔场主要是莱州湾,水面积6000平方公里,水深5-20米,长年
水温变化在0至27℃之间, PH值7.5左右,溶解氧每升5毫克左右,盐度12%以上, 透明
度1-2米。 莱州湾底平坡缓,温度适宜,众河流由此入海,营养盐极为丰富,饵料资源
充足,优良的生态环境繁生了多种多样的浮游生物,是海洋生物生长繁殖的良好场所。
主要经济鱼类有梭鱼、鲈鱼、黄姑鱼、小黄姑鱼、青鳞鱼等;虾蟹类主要有对虾、
毛虾、明虾、褐虾、蛆虾、梭子蟹等。
滩涂植被有芦苇3万亩, 分布在小清河口一带;大米草2000亩,分布在小清河及白
浪河口一带。
沿海滩涂有各种生物150种, 其中以甲壳类最多。双壳类、单壳类中,主要经济贝
类有:文蛤、青蛤、四角蛤蜊、牡蛎、长竹蛏、托氏鲳螺。
另外,毛蚶多长在鱼2米-15米的浅海中,分布面积约15万亩,存量21万吨,是全国
最大的毛蚶渔场之一。
海滨地带埋藏大量高浓度地下卤水,其位置离海约10公里,与海岸线基本平行,呈
带状分布。有5大特点:一是储量大,市境内约有74亿立方米,折盐量8亿多吨;二是浓
度高, 卤水矿化度高达100-180克/升,平均16°Be′,含溴量0.32克/升,为海水
的五六倍; 三是埋藏浅,易提取,最大埋藏深度不超过80米,一般有3至4层; 四是水
温恒定, 经常保持在15℃左右,变幅±0.5℃便可长年生产;五是有补给来源,由于海
水覆盖和水平渗入,近岸低浓度带,可以不断接受新生的卤水补充,是现代卤水的生成
带。
市境内现有盐田面积34.77万亩(遥感实测数),拥有设备生产能力年产达150万吨,
居全省第一,全国第二。
动植物资源: 主要农作物,据不完全统计,在生产上推广利用的共535个品种,其
中地方品种269个,培育及引进品种266个,共进行了2至4次更新换代,在五六十年代约
10年更换一次, 七八十年代5至10年更换一次,每次更新都促进了较大幅度的增产。
蔬菜及瓜菜,是山东省温带蔬菜的重要产区之一。全省栽培的蔬菜分属21科60个品
种, 潍坊市域就有55种占91.7%,进入80年代后,由过去自繁自育开始走向杂种化及良
种化。有不少属于蔬菜资源的珍品,远销省内外各大城市,港、澳以及菲律宾、斯里兰
卡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木本植物据林业部门普查有乡土和引进树种共58科,127属、243种 (其中10个变种、
2个变型)。果树共22科43属。主要有苹果、海棠果、沙果(花红)、梨、山楂、杏、桃、
樱桃、枣、葡萄、猕猴桃、柿、核桃、栗等。其中柿属产量占全省的30%左右。
饲用草本植物,种类繁多,采集到的共有202种、隶属47科、157属。
中药共有988种, 其中野生药材达935种,占93.6%;家种药材48种,占4.8%;家、
野兼而有之的16种,占1.6%。属于地道和大宗的有59种,其中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处于
优势地位的有40多种,如东亚钳蝎、山楂片,长期供不应求;翻白草、茵陈、艾叶,薏
米、决明子、槐米等多年来供应出口;枣仁、僵蚕、淮香附、蒲黄等闻名全国;沙参、
黄芪、地黄、荆芥等也在全国占一定地位。
畜禽种类较多,资源丰富,主要有75个,除有省内外闻名的地方良种,如昌潍黑猪,
青州、临朐大黑羊,寿光鸡、琅琊鸡等外,还有新培育的昌潍猪、渤海马等,以及引进
品种和杂交类群。
水产资源较丰富。沿海水产品见“海涂资源”条。内陆水域的水产资源,典型鱼类
共12科、46种。传统地方鱼类有鲤鱼、鲫鱼、长春鳊、三角鲂、团头鲂、黄尾密鲴、鲶
鱼、鲈条鱼、鳜鱼、黄鳝、泥鳅等;虾蟹类有日本沼虾、中华绒螯蟹、锯齿溪蟹、锯绿
青蟹等。50年代末从南方引进了链鱼、鳙鱼、草鱼;1980年又从国外引进了罗非鱼及虹
鳟鱼,均已成为本市淡水养殖的重要品种。
鸟类据1984年调查,全市有鸟类16个目,42个科,104属,212个种,其中留鸟34种,
夏候鸟55种, 冬候鸟24种, 旅鸟99种。 全市鸟类中,食虫鸟有100种,占全市鸟类的
47.2%。

潍坊市矿产资源一览表
┌──┬─────────────┬───────────────┐
│矿产│探明储量的矿种 │已发现尚无探明储量的矿种 │
│大类├──┬──────────┼───┬───────────┤
│ │矿种│名称 │矿种数│名称 │
│ │数 │ │ │ │
├──┼──┼──────────┼───┼───────────┤
│燃料│3 │煤、石油、油页岩 │ │ │
│矿产│ │ │ │ │
├──┼──┼──────────┼───┼───────────┤
│金属│7 │铁、铜、铅、锌、银、│1 │锰 │
│矿产│ │岩金、砂金 │ │ │
├──┼──┼──────────┼───┼───────────┤
│非 │23 │蓝宝石、石英岩、沸石│17 │金红石、白云岩、方解石│
│金 │ │、膨润土、型砂、软质│ │、钾长石、脉石英、蛭石│
│属 │ │粘土、粘土、明矾石、│ │、白垩、石膏、红丝石、│
│矿 │ │蛇纹岩、卤水、重晶石│ │瓷石、伊利石、刚玉、玉│
│产 │ │、云母、大理岩、水泥│ │石、木鱼石、河砂、高岭│
│ │ │灰岩、页岩、萤石、花│ │土、磷矿 │
│ │ │岗石、珍珠岩、玄武岩│ │ │
│ │ │、化工灰岩、硅藻土、│ │ │
│ │ │石墨、硫铁矿 │ │ │
├──┼──┼──────────┼───┼───────────┤
│水气│2 │地下水、矿泉水 │1 │地热 │
│矿产│ │ │ │ │
├──┼──┼──────────┼───┼───────────┤
│合计│35 │ │19 │ │
└──┴──┴──────────┴───┴───────────┘

潍坊市矿产储量地位表
┌────┬─────────────────────┐
│储量位次│在全省 │
├────┼─────────────────────┤
│第一位 │蓝宝石、卤水、膨润土、重晶石、沸石、珍珠岩│
│ │、型砂、云母、硅藻土 │
├────┼─────────────────────┤
│第二位 │铅、锌、明矾石 │
├────┼─────────────────────┤
│第三位 │蛇纹岩 │
└────┴─────────────────────┘

潍坊市地质勘查项目及勘查成果表
┌──┬───┬───────┬─────────────┐
│年份│地勘项│地勘投资(万元)│主要地质成果 │
│ │目个数├──┬────┤ │
│ │ │国家│地方 │ │
├──┼───┼──┼────┼─────────────┤
│1991│13 │120 │30 │蓝宝石×××万克,金×× │
│ │ │ │ │公斤 │
├──┼───┼──┼────┼─────────────┤
│1992│17 │242 │55 │金×××公斤,膨润土1200 │
│ │ │ │ │万吨,花岗石1.8亿吨,水泥 │
│ │ │ │ │灰岩3.2亿吨矿泉水4处 │
├──┼───┼──┼────┼─────────────┤
│1993│22 │330 │126 │水泥灰岩1100万吨,页岩50 │
│ │ │ │ │0万吨,方解石108万吨,铁 │
│ │ │ │ │矿石200万吨,矿泉水8处 │
├──┼───┼──┼────┼─────────────┤
│1994│26 │235 │97 │水泥灰岩2100万吨 │
│ │ │ │ │矿泉水8处,瓷石4000万吨 │
├──┼───┼──┼────┼─────────────┤
│合计│78 │927 │308 │ │
└──┴───┴──┴────┴─────────────┘

【行政区划】 1948年4月27日潍县解放,4月29日潍坊特别市(省直辖)建立,市政府驻
潍城, 以潍坊、 坊子之简称命名,辖潍县城、东关、南关、北关、坊子、望留六个区
(1948年7月,望留区划归昌潍专区,1949年4月二十里堡区由潍县划入) 。1949年6月,
潍坊特别市改称潍坊市,仍为省辖市。
1948年6月,昌潍专区建立,驻昌乐。辖昌乐、潍县、安丘、寿南、益临5县。1948
年12月,省直辖之益都县划归昌潍专区。次年7月专区机关迁驻益都。
1949-1988年现潍坊市域地专级行政建置主要为昌潍专区、 昌潍地区、潍坊地区、
潍坊市, 以下领县。 1949-1958年1月前,县下设区乡;1958年1月至3月,撤区并乡。
1958年9月, 成立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1983年实行市管县的新体制,县下撤公社
设乡镇。建国后本市行政建置如下:
1950年潍坊市撤销,1959年又重建,为县级市,属昌潍专署。
1949年昌潍专区辖: 昌乐、潍县、安丘、丘南、淮安、寿南、益临、益都、临朐9
县。1950年5月25日昌潍专区驻地由益都迁至潍坊,时辖:潍坊市(县级),昌乐、潍县、
潍北、昌邑、昌南、安丘、丘南、淮安(后改名潍安),寿光、寿南、益临、益都、益寿、
临朐14县。
1952年7月, 撤销益临、益寿、潍安3县;1953年7月24日、临淄划入,同时撤销潍
北、丘南、寿南3县;1955年3月博山县划入,同年撤销羊角沟直属区并入寿光县。昌潍
专区时辖:潍坊市(县级),昌邑、潍县、昌南、寿光、昌乐、益都、临朐、安丘、临淄、
博山10县。
1956年胶州专区撤销, 其所辖之胶县、胶南、藏马、五莲、诸城、高密6县及莱阳
专区的平度县一并划入昌潍专区。同年藏马县撤销,昌南并入昌邑县。昌潍专区时辖:
潍坊市(县级)和潍县、益都、昌邑、寿光、昌乐、临淄、临朐、安丘、诸城、高密、五
莲、博山、胶南、平度、胶县15县。
1958年10月潍县并入潍坊市(县级),博山划归淄博专区,临淄并入益都县,胶南、
胶县划归青岛市。1961年胶南、胶县再次划入,临淄、潍县恢复原建制。
1967年3月13日昌潍专区改为昌潍地区。辖潍坊市(县级) 和益都、昌邑、高密、诸
城、昌乐、临朐、寿光、安丘、潍县、五莲、平度、胶县、胶南、临淄14县。1969年12
月临淄县划归淄博市。1977年增设黄岛区,属昌潍地区。1978年胶南、胶县及黄岛区划
归青岛市。
1981年7月,昌潍地区改名潍坊地区,所辖县(市)不变。
1983年10月,撤销潍坊地区建制,改建省辖(地专级)市,沿用潍坊名称,实行市管
县体制。同时,平度县划归青岛市,原潍坊市(县级) 和潍县析置为潍城、寒亭、坊子3
个区,益都、寿光、昌乐、临朐、昌邑、高密、安丘、诸城、五莲9县。
1986年3月1日撤销益都县,设立青州市(县级) ;1987年7月撤销诸城县,设立诸城
市(县级),均归潍坊市代管。1992年五莲县划归日照市,1993年6月1日撤销寿光县,设
寿光市;1994年1月18日撤销安丘县,设安丘市;1994年5月18日撤销高密县设高密市;
1994年6月10日撤销昌邑县,设昌邑市;以上均为县级市,归潍坊市代管。
1994年5月23日, 由潍城、寒亭划出部分村,增设奎文区。潍坊市时辖:潍城区、
奎文区、坊子区、寒亭区,青州市、诸城市、寿光市、安丘市、高密市、昌邑市 (以上
均为县级市),昌乐县、临朐县等4区6市2县。

【人口 民族】 人口: 全市1994年末人口为8169282人, 其中非农业人口
1065646人。 计划生育成效显著, 人口实现低水平增长。 据计生委抽样调查,1994年
全市人口出生率9.11‰,人口死亡率6.68‰,人口自然增长率2.43‰。
民族:本市居住着39个民族,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全
市人口的99.72%,少数民族38个,有24402人,占全市总人口的0.28%。少数民族中人口
最多的是回族, 为20608人, 其次是满族,为3260人。人口在100至300人的民族有朝
鲜族、 蒙古族、哈尼族、壮族、彝族。其余31个民族人口均不足100人。
域内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是:80%以上分布在城镇,近20%分布在农村。青州市少数
民族人口最多,占全市少数民族人口的90.82%。主要是回族和满族,回族集中分布在青
州益都镇东关真教寺和城里清真寺周围;满族集中在益都镇北城村。潍城区的少数民族
人口数占第二位,多数分布在厂、矿、机关里。临朐县的少数民族人口数占第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