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山生态经济发展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27&rec=231&run=13

峡山生态经济发展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综述】 峡山生态经济发展区(以下简称峡山区)于2008年1月1日正式组建运行,面积491平方公里,辖4个街道、277个行政村,23万人,耕地面积20400公顷。拥有山东省最大的水库——峡山水库,水面面积144平方千米,总库容14.05亿立方米,兴利库容5.5亿立方米,是潍坊市的主要水源地和蓝黄“两区”的战略水源地。建区以来,先后获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国家级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核心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5块“国”字号牌子。
  2014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8756亿元,同比增长8.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019万元,同比增长38.7%;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31429万元、利税20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3%和-97%;第三产业增加值达9107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028元。
  生态建设。深入开展“三八六”环保行动,实施治水、治气、治污、治脏“四治”工程。治水方面,峡山水库增容工程在省发改委立项;引黄入峡四级泵站工程开工;完成环湖内围网136.5千米,实现了全封闭;增殖放流滤食性鱼苗6080万尾,阻止上游浅滩非法耕种400余公顷,水质向Ⅱ类水稳步提升,被列入国家《水质较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实现供水2.33亿立方米,为下游发展和抗旱提供了重要水源保障。水库管理局创建为省级水管单位。治气方面,深化“无农作物秸秆焚烧区”建设,秸秆还田率达76%,拆除10吨以下燃煤锅炉9台,空气质量综合排名居全市前列。治污方面,严格控制农业面源和畜禽养殖污染,规模化发展农村沼气,关停小污染企业87家。治脏方面,全面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初步建立起“标准化、市场化、专业化、常态化、产业化”的运行模式,“脏乱差”现象显著改善,全省城乡环卫满意度测评居第38位。大力实施“绿满峡山”行动,完成造林1333.3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43%。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创建工作稳步推进。
  有机产业。成立有机产业协会,有机农庄达到30个,有机农业种养面积达到1.8万亩,7种鱼获有机专用标识和销售证书。华以国际农业科技孵化器完成一期主体,省委副书记王军民对该区引进以色列技术发展高效农业的做法给予肯定。生态农产品综合交易物流中心投入使用。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建设,完善“三纵四横”(三纵是指“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街道农业执法中队、村级监管员”;四横是指区农业、市场监管、安监、公安部门)执法监管体系,开展常态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和“百日”专项整治,种植大姜等经济作物1333.3余公顷,没出现一例违禁用药现象。
  教育事业。峡山双语学校投入使用,“271”教育集团培训基地建成主体,完成17处中小学校舍标准化和7处中小学塑胶跑道建设,为800名学生发放助学金187万元,帮助260名大学生申请助学贷款160万元,成功组织首次高考,与市教育局共建“教育绿色生态发展示范区”,引进全国幸福教育研究中心教育资源,形成了政府办学与社会办学相互促进、基础教育和培训教育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优质教育成为峡山一大品牌,吸引近6000名区外学生来峡山就读。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孙伟和市委书记杜昌文、市长刘曙光等领导同志都对该区教育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城乡建设。主城区建设提速,在建项目26个、面积达84.4万平方米;中百佳乐家开业,提高了峡山品位,拉动周边50万人消费;潍水佳苑、望仙埠社区、学苑花园等小区实现入住,西扶、栾家、庞家3个村搬迁,兴峡路部分路段通车,铺设供排水、强弱电、热力、燃气等管线28.6千米,安装12条道路路灯710盏,新增公共自行车站点14处、200辆,城市的形态和基本功能已经具备。4个街道驻地和高新项目区建设步伐加快、设施不断完善、管理明显加强,助推了城镇化进程。县乡硬化道路通车总里程达723千米,交通网络更加通畅,群众出行更加便捷。
  民生事业。坚持把公共资源优先向民生倾斜,民生投入达4.9亿元,占总支出的82.9%。建成区、街公共行政服务中心,解决了群众“办事难”问题。理顺居民医疗保险管理体制,完善区、街、村三级医疗机构体系,基本药物使用范围扩大到736种、让利群众432万元,为20万人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免费义诊、查体近3000人次,基本解决了群众“就医难”问题。新建农村公路33.5千米,峡一路公交车恢复运行,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问题。深入开展“包村联户”活动,投入资金2260万元,为群众办了一批实事。城镇低保每人每月提高100元,农村低保每人每年提高600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每人每年提高1500元、分散供养每人每年提高1100元,实现应保尽保。完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新建农村文化大院5处、农家书屋4处、体育活动场所16个,更新街道文化站书屋、农家书屋图书近5万册,播放电影3312场。计划生育出生人口性别比113,自然增长率达4.97‰,保持了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年初承诺的10件民生实事全部兑现。乡村旅游业加快发展,峡山湖旅游区被评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峡山区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峡山潍河省级湿地公园获批,建成省级乡村旅游示范镇1个、示范村2个、示范户2个、三星级农家乐1个、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精品采摘园2个,促进了群众就业和增收。国际乡野马拉松邀请赛晋升为国家级体育赛事,22个国家和地区的611名运动员参赛,提升了峡山知名度和影响力。
基层党建。扎实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开展自选动作,倡树“四种精神”,画好“三幅肖像”,集聚和释放了发展正能量。选树了王善功等先进典型,在省市主流媒体报道。抓住教育实践活动契机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的经验做法,被省教育实践活动简报第61期刊发推广。整合人财物资源向基层倾斜,落实了离任村主职干部生活补贴办法,财政转移支付1750万元,规范村级活动场所271处,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28个,基本解决了有钱服务、有人服务、有场所服务问题。抓实党员教育管理,深入开展“能力提升年”活动,开设“峡山大讲堂”,共培训13期、1854人次,评出每月之星184人、年度之星20人,促进了工作提质增效。平安建设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无较大以上事故发生,信访考核一直保持全市前列,治安状况良好,社会和谐稳定。在全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群众满意度测评中,获全市第5名、市属开发区第1名。

【峡山水库增容工程通过省发改委批复】 12月23日,峡山水库增容工程通过省发改委批复。该项目总投资36416.66万元,通过实施副坝加高加固、溢洪闸加固、渗没影响区抬田及围堤防护等工程,提高兴利水位0.6米,增加兴利库容6658万立方米。

【引黄入峡应急调水工程开工】 12月26日,引黄入峡应急调水工程第四级泵站开工建设。该项目位于峡山水库主坝北端,是引黄入峡应急调水工程最后一级泵站,总装机630千瓦,日调水能力达180万方。

【加快高标准“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建设】 建立了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街道农业执法中队、村级监管员和区农业、市场监管、安监、公安部门“三纵四横”联动执法体系,2月中旬至5月底,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百日”专项整治行动,全年种植大姜等经济作物1333.3余公顷,没有出现一例违禁用药现象。

【有机产业影响力逐步扩大】 11月17~18日,应邀参加了国家认监委在湖南长沙举办的“首届有机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论坛,12月24日,应邀参加国家认监委在北京召开的2014年认证认可政策理论研讨会,连续3年在国家认监委有机产业年会上作典型发言介绍经验,这在全国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县市区中是唯一的。12月23~24日,承办了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工作会议,介绍了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工作经验,观摩了有机产业立体化、链条式发展的现场,引起良好反响。

【峡山生态农产品综合交易物流中心启用】 11月17日,峡山生态农产品综合交易物流中心正式启用。该中心总投资5.2亿元,占地30.1公顷,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规划建设国内市场区、出口及交易区、冷链物流及综合物流区3个区域,可实现田间交易、现场交易、LED可视化网上和电子网络交易3种模式。已建成有机蔬菜交易市场、大姜交易市场、出口服务窗口等,客户入驻率达90%以上,农产品日均交易量达400吨,提供就业岗位500余个。

【举办峡山国际乡野马拉松邀请赛】 峡山国际乡野马拉松邀请赛晋升为国家级体育赛事于9月27日举办,共有22个国家和地区的611名运动员参加比赛,提升了峡山乃至潍坊知名度和影响力。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倡树卢志英烈士的革命精神、修建水库的创业精神、建区以来的创新精神、先模人物的奉献精神“四种精神”,画好“领导像领导,服务群众好;干部像干部,带领群众富;党员像党员,走在群众前”三幅肖像,集聚和释放了发展正能量。画好“三幅肖像”的做法被新华网等各大网站刊发,《峡山区抓住教育实践活动契机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一文在省委教育实践活动简报刊发。

【王家庄街道】 位于峡山生态经济发展区西部,总面积148平方千米,辖107个村,2.2万户,人口7.9万人,耕地面积6000公顷。2014年,全街道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77亿元,比上年增长11%;工业实现销售收入3.05亿元、利税4076万元,分别增长9%和12%;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737元。
  王家庄街道陆路畅通、交通便捷,下小路、景黄路穿境而过,王宿路横贯东西,峡山湖环湖路环绕南北,组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王家庄街道物产丰富、资源充足。境内矿产资源有铁矿、石墨、建筑石材等。主要农产品有大姜、圆葱、红冠蜜桃、红富士苹果、樱桃、葡萄、猕猴桃等。有机农业是该街道发展特色,韭菜、芹菜、白菜等13种蔬菜、水果获得有机产品和有机转换产品认证。王家庄街道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名人古迹较多,有汉代的古城堡、邓袭墓,秦朝的古战场、孙猛冢,秦汉时期的盖公祠,战国时期的黄公庙,北宋时期的青公庙、朱熹祠等遗址。王家庄街道环境优美,旅游兴旺。北依秀美峡山,东频万顷碧水,已建成30公里环湖柳堤、十里荷花长廊、龙湖庄园、千亩苗圃式环湖绿化基地、石头崖省级示范采摘园等,潍泉村入选山东最美乡村,成为休闲旅游的理想胜地。
  党委书记 岳光德
  办事处主任 于京凯

【太保庄街道】 位于峡山生态经济发展区中部,峡山水库北岸,潍河以东,总面积152.4平方公里,辖80个村,16400户,人口6万人,耕地面积7093.3公顷。2014年,全街道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31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965万元,比上年增长-21.9%;工业实现销售收入4.76亿元,利税270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134元。
  太保庄街道南邻峡山水库,具有丰富的淡水资源和鱼类资源,并与峡山、草山、鞋山相依偎,风景秀丽。在望仙埠村坐落着我党著名的地下工作领导人之一卢志英烈士的故居,革命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潍峡路、潍胶路、兴峡路纵穿南北,胶济电气化铁路、甘丈路和潍胶路横贯东西。主城区框架基本形成,路、水、电、热、气等基础设施全部配套到位,主要道路全部完成绿化、亮化任务;生态建设强势发展,共发展有机农业园区16家,其中,康净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新北海有机农庄、绿德源有机农庄、润林蓝莓基地等4家在全区具有示范和样板作用,2014年,共接待中外客商200余次;重视民本民生,通过协调水库放水、找水打井等方式,确保了2014年“大旱之年”大丰收。
  党委书记 栾贵城
  办事处主任 刘昌宝

【岞山街道】 位于峡山生态经济发展区北部,面积75.6平方千米,辖48个村,1.4万户,4.5万人,耕地面积4266.7公顷。2014年,全街道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034万元,比上年增长99.2%;工业实现销售收入8.03亿元、利税1.16亿元,分别增长63.8%、7%;农民人均纯收入13404元。
  岞山街道区位优越,交通便利,青银高速公路、潍胶公路、胶济铁路横穿东西,兴峡公路、潍峡公路纵贯南北,省道下小公路贯穿于整个街道。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境内岞山山、太祖山与潍河和太祖河相依相偎,景色秀丽。基础设施完善,医院、学校、敬老院等公共事业配套齐全。资源物产丰富,境内有丰富的石英石、铁矿石、水资源和沙资源。经济基础较好,街道北部高新技术项目区年产值达4亿;食品加工、机械制造、木制工艺品、纺织已经发展成为岞山的主导产业;木制工艺品蜚声海外,共有企业20多家,年生产能力超过2亿件,产品远销欧、美、日、韩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现代农业蓬勃发展。建成润苑、万通、海新瑞成、棕榈园林等30余个农业园区,每年农民增收6200余万元。小城镇建设初具形态。新建潍水新村、盛荣苑等商住楼15万平米;建成市民文化中心、太祖河公园等重点项目;高新社区、营辉社区两个新型农村社区实体化运行正在积极探索。先后获山东省“小城镇建设示范乡镇”潍坊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乡镇”、潍坊市“生态文明镇街”等多项称号。
  党委书记 彭长胜
  办事处主任 刘振军

【郑公街道】 位于峡山生态经济发展区东南部,面积101平方千米,辖42个村,10948户,人口4.04万人,耕地面积3952.47公顷。2014年,全街道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08亿元,工业实现销售收入9530万元,利税948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18%和5.7%;第三产业增加值99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885元。
  郑公街道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历史遗迹分布众多,其中以郑公祠为主线,龙且冢、韩信坝、张良沟、袁绍墓凉台遗址等历史遗迹星罗棋布。郑公街道有着天然的自然资源,西临峡山湖,拥有狭长的湖岸线,自然风光优美,气候温和。近年来,该街道加大对砺阜花廊的改造力度,环湖路沿岸风景优美、景色宜人,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地方。郑公街道农业比较发达,是峡山区最大的粮食基地,有著名的有机香米、有机面粉、有机仙桃,有机香米畅销全国,每年砺阜山仙桃采摘节都能吸引来自海内外的游客。郑公街道以深入发掘历史资源,着力打造生态旅游为主题,以使有机农业提水平、上档次为目标,全面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和谐、幸福的小城镇。
  党委书记 韩法宝
  办事处主任 高 胜
  (郭夕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