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27&rec=225&run=13

昌邑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昌邑市位于山东半岛西北部,渤海之滨,莱州湾畔,东与烟台、青岛毗邻,西与潍坊相接。全市总面积1627.5平方公里,辖9个镇(街道),691个行政村(社区)。2014年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58万人。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56亿元,增长9.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4.5亿元,增长15.4%。实现财政总收入42.7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5.2亿元,分别增长8.9%和7.7%。被评为“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典范市”“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市”“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全国林业信息化示范市”“首批山东省信息消费试点市”“首批山东省生态文化示范市”“山东省社会文化先进市”“山东省农业机械化先进市”。
  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以构建核心竞争力强、规模效益突出的现代产业体系为抓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0.3:55.5:34.2。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石化汽柴油均达到国Ⅴ标准,瑞其能胶莱河风电场并网发电,金丝达公司已承接外地垃圾资源化利用业务,康迈信世界最大商用车轮端产品基地、成泰化工等重点项目已投产。规模以上工业利税、利润增幅分别居潍坊市第2位、第3位。实缴税金过亿元企业3家,昌邑石化突破1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00亿元。新建院士工作站2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处,“中科院海洋生物资源技术研究中心”落户我市,金晶生物项目列入国家“863”计划,实现承担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新突破。现代农业稳步发展,成为全国产粮大县,在全国率先推行棉花全程机械化新模式,获批山东省首批涉水涉地资金整合试点县市。与省农科院签署农业科技战略合作协议,“农业部新型肥料研发基地”落户我市。绿博会影响力、带动力不断提升。农业标准化基地发展到36万亩,农产品品牌110个。现代服务业提速增效,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21.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9.5亿元,增长9.7%和13.5%。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棉纺城电商平台列入省“两化”融合重点项目,潍坊市第二个全国性指数——中国·昌邑生姜指数系统已运行,石化电商平台投入运行。积极发展生态文化旅游,潍河70公里旅游长廊加快提升。
  深入实施蓝黄“两区”战略,突破滨海成效进一步显现。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7亿元,配套面积56.7平方公里,新落户项目15个、总投资53.4亿元,金典化工等95个项目建成投产,恒昌机械等46个项目加快建设,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园、石油天然气低碳产业园、精细化工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初具规模。加大“腾笼换鸟”力度,并购重组项目13个。潍坊滨海产业园基础设施基本配套到位,开工建筑面积44.2万平方米,综合考核居潍坊市前列。下营滨海新城完成投资10.8亿元,建成区4平方公里,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提高。
  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城乡面貌进一步改善。中心城区沿潍河、跨潍河发展步伐加快,编制完成《围子新区控制性规划及城市设计》,片区改造、道路建设、供热供气等工程扎实推进。智慧引领效果逐步显现,构建了城市管理、公共服务、安全防范、社会信用四大体系,17个服务平台及应用系统建成使用,技术水平和应用效果在全省领先;统一视频监控平台和制高点监控投入使用,中心城区实现无缝隙覆盖;以云服务平台、物联网、三网融合为支撑的智慧教育系统投入使用。完成小城镇建设投资42亿元,柳疃镇、饮马镇顺利通过全省“百镇建设示范行动”示范镇考核,并入选全国重点镇;下营镇获评省特色产业镇。建成农村新型社区13个。开展了以“五化”为重点的村容村貌集中整治,实施了“乡村连片治理”项目,并在全省分片考核中居第一位。新建、改造县乡道路220.8公里。城乡环卫一体化成为潍坊市首批通过国家标准委验收的服务业试点项目,成立了涵盖保洁、服装、设备制造等产业的环卫集团,打造了国内首家环卫教育基地;在全国率先走出事企分离、管干分开的市场化新路子,承接了全省两个现场会,被授予“潍坊市突出贡献奖”。
  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活力和动力进一步增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和服务清单制度,58个单位的466项公共服务事项进驻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理。扎实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率达到90%以上,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做法在全省推广,成立齐鲁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昌邑分中心。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综合平台被列入省级示范平台。品牌创建稳步推进,拥有3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15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分别居潍坊市第1位、第2位。金融体系更加完善,新引进莱商行落户我市,4家企业在股权交易中心挂牌,贷款余额增幅居潍坊市第1位。对外贸易实现突破,进出口总额增幅居潍坊市第2位。
  严守两条“底线”,安全环境和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深入开展“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年”活动,抓好“六打六治”打非治违,规模以上企业标准化建设达标率达到80%,保持了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扎实开展“三八六”环保行动,城市居民管道燃气普及率100%,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辆10877辆;完成自备井整治任务,全面通过潍坊市检查验收,昌邑市滨海湿地公园跻身国家湿地公园行列;测土配方施肥125万亩。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10%和8%,万元GDP能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下降3.5%和4.1%。空气质量、水质改善、总量减排和“三八六”环保行动综合考核均居潍坊市前列。新建高标准苗木基地1.3万亩,成片造林8000亩。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众幸福感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全市民生支出18.2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58.6%。潍水学校二期、育秀学校、技师学院投入使用,被评为“全国特色教育示范单位”。基本公共卫生管理水平全面提升,代表山东省迎接国家卫计委农村样本点调研;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整合,在潍坊市率先实现医保大病保险即时结报;是潍坊市唯一连续25年获人口目标达标一等奖的县市。成功承办全国中学生手球、羽毛球等国家级赛事,被评为“全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成立市演艺中心,每年包含公益演出不少于80场次,培育规范演出市场,为群众提供优质文化服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
全,征缴各项社会保险费10.3亿元,新增城镇就业6417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974人。新开工建设678套保障性住房。城市低保标准每人每月提高40元,农村低保标准每人每年提高500元,发放社会救助款3231万元。面对有水文记载以来的最严重干旱,积极协调争取,引入峡山水库、胶东调水水资源抗旱保苗,机关、企事业单位爱心捐资,保障了生产用水和农业丰收。整合部门热线资源,成立民生热线服务中心,安装民生一键通,自运行以来共办理群众诉求1.2万余件,群众满意率98.6%。深入推进“平安昌邑”建设,自主研发潍坊市首个“综治维稳”管理系统,群众安全感测评居全省第4位,连续三次居潍坊市第1位。加强国防和民兵预备役建设,双拥工作成效明显。统计、审计、物价、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台湾事务、人防、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档案、史志、气象、防震减灾等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
  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进一步提升。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217件。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决纠正“四风”问题,61个部门公开“三公经费”预算,压减市直部门一般性经费预算5%。扎实开展“一对一、面对面、摸实情、解难题”企业走访调研活动,优化发展环境,解决发展难题。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全市网上办公平台应用率100%。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始终保持为民务实清廉。

【昌邑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通过验收】 1月17日,昌邑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通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专家验收,成为潍坊市首批通过验收的国家级服务业试点项目之一,521项服务标准成为国家级标准,并将在全国推行。该项目属于2011年度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计划,自2012启动实施以来,该市按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实施细则》等规定,通过机制、技术、管理三大创新,在全国率先成功实施了城乡环卫一体化的“昌邑模式”,极大地改善了城乡人居环境,破解了“垃圾围城”、“垃圾围村”等问题,推动了乡村文明和美丽乡村建设。目前,城乡环卫一体化“昌邑模式”已成功迈出昌邑、走向全国,相继承接省内外30多个保洁项目,保洁面积达1亿平方米。

【全国生姜价格指数发布中心落户昌邑市】 2月,经商务部批准,全国生姜价格指数发布中心正式落户昌邑。由山东省商务厅、潍坊市商务局、昌邑市人民政府、昌邑市商务局和山东宏大生姜市场有限公司联合成立指数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委托浙江工商大学统计指数研究中心承担指数研发工作,每天发布“中国·昌邑生姜价格指数”,对生姜交易价格、市场行情、行业动态进行监测和预警,进一步强化昌邑全国生姜种植基地和集散中心地位。从2013年11月底开始,指数编制工作顺利进入试运行阶段,目前数据采集、指数计算、上网发布等环节运行效果良好。

【昌邑市被评为“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 4月13日,由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推介委员会组织的第四届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评选工作结束,经过材料申报、专家评估、媒体公示、定向考察、集体审议、表彰宣传等六个阶段的工作,全国共有27个县市区被评为“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我省昌邑市、乳山市、茌平县、成武县、平原县成功入选。近年来,昌邑市以深入实施“乡村文明行动”为契机,坚持城乡统筹、一体发展,全面改善生态环境,积极倡树文明风尚,城乡生态文明水平进一步提升。截至2014年年底,该市共完成成片造林37万亩,绿化苗木面积达11万亩,林木覆盖率达26.4%;创建全国文明村1个,省级文明村镇、社区16个,60%以上的村达到县级文明村标准。

【昌邑市入选全省信息消费试点】 11月29日,山东省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座谈会在济南召开,共确定在22个县市区开展省级信息消费试点,昌邑市入选,潍坊还有高新区和高密市入选,与威海、济宁2市并列全省首位。根据试点要求,在2年的试点期内,22个县市区将通过创新政策、内容和机制,为下一步全省信息消费和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积累经验。目前,该市采取突出特色、以点带面的方式逐步推动全市信息消费试点建设,下步,将加快实施山东柳疃棉纺城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棉纺城电子商务平台项目、昌邑石化有限公司电子商务平台项目以及昌邑市移动公司光纤宽带及4g项目建设,拉动全市信息消费。

【昌邑市成为全省首个生态文化示范市】 12月15日,昌邑市被省林业厅命名为“山东省生态文化示范市”,是山东省首个生态文化示范市。昌邑市坚持把生态林业建设作为全面提升该市生态文明水平的重要途径,努力打造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和优良的人居环境体系。目前,该市林地面积达38万亩,拥有生态林场6处、国家级湿地公园1处、国家城市湿地公园1处、国家级苗木交易市场1处,4个镇被授予省、潍坊市级绿化示范镇称号,285个村被授予省、潍坊市级绿化示范村称号,该市林木覆盖率达到26.4%。

【奎聚街道】 位于昌邑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总面积67.8平方公里,辖59个村(社区),总人口8.5万。耕地面积2582公顷。2014年,地方财政收入11609.7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主营收入204180万元,利税20095万元,较上年分别增长4%和2.2%;农民人均收入13254元。
  奎聚街道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南接潍莱、济青高速,206国道横穿东西,距潍坊市区、下营港仅30公里,至青岛仅1小时车程。街道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建有东方家园、金域华府、城市金典等多个优质小区;服务业繁荣发展,中百佳乐家、全福元等大型超市、商场数十家,翰林大酒店等星级酒店设施完善、服务周到;工业发展势头强劲,以纺织印染、机械制造、电动机车等行业为主导,限额以上工业企业17家;金丝达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和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多项技术获国家专利,巨彩数码在齐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上市,将数码喷印技术应用于纺织印花,居行业领先地位;特色农业独具优势,拥有昌邑市最大的林果、花卉和苗木生产基地;社会事业统筹发展,东利老年公寓、辛一老年公寓设施完备,服务体贴,实现了五保老人集中供养;中小学校9处,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条件一流。
  党工委书记 黄国磊
  街道办主任 陈大生

【都昌街道】 位于昌邑市中西部,面积191.4平方公里,辖82个行政村,2.8万户,人口8.8万人,耕地面积11866.7公顷。2014年,全街道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5.6亿元,比上年增长7.8%;地方财政收入10494万元,比上年增长16.3%;工业实现销售收入37.9亿元,利税3.4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5%和14.7%;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万元。
  都昌街道盛产大姜,素有“大姜之乡”的美誉,大姜种植面积1.9万亩,年产量6.8万吨,产品出口日本、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同时,拥有“昌邑草莓”“昌邑鲫鱼”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建设了东侯、西永安两个千亩葡萄园,栽植巨星、玫瑰香、维多利亚等十几个葡萄品种,已成功举办两届葡萄节。
  都昌街道辖区内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家,有昌邑石化、同大集团、华晨集团、岱盟德、亿兴化工等大型企业入驻。去年引进投资9000万美元,建设了世界最大的康迈信商用车轮端产品基地,目前一期项目已建成投产,实现年销售收入3亿元,利税5000万元。同时,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加大力度发展现代服务业,已建成宏大市场、琨福市场、华海贸易广场、西城农贸市场、城西汽车交易市场等大型综合类批发市场,服务业实现集群发展、跨越发展。
  党工委书记 张英杰
办事处主任 孙秀卿

【围子街道】 位于昌邑市东部,面积161.88平方公里,辖127个行政村,28861户,人口10.04万人,耕地面积9840公顷。2014年,全街道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8.7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地方财政收入9931.7万元,比上年增长16%;工业实现销售收入2084432万元,利税203666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和13.6%;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8256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639元。
  机械装备制造业膨胀发展。先后被授予山东省机械铸造业基地、潍坊市机械制造产业集群、潍坊市首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拥有国内最大的汽车轮毂、制动鼓、刹车盘、洗衣机用弹簧生产基地。苗木产业发展迅猛。全街道苗木种植面积达到3.6万亩,共有600多个绿化树种。2011年被授予AAAA国家级旅游景区的绿博园,连续举办了十二届中国(昌邑)北方绿化苗木博览会和九届中国园林花木信息交流会,与中国北方绿色物流园和中国绿色交易网共同形成苗木产业“三大市场”协调发展的新格局。近年来,围子街道先后获第二批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示范乡镇、山东省十二五期间中小企业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产业强镇、山东省环境优美镇、山东省文明镇、山东省旅游强镇、山东省绿化示范乡镇、山东省最佳休闲乡镇、山东省苗木花卉百强镇、全省十佳苗木乡镇等称号。
  党工委书记 宋晓波
  主   任 孙效治

【龙池镇】 位于昌邑市西北部,面积182平方公里,辖27个行政村,7911户,人口2.5万,耕地面积3866.7公顷。2014年,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9.4亿元,比上年增长9.6%;地方财政收入3321.4万元;工业实现销售收入67.5亿元,利税6.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3%和9.3%;第三产业增加值达2.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680元。
  该镇地处蓝黄“两区”建设前沿,地理位置优越。北部海岸线长约6公里,滩涂辽阔,主要海产品有40余种。沿海地下蕴藏着大量卤水、溴素、石油等资源,盐及盐化工和纺织印染是该镇两大优势产业。拥有盐田27万公亩,年产原盐130万吨,溴素生产能力达到1.5万吨。以海能化学18万吨离子膜烧碱项目为基础,规划建设了120平方公里的龙池工业园区,是加快滨海开发的重要载体。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该镇以评为“山东省民间文化之乡”“山东省旅游强镇”为契机,发挥龙池属革命老区和历史文化厚重的优势,坚持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用文化包装旅游,用旅游承载文化,不断加大文化投入,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龙池”。北白塔烈士祠、孙膑庙、陈干墓、齐西故居群等6处历史文化遗迹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齐西村被评为山东省历史文化名村、首批山东省传统村落。龙池年俗被列入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积极申报王锡芝剪纸、赵怀志制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向外大力推介龙池的水文化、盐文化、名人文化、古迹文化、红色文化、非遗文化,打响龙池文化旅游品牌。
  党委书记 许增贤
  镇  长 刘广杰

【柳疃镇】 位于昌邑市区正北10公里,渤海莱洲湾南岸,镇域总面积324.7平方公里,其中,浅海面积10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9公里,辖72个行政村,户籍人口4.8万,常驻人口7.8万,耕地面积5000公顷。柳疃镇区位优势明显,荣乌高速公路、大莱龙铁路、新海路穿越东西,昌灶路纵贯南北。距青岛港和青岛机场110公里,属青岛1小时经济圈。距潍坊港37公里,距潍坊机场43公里,属潍坊半小时都市圈。是全国重点镇、全国文明镇、国家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山东省中心镇、山东省“百镇建设示范行动”示范镇、山东省产业化驱动城镇化十强镇、山东纺织印染产业第一镇、山东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潍坊市扩权强镇改革试点镇。2014年,全镇实现财政总收入3.95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2亿元,分别比2013年增长15%和16%;农民人均纯收入17630元。
  城镇建设中,沿龙河两岸集中布局城市要素,规划建设了能够服务镇区10万人口规模的“市民广场”,统筹完善为民服务中心、学校、医院、养老、托幼、商贸综合体等功能配套,提升小城镇承载能力和吸纳能力。同时,以“市民广场”建设为带动,扎实推进华裕、华信、龙苑、政亨园等十大集中居住区建设,总投资10.2亿元、总建筑面积50.1万平方米,全部建成后,镇区高层商住楼将达到13栋,多层住宅达到86栋,初步形成小城市的规模。
  纺织印染、盐及盐化工是柳疃镇主导产业和传统产业。柳疃镇现有纺织印染企业511家,其中,印染企业19家,纺织企业492家,年实现产值19亿元,从业人员3万余人。拥有各类织机2.1万台,纺纱能力6万锭,年产丝绸、纯棉、化纤等各类布匹13.2亿米,印花生产线87条,染色机28台,年印花、印染生产能力12亿米。产品覆盖了丝绸、化纤、涤棉、纯棉、装饰布、色织布等六大类230多个品种,是江北最大的装饰布生产印染基地。盐及盐化工产业方面,全镇共有盐田52万公亩,年产原盐225万吨;盐化工企业9家,年产溴素2.3万吨。
  柳疃工业园区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现已完成基础配套10平方公里。主要承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产业定位是纺织印染、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生物制药等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向是建设生态型、环保型现代化经济新区。目前,已有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生物制药等产业的35家企业落户,总投资93.5亿元,有28个项目建成投产。
  党委书记 王明胜
  镇  长 肖 波

【下营镇】 位于昌邑市北部,面积220平方公里,辖35个行政村,8601户,人口2.4万,耕地面积3721.9公顷。2014年,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亿元,比上年增长20%;地方财政收入1.9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工业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利税4.3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2%和70%;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622元。
  下营镇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系统独具特色,产业基础较好,海岸线长18公里,浅海滩涂4.6万亩,渤海莱州湾盛产三疣梭子蟹、东方对虾、鲈鱼等名优水产;是全国知名的溴素及原盐产地,区域内现有国家一级渔港一处,5000—1万吨级的下营商港正在规划实施中。
  依托科学的规划布局,滨海特色城镇日益崛起。“海上”重点发展精品海洋渔业,逐步形成了滩涂贝类养殖产业带和现代化海水养殖示范区,其中东方对虾、银鱼、海参、单环刺螠(海肠)、三疣梭子蟹为下营名产。“陆上”突出发展工业和休闲旅游业,位于该镇东部的下营工业园,是建设以海洋精细化工、石化盐化一体化为主导的高端化工园区,规划面积45平方公里,为昌邑滨海(下营)经济开发区内面积最大的工业组团。截止2014年年底,园区内已落户项目89个,投资额达368.3亿元人民币,其中,已投产项目52个。整合各类海洋旅游资源,形成了以月牙湖景区为“龙头”,依托万亩生态林场和滨海湿地公园,突出“渔港观光、滩海拾贝、渔家品鲜”为主要内容的滨海休闲旅游区。
  党委书记 李寿岩
  镇  长 郝炳伟

【卜庄镇】 位于昌邑市东北部,地处潍坊、烟台、青岛三市交界,交通便利。总面积114.8平方公里,辖95个行政村,1.8万户,人口5.2万人,耕地面积7467公顷。2014年,全镇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197.1万元。工业实现销售收入41.3亿元,利税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2%和11.1%;农民人均纯收入12188元。
  经济发展方面。工业经济发展较快,现有金昌树环保稳定剂、凯特纳米新材料、恒信达高档染色体等化工企业,卜庄机械厂等机械制造业,富锦、环球等冷藏加工厂,乐邦冷链物流等物流企业259家,其中,规模以上16家;拥有郑家坡、万宝等铁矿企业3家。现代农业成果显著,拥有福瑞面业、华侨种禽等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2家;大陆梨枣等农民专业合作社75家;建成华彤苗木、元宝枫苗木等种植基地4处,大陆梨枣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处,粮食创建基地2处;完成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发展梨枣、土豆、大姜1万,其中,“大陆梨枣”通过了国家级绿色食品认证。小城镇建设水平高。镇区路灯、管网、休闲广场等基础设施配备完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效果明显,乡村文明行动成果显著,农村“村村通”路网发达,绿化、亮化、净化水平高,镇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优美。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其中以手工艺品“草编”“黑陶制作”享有盛名。
  先后获“省文明镇”“全省平安创建先进乡镇”“潍坊市文明和谐单位”“潍坊市文明镇”等称号。
  党委书记 董明明
  镇  长 朱永红

【饮马镇】 位于昌邑市中南部,面积166.1平方公里,辖101个行政村,24422户,人口8.5万人。2014年,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279万元,增长12.5%;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587507万元,增长9.5%;利税实现80663万元,增长4.4%。
  饮马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省道下小路纵贯南北,青银高速横穿东西,属青岛1小时经济圈和潍坊半小时经济圈,是全国重点镇、山东省“百镇建设示范行动”示范镇、省级环境优美镇、山东省中心镇、省级旅游强镇、潍坊市扩权强镇改革试点镇、潍坊市农业十强镇、潍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镇。
  该镇形成以纺织、高新技术、矿产开采、设备制造和乡村旅游为主的五大特色产业。以瑞其能风机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农业发展向特色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盛产的“山阳大梨”及“林海春天”牌食用菌获得了绿色食品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2014年,山阳村分别获得了山东省“宜居村庄”和全国“宜居村庄”称号,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五届梨花节,吸引游客50多万人,产业优势明显。博陆山生态旅游区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和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千年梨园被评为“齐鲁最美田园”、山东省精品采摘园。
  党委书记 曲 伟
  镇  长 闫胜平

【北孟镇】 位于昌邑市最南部,面积178平方公里,辖92个行政村,2万户,人口7.2万人,耕地面积10400公顷。2014年,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4.2亿元,比上年增长14%;地方财政收入2225万元,比上年增长16%;工业实现销售收入33.4亿元,利税2.8亿元,分别增长6%和21.4%;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0.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100元。
  潍胶路、济青高速公路、胶济铁路、下小路4条交通要道穿境而过,属青岛1小时经济圈、潍坊半小时经济圈、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范畴。民营企业达到300余家,形成了以纺纱织造、纸箱包装、农产品加工等“三大产业”为主,新型电子、玩具制作、机械制造、饲料加工、工艺镜框加工等产业齐头并进的格局。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培育发展花生、大蒜、半夏、大棚果、梨枣、黄金梨、苹果、核桃、草莓、大姜等“十大特色产业”,农业龙头企业10余家。商贸发达,依托良好的生态、地理和区位优势,小城镇建设日臻完善,是一座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小城镇。
  党委书记 孙 磊
  镇  长 陈 诚
  (刘伟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