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合开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27&rec=111&run=13

农业综合开发

【概况】 全市农业综合开发,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强高标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山区开发力度,创新土地项目建设机制、资金投入机制和建成项目运行管护机制,促进项目区农业转型升级和农民增收。全年共完成省以上财政资金投入19084万元,同比增加5%。实施土地治理、产业化经营、科技推广、山区开发等项目85个。全年竣工验收的开发项目全部达到优秀标准,接受省抽验的安丘市、临朐县、坊子区等3个县(市、区)均得到省综合检查组的高度评价。

【土地治理】 着力抓好以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力量建设旱涝保收和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全年实施土地治理项目31个,总投资13210万元,其中,财政无偿资金12361万元,建设高标准农田11.9万亩。新建和维修机电井799眼,铺设管道399公里,配套输变电线路257公里,建设渠系建筑物2377座,开挖疏浚沟渠377公里,高标准硬化机耕路378公里,营造农田防护林0.32万亩,林木覆盖率由开发前的16%提高到22%;科学培训农民2.9万余人次,项目区每10户就有一个科技带头人,良种普及率达到100%。项目区优势农产品种植面积达到8万亩,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637万公斤。整个项目区达到了“农田成方,集中连片;灌排配套,设施先进;道路畅通,设计规范;土地平整,土壤肥沃;林网适宜,生态良好;科学种植,产业明显;高产稳产,优质高效;严格管理,运行顺畅”的建设目标。

【产业化经营】 按照竞争立项、重点倾斜、连续扶持、做大做强的原则,投入财政资金4498万元,扶持辐射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管理规范、与农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诚实守信的流通服务、农超对接、龙头带动产业试点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1家。建设厂房车间2.7万平方米,购买生产加工设备441台(套)、设施大棚67个;修建道路22.5公里,配套机井18眼,铺设地下管道38.5公里;引进种猪640头;培训农民3200人次。通过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项目区新增干鲜果品1637万公斤,家禽年出栏670万只;新增农产品883万公斤,储藏保鲜农产品180万公斤,农产品交易量1亿公斤,交易额34.6亿元。提供种苗12万株,提供种畜(禽)17万头(只)、果蔬110万公斤,提供畜禽产品200万公斤。项目区直接受益农户4.7万户,人均增加收入1800元,新增就业6928人。

【山区开发】 全年实施山区开发项目13个,完成总投资1231万元,其中,财政资金980万元。治理面积2.3万亩,发展经济林、生态林2000亩,新修道路26.6公里,新建水利设施32处,埋设输水管道32公里,铺设地下电缆2500米,新修水渠1100米,改善灌溉面积7200亩,新增旱涝保收田3400亩,新增林地面积2030亩。项目区年新增粮食22万公斤、干鲜果品101万公斤、中药材11万公斤,农民新增纯收入达2089万元,年人均纯收入增加1000元以上。

【项目建设管理】 创新土地项目建设管理机制,积极尝试由龙头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担土地治理项目的路子,企业或合作社成为土地治理项目实施的主体。项目区规划布局及建设内容根据企业基地生产的需要来确定,打破原有中低产田改造固有的建设模式,有效地提高了项目实施的科学性、实用性和投资效果,促进了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解决了土地治理项目在规划设计、组织实施、自筹资金筹集、工程运行管护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难题。创新资金投入机制,通过引导、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建设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国际化优质农产品基地,吸引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以及其他涉农资金投入农业综合开发,不断拓宽投资渠道。创新建成项目运行管护机制,由以乡村集体管理为主的计划经济模式向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的市场经济管理模式转变。实行规模化基地建设和合作社建设的项目,工程竣工验收后,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把工程经营管理权直接移交给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由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运行管护,有效地解决了工程看护、维修、运行的难题,确保了工程长期发挥效益,企业或合作社在使用中不断完善、提升现有设施,提高了利用效率。
  (孙亮东 郭忠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