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乐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26&rec=195&run=13

昌乐县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全县总面积1101平方千米,辖369个行政村,人口61.8万人。201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8.5亿元,增长10.8%;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亿元,增长10.2%,收入质量明显提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8.6亿元,增长19.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8亿元,增长16.5%;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40213元、13037元。
  工业转型步伐加快。培植装备制造、黄金珠宝加工交易两个千亿级和新能源汽车500亿级产业,推进造纸包装、食品加工、精细化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蓝色经济特色产业园、昌乐(滨海)特色产业园建设,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25.9亿元,其中过50亿元的企业3家,过30亿元的7家。新建博士后工作站1处、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和研究中心11家,51个项目列为省技术创新项目。新创省级以上名牌名标10件,新获专利授权392件。
  现代农业创新发展。规划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5处,注册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件,认证“三品”35个。西瓜产业产值突破15亿元。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不断完善、力度不断加大。建成“合作社一条街”,搭建“合作社之家”,合作社达到1229家。实施农业基础设施项目32个,完成投入3亿元。
  服务业实现扩量增效。增加值占比提高2.1个百分点。古火山群被确定为国家自然遗产和国家地质公园,寿阳山旅游度假区被确定为省级旅游度假区,远古火山口群文化旅游景区列为省重点建设项目,成功举办2013中国(昌乐)国际宝石博览会。3个项目列为省服务业载体项目。新引进银行4家,银行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20.9%和18.1%,3家企业实现债券融资7亿元。房地产市场健康运行,交易面积增长37.4%。企业主辅业分离任务超额完成,新增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153家。
  新型城镇化体系不断完善。加快东部生态新城、方山路两侧、10个重要节点组团开发建设,实施雨污管道配套、弱电管线下地、公共自行车系统等工程,新修改造22条道路,其中方山路贯通改造等16条道路建成通车,完成城建投资33.8亿元。红河镇申报国家重点镇、全国卫生镇,鄌郚镇入选全省第二批“百镇建设示范行动”示范镇并评为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镇,乔官镇评为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规划114个农村新型社区,27个示范社区加快建设。大力推进工作力量下沉,镇(街、区)70%以上的干部吃住在社区、工作在社区、服务在社区。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加快推进。
  改革开放继续深化。县人民医院综合改革试点顺利完成。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造工作已完成42%的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已完成62.4%的村,被评为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示范单位。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国家试点全面完成。国土资源部低丘缓坡开发利用试点加快推进,完成征地报批4060亩。经济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项目有序推进。招商引资市认定到位资金34.2亿元,利用外资4634万美元。完成进出口总额18.5亿美元,居全市第二位。
  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下大决心推进“386”环保行动,城区污水直排问题基本解决、6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全部停用、自备井关闭率达到85%,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排名跃居全市前列。拆除环保不达标企业152家,万元GDP能耗下降4.2%。启动“六河”生态修复工程,新建改造7处污水处理厂,城镇污水基本实现集中处理、达标排放。省市县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全面完成,耕地总量连续14年保持动态平衡。启动全国绿化模范县创建,森林覆盖率达到35.2%。“三托管”实现全覆盖,城乡环卫一体化考核连续三年居全市前三名。所有的镇街被评为省级以上生态镇街,83%的村被评为市级生态村。
  民生和社会事业持续改善。10件民生实事如期完成。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达到60%以上。加快推进总投资450亿元的“十个一”工程,“一路、一园、一湖、一区、一体、一院、一中心”加快建设,“一校、一山、一城”正在完善规划。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提前两年实现全覆盖。新建8处中小学、幼儿园,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圆满完成。县养老中心投入使用。保障房建设任务超额完成。新农合大病医保全面启动。新增城镇就业1.1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5万人。社会保障水平大幅提高,被评为全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先进单位。市民文化体育公园、县公共电子阅览室建成投用,昌乐传媒网获“全国地方网站最佳本土传播力品牌奖”。物价保持稳定,居民用热、用水、用气价格居全市较低水平。人口目标责任考核连续三年获全市一等奖第一名。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刑事案件发案数下降20%。积极开展矛盾纠纷集中化解行动,狠抓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昌乐火山地质公园入选国家地质公园】 2013年12月26日,国土资源部公示了第七批国家地质公园申报评审结果, 山东昌乐火山地质公园成功入选国家地质公园。此次评选全国共有22家申报单位获得国家地质公园评审资格,山东省唯此一家。昌乐火山地质公园以火山、蓝宝石以及地质遗迹为主体,有100余座古火山,是不可再生的地质遗产。

【昌乐古火山群入选国家自然遗产】2013年10月29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中国国家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予以更新,山东省昌乐古火山群作为4处新增的国家自然遗产之一位列其中。昌乐古火山群诞生于新近纪,距今约1800万年,分为北岩火山口群、团山子火山口群、方山火山口群3个大的火山口群,构成了规模宏大的古火山群,有山东省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特征最典型的古火山颈地质遗迹和蓝宝石原生矿,是不可再生的地质遗产,具有完整性和典型性,对研究新生代构造运动、岩浆活动、火山活动演化规律及追溯地质历史具有重大的科研价值。

【昌乐县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称号】2013年,新建潍坊市功能性油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潍坊市环保节能型涂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8家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建山东柠檬酸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电声乐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家;获批山东乐捷空调、山东英轩重工等6家市级创新型企业。建设昌乐县高新技术创业园市级孵化器;引进济大混凝土研究院、广东农科院动物研究所2家院所;引进院士刘修梵、国家青年创新基金获得者贾永峰、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赵常营3名高层次人才。2013年,全县高新产业产值达到163.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20%。受到国家、省、市科技部门的充分肯定,顺利通过考评,获得2013年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称号,这是昌乐县连续第五次荣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称号。

【昌乐县被表彰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2013年8月,昌乐县被国家体育总局表彰为“2009—2012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加强群众身边的体育组织建设。设立县体育总会,完善县、镇、村三级全民健身组织网络体系,单项体育协会队伍不断壮大。加强群众身边的场地建设。争取各级体彩公益金和社会资金,为超过200个行政村(社区)建设了体育健身工程,为县体育公园增建了健身广场和塑胶篮球场。加强群众身边的体育活动开展。每年组织开展篮球联赛、乒乓球联赛、中老年健身展演等大型群众性体育活动10次以上,从2011年开始每年举办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组队参加潍坊市全民健身运动会,并先后多次代表潍坊参加山东省的比赛。此外,每年举办并参加6次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共培养了757名社会体育指导员。这些社会体育指导员分布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指导群众科学健身,有力地推动了群众体育的发展。

【昌乐县被命名为首批全省水资源管理规范化建设示范县】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牢牢把握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加大执法力度,封关城区自备井,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严格落实节水“三同时”制度,完善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体系,严格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登记及监督管理,全县地下水基本实现了采补平衡,用水效率符合控制指标,水功能区水质达标。严格论证许可、计划用水、计量缴费“三个管理”。建立了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取用计划分水源逐月下达,水资源费“应征尽征、足额征收”,超计划用水累进加价征收等制度。强化组织机构、督导考核、水政执法“三项保障”,全面落实水资源管理区域化、网格化管理和巡查、稽查、督查三项制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实现了全县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013年5月,昌乐县被命名为第一批“全省水资源管理规范化建设示范县(市、区)”,成为全省首批11个示范县(市、区)之一,为潍坊市第一家。

【昌乐经济开发区(宝城街道)】位于昌乐县城北部,面积43.4平方千米,辖8个行政村,7644户,人口2.6万人,耕地面积2.2万亩。2013年,全区地方财政收入11455万元,比上年增长24.8%;工业实现销售收入235.7亿元,利税11.5亿元,分别增长15.5%和13.2%;第三产业增加值达28.8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277元。
  开发区(宝城街道)地处“三区”建设交汇点,交通便利、地理区位优越、发展潜力巨大。建区22年来,开发区始终坚持把优化投资环境、壮大工业经济作为立区之本,累计投资9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全区实现“九通一平”,绿化园区500万平方米,先后引进各类企业200多家,形成了装备制造、黄金珠宝首饰加工、造纸包装印刷等优势产业集群,有规模以上企业30家,上市企业4家,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14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7件,建有省级技术中心5家、市级研发中心9家。在全省省级经济开发区中排名位居30强。先后荣获“山东最佳投资园区”“山东省低碳经济示范园区”“山东省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等称号。
  昌乐经济开发区(宝城街道)党工委书记张金涛
  昌乐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高明胜
  宝城街道办事处主任史志军

【朱刘街道】位于昌乐县城东部,面积50.79平方千米,辖23个行政村,人口3.8万人,耕地面积2.1万亩。2013年,区域内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0.93亿元,利税22.28亿元,分别增长13.3%和13.4%;财政总收入18676万元,地方财政收入8326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582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938元。
  朱刘街道是一处以新能源电动汽车、新型建材、精细化工、现代物流和休闲旅游度假为主的“蓝色、高端、低碳”现代产业示范区。区域内已汇聚规模以上企业46家,各类中小企业280多家,从业人员达到20000多人。有5家企业跨入潍坊市工业百强,有29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其中1家过80亿元,2家过30亿元,6家过10亿元。拥有中国驰名商标7个,省名牌名标12个,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家。街道先后被评为“中国电动车产业第一镇” “中国减水剂生产基地”“山东电动车产业基地”“山东省钢结构产业集群基地”“山东产业集群建设十大突出贡献镇”“山东省文明单位”首批“乡村文明行动”省级示范街道和“山东省生态乡镇”等。
  党工委书记王永信
  办事处主任张庆科

【宝都街道】位于昌乐县城区,面积89平方千米,辖55个行政村,人口13.7万人,耕地面积4.7万亩。2013年,街道地方财政收入2.4亿元,比上年增长6.3%;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1.71亿元、利税12.2亿元,分别增长12.5%、41.2%;第三产业增加值达26.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700元。
  辖区东部有寿阳山兀然耸立,西部有30里丹河流贯全境。境区309国道、胶济铁路、宝通街横贯东西,火车站座落腹中,距潍坊市、青州市、寿光市中心和潍坊机场均20分钟车程,到潍坊港仅50分钟,区位优势明显。街道紧紧围绕建设“三个昌乐”的任务目标,做大高效农业、做强现代工业、做优现代服务业,区域内一、二、三产业均衡发展,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快速发展。街道先后被评为“中国柠檬酸特色产业基地”“中国电子散热器产业基地”“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单位”“省级卫生工作先进街道”“省级最具投资潜力十佳街道”“省级生态镇”“省级文明镇”“省级旅游强镇”“省级城市社区建设示范街道”“省级群众性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等。
  党工委书记张彬
  办事处主任赵中国

【五图街道】位于昌乐县城南部,面积104平方千米,辖41个行政村,1.3万户,人口5万人,耕地面积6.93万亩。2013年,街道地方财政收入4539万元,比上年增长39.28%;工业实现销售收入59亿元,利税53530万元,分别增长12.7%和13.29%;第三产业增加值达39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298元。
  街道环境和谐优美。北临寿阳山国家森林公园、桂河滨水景观带,南依钟灵毓秀的方山,山灵水美,人杰地灵。矿产资源丰富。境内已探明蓝宝石矿藏面积54平方千米,储量数亿克拉,是亚洲最大的蓝宝石矿床,蓝宝石产业已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被誉为“中国宝石第一镇”,被评为“山东省蓝宝石产业基地”;煤炭、油页岩储量丰富,开发前景广阔。工业经济迅速发展。培育形成了电子配件、塑料加工、机械制造、轻纺、拉链和农副产品生产加工等产业集群。特色农业显著。按照“安全、优质、高效、品牌”的发展思路和要求,坚定不移发展现代化生态农业,以庵上湖瓜菜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建设了高标准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形成了集农事活动、自然风光、科技示范、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农业生产基地,高端农产品饮誉齐鲁。
  党工委书记刘德利
  办事处主任郭雪梅(女)

【乔官镇】位于昌乐县中部,面积195平方千米,辖73个行政村,2.5万户,人口8.8万人,耕地面积14.8万亩。2013年,全镇地方财政收入2431万元,比上年增长50%;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20.7亿元,利税8.6亿元,分别增长12%和8%;第三产业增加值达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018元。
  镇域内蓝宝石、膨润土、玄武岩、木鱼石等矿产资源储量丰富,方山、隋姑山、乔山、荆山、黄山等处风景秀丽。2013年,远古火山群被住建部确定为国家自然遗产,火山地质公园被国土资源部确定为国家地质公园。塑料、板材、织带、针织服装等特色产业集群规模不断膨胀,是“中国塑料包装制品加工出口基地”“山东省木质板材产业集群”。现代农业发达,拥有农产品品牌26个,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112个,市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示范园区12处、农业专业合作社280个,省级示范社3家,国家级示范社1家。重点培育“昌乐火山小米”农业品牌,“昌乐火山小米”有悠久的种植历史,依托古火山群区域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造就了昌乐火山小米优良的品质,品种丰富,具有色泽鲜黄、颗粒圆润、光滑沉实、香味浓郁、微量元素含量高、糊化温度低等特点,在主产地乔官镇高标准规划建设了昌乐古火山口区有机杂粮基地,总面积3万亩,大力发展火山小米、火山绿豆等原生态杂粮,新注册了小米等杂粮种植专业合作社5家和联合社1家。基地年生产小米、绿豆、玉米等杂粮3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5000元以上。
党委书记王龙之
镇长刘衍斌

【营丘镇】位于昌乐县东南部,面积218平方千米,辖64个行政村,29042户,人口9.7万人,耕地面积18万亩。2013年,全镇地方财政收入1228.41万元,比上年增长18%;工业实现销售收入482500万元,利税15375万元,分别增长17.6%和35.7%;第三产业增加值达46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992 元。
  镇域内有姜太公遗址、崇山石祖林、孝子王裒墓等历史文化资源,是姜太公始封地、齐文化发源地。深入实施“工业立镇、工业强镇”战略,完善以镇驻地为主体,崖头、河头两大工业经济增长极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经济发展总体布局,持续壮大机械制造、铸造及纸品加工等特色优势产业,工业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以“转调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及招商引资工作为总抓手,依托丰厚的文化资源,努力打造齐文化旅游特色品牌;马宋饼、阿陀粉皮、营丘有机粮、石祖林瓜菜、孝妇河芦笋、紫芽果蔬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商标已逐步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与认可,品牌效应显现。先后被授予“中国草莓之乡”“中国拖拉机基地镇”“山东省机械制造产业第一镇”“山东省环境优美乡镇”“省级文明镇”“潍坊市绿化示范镇”等荣誉称号。
党委书记秦春军
镇长崔爱江

【红河镇】位于昌乐县南部,面积194.5平方千米,辖62个行政村,26766户,人口11.6万人,耕地面积16万亩。2013年,全镇地方财政收入4058万元,同比增长39.2%;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173028万元,利税90611万元,分别增长31.8%和30.6%;第三产业增加值达9305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652元。
  围绕建设山东省“百镇建设示范行动”示范镇这一目标,按照“产城一体、三化融合”的工作思路,镇域经济社会实现新突破、大发展。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以食品产业为主导,不断完善红河出口食品特色产业园功能,强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引进食品深加工企业和项目13个,新注册合作社30家,新建高端农业项目8个,新增“三品一标”6个,新增个体工商户300余户。积极培育以“红河花生”“朱汉苹果”等为代表的农业品牌。红河花生种植历史悠久,种植面积达5.6万亩,建有国家级农业标准化花生种植示范区3.25万亩,主要种植富硒花生、鲁花11号等,具有颗粒饱满、含油量高、营养丰富等特点,现已发展为种植、深加工等系列产业,成为当地群众致富主导产业;朱汉苹果栽种历史悠久,种植面积达8000亩,主导品种为美国新红星、红富士,具有大、甜、脆,颜色鲜艳、含糖量高、果肉脆、耐运输等特点。新型城镇化实现新突破。聘请北京华高莱斯国际地产顾问公司和同济大学规划设计院,对城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社区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景观规划进行了编制和修编。配套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基本实现集中供水、供电、供暖、污水处理、垃圾收运“五集中”;新建市民服务大厅等8个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增强小城镇承载力。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大力植树造林,新增成片造林4600亩。着力构建镇域“水生态”体系,对镇域红河等4条河流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扎实推进“三托管”,深层次治理了农村环境。深入开展乡风文明行动,大力倡树“一孝三实”新风正气,全镇上下形成了文明和谐的社会风气。
  党委书记张志强
  镇长刘莹有

【鄌郚镇】位于昌乐县南部,面积166.3平方千米,辖26个行政村,24459户,人口8.2万人,耕地面积11.2万亩。2013年,全镇地方财政收入3981万元,比上年增长26.7%;工业实现销售收入215900万元,利税12300万元,分别增长27.6%和14.2%;第三产业增加值3894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200元。
  围绕特色小城镇建设,突出乐器产业园、城镇基础设施等6项重点工作,狠抓工作落实,开创了各项工作新局面。乐器产业园新建区一期3万平方米车间建成,引进过亿元项目2个,剥离各类服务业企业41家。实施了九曲河改造、卫生院病房楼等十项工程建设。培植起兆田育苗等12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实施了“三山三岭一路一河”八大绿化工程,完成成片造林6000亩,完善农田林网2000亩,绿化道路20多公里。探索建立了“1212”信访维稳、视频远程接访等工作模式,化解信访案件6起,解决群众难题300多件。扎实做好群众保障工作,新农合、新农保参保率达到100%。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现全覆盖。夯实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各项指标均控制在责任书规定范围之内。镇中心幼儿园顺利通过了省示范园验收,镇文化站被评为国家一级文化站。鄌郚镇被评为国家级生态乡镇和山东省“百镇建设示范行动”示范镇。
  党委书记张义增
  镇长刘刚

【高崖水库库区】位于昌乐县南部,面积57.6平方千米,辖17个行政村,6761户,人口2.34万人,耕地面积2.6万亩。2013年,全区地方财政收入280万元,比上年增长137.29%;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700万元,利税846万元,分别增长52%和53%;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686元。
  立足水源地保护职责,坚持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全力建设生态富强幸福新库区。生态环境建设,确定了生态造林、产业造林、景观造林三位一体绿化思路,栽植各类苗木38.7万株,森林覆盖率达42.6%。生态旅游业发展,建成游览码头、潍坊市摄影家协会鹭鸟拍摄基地、“湖畔人家”民俗文化小院等景点,开工建设仙月湖半岛群生态景观绿化长廊和南山农场,打造“槐香幽谷”“松海听涛”“悠然南山”等景观,正申报国家级湿地公园和省级生态小镇。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建设“万亩有机高效农业特色产业园”,扩建生态莲藕示范区,打造“荷塘月色”景观,培育了一批优质黄烟、富硒芋头和地瓜种植基地,成立了马头山核桃等3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白塔”牌有机芋头荣获“中国特产知名品牌”“中华饮食文化特色精品”,并获准使用国家风筝联合会标志、吉祥物及唯一专利称号,正申报山东省著名商标;新建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完成农超对接。社会民生改善,规划建设白塔等5个农村新型社区,率先开工建设东篱湖畔社区,新建国家标准化库区小学投入使用。
  党工委书记孔德奎
管委会主任李富强
(赵保昌刘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