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26&rec=143&run=13

财政

【概况】2013年,全市公共财政收入完成383.9亿元,增长15.6%,高于全省平均3.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5位;全市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收入的比重为83%,高于全省平均5.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全市公共财政支出完成494亿元,增长16.1%,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医疗、就业和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文化体育、强农惠农等民生支出完成287.6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58.2%,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

筹集3亿元,按照“自然、生态、简约、质朴”的理念,实施虞河上游综合整治工程,对截污管道、桥梁、绿化景观、园路铺装、河道水系等进行综合整治和改造,全长11公里,打造小桥流水、以野为美的城郊公园——虞舜公园

【保障和改善民生】以普惠民生为导向,统筹财力向民生领域倾斜,加快公共财政建设步伐,着力构建城乡一体、覆盖全面、公平普惠、可持续的民生保障体系。(1)教育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完善义务教育保障机制,落实义务教育保障经费7.3亿元,提高特殊学校公用经费标准。针对贫困家庭学前儿童和不同阶段学生,实施各项免费、资助、救助政策,12万人次受益。实施义务教育重点工程,新建成41所城市义务教育学校,完成328所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新改扩建329所普惠性标准化幼儿园,解决“大班额”“入园难”等问题。(2)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综合运用创业补贴、岗位开发补贴、社保补贴等扶持政策,引领扶持大学生创业。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购买公益性岗位,帮扶失业人员和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统一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推进建设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大幅提高新农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和最高支付限额,启动大病医疗保险制度,缓解“看病贵”。建立高龄老人生活补贴制度,推行基本殡葬服务公益化,增进社会福利。继续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标准,扩大廉租住房保障范围,做好残疾人保障工作,编织好弱势群体生活的“安全网”。(3)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投入3.3亿元,重点支持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成立市场化运作平台,着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改进土地治理项目管理方式,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水平。政策性农业保险实现县域全覆盖,抵御农业生产风险能力明显提升。实施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促进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全年发放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各类惠农补贴16.9亿元,农村集中供水覆盖人口达到94.6%,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4)文体、交通等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市图书馆面向公众开放,新建成22个乡镇标准化图书馆,500个农家书屋完成数字化升级。新建全民健身工程686处,覆盖26个乡镇(街道)。改善居民出行条件,建成公共自行车停车站点708个,配置自行车近2万辆,建成自行车专用道178公里。加大公共安全投入,维护社会稳定。

【推进经济转型发展】把握新时期改革发展精神,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完善财税扶持政策,强化产业投入平台,优化发展软环境,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和经济转型发展。(1)完善产业政策支撑体系。围绕推进招商和转调创,制定实施重点产业招商优惠政策,推动全市招商工作开展。制定实施企业主辅业分离引导政策,引导扩大服务业投资,全市新增服务业企业2000家以上。鼓励发展总部经济,支持社会资本投资建设潍坊总部基地,全市引进企事业单位总部(分支机构)359家。综合运用贷款风险补偿、发行集优票据等政策措施,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完善创新创业政策,加大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力度,全年提供贴息贷款6.4亿元,帮助2万人实现创业或就业。(2)强化产业投入平台。加大产业专项资金市场化改革力度,以金融控股集团为依托,运用股权、债权等投入方式,滚动投入引导资金12亿元,撬动各类金融、社会资本投入40多亿元,有力地支持了重点产业园区、重大公共服务平台等项目建设。争取省批复潍坊市设立齐鲁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引入战略投资者,搭建辐射全省的农村产权评估、定价和交易平台。(3)优化发展软环境。实施“营改增”试点,1.2万户纳税人被纳入试点范围,减轻税收负担3.5亿元。在全省率先免征62项市级行政事业性收费,降低中心城区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标准,扩大实行后置收费的投资项目范围,落实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营造宽松的税费环境。

【支撑提升城市品质】围绕实施“提升市区”“突破滨海”等重大战略部署,改进资源管理运营方式,聚集各类要素资源,支撑城市建设,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质。(1)强化城市资源运营。加强土地资源储备,落实2300亩土地储备任务。创新融资方式,多渠道筹集73亿元,保障了城区道路改扩建、虞舜公园等重大项目建设。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加快运营市民健康中心,建设高端妇女儿童医院,推进文华等学校办学体制改革,打造高端医疗、教育品牌。推进文化艺术中心等功能体进行市场化运营,提升城市文化品质。在城市保洁、绿地养护等领域推广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提升城市管理水平。(2)改善城市环境。加大环境保护和治理投入,支持实施“386”环保行动,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在全省率先出台《黄标车提前淘汰补贴资金管理办法》,推进黄标车淘汰工作。实施“以奖代补”激励,提前4年完成10吨以下小锅炉淘汰任务。支持加大造林绿化力度,美化人民公园、植物园等休闲场所环境。(3)支持滨海突破发展。构建有利于滨海发展的财政体制,每年拿出市级财力的5%,用于支持滨海区建设发展。建立“飞地经济”长效保障机制,鼓励各县(市、区)在滨海设立园区,调动形成发展合力。筹集和运作滨海发展基金,撬动金融社会资本投入,为滨海发展注入动力。成立滨海教育投资发展公司,推进滨海科教创新区和公共实训基地建设。

【完善财政管理体系】坚持把改革创新贯穿财政工作始终,厘清政府和市场边界,深化财政体制机制改革,加强管理制度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加快转型发展。(1)推进财税制度改革。围绕提升市区战略,对各区不再实行收入增量按比例分享政策,改为以2012年各区上解数为基数,每年按10%比例递增上解,将更多财力下放,增加各区超收自留空间,充分调动各区发展积极性。争取财政部采纳潍坊市建议,从2014年起开征卤水资源税,增加全市地方税收,促进卤水资源集约利用和沿海生态环境保护。(2)改进创新财政管理。出台加强市级财政预算管理的30条意见,全面强化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管理。积极推进预算公开,全面公开财政总预决算、“三公”经费预算。严格厉行节约,继续压减一般性支出,统筹用于事业产业发展。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直接支付率达到79%,比上年提高7个百分点。推行公务卡结算方式,刷卡支出较上年增长1.5倍。加强政府采购、投资评审管理,市本级完成政府采购额27.5亿元、节支4.8亿元,完成财政投资评审额64亿元、净审减8.1亿元。加快规范化财政所建设,扎实开展财政监督检查,基础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3)深化综合配套改革。改革城建投融资体系,牵头整合市级政府投融资平台和建设开发类公司,搭建专业化、市场化的投融资主体,为城市建设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基础。深化公务用车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公车配备和更新机制,市直公车减少239辆,年交通费降低1/3。推进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谋求公共资源效益最大化,实施全市3处河道采砂经营权公开拍卖,溢价500%。
(李伟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