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25&rec=34&run=13

应急管理

【《山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宣传落实】 (1)采取多种形式,做好学习宣传工作。根据省通知精神,结合实际,要求各级各部门(单位)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在贯彻执行该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过程中的好做法、好经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在加大多种媒体宣传力度的同时,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报告会和座谈会等形式,扎实推进学习宣传活动。将《条例》列入全市干部培训内容,共举办干部培训班3次,培训领导干部580名。充分利用重大活动、重大节日等节点,创新宣教方式,对《条例》进行普及宣传。(2)印制《潍坊市市民应急知识手册》(简称《手册》)。10月22日,在世界风筝都广场举行了《手册》首发式,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白峰同志出席并致辞。创新发行方式,利用邮政投递网络把10万份《手册》分送到市区居民家中,让市民熟悉掌握防灾应急各项常识和技能,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公共安全文化氛围逐渐形成。

【突发事件信息员队伍建设】 (1)完善信息联络员队伍,构筑全覆盖网络格局。重点加强了以应急管理专业人员为骨干的突发事件信息员队伍建设,突出优化了各村、镇、企业等兼职信息员队伍。目前,纵向以市、县、乡三级专业信息员为主,横向以部门、单位为辅的信息员网络已经建成。同时,通过加强与“110”报警平台、“12345”市长公开电话、“12319”市政热线、“12350”安全生产投诉等服务平台的互联互通,有效扩大了各类突发事件的信息来源,相对隐性扩大了信息员队伍。(2)加强队伍自身建设,严格选拔考核标准。严格把好入口关,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各级各部门分别从本级本系统选派了政治敏锐、责任心强、熟悉工作规程和各类突发事件特点的精干人员充实到信息员队伍中来。同时还从政治上、生活上关心爱护信息报告人员。建立了常规检查与应急检查相结合的督查制度,确保了各项应急防控措施落到实处。(3)强化培训,提高人员素质。根据全市2012年度应急管理工作培训计划,重点突出了《条例》、应急预案、应急规划、安全预防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以举办各类防灾减灾活动日宣传活动为契机,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积极推广和普及应急管理知识。同时,积极推进培训模式创新,在以培训机构为主导的前提下,采取走出去学、请进来教、送知识上门等多种方式,组织各类应急培训146次,其中有3000多名专、兼职信息员参加了培训。

【平台和网络建设】 (1)不断完善和创新应急平台建设,加大推广使用进度。对潍坊市应急管理平台十余项功能进行了整合,逐步实现了资源共享。新建视频平台,将公安、环保、市政、水利等视频资源全部接入市应急平台,实现了实时监控。平台已成功借助遍及全市的“协同统一办公平台”电子政务网络,实现了全市范围的系统推广工作。为切实推进县级平台的建设,下发了《关于加快政府应急管理平台推广使用工作的通知》,对各县市区建设平台提出具体要求,对市级范围内的推广使用明确了时限。为保证平台的灵活性、及时性,与电信公司潍坊分公司进行合作,推出了平台的移动版本,配发双模双待智能应急终端,保证了移动平台系统的正常运行,目前,全市已发送应急终端1100余部。(2)进一步完善应急监测网络,提升预警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在全市设立了626处公共卫生综合监测点,实行日报告制度;在综合医院设立流感监测点,实行定时监测报告制度;在职业危害场所和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及直线加速器的医疗卫生单位建立了危害因素监测和负责人责任报告制度。为切实加强对各类重点企业的监测,按照属地分级管理的原则,对全市1384家企业的3368个重大危险源进行了技术分类,逐个落实监管责任,做到能控可控。严格落实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警示告知、日常监测、评估评价等多项管理制度,申报企业达3527家。

【应急管理工作】 (1)加强应急管理体制建设。进一步健全市县乡三级应急管理体系。2011年8月份,对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组成人员进行调整充实后重新公布,确保了对全市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完善考核监督机制,将应急管理工作纳入全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截止2012年,全市12个县市区已全部成立了应急管理专门机构,其中正科级7个、副科级5个,全市117个镇、街道也成立了应急机构,明确了办事人员。(2)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协作机制。协调职能部门根据各自专业优势,建立了协同应对灾害性突发事件的预报预警和救援机制。加强与周边市和省属驻潍单位的联系,建立定期会商制度,完善了跨区域救援应急处置协作机制。在积极推进与淄博市和省高速公路交警支队沟通协商并签订合作协议的基础上,2011年11月1日,又与日照市签订了《潍坊市日照市应急管理区域合作协议》。(3)建立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机制。创新突发事件信息发布方式,通过宣传培训,让广大市民熟悉预警信息和灾情警报发布方式,畅通了信息发布渠道。全年发布气象预警信息52期、海洋预警预报信息157次,处置渔船报警信息20次,救助海上自然灾害险情渔船2艘,救助渔民26人,挽回经济损失441.83万元。

【突发事件应对情况】 (1)抓信息报送。及时下发了《关于实行应急信息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的通知》,对全市范围内实行应急信息“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进行了明确,建立了遍及全市的专职应急信息员队伍。创新信息报送情况通报制度,对迟报、谎报、瞒报、漏报等行为在进行纸质通报的同时,充分发挥平台短信息功能,以手机短信息形式通报各县市区和市直部门、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收到了良好效果。(2)抓流程规范。制定完善了《应急管理工作规范》。科学制定突发事件处置流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山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等有关规定,制定完善了突发事件处置流程。在做到流程上墙的同时,结合全市应急平台建设,对利用平台处置突发事件流程进行了统一。(3)抓预案完善。科学修编各类应急预案,共编制市级应急预案205个,部门应急预案175个,县市区级预案713个,全市上下统一的应急救援预案体系基本建立。同时,对预案实行了动态管理机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有关工作的通知》,先后制定和修订了《潍坊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潍坊市城市桥梁安全应急预案》等11个预案。同时,认真组织预案演练,2011年,全市各级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规模性应急预案演练5000余次,开展演练活动的部门70多个,参与演练单位3100多个,参与演练人员近120万人次。

【应急保障建设】 (1)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突发事件应对力量。2012年,全市12个县市区已全部建立了以公安消防队伍为骨干、装备器材配备齐全的综合性应急救援大队,同时有64个镇和25个处于城乡结合部的街道也建成了政府专职消防队。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也取得了新进展,市水利局组建防汛应急抢险常备队51支、62万人,其中常备队2万人、抢险队20万人、后备队40万人;市安监局建立了各类安全生产救援队伍22支、2800余人,企业自备专职消防队伍11支。市卫生局成立了传染病防控、中毒控制、医疗救治、预测预警4个专家组和应对重大传染病疫情、不明原因疾病、食物中毒、职业中毒、辐射事故、重大自然灾害、反恐7支综合应急队伍及消杀大队。(2)完善应急资源储备制度,提高应急装备水平。建立健全了全市应急物资监测网络和应急物资生产、储备、调拨征用、紧急配送体系,为应急处置和恢复重建提供有力保障。其中市水利局针对防汛工作储备麻袋66.8万条,编织袋275.1万条,土工布42万平方米,铁丝144.5吨,木料4247.6立方米,砂石土料17.3万立方米,橡皮舟7只、冲锋舟20只,机动船46艘,各类救生器具4266件。(3)加大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力度,提高应急救援能力。截止2012年,全市建成区已有应急避难场所125处,总面积达280余万平方米,人均避难场所面积达到2.38平方米,大大提高了全市应急救援保障和防灾减灾能力,基本形成了覆盖整个建成区的应急避难场所网络。其中风筝都纪念广场、奥体中心公园、坊子区凤凰广场等应急避难场所已创建为国家一类应急避难场所。

【完善安全监管体制】 在市直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健全监管机构,强化监管职能,完善监管手段,创新监管方式。市经信委、教育局、建设局、交通局、水利局、海洋与渔业局、林业局、商务局、农机局等9个部门已设立了专门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科室。市教育局对校园安全实行项目管理,建立校园安全生产事故报告、问责、处理长效机制,并通过推行校车公交化、专业化等方式,加强校车安全管理。市海洋与渔业局开展“平安渔业”工程建设,所有渔船分别配备了CDMA定位终端设备、AIS渔船防碰终端设备或北斗卫星定位终端设备。市交通局对运输车辆在安装GPS基础上,又配置了车辆视频监控系统,对车辆运行中驾驶员操作、换驾规范、车厢内载客等情况进行全过程录像监控。在县市区、市属开发区,重点按照“横向抓网格管理,不留死角;纵向抓基层基础,不留空档”的创新要求,抓典型、树样板,不断推动监管方式的创新。

【强化风险隐患排查工作】 把风险隐患排查作为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基础性工作来抓,落实领导责任,实行安全生产“一岗双责”,把安全生产列入年终考评“一票否决”,加大了对安全生产的考核力度。建立了安全生产警示制度,把7月10日作为市安全生产警示日,并且每年的警示日都安排一次主题教育活动。强化对重点领域、行业、部位安全管理的监督检查,严密防范各类安全事故。深入持续开展烟花爆竹“打非”专项斗争,全年查处案件25起,收缴鞭炮90余万头,刑事拘留35人,确保了节日和重要会议的安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