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会上的总结发言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25&rec=2&run=13

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会上的总结发言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谋求更高层次发展
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会上的总结发言
中共潍坊市委书记 杜昌文
(2013年8月26日)
这次读书会,是在“三期”叠加、转型发展的关键历史当口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主题十分明确,就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大(以下简称“党的十八大”或者“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交流重点课题调研成果,大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谋求更高层次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推动十八大精神的学习贯彻,就改革开放、依法治国、经济建设、组织工作、反腐倡廉、宣传思想工作等作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十八大关于“四化同步”、“五位一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总体要求,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从今年4月份开始,我们组织开展了八个重点课题调研。这次调研,市级领导班子成员亲力亲为,各有关方面积极参与,既组织专家理论辅导、外出考察学习,又深入基层问计于民,集中全市干部群众的智慧,对重大课题进行了深入调研、深度思考、系统研究。主要体现为三个特点:一是坚持调查研究与学习提高相结合。围绕相关领域的重大问题,深入学习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研究相关理论知识,悉心把握政策导向,自觉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来分析和思考问题,升华了理念,提升了境界。二是坚持总结过去与谋划未来相结合。认真总结这些年潍坊改革发展的经验,以此为借鉴,结合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思考和谋划未来,理清了发展思路,提出了重点领域发展的理念、目标和举措,并力求把理念转换成指导原则,把目标转换成发展任务,把措施转换成长效机制。三是坚持调查研究与推进工作相结合。坚持边学边干边研究,通过调查研究谋划新思路,通过新的实践丰富调研成果,实现了两不误、两促进,特别是围绕“四一三”战略重点,推动招商与“转、调、创”取得良好成效。应该说,整个调研过程是集思广益、民主决策的过程,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是学习提高、转变作风的过程,达到了预期目的。
当前,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已经发生重大变化,面临许多新问题,特别是产能过剩、用地受限、环境约束、城乡分割、人才短缺等问题尤为突出,其中有些问题还将常态化。在这种形势下,推动科学发展、文明发展、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由追求数量和速度转到追求质量和效益上来,谋求更高层次发展,这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根本之策,对此谁认识到位、行动自觉,谁就能争得发展主动,反之必然步步被动。理论彻底性是信念坚定性和行动自觉性的基础,在思想认识上解决好为什么要转、向哪里转、怎么转的问题,在自觉意义上推动转型升级,面向未来谋求更高层次发展极为重要。为此,结合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调研成果,我就推进经济转型升级、谋求更高层次发展需要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作个发言,供大家研究和把握。
一、关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提升产业层次
总书记强调,产业结构调整是大势所趋、刻不容缓,调整的主要方向是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大力调整制造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当前最突出的是化解产能过剩。这些年来,我们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农业总体上保持了领先,工业总量突破万亿、效益稳步提升,服务业发展不断加快,但产业结构不合理、质量效益不高的问题还相当突出,这其中有工业结构偏重、服务业比重较低等问题,但根本的是产业层次和生产方式问题。面对外需低迷、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国内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要素成本上升等诸多压力,必须把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首要任务,以此来提高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从潍坊实际出发,总的要把握区域分工定位,发挥比较优势,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以建设“四个基地”为重点,推动农业品牌化、工业信息化、服务业社会化,引领和带动三次产业向更高层次迈进。在实际工作中,要一手抓招商与转调创,大力实施“三个倍增”计划,着力扩大优质增量,一手抓现有企业的转型升级,加快提升产业素质,增创潍坊产业发展的新优势。
农业是潍坊的一大“亮点”,在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每个时期几乎都是走在前头的。在十八大提出“四化同步”、“五位一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面临着如何再造农业新优势、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大课题。由于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长期以来,我们把解决温饱问题作为农业发展的主要任务,追求产量成为必须。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产品质量已成为主要矛盾和社会热点,人们都渴望吃上高质量的放心食品,这方面的市场需求日益旺盛且市场结构急剧分化。而另一方面,由于诚信缺失和市场信号混乱,农产品优质不优价的问题相当突出,导致农民没有生产优质农产品的积极性。顺应人们“吃好”的愿望、满足市场普遍的需求,农业发展必须由产量导向转向质量导向。关键是破解优质不优价这个瓶颈,发展品牌农业围绕高端市场,生产高质量产品,获取相应的高效益,用品牌把高端高质和高效连接起来,以此为生产者提供效益保障,为消费者提供质量保障,形成良性循环。因此,要把农业品牌化作为农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以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为依托,大力发展高端高质高效农业,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打造潍坊继农业产业化之后的品牌农业新优势。为此,当前要突出抓好几个关键环节。一是要打造好中国食品谷这个高端平台。充分发挥在标准制订、质量检测、科技研发、市场营销、品牌培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使之成为我市品牌农业发展的龙头。二是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实施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企业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建设好潍坊食品安全区,全面提高农业的质量效益。三是要深化农村产权改革。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互动发展机制,为建设品牌农业提供制度保障。四是要整合政策资源。着眼新的发展要求,对各类农业扶持政策进行梳理整合和优化配置,使之更好地发挥促进品牌农业建设的效能。
工业是潍坊的当家产业。当前我市工业发展既面临新技术革命孕育突破和区域经济再分工的重要机遇,同时也面对来自国际和国内的严峻挑战,特别是整体效益水平比较低。必须敏锐把握机遇,把挑战作为动力,从战略上谋划推动工业转型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WTO后,我国充分利用开放红利和低成本优势迅速成为“世界工厂”,在这个过程中工业产能不断扩大,且具有明显的速度效益型特征。在国际市场低迷、供求关系逆转和综合成本上升的情况下,由于多数产业处于全球产业链低端,盈利水平普遍下降,竞争优势正在逐步丧失。利润是质量效益的集中体现,是衡量产业水平和企业素质的主要标志,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必须由产能导向转为利润导向。关键是把握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新趋向,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加快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全面提高我市工业素质和竞争力。应重点从四个方面着力。一是推动技术信息化。制约我国工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在于装备工业落后,要害是缺乏技术原创能力,后发赶超关键要紧紧抓住信息化这一重大历史机遇。要加快运用现代信息手段武装工业,大力推动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管理、营销等环节的集成应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特别要在发动机、变速箱等优势领域率先突破,打造国际动力城,带动整个工业转型升级。二是推动制造服务化。制造服务化既能延伸产品的功能,又能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还能促进企业由追求产能向追求利润转变。要把服务化作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大力发展制造服务和服务制造,推动企业由单纯卖产品向为用户提供综合服务甚至整体解决方案转变,提升企业竞争力,拓展利润空间。三是推动经营集约化。集约化经营通过要素资源的集中高效节约利用,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回报,是增进效益和效率的重要途径。要加快推进工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大力推动集约发展,一方面围绕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加快培育优势主导产业、特别是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产业;一方面实施集群布局,发展专业配套,着力打造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实现利润和综合效益最大化。四是推动服务外包化。服务外包是效率型经济的集中体现,也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要按照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大力推进企业主辅分离,引导企业将价值链中的非核心业务剥离外包,集中力量发展主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经济运行效益。推进工业“四化”发展,实行利润导向,关键是转变企业和政府的发展理念。单纯依靠减税让利等优惠政策,不仅不能传递转型升级压力,也有悖公平竞争的市场法则。面对新的发展要求,企业要围绕利润最大化来调整发展战略,转变盈利模式,面向市场加快技术、管理和商业模式创新,通过提升自身素质增强盈利能力。特别是困难企业必须从转型升级中谋求出路,依靠转型发展焕发生机活力。滨海要率先突破,为全市工业转型升级提供示范。政府要加强对企业转型升级的引导、服务和推动,着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第一要按照“四化”要求主动帮助企业诊断问题,引导企业以利润为中心来转型升级,并提供相应服务和支持;第二要舍得花代价、下功夫推动信息产业发展,提高社会化信息服务水平;第三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和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信息化支撑条件。要把化解过剩产能作为重要契机,坚持利润导向、生态标准和市场机制,通过抓好“四个一批”,实现优胜劣汰和转型升级。
服务业是我市经济结构中的突出短板,不仅在三次产业中占比小,而且整体层次不高,这是制约我市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所在。现代经济与传统经济区别最显著的标志,在于生产方式不同。现在,企业服务需要外包,政府公共服务需要购买,老百姓生活服务需要提升,服务业发展滞后,不仅难以满足市场需求,而且阻碍生产方式转变,制约经济转型升级。必须从更高的意义上认识服务业发展,着眼构建社会化大生产新格局,彻底改变“小而全”、“大而全”的生产方式,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关键要推进服务业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规范化。社会化,就是最大限度地实现各类服务的外包,促进社会化大生产,为此要大力发展社会化的新型服务业态和市场化的专业服务主体;市场化,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在配置服务业发展资源中的作用,为此要深化改革开放,打破市场垄断,创新促进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专业化,就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类服务的个性化要求,为此要细化服务业分工,加强专业能力建设,提高服务品质和水平;规范化,就是最大限度地保证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为此要健全完善各类服务标准和规范并严格监管。在工作推进中,主要抓好三个环节。一是加快主辅分离。抓住“营改增”税制改革机遇,抓好企业主辅分离方案落实,推动企业服务外包化,并以此为契机培育新型服务主体,形成覆盖生产生活全过程的服务体系。二是加快培育新兴业态。要培育信息服务业态,推动信息技术在更广领域的深度运用,利用信息技术整合资源,推动行业融合发展,打造一批智慧型服务企业,尤其是要加快云计算服务平台建设,共享大数据;要大力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加快建设现代物流基地;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建设文化创意旅游基地,重点突破工业设计,促进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增强文化软实力;要创新金融服务,积极发展金融租赁、融资担保、信托服务等,推进政银企有效对接,为企业提供高效的融资服务。三是搭建服务平台。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在大力推进相应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推动各类服务业园区建设,特别要建设好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金融综合服务平台,靠规范高效的社会化服务打造对投资者有吸引力的营商环境。
二、关于有序推进城镇化,着力破解二元结构
总书记指出,有序推进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我国经济发展和扩大内需最主要的潜力所在,同时强调城镇化的路子必须走正,人口市民化是城镇化工作的重点等。近年来,我市的城镇化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不仅中心城市首位度不高,吸引辐射带动力不强,而且小城镇发展滞后的问题也相当突出,尤其是小城镇发展与农业现代化没有形成良性互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重在统筹城乡。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重在产城融合。推进城镇化的要义在于改变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形成统一市场,建设市民社会,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因此,要按照中央的战略部署,着眼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构建新型城镇体系,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城乡统筹、产城融合,加快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市民社会转型。围绕实现这一目标,要重点把握好几个关键环节。一要搞好总体布局。把握城镇化发展规律和我市人口转移的阶段性特征及未来趋势,根据城镇化发展的总体目标、阶段性目标,科学测算到不同的时间节点,全市需要转移的农村人口数量,围绕这个目标倒推设计新型城镇化体系的布局,研究人到哪里去,从中心城市、县城、小城镇、农村社区四个层面,做好承接人口转移的保障准备,推动农民市民化,确保城镇化不走弯路。二要明确功能定位。中心城市是全市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要站在比县城更高的层次上来定位,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文化教育、现代金融等高端服务业,面向市域强化服务功能,增强向心力、凝聚力和辐射带动力。县城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单元,要重点培育优势主导产业,并配套完善相应服务功能和带动县域发展的服务功能。小城镇是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互动发展的主要节点,要重点强化为农业现代化服务的功能和聚集人口的能力。农村社区是小城镇的组成部分,要重点强化公共服务和管理功能,建设安定有序、文明和谐的生活家园。我们之所以要提升城区,主要是解决中心城市首位度不高、服务能力不强的问题,以及县城功能不完善的问题。三要突出发展重点。把加快小城镇发展作为推进城镇化的突出重点来抓,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农业的各类专业化服务,提升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培育特色产业,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推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互促联动。开发“两河”是推进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互动发展的重要抓手,要坚持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基础先行、产镇融合,着力打造整合农村内部资源和吸引聚集外部资源的大平台,把“两河”建设成为全市的生态带、经济发展隆起带、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联动示范区。四要突破瓶颈制约。针对制约城镇化发展的瓶颈,重点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农村产权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惠农政策等方面,积极探索试验,努力改革创新,为有序推进城镇化趟出路子、提供借鉴。
三、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切实保障永续发展
总书记强调,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换来的经济增长,不仅会产生大量经济问题,而且会产生大量的社会和政治问题,强调要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并语重心长地讲,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没有别的选择。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载体,建设生态文明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这一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目的是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和谐相处。由于长期的过度开发、粗放利用,我们的生态环境承载力已接近极限,环境污染已相当严重,不仅严重制约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而且成为未来发展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尤其是成为关系老百姓生命健康的重大问题。总书记讲没有别的选择,我们更没有退路,必须以壮士断腕的精神,下最大的决心把这个问题解决好。关键是彻底转变发展的理念,变生态环保服从经济社会发展为经济社会建设必须顺应和遵循自然规律,既要实现当代人物质上的富裕,又要为后人留下青山、绿水、蓝天。为此,一定要坚持生态优先,树立发展是政绩、保护环境也是政绩而且是更重要的政绩的观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自觉走文明发展的道路,宁肯发展慢一点也要把生态环境治理好、保护好,决不能为追求增长速度而牺牲生态环境,决不能为一时发展破坏生态、竭泽而渔、贻害子孙后代。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核心是科学开发利用自然,关键是使我们的产业结构、空间布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与资源禀赋条件、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建设美丽家园,实现永续发展。为此,一要搞好空间布局规划。按照区域开发功能定位,坚持全域统筹,搞好顶层设计,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并落实到各类发展规划上,刚性约束、确保执行。南部山区作为生态保护区、峡山生态经济发展区作为水源地,要划定保护范围,严守生态红线,严禁上工业项目,绝对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理由去糟蹋环境、破坏生态。二要加大治理力度。大力推行清洁生产,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倡导低碳生活,全面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新上项目必须符合生态环保要求,现有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必须下决心解决,滨海开发必须在起步阶段就整体纳入生态文明轨道,使生态环保成为潍坊的品牌、代表潍坊的形象,让老百姓为潍坊的生态环境感到自豪,绝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当前,要集中组织开展“三八六”环保行动,务求取得实效,让老百姓看到希望和变化,切实改善和维护潍坊的生态文明形象,筑牢转型发展的坚实基础。三要完善体制机制。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对此,一方面要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制度,加大执法问责力度,特别要完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加大对生态环保考核的权重,以此衡量各级干部的执政理念、百姓情怀、水平能力,对完不成目标任务、造成重大失误的要进行严格问责,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对非法排污、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要依法严惩并在全社会公开曝光。另一方面,要按照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形成奖补导向机制,对节约资源、减少排放的地区和企业实行奖励,增加消耗和排放的地区和企业要交纳补偿,用市场手段和利益杠杆推动节能减排,这是最根本、最长远的机制,要抓紧建立起来。
四、关于强化三个基础工程,着力提高支撑能力
水利、交通、能源既是转型升级的重要方面,也是科学发展的基础支撑。要立足有效保障可持续发展,科学分析发展现状和未来需求,特别是未来可能形成的瓶颈制约,坚持基础先行,强化薄弱环节,提高保障能力。
一是培育水生态。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既不可或缺又无以替代。潍坊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城市,水资源短缺是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瓶颈。由于开发过度、粗放利用、保护不力,水资源短缺、水灾害威胁、水生态退化等问题已相当突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保障永续发展,必须把水生态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关键是转变治水理念、用水方式、生产方式,坚持以水定需、因水制宜、量水而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相适应。要以创建水生态文明城市为目标,着眼未来生产、生活、生态用水需求,注重“开源”,着力“节流”,综合施策,科学发展。要把建设现代水网体系作为基础性工程来抓,抓紧规划和建设一批水系连通、农田水利、雨洪水资源利用等水资源调配和高效利用工程,实现多种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要结合“两河”开发,统筹做好水质保护、水源利用、生态涵养等方面的工作。要下大气力治理水污染,彻底解决污水直排问题,综合治理漏斗区,搞好河道生态修复和湿地建设,努力打造优良的水生态环境。当前,要切实抓好滨海水资源保障,按照未来发展目标,完善滨海区水利规划,加快生态水利工程体系建设,切实保障开发需要。
二是建设大枢纽。交通是支撑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区域竞争的重要筹码。我市地处山东的地理中心,又是连接济青的必由之路。国家新一轮交通规划把潍坊定为山东半岛的主枢纽,半岛城市群高铁规划也把潍坊作为枢纽城市,这是重大的历史机遇。要着眼长远,抓住机遇,加快建设连接东西、贯通南北、快速通达的交通大枢纽,构建现代综合运输网络体系,打造山东半岛交通枢纽城市。当前,要加快编制大枢纽规划,指导各项工作的开展。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转变交通发展方式,自觉追求高效率、低成本、低碳化,在保障发展需求的同时,兼顾好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已开工建设的潍日高速、潍坊港扩建、火车站南广场改造等重点工程要加快推进,机场迁建、高铁枢纽、济青中线、疏港铁路等重大工程要加快进度,争取早日开工。有关部门要加强与有关省直部门和国家部委的沟通衔接,积极向上争取政策、资金和资源,争取更多项目列入国家和省建设规划。
三是发展新能源。能源直接关系国计民生,能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我市能源结构不够合理,利用效率偏低,新能源发展不够快,必须按照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和利用方式,加快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要着眼绿色低碳发展,加快调整能源结构,控制减少传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消耗,大力支持发展新能源。要强化节能提效,积极研发、推广和应用节能技术装备,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强化制度机制建设,促进能源利用方式转变。要把能源供应安全作为重要任务,加强煤电油运基础设施建设,超前建设一批输变电、热电联产、油气管网等重大能源工程,保障能源供应。
五、关于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增强发展动力
总书记强调,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动改革,特别强调要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作为下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取向。近年来,我们抓住作为全省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的机遇,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但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很多,尤其是与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还不适应。改革是最大的红利,是推动转型发展的最大动力。深化改革核心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实质是政府转型,重要目标是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扩大开放,深度参与国际市场分工,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融入世界经济大格局。为此,要重点抓好几个环节。一是培育市场主体。市场主体是市场活力之本。要消除行政壁垒,放宽行业限制,降低准入门槛,简化审批手续,催生更多的市场主体。要深化农村产权交易流转、城乡要素市场、投融资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促进要素资源充分流动和优化组合,为市场主体成长发育创造良好条件。二是强化市场机制。市场经济,企业出资,企业决策,适不适应市场、亏不亏,企业自己最清楚。要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与中介组织彻底脱钩,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凡是市场和企业能够决定的都交给市场,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竞争的市场体系,让市场主体依法享有充分的自主权。三是规范市场秩序。要创新政府管理服务,由过去的“重批轻管”、“只批不管”向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转变,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现代政府管理模式,并着力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国内领先的营商环境。四是创新社会发展机制。要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加快建立现代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制度。积极培育发展社会组织,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进入社会事业领域,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社会管理服务中的作用。
六、关于发展科教事业,增强文化软实力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把发展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轨道上来,首先必须提升人的价值追求和知识能力。这些年,我们大力实施科教兴潍和人才强市战略,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着力推动科技创新,广泛开展文明创建,教育、科技、人才支撑能力不断提高。但从宏观和战略的高度看,按照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两个不适应。一是人们的价值追求、知识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适应;二是教育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人才成长规律不适应。必须加快构建现代市民培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着眼提升人的素质能力,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转型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自立、公正、秩序、进步成为全体潍坊人的共同价值追求。要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核心,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把人口资源变成人口财富。尤其要抓住建设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的机遇,围绕破解企业用工难、学生就业难、职业院校招生难,打破“天花板”,贯通“立交桥”,加快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创办潍坊科技大学,建设全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打造山东半岛乃至环渤海地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训基地。科技是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支撑,要重点围绕“四个基地”建设,加快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为此要高度重视高端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面向全国、全球搭建整合利用科技资源的平台,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七、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总书记强调,要切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把握好改善民生的导向,一切从基本国情出发,着力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坚决守住底线。这些年,我们坚持惠民生、促和谐、保稳定,持续加大民生投入,不断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但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一些涉及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尤其是在经济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社会矛盾易发多发且容易激化。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转变重经济发展轻社会建设的观念,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加强社会建设,目的是构建和谐社会,关键要加强统筹、抓住根本,保证基本,守住底线。要着眼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重点把握好四个关键环节。一是保障基本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重点在保基本、守底线上多下工夫,加快建立普遍均等、规范高效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好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着力解决好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饮水安全、食品安全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特别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今年要确保实现全覆盖。二是完善单元机制。要积极推进以城乡社区为基本单元的公共服务,强化自治和服务功能,健全管理服务机制,推进社区居民依法自治管理和自我服务,培育社区公益组织,发挥驻区各方面的积极作用,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农村是社会建设和管理的薄弱环节,要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逐步把农村纳入社区化管理轨道。三是优化系统功能。要把工作重心更多地放在基层,把人力物力财力更多地投到基层,把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基本公共服务下沉到基层,并注意整体优化、系统提升,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四是强化基础管理。要注重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切实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增强群众安全感。要毫不放松地抓好安全生产,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强化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确保公共安全。
八、关于转变干部作风,提高推动科学发展能力
总书记强调,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作风建设,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集中解决“四风”问题;强调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有案必查、有腐必惩,“老虎”、“苍蝇”一起打。在每一个发展阶段,我们都把作风建设作为实现发展目标的重要保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特别是严格执行中央和省委转变作风的规定,取得新的明显成效。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在各级班子和干部队伍中,“四风”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违规违纪甚至违法的问题时有发生。同时,面对“三期”叠加、转型发展的新形势,面对“四化同步”、“五位一体”统筹发展的新要求,面对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发展进入转型期、稳定进入矛盾凸显期的新情况,各级干部的发展理念、素质能力、精神状态还不适应。必须加快作风转变,促进素质能力升级,特别要提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解决棘手问题的本领、妥善处置突发事件的功力、能干干好的水平。
一要强化创新思维。当今世界,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大量涌现,新知识新技术新模式层出不穷。创新是发展的本质,也是提高干部素质的内在要求。要把加强学习作为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根本途径,积极学习理论创新成果和现代产业发展、新型城镇化、科技信息等新知识,吸收借鉴新的理念、技术、体制、模式,进一步提升思想境界,增强创新思维能力,自觉把本地、本部门的工作放在全球全国的大格局中谋划,用世界眼光、战略思维来观察和思考问题,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推动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决不能因为个人在某一方面的素质缺陷丧失重大机遇、贻误事业发展。
二要强化组织落实。强化组织落实,既有能力问题,也有作风问题。面对复杂繁重的工作任务,要科学组织、系统谋划、统筹推进。要敢于担当、高度负责,正视问题、直面矛盾,该谁的事就由谁负责,该谁的责任就由谁来承担,决不能回避矛盾、敷衍塞责,坚决避免不成事、耽误事。要善作善成、善始善终,注重整合利用资源,用足用好政策,依法依规办事,创新方式方法,建立长效机制。
三要强化基层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组织建设是抓根本、谋长远的根基工程。从总体上看,我市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是有战斗力的,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信访反映基层干部问题方面尤为突出。越是在“叠加期”、转型期和矛盾多发期,就越要沉下去抓基层。要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一件大事,党委主要领导亲自抓,组织部门集中精力抓,全面推进后进班子整顿转化,集中解决基层党员干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建立健全密切联系群众、有效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提高班子的战斗力,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四要强化宣传引导。舆论宣传是关系政治安定、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进入信息化、全媒体、自媒体时代,我们面临全新的舆情世界,转变宣传工作的理念和方式,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尤为重要和迫切,必须高度重视、密切关注,把握规律、正确引导。一方面,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宣传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和重大政策措施,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凝聚发展共识。另一方面,要有效引导社会舆论,及时正确地传达党委政府的声音,妥善处理敏感性、倾向性问题,最大限度扩大正面声音,压缩负面信息空间,有效防范负面舆论误导视听,牢牢把握舆论引导的话语权、主动权。
五要强化作风建设。干部作风事关一个地方的风气,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绝对不是小事。严守政治纪律是对干部的基本要求,必须自觉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大局,坚决执行集体决议。要强化底线意识,提高底线要求,不仅要守住法律纪律底线,做到警钟长鸣,而且要守住作风、道德底线。要按照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不等不靠,自查自纠,自觉地照镜子、正衣冠、洗澡、治病,认真解决“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要严格执行改进作风的各项规定,从严要求,完善措施,强化监督,防止反弹。要一手抓防范、一手抓查处,着力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把制度的笼子织密、织严、织实,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遏制违纪违法行为,警示、教育和保护干部,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六要强化用人导向。事业成败的关键在人。用人导向问题,不仅决定一个地方能否有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还关系这个地方有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要坚持“三个导向”相统一,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和选拔任用机制,重点发展什么就重点考核什么,谁贡献突出就优先得到提拔重用,在考核优秀的干部中选用最适合岗位要求的人选,激励各级干事创业、科学发展。
总之,全市上下要按照市委年初工作部署,坚持不动摇、不变调、不折腾,扎扎实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确保完成既定目标任务。要根据中央新要求,认认真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谋求更高层次新发展。年底将召开市委全委会,在进一步深入学习习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化重点课题调研的基础上,围绕转型升级、科学发展,完善发展思路,作出总体部署,使潍坊整体跨入更高层次发展轨道,努力走出一条文明发展的路子,开创潍坊人民更加美好的未来。

[1] “三期”: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
[2] “四化同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3] “五位一体”: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4] “四一三”战略:“四个基地”是指倾力打造现代制造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文化创意旅游基地。“一个体系”,就是新型城镇化体系。“三个基础支撑”,就是要进一步强化水生态文明、交通枢纽和能源保障基础支撑。
[5] “三个倍增”:是指“四一三”八个战略重点的投资,以2012年为基数实现三年倍增(或到2017年增长两倍);地方财政收入中的税收部分,以2012年为基数实现五年倍增;城乡居民收入,以2010年为基数实现七年倍增。
[6] “三八六”环保行动:三,是指“三个目标”,即总量减排确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力争进入全省先进位次;市域河流水质全面消除劣Ⅴ类,消灭污水直排,实现污水“全收集治理、全湿地净化、全循环回用”;空气环境质量比“十一五”末改善20%以上,优良天数全年达到300天以上,“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全年达到180天以上,明显优于周边内陆城市,力争赶超青岛、烟台、威海等东部沿海城市。八,是指“八大战役”,即打响消灭污水直排战役,打响自备井整治战役,打响河道生态修复战役,打响推行“煤改气”战役,打响整治空气异味污染战役,打响淘汰黄标车战役,打响防控城市扬尘污染战役,打响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战役。六,是指“六项保障”,即强化组织协调,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强化执法监管,健全科技、法制和社会监督保障体系,强化倒逼机制,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强化市场作用,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强化自身建设,夯实环保工作基础,强化督查考核,提高治理成效。
[7] “四风”问题:是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8] “三个导向”:考核导向、发展导向、用人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