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25&rec=190&run=13

青州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青州市总面积1569平方公里,辖4个街道、8个镇,共1060个行政村(居),全市总人口91.86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9.1亿元,增长1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0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238.9亿元,增长13.3%;第三产业增加值168.2亿元,增长10.2%。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2%、64.9%和30.9%,分别拉动GDP增长0.48个、7.46个和3.5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2011年的9.0∶55.3∶35.7调整为9.3∶53.2∶37.5,三产比重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农业 2012年,完成农业总产值85亿元,增长5.4%,其中:粮食、瓜菜、果品、畜牧、花卉产业比重达95%以上。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08.1万亩,比上年下降6.0%;粮食总产量42.7万吨,下降2.96%。蔬菜面积37.6万亩,增长9.3%,蔬菜总产量136.8万吨,增长24.5%;瓜类面积12.2万亩,比上年略增,瓜类总产量44.8万吨,增长0.2%。水果总产量10.3万吨,增长4.7%。肉类总产量10.6万吨,同比增长6.9%;禽蛋产量3.1万吨,下降2.3%;奶类产量5.7万吨,比上年略增。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81.2万千瓦,增长1.1%。其中,节水灌溉类机械9867套,与上年持平;农用运输车44845辆,增长3.1%;农用拖拉机12097台,比上年略增;联合收获机2368台,下降0.8%;农村用电量69380万千瓦小时,增长6.0%;化肥使用量14.2万吨,下降2.2%。
工业及建筑业 201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83家(含烟厂,下同),实现总产值1323.3亿元,增长18.8%,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08.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15.8%,比年初提高了0.9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03.4亿元,增长18.5%;实现利税113.3亿元,增长18.9%;实现利润56.8亿元,增长19.6%。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281家,比上年增加27家;利润总额超过千万元的企业达176家,比上年增加67家;利税超过千万元的企业达241家,比上年增加7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耗量为153.96万吨标准煤,取水总量为1017.5万立方米,规模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和万元增加值水耗均超额完成节能目标。山起重型机械股份公司的“山起SHANQI及图”商标获“中国驰名商标”;山东魏仕照明科技有限公司“魏仕照明”品牌LED日光灯获山东省名牌;山东广通家纺有限公司的“佳德福jiadefu”商标、山东豪马克石油科技有限公司的“豪马克及图”商标等七家企业的商标获山东省著名商标。全市三级及以上资质建筑企业44家,签订合同额100.6亿元,其中,本年新签合同额54.0亿元,分别增长7.9%和5.0%;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人数为33360人,实现建筑业总产值70.1亿元,增长16.4%;营业收入64.0亿元,增长19.9%,利润总额5.8亿元,增长34.0%。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42万平方米,增长3.4%。
国内贸易、外经、旅游 2012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0.7亿元(不含中石化、中百等产业活动单位的分劈数据),比上年增长16.6%。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25.8亿元,增长16.6%,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4.9亿元,增长17.1%。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32.3%,化妆品类增长56.7%,金银珠宝类增长39.8%,家具类增长34.3%,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增长25.6%。全市进出口总额4.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1%。其中,出口3.5亿美元,增长9.8%,进口0.7亿美元,增长5.5%。全年合同利用外资8343万美元,增长9.2%。实际到账外资4109万美元,增长38%。外派劳务人员848人,增长4.6%。实现对外承包劳务营业额2604万元,增长56.1%。全市开工建设文化旅游项目40个,总投资420亿元,实行“青州旅游一票通”和“青州人免门票游青州”制度,“东方花都、文化青州”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云门山生态旅游度假区创建为省级旅游度假区。全市现有4A级旅游区3个,3A级旅游区3个,旅行社17家。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89.9万人次,增长19.3%。全市旅游总收入44.7亿元,增长22.5%。
固定资产投资及房地产 2012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2.6亿元,增长22.8%。从投资结构看,第一产业投资6.1亿元,增长35.5%;第二产业投资133.4亿元,增长22.2%;第三产业投资173.1亿元,增长23.5%;三次产业投资比重为2.0∶42.6∶55.4。2012年,全市施工项目436个,同比增加13个,增长3.1%。项目计划总投资577.5亿元,增长12.7%;项目平均投资规模呈增大趋势,达到13245万元,增长9.3%。2012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完成32.4亿元,同比增长19.6%。商品房销售面积110.2万平方米,增长0.3%,销售额43.8亿元,同比增长17.5%。
交通运输邮电业 2012年末,全市境内公路通车里程达2401公里,比上年末增加90.3公里。按行政等级分,国道89.4公里、省道181.4公里、县道213.2公里、乡道425.1公里、村道1491.9公里。按技术等级分,高速公路56.8公里,一级公路110.7公里,二级公路103.3公里,其他2130.2公里。全市拥有出租车469辆,客运班车293辆,客运线路50条,公交车326辆(含校车、小公交),公交线路40条(含校车线路17条)。加快发展绿色交通,新建自行车绿道75公里,建成公共自行车站点506个,投放自行车10000辆。全年完成公路货运周转量750595万吨公里,客运周转量77936万人公里。完成邮电业务总量5.9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其中,电信业务总量5.5亿元,增长16.5%;邮政业务总量4826.4万元(不含快递),增长4.5%。年末固定电话用户(含小灵通)达到16.2万户,比上年增长12.4%;移动电话115.2万部,比上年增长41.7%。年末互联网用户12.9万户,新增1.3万户。
财政、金融、保险 2012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60.6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7.1亿元,比上年增长24.6%。其中,税收收入21.1亿元,增长19.7%;非税收收入6.0亿元,增长45.4%。全年完成国地税收入59.0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其中,国税收入完成37.4亿元,地税收入完成21.6亿元,分别增长10.9%和24.3%。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2.2亿元,增长20.3%。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支出分别增长23.5%、26.5%、40.5%。新增银行2家,总量达到12家。截止到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49.4亿元,较年初增加84.4亿元,增长23.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02.0亿元,较年初增加43.3亿元,增长16.7%。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31.4亿元,较年初增加76.4亿元,增长29.9%。截至2012年年末,全市设立分支机构的保险公司共33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8.3亿元,比上年增长3.4%。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3.1亿元,增长32.5%;寿险保费收入5.3亿元,下降8.3%。全年财产险业务支付赔款10793.6万元,增长29.6%,赔付率为35.3%;寿险业务支付赔款10007.9万元,增长9.6%,赔付率为4.2%。
科学技术 2012年,全市实施各类科技项目20项,完成各类科技计划申报25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11项,潍坊市级11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1家,总数达到30家。潍坊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展到35处,其中本年新增5处;全市省级创新战略示范联盟发展到2处;新增院士工作站2处、潍坊市级重点实验室3处,新增数量居潍坊市各县市区第一;青州科技企业孵化器升级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专利申请量1315件,比上年增长49.6%,其中发明专利293件,增长229.2%;专利授权量953件,比上年同期增长41.4%。全市引进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243人,其中博士生3人。截至年末,全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9800人,比上年增长10.6%;其中,中级职称以上人员12965人;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达到650人,同比增长10.5%,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截止到2012年底,全市共有中国驰名商标5个,山东著名商标34个,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件。注册商标总数3168件,居潍坊市前列。全年新增山东名牌1个,累计拥有19个,办理企业标准登记428次。在潍坊市率先设立市长质量奖,由市政府对获得市长质量奖称号的组织和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全年共对539家企业的1120批次产品进行了抽检,其中对279家食品企业进行了检查,抽检食品样品584个,查处违法案件68起,有效地遏制了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行为。全年共进行各类气象服务722次,接受电视新闻天气预报专访18次,发布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44次,编发灾害预警决策服务短信30次,重要天气预报20次,撰写农气服务材料10篇。全年平均气温12.9℃,最高气温37.3℃,最低气温-17.2℃,累计降水量591.2毫米。
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2012年,全市拥有普通高中7处,在校生2.2万人;职业学校3处,在校生2万人;初中32处,在校生3万人;小学101处,在校生5.3万人;幼儿园189所,在园幼儿1.9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处,在校生76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巩固率100%。完成青州一中提升改造,旗城学校投入使用,新配备校车138部,基本实现城乡校车全覆盖。新成立民营非企业性质的“青州市十大文化艺术团体”,全市专业艺术团体达12个,专业文艺人员530人,演出696场次。实行政府买服务,公益性演出和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举办各种大型展览50次,组织大型文艺活动150次,送戏下乡260场次。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共为农民群众免费放映电影1.3万场次,建成农家书屋975家,覆盖全市95%的行政村。有线数字电视用户发展到20.6万户,有线数字电视入户率达到79.2%。全市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国家级1项,省级5项,潍坊市级29项。2012年,中心医院新院建设扎实推进,人民医院内科楼建成启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70万人,参合率100%;报销比例和封顶线不断提高,封顶线由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截至2012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856个,其中医院3个,乡镇卫生院14个,妇幼保健院1处,疗养院1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处,防治站所4处,民营医院12个,门诊部、所101处,村卫生室679处。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卫生技术人员8437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277人,护师3516人;床位6593张,其中医院5384张。输送的运动员在省级比赛中获金牌17枚、银牌9枚、铜牌17枚;在全国比赛中获得金牌5枚。在第30届夏季奥运会上,运动员成昌松参加了男子团体场地自行车竞速比赛并夺得第6名,创造了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的最佳战绩,同时这也是亚洲车队在奥运会上的最好成绩。
城乡建设 2012年,全市建成区面积48.7平方公里。新城综合商务中心21幢高层楼宇开工建设,古城片区完成魁星楼复建和古街改造,南阳河片区综合治理、西北片区开发等重点工程进展顺利。打通改造益王府路南段、海岱北路等11条市政道路和15条背街小巷。取缔占道经营集贸市场15处,新建便民市场10处。城区新增道路面积43.6万平方米,新增排水管道48公里;年末城市道路面积936万平方米,城市道路长度538.5公里,排水管道总长度640公里。城市绿化水平全面提升,新建10处公园绿地,建城区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6.61%和25.46平方米。城市供热面积不断扩大,新增供热面积30万平方米,年末城市集中供热面积达737.8万平方米;积极推广清洁能源的应用,新增天然气管道46公里,达429.7公里,天然气用气人数达25.6万人,全市天然气汽车加气站3座。全市小城镇建设完成公共基础设施投资12.4亿元,硬化镇村道路680万平方米,铺设供排水管道759.3公里,镇区道路硬化率达到98%以上,安装路灯24948盏。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3795套,完成农房建设和危房改造4220户。环卫一体化实现大跨越。建成13处垃圾中转站,城乡环卫一体化率达到91%以上。弥河镇被确定为全省“百镇建设示范行动”示范镇,黄楼街道被确定为潍坊市小城镇建设示范镇。
环境保护、安全生产 2012年,全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日平均分别为0.057毫克每标准立方米、0.048毫克每标准立方米、0.037毫克每标准立方米,达到国家控制标准。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100%,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达到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100%,集中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空气质量好于或等于二级天数达到356天。全市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219起,死亡56人,同比分别下降12.4%和3.4%。全年开展安全大检查20次,全市各级各部门共检查企业单位5255家次,整改事故隐患53841条。
人口、居民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 2012年,全市出生人口10480人,出生率11.41‰;死亡人口6733人,死亡率7.33‰;自然增长率4.08‰。据公安部门统计,年末全市户籍总户数268739户,户籍总人口918635人,其中男性463002人,女性455633人,平均每户家庭人口为3.42人。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797.1元,比上年增长13.4%,农民人均消费性支出8940.6元,增长2.4%。年末百户农村居民家庭拥有彩电108台,电冰箱91台,洗衣机88台,移动电话212部,摩托车63辆,生活用汽车32辆,农村居民人均居住住房面积39.47平方米。年末百户城区居民家庭拥有彩电115台,电冰箱100台,洗衣机99台,空调器106台,移动电话222部,家用计算机80台,家用汽车45辆,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3.16平方米。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达32877.5元,增长16.6%。2012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累计同比上涨2.5%,涨幅比上年回落3.1个百分点。分类别看,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五升三降”,其中,食品类上涨5.5%,烟酒及用品类上涨2.3%,衣着类上涨7.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3.6%,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上涨1.1%,交通及通信工具类下降0.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1%,居住类下降0.1%。2012年以来,全市居民消费价格累计同比涨幅呈现稳中趋降的走势,一季度上涨4.6%,上半年上涨3.9%,前三季度上涨3.0%,全年上涨2.5%。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3569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23%。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4800人,其中困难群体再就业688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747人,年末城镇职工登记失业率为2.9%,与上年末持平。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21216人。2012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1.5万人、12.9万人、10.4万人、5.2万人,比上年末分别增加11501人、5414人、1719人、20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扎实推进,参保人数达51.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5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3.3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174人。全市有敬老院8个,敬老院床位1956张,收养各类人员1475人。城市享受最低生活保障2493人,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340元,月人均补助水平由190元提高到215元。农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21206人,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000元,月人均补助水平由90元提高到117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不低于2700元提高到不低于3000元,农村分散供养标准由不低于1800元提高到不低于2200元。

【王府街道】 位于青州市城区中西部,面积143.5平方公里,辖18个城市社区、84个行政村,1.94万户,人口11.8万人,耕地面积4.12万亩。2012年,全街道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9亿元,比上年增长22.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880万元,比上年增长34.9%;工业实现销售收入382亿元,利税23.89亿元,分别增长35%和31%;农民人均纯收入12468元。
工业体系日益完善。现有坦博尔服饰、北联集团、泰丰城建、力王电力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0多家,拥有民营科技创业园、莲花盆电子工业园等镇级工业园3家,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其中“坦博尔”被评为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力王电力自主研发的“悬式复合玻璃绝缘子”获山东名牌称号。
商贸服务业蓬勃发展。人民商场、大利群等老牌商贸企业不断做大做强,青都国际饭店、盛宏假日酒店、青州宋城、义乌小商品城等一批新型服务企业遍地开花。辖区内风景名胜荟萃,有范公亭、博物馆、偶园、驼山滑雪场等景点,打造形成以“三村一山”为主体的西南山区生态特色旅游线,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各项城市建设工程扎实推进,新建20多个高档住宅小区,成立4个城市网格化社区,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持续提升。驻地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构筑形成了四纵四横“井”字形路网框架,以富贵养生苑托老中心为核心的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全力打造集休闲、旅游、托老、居住于一体的青州市西南次中心。
生态文明建设稳步实施。全面关停石灰窑、黏土砖厂和矿山企业,改造提升镇村道路62.8公里,完成路域绿化美化和荒山造林近万亩,生态环境大为改善。现代农业上档升级,是全国最大的蜜桃生产基地和干鲜果生产加工集散地,青州蜜桃荣获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桑蚕新品种繁育中心、羊奶加工等一批优质农业项目建设全面铺开。
党工委书记 吕耐彬
办事处主任 曲荣智

【益都街道】 位于青州市西北部,辖区面积56.1平方公里,辖13个社区、39个行政村,24053户,人口8.3万人,耕地面积4.02万亩。2012年,全街道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7.8亿元,比上年增长2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498万元,比上年增长8.2%;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87亿元,利税14亿元,分别增长21.8%和19%;第三产业增加值达33.9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3840元。
工业经济转型发展。规划建设了经济开发区益都项目区、镇区工业起步区,新上龙马新能源、尧王大输液等项目,建成3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新能源、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拥有尧王制药等年纳税过百万企业十余家。
物流业规范提升。引进中晨物流园等2家投资过10亿元市场,工业原材料城等大型市场投入运营,形成309国道物流产业带。新上天保工贸钢板型材等项目,向生产性物流迈进。
城市形象极大改善。联升富贵苑等花园式小区相继入住,提升背街小巷硬化亮化绿化水平,设立5处网格化大社区,推进精细化管理。
镇区建设按步实施。规划建设工业区等5大功能区,形成“井”字形道路体系,中医药服务楼投入使用,正在建设为民服务中心等5大中心。
现代农业蓬勃发展。拥有10家潍坊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发展马官水貂等特色农业基地,形成以309国道、吕东路为轴心的花卉苗木产业带。
党工委书记 赵凤鸣
办事处主任 王玉荣

【云门山街道】 位于青州市中心城区,东临花卉发展区、南接云门山生态文化旅游区,总面积67.8平方公里,辖63个行政村,6个居委会,人口10.8万人;其中,回族群众1.69万,企业30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9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7家,出口企业28家。
辖区交通便利,有五纵五横10条主要干道;旅游资源丰富,有云门山、驼山、广福寺、元代真教寺、昭德古街等名胜古迹,其中云驼风景区为国家4A级景区,昭德古街入选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工业基础良好,形成了以卡特彼勒山工为龙头,以卡特彼勒工业区为载体的高端工程机械制造产业聚集区;现代商贸服务业发展迅速,形成了大润发、中百佳乐家、泰丰购物广场为代表的现代商贸综合体,以海天干鲜货、瓜市副食品、传信楼服务鞋帽为代表的专业市场物流群;城市建设与管理水平较高,以中央商务区、世纪泰华城、亿丰时代广场为代表的东部新城建设初具规模,海岱苑、益王府等新型“网格化”城市社区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街道生态秀丽、宜商宜居,是青州市旅游、居住中心和新崛起的经济、商贸中心。
2012年,街道以打造“生态秀美宜居地、经济繁荣云门山”为目标,扎实抓好经济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先后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山东省社区建设示范街道、山东省公民道德建设示范点、山东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山东省爱国卫生模范街道、山东社会文化先进街道;被潍坊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街道”“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样板工程”“敬老模范街道”“全民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单位”“全市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党工委书记 冷传波
办事处主任 张红伟

【黄楼街道】 位于青州市东部城区,面积90平方公里,辖96个行政村,2.1万户,人口8.3万人,耕地面积8.8万亩。2012年,全街道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5.01亿元,比上年增长1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076万元,比上年增长26%;工业实现销售收入78.5亿元,利税5.3亿元,分别增长10.4%和26.8%;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7.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112元。
黄楼街道素有“中国花木之乡”“仙客来之乡”之美誉,先后获得省级卫生镇、省级文明镇、山东省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示范区、山东省最具竞争力旅游强镇、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2012年被潍坊市确定为“小城镇建设示范镇”。自2001年以来,连续成功举办12届花卉博览交易会,是2009年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举办地。2012年,全街道花卉种植面积达5.5万亩,发展花卉专业村52个,从业人员5.5万多人,种植业户1万多户,年产盆花2.4亿盆,花卉专业运输车1600多辆,花卉年产值36亿元,拥有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的中国北方花卉交易中心和占地35万平方米的智能温室花卉高科技园,年交易额56亿元,成为全国闻名的南花北运、北花南移中转站,长江以北最大的花卉生产基地和集散中心。
党工委书记 刘全林
办事处主任 袁晓颖

【弥河镇】 位于青州市城区南部,面积110平方公里,辖77个行政村,2万户,人口5.5万人,耕地面积4.8万亩。2012年,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3亿元,比上年增长2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519万元,比上年增长112%;工业实现销售收入683030万元,利税77004万元,分别增长21.5%和25%;第三产业增加值4675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143元。
镇党委、政府按照打造活力弥河、魅力弥河、和谐弥河、幸福弥河的工作思路,以全省“百镇建设示范行动”示范镇为总抓手,将全镇规划为北部工程机械工业片区、东部现代农业片区、西南生态文化旅游片区和中部综合服务区等四大片区,形成了“一城四区”的产业发展格局。工业发展提速增效。加快卡特彼勒工业园弥河项目区建设,落户了云内动力、欧泰隆重工、雷泰塑胶等13个过亿元项目,总投资47.3亿元,现已全部动工建设;现代农业提档升级。以中华盆景园、青州(国际)花卉创业园、山东华盛育种育苗中心等农业示范园区为依托,积极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旅游产业亮点凸显。坚持彰显文化特色与强化产业支撑并重,以云门山生态文化旅游项目和九龙峪生态度假区为依托,打造了西南生态旅游文化片区、东部花卉文化旅游片区、中部文化产业聚集区和弥河文化生态休闲带的“三区一带”文化旅游发展大格局,全面打响了“山水之间、文化弥河”旅游品牌。
党委书记 赵延福
镇  长 郇金刚

【王坟镇】 位于青州市西南部,面积229.6平方公里,辖100个行政村,1.4万户,人口5.03万人,耕地面积4.49万亩。2012年,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22亿元,比上年增长1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67.1万元,比上年增长31.3%;工业实现销售收入37.3亿元,利税2.7亿元,分别增长21%和21.42%;第三产业增加值达2.9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811元。
王坟镇生态环境优良,自然资源丰富。有仰天山国家森林公园、逄山森林公园、八喜谷生态农业观光园、清风寨风景区等旅游景点,年接待游客60余万人次。王坟镇是著名的干鲜果品生产基地,拥有通过QS认证的果品加工企业130多家,年产山楂系列制品8万吨,占全国山楂制品市场份额的70%左右,被誉为“中国山楂制品第一镇”。
王坟镇加快果品加工业发展,做大做活生态文章,提升镇村建设水平,统筹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力打造“生态家园、旅游胜地”,全镇经济社会呈现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良好态势。获得了全国首批生态建设示范区、中国优秀乡村旅游目的地、山东省环境优美乡镇、山东省旅游强乡镇、山东省特色产业镇、山东省文明镇、潍坊市十佳魅力城镇等多项荣誉称号。
党委书记 陈湘颖
镇  长 孙洪亮

【庙子镇】 位于青州市西南部,面积195.3平方公里,辖68个行政村,12186户,人口4.023万人,耕地面积3.2万亩。2012年,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6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540万元,比上年增长12.6%;工业实现销售收入698230万元,利税16500万元,分别增长17.73%和28.74%;第三产业增加值达648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225元。
2012年,庙子镇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显著成效。现代工业方面,完成庙子和楚家峪两个工业园区建设,打造工业转调示范区,共引进企业19家,投产达效11家。生态农业方面,流转土地6000亩,新建万亩苗木、万亩核桃、万亩林果、万亩杜仲四大经济林基地。旅游产业方面,建成开放泰和山、黄花溪和昭阳洞三个风景区,全年接待游客6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近1亿元。小城镇建设方面,制定镇区向北、向东扩展的规划,拓展城镇发展空间,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社会事业方面,全部完成校安工程、镇村道路建设、环卫一体化和平安亮化工程,完成90%以上村庄的安全饮水工程,植树造林8300亩163万株,敬老院配套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庙子镇先后被评为全省农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先进乡镇、潍坊市敬老模范单位、山东省一级五保供养服务机构。
党委书记 李晓红
镇  长 张洪刚

【邵庄镇】 东接青州市区,西与齐鲁石化毗邻,面积164.8平方公里,辖92个行政村,2.03万户,人口6.89万人,耕地面积7.96万亩。2012年,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725万元,增长59%,超额完成任务目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92.1亿元,利税7.1亿元,利润6亿元,分别增长40%、31%和3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200元,增长12%。
青州市峱山经济发展区自2006年11月在邵庄镇开工建设,规划总控制面积146平方公里,以汽车及机械装备制造、新能源开发、新型材料加工为主导产业,全力打造生态、科技、新型工业园区。截至2012年,已形成峱山、杏木山、月山、江淮、稷山五大项目区,基础设施配套基本实现“七通一平”,入驻江淮汽车、英科医疗制品等项目82个,建成投产企业48家,总投资360亿元。台头、文登两个镇级工业园落户企业47家。
邵庄镇属齐鲁文化圣地,历史文化悠久,文物古迹众多。境内石灰石、铁矿石资源丰富,有省内储量最大的褐铁矿。林果、畜牧养殖等有机农业初具规模,是有名的“柿子之乡”、“冬雪蜜桃之乡”。环境优美,有著名的尧王山、黑山、雀山等旅游风景区。
党委书记 赵宏伟
镇  长 赵新坤

【高柳镇】 位于青州市北部,面积96.6平方公里,辖71个行政村,15836户,人口5.3万人,耕地面积9.48万亩。2012年,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8.9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77.8万元,比上年增长25%;工业实现销售收入231600万元,利税19800万元,分别增长37%和35%;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93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113元。
高柳镇地处三市四县交界,交通条件便利,区位优势明显。现代农业发展迅速,形成有机蔬菜、畜牧养殖、粮食生产为主的高产高效农业格局;工业发展初具规模,依托阳河工业园,搭建了招商引资新平台,形成机械制造、钢结构加工、塑料农膜、精细化工等产业体系;社会事业稳步发展,教育、就医、道路、居住等民生改造工程全方位推进,形成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2012年,高柳镇获得全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二等奖、农业农村工作一等奖,被授予发展民营经济和园区建设先进镇、平安青州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党委书记 李世斌
镇  长 袁加龙

【何官镇】 位于青州市东北部,地处青州、寿光、广饶三县交界,东北与寿光相邻,西北与东营接壤,总面积115平方公里,辖74个行政村,19700多户,人口7.2万人,耕地面积13.8万多亩。镇区内交通便利,青银、东红高速公路交汇于境内,羊临路、济寿路穿境而过,青羊铁路横贯南北。2012年,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1亿元,同比增长15.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55万元,同比增长32.8%;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97800万元,利税15400万元,分别增长33.6%和67.2%;第三产业增加值达7356万元;居民人均纯收入10441元。
2012年,全镇工业经济发展迅速,强力推动口埠工业园、南张机械工业园、何官工业园扩容提升,园区内吉青化工、京青科技、方正机械、南张石油机械等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壮大。现代农业持续上档升级,有机农业特色鲜明,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88家,注册有“京青”牌、“地力生”牌辣椒、茄子等11个国家级绿色食品商标和“京青”牌辣椒等10个国家级有机食品商标。村镇基础设施完善,第三产业繁荣昌盛,社会事业长足发展,先后获得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省文明村镇、省卫生镇、省农机安全“十百千万”示范单位、省无邪教镇、省人口普查先进集体、省幸福进万家活动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党委书记 曹建国
镇  长 常方刚

【东夏镇】 位于青州市东北部,面积91.2平方公里,辖72个行政村,13300户,人口4.8万人,耕地面积7.24万亩。2012年,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8.68亿元,比上年增长19.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757万元,比上年增长23.86%;工业实现销售收入69.56亿元,利税7.39亿元,分别增长24.81%和25.89%;第三产业增加值达9.2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981元。
东夏镇交通便捷,长深高速、309国道、羊青路穿境而过;依托交通区位优势,规划建设了东夏物流园,7家过亿元物流项目入驻园区,逐步形成以山东港天物流为龙头,以镇区为依托、辐射周边省市的集成品油、煤炭、木材、铝土、天然气、粮食等完整的多元化物流体系;依托机械配件加工的传统优势,形成以镇区工业园为中心,以二府工业园、堂子工业园和309国道沿线工业区为代表的机械配件聚集区;现代农业提档升级,大棚蔬菜、有机大姜种植已成规模,花卉苗木产业成为镇重点扶持的新型主导产业;小城镇建设水平不断提升,镇区休闲广场投入使用,王小新型示范社区建设走在全市前列。东夏镇先后获得山东省反邪教示范乡镇、山东省农机安全示范乡镇、潍坊市文明镇、潍坊市文明单位、潍坊市敬老模范单位等荣誉称号。
党委书记 ∫兴春
镇  长 陈 伟

【谭坊镇】 位于青州市东部,面积162平方公里,辖114个行政村,2.6万户,人口9.8万人,耕地面积15万亩。2012年,全镇完成公共预算财政收入3189万元,比上年增长25.0%;工业实现销售收入88.3亿元,利税6.5亿元,利润5.1亿元,分别增长23.0%,28.7%和25.8%;农民人均纯收入12782元。
谭坊镇是农业大镇,现有优质瓜菜生产面积13.5万亩,高档花卉、苗木、果品面积1.5万亩,素有“中国瓜菜第一镇”和“状元故里、花卉之乡”之称。工业经济迅猛发展,建成东山工业园、两路工业园、八里工业园三大镇工业园区,限额以上企业达到52家,形成了农产品加工、机械加工制造、金属制品、高新技术等七大产业集群。第三产业日益蓬勃,镇区有高木小镇、东方佳苑、怡佳苑社区、隆客商城、正泰商城以及各类瓜菜、劳务、农资等大型社区、专业市场30余处,是周边地区重要的生活必需品的配给中心、价格生成中心。状元文化、香山文化等历史文化底蕴丰富,南山观林、香山看海、弥河泛舟农业生态旅游日渐升温,是山东省中心小城镇、山东省生态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乡镇。
党委书记 刘文革
镇  长 朱英坤

【青州经济开发区】 位于青州市北部,面积70.2平方公里,辖69个行政村,15599户,人口5.9万人,耕地面积7.98万亩。2012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6.35亿元,比上年增长36.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6亿元,同比增长25.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40.1亿元,利税54.64亿元,分别增长18.4%、20.7%;第三产业增加值达42.5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130元。
青州经济开发区坚持突出“工业发展”重点,全面推进各项招商引资工作,先后被授予“山东最佳投资园区”“山东科学发展园区”“潍坊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潍坊市先进省级开发区”荣誉称号。连续五年被青州市委、市政府评为年度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一等奖第一名。
青州经济开发区不断加大招商与转调创工作力度,2012年,先后新引进、开工项目43个,总投资269.2亿元,过20亿元的3个,过10亿元的6个,过5亿元的10个。其中包括科而泰重工、施耐德电气等“国家千人计划”项目和“世界五百强”项目。2012年,落户青州经济开发区的注册企业658家,其中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131家,初步形成了机械加工、海洋装备、石油化工、食品饮料、信息电子等产业集群,涌现出中化弘润、青能动力、尧王制药、荣利中石油机械、山起重型、天容食品、汇强重工、施耐德捷远电器、奥普电子等一大批龙头企业和重点骨干企业。青州经济开发区已成为青州市工业发展重要平台、高端产业聚集区和新的城市发展区。
党工委书记 宋执湖
管委会主任 庄新江
(王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