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25&rec=157&run=13

高等教育

【潍坊医学院】 潍坊医学院建于1951年,1958年开始本科教育,198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获留学生招生资格,2000年成为同等学力人员在职申请硕士学位和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授予单位。2008年,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特色得到教育部专家组的充分肯定。2012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单位,被教育部、卫生部批准为全国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
学校有16个院(系),21个本科专业,涵盖医学、理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工学、文学7大学科门类;设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生物学、护理学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0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特色和品牌专业8个;有“泰山学者”设岗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实验室)8个;聘有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和海外特聘专家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2人。有博士研究生导师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31人,有省级教学团队5个。学校是教育部批准的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英语授课)来华留学生招生学校、全国麻醉学基础理论培训基地、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卫生部辅助生殖技术培训基地。山东省基层卫生管理干部培训中心、山东省公共卫生预警与处置指导中心设在该校。山东省医学领域的3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1名为该校毕业生,1名是该校校友。学生参加第二届和第三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连续获得全国总决赛二等奖、华东赛区一等奖;在山东省南丁格尔应急救护技能比赛中,获高校组第一名。
学校占地120余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3万余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2亿元,图书馆藏书220余万册。有附属医院17所,各类实践教学基地140余个,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0个。学校现有在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000余人,本专科生16000余人,共招收留学生500余人到校学习。
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公共卫生危机管理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单位。2012年,组织申报了“公共卫生危机管理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0月,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组织批准。学校是同期获批的全国30所高校中唯一的医学院校。该项目的建设实施,填补了国家在高层次卫生危机管理人才培养方面的空白,实现了学校博士学位建设的突破。
学校被教育部、卫生部批准为全国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承担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新增1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精品课程,12门精品课程和3门省级成人教育特色课程。新增2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个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引进优质通识网络课程30门。教学质量监控评估体系不断完善,教育教学质量督导评估专家委员会成立并发挥作用。学校获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课题8项,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教学成果奖9项。获得省级研究生创新计划资助项目5项,有7篇论文在齐鲁研究生学术论坛医学分论坛上交流。2012年,山东理科本科第一志愿报考率超过120%,生源质量良好。
获第三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和华东赛区一等奖。4月14日~15日,潍坊医学院代表队参加由教育部主办,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承办的第三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华东赛区),夺得团体一等奖,代表队专题展演现场综合急救。5月12日~13日,潍坊医学院代表队参加在北京举办的第三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总决赛),荣膺全国二等奖。
重点特色学科建设:2012年新立项厅局级以上科研课题134项,其中国家重大科学研究“973”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项,教育部人才计划1项,获科研经费1005.1万元。获得厅局级以上科研奖励142项,其中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省医学科技奖3项,省高校优秀成果奖9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1项。全年发表学术论文752篇。整形与显微修复技术实验室被省科技厅批准为省级重点实验室,组织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山东分中心落户学校,5个临床重点专科通过省卫生厅评审。
人才队伍建设:全年引进“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3人;申报“千人计划”2人,已获省委组织部推荐上报;引进博士、硕士12人。获批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1个,省科技创新培育团队1个。1人入选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首席专家、第二期“鸢都学者”特聘专家;2人入选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1人获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获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称号。新晋升正高级职称5人,副高25人,中级27人。对新聘任的350名研究生导师、23所附属(教学)医院的120名临床骨干教师进行了系统培训。有81名教师参加了骨干教师网络培训。有13名教师考取在职博士,9人获省教育厅访学资助。
优化办学条件:科学调度资金,提前完成省政府高校债务化解任务,获政府化债奖励5797万元。规划论证奎文校区,明确了其教学、医疗、科研功能定位。规划扩大整形外科医院的规模;与潍坊市口腔医院合作成立潍坊医学院口腔医院;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学校心理干预中心也完成论证规划,正施工建设。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继续教育新途径,2012年获省自学考试在校生强化实践能力培养护理学专业主考院校。严格控制“三公”经费,节约经费300多万元。积极拓展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在校留学生生源国家达到23个。网络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强,积极申请并获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助资金600万元。(吴周强)

【潍坊学院】 学校占地面积2100亩,校舍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7.23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9亿元,馆藏图书485万册。开设本科专业59个,涉及理学、工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农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和艺术学10个学科门类。有光学、区域经济学2个省级重点学科,有“多光子纠缠与操纵”省级重点实验室、“民俗文化产业开发研究”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等6个省级科研创新平台。建有北海文化研究院、山东半岛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量子通信研究所、微尺度科学研究所等48个研究院所,298个校内外教学实践基地,是山东省首批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之一。学校建有国内同类院校领先水平的校园网,是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潍坊地区网络中心、全国教育信息化理事会副理事长单位,荣获“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校有教职工2100人,其中专任教师1400人,高级职称教师645人,博士、硕士1131人。“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近年来有20余名教师分别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有50余人被评为省级学术骨干和省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有博士生、硕士生导师66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以训、刘振兴、肖纪美、钱逸泰、许绍燮、束怀瑞、麦康森、傅廷栋、姚建铨、潘建伟和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等为代表的210名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学校特聘教授或兼职教授。
学校主动服务“蓝黄”两区发展战略,紧紧围绕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海洋化工、设施农业、文化旅游等地方支柱产业开展科研攻关,提供科技服务。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级项目40余项,省部级项目580余项;取得授权专利80余项;出版著作等540余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154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3150余篇,被SCI、EI等收录1280余篇。
学校面向全国30个省(区、市)招生,全日制在校生23300人,接收10余个国家的留学生到校学习。近年来,学生在全国、全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等活动中获奖1300余项,国家授权专利37项,应届本科毕业生考研录取率在20%以上,毕业生年底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
学校管理体制调整:2012年10月,山东省人民政府调整学校管理体制,学校管理体制由“省市共建、以市为主”过渡为“省市共建、以省为主”。
教育教学改革:贯彻落实教育部“提高质量30条”,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工程。狠抓课堂教学质量,新增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0个,双学历双学位辅修专业顺利开班。承办全省高校教学工作会议并作主旨发言。首次面向社会公开发布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实现首次立项,新增省级特色专业、教学团队、教学名师各1个,新增省级精品课程14门、教改项目6项。新上本科专业2个,新增学士学位授予专业3个,学士学位授权专业达51个。学校27个专业列入省优势专业。全年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259项,其中全国一等奖11项、二等奖14项。学校连续3年被评为山东省企校共建先进单位。
教师教育基地建设:建立校地互动机制,与潍坊市教育局合作共建山东省教师教育基地,完善教师教育专业“2+1+1”模式下的学生二次选拔和转段等实施方案。在继续办好初中体育、小学音乐两个省级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的基础上,新增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培训全省中小学骨干教师200名。学校被评为山东省教师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被确定为国家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
开放办学:主动参与省部共建潍坊职业教育创新试验区建设,与山东科技职业学院、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联合开展的“3+2”和“2+2”人才培养计划开始启动。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形成了新模式下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全面贯通的人才培养方案。继续教育和友好交流进一步加强,培训全市干部自主选学22期1430余人。聘请外籍教师38人次,招收留学生47人次。全年举办学术报告会166场次,其中外聘专家讲座73场次。
科学研究: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初步构建形成科学合理的重点学科建设体系。与山东科技大学联合培养的工程硕士研究生班顺利开班,学术学位硕士联合培养正式启动,首批硕士生开始招生,12名硕士生导师与山东科大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实现对接。高层次科研项目、纵横向科研经费和高质量科研成果进一步增加,全年共承担市级以上科研项目27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1项。年度科研经费达到1530万元,完成各类理论成果842项,其中著作30部,SCI等检索论文312篇,授权专利11项。科研成果获奖层次及数量有较大提高,194项成果获市级以上奖励,其中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项,二等奖1项,学校获省社科普及先进单位称号;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另有30余项成果获省软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奖项。45项科技成果分别通过省科技厅、教育厅等组织的鉴定。新成立文博研究院、建筑设计研究院等研究院所,学校成为山东省知识产权培训基地。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扩大,能源监管平台建设项目获住建部立项,以市政供热管网建设为平台的节能减排环保项目进展顺利,与潍坊市及潍城区、高新区、滨海区等合作的一批项目按计划推进。
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落实定岗、定员、定责要求,完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推荐评审办法和程序,本年度学校推荐教授5人、评审副教授14人,高级职称人选连续六年全部通过省教育厅评审。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年内新增博士34人。加大教师培养力度,新增“鸢都学者”1人、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6人、市社科拔尖人才5人。两批共27名中层干部和重点学科带头人分别赴台、赴美参加海外培训。有20人获得省教育厅师资培养项目资助。人才工作成绩显著,在全省39所本科院校年度考核中获得优秀。
办学条件改善,按期完成学校化债目标。校园信息化二期工程顺利完成,校园网完成升级改造,实现万兆主干、千兆到桌面,安顺校区与主校区网络实现光纤直连。新增图书13万册。校区扩建一期工程和特教教学实验综合楼项目有序推进。节水节电和校区供暖工程完成改造,学校被评为全市“十一五”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高校餐饮服务示范单位。(范克文)

【潍坊职业学院】 潍坊职业学院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组建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是“山东省高等教育名校建设工程”首批立项建设单位、山东省单独招生资格高校、山东省首批“3+2”高职本科招生试点高校。学院分为奎文、滨海两个校区,占地2500余亩,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亿元,图书馆藏书80多万册。教职工970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319人,博士、硕士412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省级教学名师5名,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全日制在校生23000人。
学院设有农业工程、园林工程、机电工程、汽车工程、信息工程、化学工程、国际商务、经营管理、师范、文化创意、继续教育11个二级学院。开设13个门类的高职专业50个、中职专业41个,其中中央财政支持提升社会服务能力重点建设专业2个、山东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7个、潍坊市职业院校特色品牌专业3个;建有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9门省级精品课程;6项成果获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2个实训基地被确定为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近年来,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荣获特等奖和一、二、三等奖近600项。历届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学院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与歌尔集团、潍柴动力、北汽福田等200余家大型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与安博集团、浪潮优派等数10家知名企业共建专业、开办订单班,组建或参与8家职业教育集团或技术创新联盟,10余家企业在学院设立了企业奖学金,形成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
学院设有5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7个院级研究所,近年来先后承担并完成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280多项,190余项成果获市级以上科研成果奖;主编或参编著作、教材20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000多篇,产生了良好的教学、经济和社会效益。
学院同美国、韩国、乌克兰等国家以及中国台湾地区几十所高校建立了友好交流合作关系。学院被确定为全国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山东省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基地、省级阳光工程培训基地、省级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潍坊市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和潍坊市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培训基地,先后被授予“全国科教兴农先进学校” “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山东省教书育人先进单位” “山东省德育工作优秀高校”“省级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特色名校建设: 全力推进“山东省名校”建设,确定3年投入7000万元,把学院建成国内有影响、省内领先、独具特色、起示范带动作用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组织校内外专家制定完善建设方案和任务书,并顺利通过了山东省教育厅论证评审。确定培育“三融合一对接”办学特色,即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融合,培植“强、优、精”专业特色;人才培养过程与生产实践融合,培植“产教结合、学岗融通”实践育人特色;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培植“明德尚学、强能善技”校本文化特色;学院发展对接“蓝黄”区域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伴生,得到了山东省教育厅充分肯定。确定重点建设10大专业,做“强”数控技术等制造类专业,做“优”物流管理等服务类专业,做“精”园林技术等农林类专业,带动相关专业群发展。各建设项目按计划全面推进,教学实训条件与校园数字化水平极大改善,办学体制机制、专业特色培育、教学基本建设、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模式改革、社会服务能力提升、校企文化融合等工作成效突出,名校品牌效应逐步彰显。
滨海校区建成使用: 年初成立滨海校区建设搬迁指挥部, 8月底,总建筑面积11.8万平方米的办公楼、教学楼、学生公寓、实训楼、餐厅等8座楼宇建成,餐厅、超市、医疗中心等服务设施配套到位,办公教学用品、实验实训仪器设备、图书等搬迁完成,栽种绿化苗木20多个品种2万余株。9月6日,隆重举行启用典礼,滨海校区正式投入使用,首批入驻学生5000名。
“3+2”本科教育:山东省教育厅批准学院为首批高职高专院校与普通本科高校开展“3+2”分段培养职业教育招生试点学校。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与青岛科技大学衔接,开始招收应用型本科生,招生100人。学院积极与青岛科技大学衔接,制定本科生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派出13名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参加专业建设、职业技术能力、技师职业资格等方面的培训,满足本科教学的需要。成立本科教育办公室,负责本科生教学和管理工作。
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企业锻炼、境外培训、国内进修、“能工巧匠”进校园、优秀团队培育等师资队伍建设“五个计划”。选派135名专任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锻炼,34名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分赴德国、美国、新加坡、韩国、加拿大等地学习培训,228名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参加专业或专题培训,185名教师参加国家和省级骨干教师培训,117名教师参加校本培训;选聘企业“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建立800人以上的兼职教师资源库。年内新增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名师1名、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1名,新评选出院级教学团队5个、教学名师3名、专业带头人18名。125名教师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原中职校转岗教师又有242人获得高校教师资格。教师参加全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5项,参加全省高校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获一等奖2项,参加全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获二等奖1项。
专业与课程建设: 坚持新设和调整相结合的专业发展策略,新上食品营养与检测、机械设计与制造、商务经纪与代理3个高职专业,撤销文秘、蚕桑技术、制冷与冷藏技术、化工设备维修技术4个高职专业。年内新增省级特色专业1个、院级特色专业5个,1门课程被教育部评为“首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课程”,并上线“中国大学精品开放课程”官方网站;新增10门省级精品课程、22门院级精品课程;5部教材立项“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顺利通过山东省高校体育课程建设评估。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完成职业技能鉴定29个工种1300人次,毕业生双证书率超过95%。
职业技能大赛: 参加全国、省、市或行业协会、政府部门组织的技能比赛成绩突出。高职10支代表队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和三等奖4项,总成绩名列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参加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全部10个项目比赛,荣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参加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获一等奖3项,连续10年名列全省本专科院校前茅,成为全省获得该赛事10年“功勋组织奖”的唯一高职院校。承办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计算机网络组建与信息安全技术项目比赛,进一步扩大了学院影响力。
实训基地与信息化建设: 新建和改建了生物制药实训室、建筑工程综合实训室、SMT贴片机实训室等30多个实训室,新建了16个专业机房,购进了化工仿真、会计分岗等大批教学软件,新增校外实训基地10处,大大改善了学生的技能训练条件。投入资金600余万元,建设滨海校区“智慧型校园网”项目,一期工程数字广播系统、网络安防监控系统、校园一卡通、云计算数据中心等子项目建成投入使用。
科技与社会服务: 面向区域经济社会需要开展科研,立项市级以上科研课题32项;结题市级以上科研课题18项;获市级以上各类科研成果奖58项,其中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6项,市级以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9项;荣获市级以上集体和个人科研荣誉称号12项。1项山东省人社厅蓝色经济区人才发展项目获资助经费10万元;发表各类论文140余篇。依托市级工程技术中心和院级研究所,组建科技研发创新团队,与滨海区科技局、安丘市科技局、高新区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等进行横向课题合作,联合申报市级重点实验室。大力开展科技服务活动,组织校内专家、教授100多人次赴青州、诸城、峡山、潍城等地开展技术咨询和服务。“园林绿化植保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被潍坊市直机关评为“优质服务项目”,“科技进村入户工程”获批立项潍坊市直机关工委“优质服务项目”,4名专家被潍坊电视台农业频道聘为首席专家。利用学院教学优势资源开展社会培训,举办全国高职高专农林牧渔类专业骨干教师培训班和全省现代风景园林植物配置技术师资培训班各1期,新成立山东省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和驾驶培训学校等培训机构;依托学院所属各类培训机构和培训平台,面向行业企业开展各类中短期高技能和新技术培训累计15000人次。
招生就业:经山东省教育厅批准,在18个专业开展单独招生改革试点工作。全年招收中高职学生8120人。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就业工作,加强就业指导与创业服务,举办各类校园招聘会100余场,成功承办山东省春季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暨学院学生顶岗实习“双选会”,吸引省内外500余家企事业单位参会,提供就业岗位16000个。2013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超过98%。学院被确定为潍坊市大学生创业基地,荣获“潍坊市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校企合作: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与歌尔集团、日照尧王集团等大型知名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安博育集团共建服务外包学院,获批软件服务外包、移动互联开发、网络营销三个共建专业,教育部—+博世校企合作项目博世汽车诊断实训中心正式在学院挂牌,在北汽福田山东多功能汽车厂新设教学工作站,与潍坊中百集团合作建立校内连锁经营实训中心(中百连锁超市)。潍坊移动公司和潍坊银行分别投资支持学院信息化建设;新设立歌尔、香港体会、汇盛、三益园林等企业奖学金;“优秀企业家进校园”活动获得全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成立潍坊市机电职教集团,潍坊市化工职教集团新增会员单位5家。
中职教育:中职开设专业达到41个,在校生10000余人。学生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荣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代表潍坊市参加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荣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成功承办潍坊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9个项目比赛,并荣获一等奖17项、二等奖29项。牵头成立山东省中职单片机项目技能大赛训练协作组,高质量完成园林技术、农机使用与维护两个全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编制工作。3名教师被评选为第一批“齐鲁名师”(中职);8名教师获潍坊市第十一届政府教学成果奖,其中一等奖1项;1名教师获全国素质教育课程说课比赛一等奖。
交流与合作:与美国查尔斯顿学院、英国斯托克顿河畔学院、韩国全州VISION大学、韩国天安莲庵大学、新加坡易通机构等签订或修订了友好交流合作协议。接待美国查尔斯顿学院、英国斯托克顿河畔学院、德国凯撒斯劳滕应用技术大学等国外高校和机构来访8批35人次。学院援非农业项目组圆满完成中国政府援助刚果(金)恩赛莱旱作物示范项目第三期援建任务;再次承办商务部2013年发展中国家大棚蔬菜栽培技术培训班,加快了学院国际化办学进程。深化与中国台湾地区高校合作交流,台湾南开科技大学来访,台湾中国时报等新闻媒体对学院滨海校区建设、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教学研训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了联合采访报道,促进了两岸教育交流。先后组团赴连云港、杭州、常州等地高职院校考察学习,接待天津、广西、江苏、贵州、内蒙古、甘肃等地以及省内烟台、淄博、滨州等市职业院校和政府考察团队,促进了合作发展。
学生教育管理:大力开展大学生文化艺术体育活动,丰富文化生活,举办第九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承办山东省第十三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剪纸艺术展, 开展第三届“大学生文明修身工程”活动,举行学生成人礼仪式。成立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积极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1支社会实践团队被评为山东省大学生社会实践重点团队;加强学生社团活动指导管理,强化社团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举办第八届社团文化艺术节,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开展“管理安全月”活动,举办第十一届大学生宿舍文化艺术节,强化宿舍安全卫生纪律管理,顺利通过山东省教育厅学生宿舍管理工作检查评估,荣获“全省高校学生公寓用品采购管理工作优秀高校”荣誉。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举办辅导员(班主任)特色案例分析、沟通能力比赛和主题班会DV评比活动,评选表彰“十佳辅导员(班主任)”,1名教师入选山东省高校辅导员“十百工程”骨干辅导员培养名单。
党建与学校管理:深入开展“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积极投身名校建设”主题教育活动,举办“庆七一·建名校”教职工合唱比赛,提高了广大党员和教职员工的政治理论素养和干事创业能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公开竞聘选拔51名副科级干部,调整部分中层干部岗位,选派党员干部参加省市培训;评选表彰院级先进基层党组织6个、优秀共产党员50名、优秀党务工作者10名;2名同志被评为潍坊市市直机关优秀党务工作者,4名党员被评为潍坊市市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学院党委被评为潍坊市市直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严格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进一步完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举办廉政讲堂3期,加强对“三重一大”事项的监督,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组织召开四届一次教代会、工代会,大力实施校务公开,推进依法办学、民主治校。充分发挥群众组织作用,率先在驻潍高校、全省高职院校中成立青年联合会,搭建青年成长平台;创新开展网络团组织建设,山东卫视予以专题报道。积极创建安全稳定和谐校园,校卫队再次被山东省公安厅授予“先进校卫队”荣誉称号。
(孙凤山)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是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院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881年英国基督教会创办的培真书院和广德书院。1978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潍坊教育学院,开始举办专科层次的高等教育,1998年经批准开始举办高职教育。2010年经省政府批准改建为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院先后获得山东省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招生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文明单位、科教兴潍先进单位、潍坊市花园式单位等荣誉称号。校园总占地面积1500余亩,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拥有图书68.5万册、中外文现期期刊1000多种。有教授22人,副教授88人,博士3人,在读博士4人,硕士130余人,省优秀教师4人,潍坊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人,在校生8600余人。创办有国家统一刊号的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山东省优秀期刊《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设有山工机电工程学院、应用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信息工程系、学前教育学院、会计与统计学院、经济管理系、语言学院、花卉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基础教学部11个院(系部)和中专部。开设48个高职专业和13个中职专业。拥有1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2个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专业,30门省级精品(特色)课程,7个省级特色(品牌)专业,4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市级特色品牌专业,4项省级教学成果,6种省级优秀教材。学生先后在国家、省级技能大赛中荣获一、二、三等奖多项。
师资队伍:聘请中科院闻邦椿院士为名誉院长,聘请中国工程院周世宁院士、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曹群院士等为客座教授,为学院发展提供高端指导。引进博士2名,录用“211工程”院校研究生18名。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3名教师荣获“潍坊市首届中青年社会科学研究优秀人才”荣誉称号。62名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和省级培训。
专业与课程:工程造价、会计与审计、工业分析与检验3个高职专业获得省教育厅批准备案。会计电算化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物流综合实训》《现代物流管理》《运输管理实务》《儿童歌曲弹唱》《儿童文学创编》《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幼儿游戏活动设计与指导》8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化工制图》《现代教育技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3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特色课程。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全力实施“SQC”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即一项专长、两种素质、三个能力的培养模式,制定“SQC”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技能过硬,特长突出,素质全面”的培养目标,为学生的就业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科研工作:获批省级教学改革立项4个、各级各类科研课题立项21个,公开发表论文13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31篇。获得专利4项,出版著作和教材12部。5项省教育厅、文化厅课题通过鉴定。
技能大赛:承办全省职业院校高职组“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技能大赛。在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中荣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15项、二等奖35项、三等奖25项。学院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电子产品设计及制作”项目比赛荣获团体二等奖,获得历史性突破。在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取得该院历次参赛以来的最好成绩。
合作办学:与英国华威学院签订共建“中英国家技能学院”协议,10月17日举行“中英国家技能学院”授牌仪式。双方在学分互认、中英课程对接、教师出国进修、学生出国实习和就业方面已开展实质性合作。与青州市政府共建花卉学院进展顺利,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开工。与潍坊高新区管委会共建学前教育实训基地,规划设计已经完成。与贵州省织金县人民政府合作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与青州市、安丘市、临朐县教育局合作免费定向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与山东圣世鸿大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建食品研究所和食品生产实训车间,基建工程正在建设中,公司出资100万元在学院设立圣世鸿大奖励基金。与青州市鑫海机械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共建高端机电实训中心。与山东英科医疗制品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办学协议。
招生就业:学院高职生报到1848人,五年一贯制学生报到694人,中职生报到1082人,招生数量和质量呈现上升趋势。2012届高职毕业生1704人,实现总就业人数1658人,一次总体就业率为97.3%。
(王兆才 尹强国)

【山东经贸职业学院】 山东经贸职业学院是山东省供销合作社直属的一所高职院校。前身是成立于1977年的山东省昌潍供销学校,2003年7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独立升格为山东经贸职业学院。学院占地715亩,校舍建筑总面积18.9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6000多万元,图书馆馆藏图书55万册。学院有教职工571人,专任教师387人。全日制在校生9600人。学院现设会计学院、商学院、国际商务学院、财政金融学院、科学与人文学院等5个二级学院,拥有40个专业,文理兼收,全国招生。学院是山东省名校工程首批立项建设单位、全国供销合作社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山东省高等学校德育工作优秀高校、山东省普通学校校园文明建设优秀学校、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职业教育先进集体”。11月,学院被教育厅、财政厅确定为山东省名校工程技能型特色名校首批立项建设单位。
教学改革与专业建设:2012年新增1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精品课程群共9门省级精品课程,4项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2009年立项的3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顺利通过验收。12月顺利通过了全省高等学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检查评估。撰写了2012年度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在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上发布。
参加技能大赛获佳绩:4月16日,学院承办由省教育厅、财政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共同举办的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会计核算与信息化应用项目比赛。来自全省17地市的50个高职院校400多名选手参加了比赛。学院在比赛中获一等奖,并代表山东省参加“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会计技能竞赛,获三等奖,2名同学获个人二等奖,2名同学获个人三等奖。2012年度,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在内的省级以上技能大赛中共计获奖58项,其中省级以上特等奖2项、一等奖10项、二等奖19项、三等奖26项、优秀奖1项。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考点申请成功:学院申请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CET)考点取得成功,这也是设在潍坊市区高职院校的唯一考点。12月22日,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CET)首次在学院设点举行,考试共设87个考场,有2573名考生参加了本次考试。
科研工作:学院制定、修订了《山东经贸职业学院教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等4项科研管理制度,健全了教科研工作的管理制度。科技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均显著提升,获得各级各类教科研课题立项32项,组织鉴定或完成项目结项材料报送34项,获得各级各类优秀科研成果奖29项。教师获潍坊市社科研究拔尖人才2名、获拔尖提名人才1名、优秀人才4名。学院荣获2011年度潍坊社科普及优秀集体3个、优秀个人3名,并获得潍坊市社科优秀成果组织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20余部。组织了2012年度工学结合校本教材评审工作,7部教材成功立项。
招生与就业指导:2012年学院专科新生录取3407人,实际报到入学3034人。2012届毕业生3522人,总体就业率达到93.70%。
师资队伍建设:完善了教师到企业实践(挂职锻炼)暂行办法,制定了暂行办法补充规定。22人参加省高师培训中心组织的高校教师岗前培训;35人参加山东省教育厅组织的省级培训,11人参加国家级培训,2人参加国外培训;2名教师获得省教育厅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资助,其中1人已于下半年开始访学。积极鼓励在职读研,1名教师读博士和27名教师读硕士。顺利完成教师岗位聘任和其他系列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及岗位聘任工作,2012年申报正高级1人、副高级8人、中级20人、初级1人。
对外交流与合作:学院广泛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爱尔兰都柏林格里菲斯学院来访并达成友好协议。2名教师分别赴美国参加“职教人硅谷行”和“农产品冷链物流”培训活动。1名同学赴友好学校韩国关东大学进行本科专业的学习。
学院加强与台湾地区高校的联系,派出教师代表团到台湾考察高等职业教育,台湾圣约翰科技大学、台湾大仁科技大学、台湾稻江科技暨管理学院等代表团来访。与台湾稻江科技暨管理学院共同举办了首届双山(泰山、阿里山)论坛,7名学生赴稻江科技暨管理学院研习。
社会服务学院利用专业与人才优势,成立了“山东省农村现代流通培训中心”,已被列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培训基地。学院牢固树立服务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观念,2012年为供销社行业举办培训班五期,培训人数487人次。为社会类考试举办考前培训一期201人,潍坊市科级干部培训自选课程培训共303人。学院网络教育在校生数103人,2012年新增自考学生325人。组织校内职业技能鉴定和考试、参加校外社会性考试总人数达9000余人次,承办社会性考试两项,考生总数9665人次。
(李 君)

【潍坊科技学院】 潍坊科技学院坐落于“中国蔬菜之乡”“中国海盐之都”——山东寿光,是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全日制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校园占地2000亩,建筑面积87万平方米,总资产15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亿元,馆藏图书160万册。教职工13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327人,博士、硕士学位教师556人。现设中印计算机软件学院、贾思勰农学院、化工与环境学院等11个院系,开设60个本专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17000多人。学院拥有学士学位授予权,建有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两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工程研究院。学院先后荣获山东省文明单位、全国企校合作先进单位、山东省就业服务先进单位、山东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山东省花园式单位等100多项荣誉称号。
人才培养:获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新上软件工程、车辆工程、环境工程3个本科专业,新增《建筑材料与检测》等5门省级精品课程、《高校课程考试方法改革与实践》等5项省级教改项目,被确立为省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园艺实验教学中心成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高校体育课程建设获评优秀级。专升本考试录取797人,首届本科毕业生324人,184人考研,录取97人,录取人数占毕业生数的30%。
参加第七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获全国一等奖、团体项目二等奖,全国职业院校计算机技能大赛获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演讲大赛获团体一等奖和特殊贡献奖。首届山东省机器人大赛获高校组自选项目一、二等奖和优秀组织奖。山东省首届职业院校美术与设计专业技能大赛,获教师组金奖3个,银奖5个、铜奖19个,获学生组二等奖6个、三等奖5个。第二届中韩现代平面广告海报设计大赛获23项奖励。山东省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技能大赛,两个项目获第一名。全国高校廉政文化作品大赛获网络新媒体类三等奖;全省经典诵读大赛获一等奖;山东省大学生体育联赛获女篮冠军、男篮亚军和体育道德风尚奖;山东省青少年武术学校武术套路锦标赛获金牌13枚。
研究生培养:确立为潍坊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专业硕士培养试点院校。与山东农业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联合建立了山东省研究生培养基地,与中国海洋大学联合建立了专业硕士培养基地,山东师范大学工程硕士开始来校学习。与美国、英国、韩国4所高校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
师资队伍建设:深入实施“十百千”师资队伍建设工程,引进博士、硕士34名,8名教师入选省软科学专家库,聘请了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齐民要术研究会会长曹幸穗教授,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OCEANVIEW信息科技公司董事长兼首席专家祝效国等知名专家、学者担任特聘、客座教授。与韩国东西大学、水原大学签署联合培养博士教师协议,派出张志军等5位青年教师前往东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组织了校本培训和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两人获省首届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二等奖;评选并表彰了冯艳萍、吕金浮等首届20名学科首席教师,孙自杰、张素玲等百名师德标兵。
科研工作:成立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工程研究院,这是全国第一家针对蓝色经济战略建立的地方综合性科研机构。国家火炬寿光卤水综合利用特色产业基地、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卤水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落户软件园。选育、研发、引进300多种蔬菜花卉新品种进入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展览,其中包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鲁硕红”蔷薇等花卉和100种番茄、70种辣椒及茄子、苦瓜等蔬菜新品种。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中华农圣文化国际研讨会暨山东高校博士服务蓝黄战略研讨会。
立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2项,获奖36项,专利42项。李金堂博士获第八届潍坊市青年科技奖,由其主编的《蔬菜病虫害防治图鉴》正式出版,入选全国农家书屋重点建设工程体系图书;李美芹博士获山东省技术市场科技金桥奖,由其主持的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项目通过专家鉴定,成果达同类研究国内先进水平。
校企合作:在海尔、齐鲁软件园等企业、园区建立了50个就业实训基地,与新东方科技教育集团合作建立了教学基地,与海尔、海信等30多家企业达成定向培养协议,成立了海尔等企业冠名班,35名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聘请了20多名企业高工到校任教。学院被评为全国和省级企校合作先进单位。
招生与就业:本科生录取2120人,报到1951人,报到率92%;专科生录取4265人,报到3584人,报到率84%;成人教育招生1100余人,各类社会培训3万人次。组织校内就业招聘会23场,2012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5.45%,用人单位综合评价满意率达98%以上。
校园建设:2012年,新建2栋学生公寓,投资5000万元的汽车机械实训大厦封顶,专家公寓二期工程进入装修;投资1.3亿元、建筑面积7.6万平方米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工程研究院、文化创意大厦开工建设;投资近60万元的教职工活动中心投入使用。投资641万元,包括14720平方米田径场、2100平方米篮排球场、8800平方米足球场的新体育场,鉴定为国家一类田径运动场。纸质藏书达160万册。餐厅改由学校统管,实行“零利率”经营,让利于师生。学院建筑公司、驾校、电大、成人教育培训等,规模不断扩大,服务能力不断增强。通过奖、助、贷、补等形式资助学生5586人。学院获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省高校餐饮服务先进单位、省高校校园绿化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社会公信度满意单位荣誉称号。
(李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