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25&rec=140&run=13

财政

【概况】 2012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530亿元,增长13.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06.1亿元,增长20.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0.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4个百分点,居全省首位。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425.6亿元,增长18.8%,其中,用于教育、文化体育、就业和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强农惠农等方面的民生支出达到239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56.1%,同比提高2.9个百分点。

【保障和改善民生】 (1)教育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全市教育支出比重达到25.4%,连续多年保持全省第一。按照优质均衡的原则,重点支持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校舍安全、薄弱学校改造及数字化校园“班班通”等工程。针对贫困家庭学前儿童和不同阶段学生,实施各项免费、资助、救助政策,25.8万人次受益;落实义务教育保障经费惠及学生过百万;推动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特色专业建设;促进高校债务化解;支持新建、改扩建普惠制幼儿园,有效缓解“入园难”问题。(2)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发放大学生创业引领扶持资金和创业岗位补贴,实施小额担保贴息贷款、就业培训等政策,推动形成全民创业氛围,实现就业倍增效应。建立失业保险金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和就业托底机制,在中心城区购买1600个社区公益性岗位,帮助失业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标准继续提高,城镇“三无”人员、残疾人和孤儿享受到新的救助政策。新农合及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和支付限额大幅提高,市县两级10家公立医院启动综合改革试点,按病种付费和总额预付制全面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全覆盖,更多便捷、低廉、优质的医疗服务进入城市社区和农村。(3)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加大现代农业投入,提升农村公路、水利、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农业科技进步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支持中低产田治理项目,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范围,有效抵御农业生产风险。全年发放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各类惠农补贴15.2亿元,农村集中供水覆盖人口达到82%,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4)文化、安全等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每个街道、镇村、社区都拥有了群众文化设施,各级公益性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全部免费开放。支持改善城区公共交通车辆、场站和道路等相关设施,优化居民出行条件。

【推进经济转型发展】 (1)完善产业扶持政策。着力打造政策洼地,制定实施产业项目投资激励、鼓励全民创新创业、支持总部经济、发挥政府采购引导产业功能、住房保障等“五项扶持政策”以及支持服务业、旅游业和外经贸发展等一系列办法,构建起吸引资源聚集、激发创新创业热情的经济政策体系,充分发挥政策调节、激励作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2)创新资金扶持模式。改革财政支持产业资金管理模式,组建投资控股集团,设立蓝色产业基金,成立歌瑞食品谷和国信农业、文化发展投资等子公司,支持重点园区、项目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调动金融活力,鼓励发展担保、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等金融业态,引导产业投入100亿元以上。(3)优化企业发展软环境。设立人才专项资金,支持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型科技人才。降低企业准入门槛,简化审批程序,落实出口退税、税收减免等税式支出118亿元,推行后置收费政策,取消253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免征小微企业注册登记费等19项收费,减轻了企业负担。充分运用政策性投资、担保及小额担保贷款、政府采购扶持等方式,推进自主创新创业,为草根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统筹各类公共资源,通过发行城投债等低成本融资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101.5亿元,着力保障文化艺术中心、鲁台会展中心等功能性项目建设,确保了城建资金链条畅通安全。资金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市级政府采购完成22亿元,节支4.5亿元;投资评审额54.8亿元,审减10.5亿元。城乡生态环境同步优化,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全面推开,城区180台小型燃煤锅炉得到整治,支持加快白浪河下游、虞河上游改造,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支持完成造林绿化35.4万亩;运用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小清河、弥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绿色生态理念融入城乡建设过程。

【管理改革创新】 (1)深化综合配套改革。积极推进公车改革,完成全市公务用车编制核定,制定市级机关公务用车更新、报废、转让标准,建立起公务用车社会化服务市场和动态管理平台。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支持组建农村资源综合交易中心,规范农村集体资产流转交易,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加快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积极推进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制定实施监管办法,谋求公共资源效益最大化,并有效防止公共权力利益化。(2)优化公共服务方式。更多地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等有效途径,引导市场主体参与公共服务建设管理,增加社会供给,提高服务效率。在全省率先出台推动社会化养老服务机构发展意见,通过用地优惠、建设运营补助、购买服务、税费优惠等激励措施,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事业。扩大教育“助学券”覆盖面,将高中阶段1500多名城乡低保家庭和孤残学生纳入免费教育保障范围,充分尊重受助对象自主选择权,保障方式更加直接有效。(3)完善财政管理体系。完善市区两级财政体制,最大限度下放滨海区财权。强化以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和投资评审为主要内容的预算管理体系,实现预算管理全覆盖。制定出台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意见,完善市级部门决算、资金运行、财政专户管理办法,保障了资金安全、高效使用。全面完成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预算改革,公务仓正式启动运营。成功召开全市会计大会,强化会计领军人才培养,会计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逄希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