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贸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24&rec=83&run=13

对外经贸

【概况】2011年,全市商务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按照“一九五一”的目标思路,坚持稳外需、促消费、惠民生,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扩大内需与稳定外需相结合,积极作为,科学务实,全市商务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全市进出口完成140.9亿美元,增长19.9%,居全省第5位。其中:出口103.7亿美元,进口37.2亿美元,分别增长19.2%、21.9%,外贸出口首次突破100亿美元,是全省四个出口过百亿的市之一;新批外商投资项目69个,合同利用外资15.4亿美元,增长32.1%,实际到账外资7.2亿美元,增长0.02%,居全省第7位;完成对外承包劳务营业额21.6亿美元,增长27.5%,居全省第2位;完成外派劳务6098人次,增长3.9%;新设立境外投资项目40个,境外投资额1.8亿美元,增长36.8%,居全省第6位。

【外资利用】全市始终把利用外资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围绕“六大投入”,注重产业链发展和延伸,抓好以项目引项目的“链条式”招商,多种方式引进外资。先后引进设立富港浩业环保科技、金轮胶业、中慧食品等近30个对产业升级和区域发展带动力强的外资项目,产业集聚发展优势进一步显现。利用外资实现了三个转变。利用外资渠道由以绿地投资为主向绿地投资、境外上市和外资并购、增资扩股并重转变。举办外资并购和境外上市专题推介或讲座活动,引导有实力的企业进行境外上市融资,拿出优质资产与外商合作。全市新批准外资并购项目6个,股权转让项目7个,累计合同利用外资8003万美元,到账外资7600万美元。其中,泰森新昌集团股权转让外资对价5400万美元一次性到账,是2011年全市最大的单笔到账外资项目。利用外资来源地由主要集中在香港地区向多地区引资转变。来源于美国企业的投资1.8亿美元,同比增长162%,占比提高6.6个百分点;日本1亿美元,同比增长52.8%,占比提高1.1个百分点;加拿大4538万美元,同比增长278.8%,占比提高2.2个百分点。利用外资由以第二产业为主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转变。金融、地产等服务业领域利用外资取得突破。新批全市首家融资租赁行业外资项目云顶(山东)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总投资3000万美元;新设全市首家外资银行—青州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外资全部到位并正式营业;新批房地产外资项目2个,合同外资5735万美元,到账外资5271万美元,其中,八凯房地产合同外资5000万美元是全市目前最大的外资房地产项目。服务外包实现跨越发展,全市完成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额3599万美元,执行额2989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09%和288%。利用外资项目规模大幅提高,单个项目投资规模由上年同期的1099.6万美元增加到1981.7万美元。全市实际到帐外资5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15个,到帐外资1.9亿美元,占全市的39.6%。到帐外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6个,到资额占全市的34%。招商活动成效显著,组织实施了与世界500强交朋友、招商引资万里行等一系列境内外招商洽谈活动,扎实推进利用外资“234”工程。活动共签约外资项目64个,合同利用外资31亿美元。

【对外贸易】优化外贸结构,加快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克服外需萎缩、消费不振、价格下滑、成本上升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推动外贸出口跨上百亿美元台阶。(1)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新技术产品、化工产品、农产品、纺织服装出口分别增长30.4%、36.7%、25.4%和24.8%,木浆、化工、棉花、橡胶、化纤等资源性产品和电机电器进口分别增长55.1%、99.7%、48.1%、56.4%、36.4%和56.2%。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参展力度最大,组织900余家企业参加了广交会、华交会、印尼机械电子展、德国医药展、科隆食品展、德国汉诺威工业展、东盟博览会、澳大利亚家纺展、高交会等20个国内外知名展会。多元化市场格局基本形成,欧美日韩四大传统市场出口分别增长25.4%、29.7%、23.7%和27.6%,对东盟、非洲、独联体及东欧、南美等新兴市场出口分别增长25.8%、45.7%、90.1%和57.9%,对新兴市场出口大幅增长,传统市场稳定,市场结构进一步优化。按照分类指导、扶优扶强的原则,着力培植规模大、实力强、潜力足的出口企业群体;建立进出口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促进中小出口企业健康发展,出口队伍进一步发展壮大,全市有进出口经营资格的企业达到5830家,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达到2973家,其中,年进出口总额超过1000万美元企业达到145家,过亿美元的达到14家。(2)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出口基地建设步伐加快。出台了潍坊市《加快推进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建设的实施意见》,外贸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建设认定20个市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形成了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结构优化、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外贸转型升级示范产业基地和企业基地,省级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增加到13个。在各县市区全面推开出口农产品质量示范区建设,在全省率先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安丘市、寿光市、诸城市成功创建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新认定省级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1家。(3)品牌培育取得重大进展。大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提高自主品牌出口比重,指导符合条件的19家企业申报山东省国际知名品牌。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治理活动和反走私综合治理活动。制定工作计划,成立专门机构负责此项工作的开展,取得了良好效果。(4)积极应对贸易摩擦。指导企业有效规避贸易风险。组建了由市商务、发改、经信等21个部门组成的全市应对国际贸易摩擦联席会议制度,有效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强化案件应对工作的联动机制,应对处理各类贸易摩擦案件13起,其中,新增国外“两反一保”案件7起、涉案企业存续调查案件2起、国内产业损害跟踪调查案件3起、帮助企业提出贸易救济措施期中复审申请案件1起,圆满完成了加拿大对华无缝油井管、石油管材、油管短节、美国对华标准钢管反补贴等案件的问卷填答应对工作。105家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保额6亿多美元,同比增长71%,1600余家进出口企业申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资格。圆满完成欧盟对全市输欧禽肉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考察的迎检工作。认真梳理考察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欧盟迎检工作实施常态化管理,保障对欧禽肉出口的质量安全。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加快外经骨干企业培育,加大引导和服务力度,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走出去”工作保持全省领先。(1)境外资源开发取得较大突破。山东海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老挝开发钾盐矿,圣龙集团在马来西亚进行棕榈园种植加工,寿光富士木业在厄瓜多尔采伐加工木材,寒亭海丰公司在印度进行盐化工资源开发,诸城顺合公司和诸城松源公司在俄罗斯进行木材加工。(2)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取得新进展。高密市锦昉棉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津巴布韦投资8000多万美元,成立锦玛克津巴布韦棉花(私人)有限公司,从事棉花种植、加工项目,是全市最大的境外农业投资项目。(3)海外工业园区建设取得突破。诸城桑莎集团投资5000万美元在柬埔寨建设工业园,带动全市部分中小企业配套跟进发展,既充分利用当地充裕价廉劳动力优势,又享受无配额限制和零关税待遇,是全市第一家海外工业园。(4)优势产能境外转移稳步推进。全市目前有19家企业,投资1.3亿美元在境外设立生产加工基地和贸易公司,行业涉及纺织、化工、木材、机械等行业。昌邑仕文织造在坦桑尼亚、肯尼亚设立了两家纺织加工企业,潍坊辉耀包装制品有限公司在越南设立了塑料制品生产加工项目。(5)海外研发中心建设大步迈进,歌尔电子、共达电声、默锐化学等合资设立海外研发中心。(6)对外承包工程队伍扩大。山东瑞其能电气有限公司获对外承包工程资格;争取到国家商务部劳务合作服务平台建设试点,核准设立了潍城、青州、临朐三家对外劳务合作服务平台;推进中韩雇用制劳务实现首次派遣,派出规模列全国四大机构前列。(7)新签项目合同额列全省之首。山东电力三公司与印度泰米尔纳德电力公司1200MW燃煤电站二期合作项目合同额10亿美元,是全省最大的海外承包工程项目。(8)“走出去”服务平台建设步伐加快。新核准潍城、青州、临朐三家国家级对外劳务合作服务平台,中韩政府间雇佣制劳务合作实现派遣,

【园区建设】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提升经济开发区发展水平的意见》(鲁办发[2011]1号)精神,以实施“蓝黄”两大战略为契机,推动开发区产业转型和外向型经济发展,开发区发展活力和经济实力显著增强。(1)健全和完善开发区管理体制,创新方式,对省级开发区实行A、B、C分类管理和综合考核评价。高密、昌乐、潍城、寒亭、青州、奎文相继建立了独立的管理体制。昌乐、潍城等开发区通过委托、授权、代理等方式,落实规划、建设、立项、审核等各项管理权限,直接对同级政府负责。诸城开发区积极探索在控制总量的前提下,推行雇员制、中层干部聘任制和人才派遣制等多种用人制度。高密开发区积极探索减少工资性收入,增加奖励性收入的分配形式。(2)开发区向特色园区加快转型。统筹开发区规划布局,每个开发区规划建设了1—2个特色园区,光伏产业园、生物医药园、海洋化工园、珠宝产业园等一批“区中园”快速发展,省级以上开发区科技孵化器全部开工建设,半数以上已投入使用。寿光、诸城、高密经济开发区和综合保税区申报海洋特色园区。开发区综合实力稳步提升,9个省级开发区在全省位次前移,7个进入全省50强。(3)项目进区调控机制基本形成。各个开发区制定了项目招商、企业迁移、建设用地、劳动力安置等相关政策。坚持工业项目、用地指标向园区集中,建立整合、挖潜和盘活存量土地机制,推动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项目进入园区,以项目建设促进开发区向特色园区转型。滨海、寒亭开发区通过实行财税收益、招商指标分成和土地指标调控等办法,合理确定引进各方的利益关系,积极发展“飞地经济”。各开发区按照省级、国家级标准,规范提升科技孵化器创新服务功能,加快研发、设计、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推动园区向创新型、科技型、生态型转变。
(聂国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