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24&rec=50&run=13

综述

【概况】2011年,全市经信系统按照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全力推进工业投入、自主创新、节能降耗、信息化建设等关键措施的落实,工业经济和信息化发展保持良好的态势。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5%,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377.9亿元,利税792.9亿元,利润530亿元,分别增长28.5%、17.1%和19.2%。有3家企业进入中国企业500强,8家企业入围山东省百强企业,12户企业入围山东省制造业百强企业。广泛调动各类投资主体的积极性,把有限的要素配置到科学投入上来。2011年,全市工业完成投入1066.4亿元,比上年增长20.6%;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投入689.1亿元,增长58.7%;先进制造业完成投入801.2亿元,增长21.4%。全市列入省工业调整振兴规划重点调度项目483个,累计完成投入200.6亿元;列入省转方式、调结构重点项目计划197个,累计完成投入125.4亿元;列入2011年省企业重点导向计划项目186个,累计完成投入137.5亿元。全市新口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2349.7亿元,比上年增长30.1%,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24.9%。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6家,居全省第一位,总量达到324家,居全省第二位。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市经信委制定出台了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的意见,确定在新能源、新材料、新信息等九个产业40类产品领域实施重点突破,新兴产业初具规模。新能源产业已初步形成以风力发电及装备制造、热泵装备制造安装、生物质能发电等为主的生产体系,新材料涌现出了日科化学、金鸿集团、默锐化学等一批知名企业,新能源汽车形成了以整车带动配套零部件共同发展的格局,节能环保产业已成为全省重要的节能环保装备生产基地,新医药和生物产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快速增长,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5.6亿元,利润30.1亿元,利税36.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7%、52.9%和51.4%,已形成半导体照明、太阳能光伏、电声器件、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四大发展重点,建立了半导体照明工程、电声器件产业两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和光电子、电声器件、软件及物联网等8个省级特色产业园区。电声器件产业高端电声器件产品在国内市场份额达到45%以上。

【引导产业聚集】全市经信系统按照“大企业—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成长规律,明确园区功能定位,最大限度的发挥产业集聚效应,着力构筑以大企业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完整的工业园区。积极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快千亿级产业链发展的实施意见》,围绕汽车、装备、石化、新能源、纺织服装、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等主导产业,依托骨干龙头企业,打造千亿级产业链条或产业集群,培育千亿级企业集团。工业百强企业特别是八大产业链龙头企业完成了新一轮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明确了企业“十二五”期间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工作措施,指导企业发展。市政府确定的主导产业经济总量已经占全市的80%以上,初步建立起了具有规模技术优势的海洋化工基地、产业链条完整的动力装备基地和特色优势明显的纺织服装基地。

【创新能力建设】市经信委积极推进重点企业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技术创新中心和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建设。2011年,全市完成技术开发费投入75.7亿元,开发完成市以上空白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309项,年可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813.7亿元,利税137.6亿元。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全市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到225家,其中,国家级8家,省级58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开发费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达到3.5%以上。加强与中科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技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全市企业与高校、研究院所等联合设立的科研开发机构达到126个,建立博士后工作站13个。加大品牌创建,全市拥有中国名牌产品31个、中国驰名商标61件、山东名牌产品222个、山东省著名商标257件。盛瑞传动公司8AT(前驱8挡自动变速器)项目荣获2011年第十三届“中国专利奖”发明专利金奖,潍柴自主研发的10升、12升大功率蓝擎发动机被誉为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飞跃。

【企业改革管理和规范上市】市经信委拟定了《潍坊市深化企业和科技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帮助试点企业制订改革试点方案。推进企业兼并联合重组和股份制改造,制定出台《潍坊市推进企业兼并联合重组的意见》,抓好规范的股份制改造。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把培植企业上市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依法完善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在上市渠道上,因企制宜,境内外上市并举。同时,进一步强化对上市公司的监督指导,加大新经济增长点的培育,创造一流的经营业绩,努力保持潍坊市上市公司的良好整体形象,争取符合条件的企业及时进行扩配股或发行可转换债券,畅通从资本市场再融资渠道。截至2011年底,全市共有33家企业37支股票在境内外上市,企业融资实现了渠道多元化,有力地推动了传统优势企业的快速发展。

【强力推进节能降耗】市经信委坚持“四位一体”工作机制和集中统一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强化节能降耗工作的组织和协调,不断完善节能降耗统计、监测、考核三个体系,实行节能降耗“双目标”考核。严格规范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年内对2731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了节能评估审查,对年耗能量超过5000吨标准煤的72个项目进行专家论证,对耗能量较大、影响地区能耗指标的7个项目实行能耗等量置换制度。建立实施节能预警调控常态化机制。适时启动节能预警调控方案。抓好重点节能项目的组织实施。2011年共组织实施68个重点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完成投资88.75亿元,有102个节能项目当年发挥节能效果,累计节能93.3万吨标准煤。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获得国家和省财政奖励资金15406万元。突出抓好循环经济发展,全市已基本形成景芝酒业酒糟等近20种比较成熟的循环经济模式(链条)。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潍坊市并被正式确定为全国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71家企业被省市认定为资源综合利用企业,9家企业、26种设备获省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确认,20家企业68种设备获省节能节水专用设备确认,62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查认定。

【信息化建设】市经信委深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启动了县市区两化融合试点,确定寿光市、诸城市和青州市卡特彼勒工业区为“潍坊市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实施第二批两化融合示范工程,培育了20家示范企业、14家优秀服务机构和30个示范项目,提升企业科技创新力和核心竞争力。依托潍坊学院等成立“潍坊市信联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中心”。深入推进首席信息主管制度建设,评选表彰“潍坊市十佳企业首席信息主管”和30名“潍坊市优秀企业首席信息主管”。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国家、省两化融合重点项目,争取扶持资金350万元。全市10家企业通过首批省两化融合工程认定,2家企业通过首批山东省电子商务企业认定,2个项目荣获“山东省计算机应用优秀成果三等奖”。开展省级物联网产业基地创建工作,潍坊高新区被列为首批“山东省物联网产业基地”。参与筹备“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经验交流会”,承办“山东省两化融合助企行动计划”—潍坊站活动。出台《潍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思路和重点。

【电子政务建设】市经信委按照“基础先行,应用导向,集约建设、共建共用”的理念,构建全市共享共用的、集约的“一张电子政务网、一个电子政务公共平台、一个数据中心”的电子政务基础设施。部署多层架构运行平台、存储系统、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体系、单点登录等支撑设施以及协同办公、内部办公门户、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等共用的应用系统。“中国潍坊”门户网站成为具有中、英、日、韩等多语种版本的全国知名政务网站,在全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中,连续9年进入地级市政府网站前50名,2010年和2011年连续2年列地市级政府网站第5位、省内第1位,国际化程度居全国第11位,成为宣传潍坊、服务群众的重要渠道。基于全市共享共用的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应急联动系统、“智慧潍坊”政府在线公共服务平台、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城市运行监测系统、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道路交通智能管理系统等一批重点信息化工程投入应用,提升了潍坊信息化水平,辅助了科学决策、方便了群众生活。通信行业发展迅速。截至2011年底,全市固定电话用户160.03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17.6部/百人;移动电话用户827.18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91.04部/百人;互联网用户达到473.65万户,其中无线上网用户385.25万户;通信光缆总长度113万芯长千米;互联网出口带宽300G。
(赵海亮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