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24&rec=41&run=13

综述

【概况】2011年,全市农业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立足城乡统筹发展,全力打好转方式、调结构这场硬仗,实现了农业较快增长、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和谐稳定的任务目标。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409元,比上年增长17.3%,连续两年高于城市居民收入增幅;农业增加值359.28亿元,增长4.2%。围绕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扎扎实实地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1)提升农村医疗保障水平。全市新农合参合农民总数达到625万人,参合率99.99%,人均筹资提高到250元,基金总额达到15.6亿元,住院和门诊费用报销比例分别提高到76.9%和43.7%以上。(2)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农村低保、五保分散供养、集中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1600元、1800元、2700元以上。(3)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市半数以上镇街文化站达到500平方米以上标准,85%的镇街和65%的社区建成文化共享工程规范化服务站点。新建农家书屋2012家,总量达到7678家,基本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场次全年达到10.7万场。全市9个基层文化品牌被评为省级“农村优秀文化品牌”,94个基层文化团队被评为省级“农村文化优秀团队”。

【现代农业投入】坚持不懈地加大现代农业投入,推动农业转型发展,不断增创比较优势。(1)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深入实施蔬菜、渔业、畜牧、果业、苗木花卉等五大产业振兴规划,发展安全、优质、高效、品牌农业。粮食产量稳定增长。全市粮食总产533.4万吨,连续实现九年增产和三年总产过百亿斤,创历史最高水平。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肉类、禽蛋、奶类总产量分别达135.3万吨、26.9万吨、27.7万吨。渔业经济持续发展。全市渔业总产值达到37.2亿元,水产品总产量50万吨。(2)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畜禽、蔬菜、海产品等加工增值型龙头企业迅速膨胀发展,全市龙头企业总数达到2980家,其中国家级12家、省级65家,实现销售收入1050亿元,出口创汇17.25亿美元。(3)加快农业园区建设。按照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的要求,着力培植壮大了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全市已建成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园区467处,其中,国家级1处、省级2处、市级120处,县级及以下344处。(4)着力推进农业品牌创建。优质农产品基地面积发展到520万亩,优质农产品品牌达到1604个,新增314个,7个农产品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主要种养区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覆盖率达85%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

【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全市农业系统扎实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有效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和水平。(1)搞好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2011年,全市建设农村公路1364公里,行政村通油路率达到99.6%,进一步方便了农民快捷出行。(2)搞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通过大力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成农村集中供水工程4300多处,新增自来水受益人口40万人,改善了农村群众饮水条件。(3)加快城乡环卫一体化步伐。将市区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列入政府工作报告中为群众办好的十件实事之一,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通知》,并于5月在昌邑市召开了现场推进会。2011年,全市有6423个行政村实现了“户集、村居收、镇运、县市区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模式,行政村居覆盖率达到73%。(4)加快乡村绿化步伐。以打造山青水绿、碧海蓝天的宜居生态环境为目标,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全年完成造林37.1万亩,完成年度计划的168%。

【农业基础条件改善】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强化农业物质技术支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1)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全市共完成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资24亿元,比上年增长41.2%;新增改善灌溉面积83万亩,比上年增长43.1%;发展节水灌溉面积38万亩,比上年增长90%。(2)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301万千瓦,增长6%;联合收获机达到2.1万台,增长11%。全年共完成机耕面积702千公顷,机播面积993千公顷,机收面积866千公顷,机耕水平、机播水平和机收水平分别为99%、87%和76%。(3)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各类农产品交易市场发展到1496处。先后投资3亿元,建设农产品全过程、全封闭冷链系统。全市出口农产品企业发展到450多家。积极开展全国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试点,全市240家连锁超市与600多家农产品生产企业实行对接,流通渠道逐渐顺畅,流通成本显著降低。

【农村体制改革】潍坊市被确定为全省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的机遇,先行先试,大胆探索,不断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1)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以物权资本化改革为主要形式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促进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全市有132个村完成了改制任务。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股权化改革,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169万亩,占家庭土地承包经营面积的17.8%。(2)推进农村建设管理服务方式改革。农村社区建设在全国率先实现地(市)级全覆盖,“多村一社区”建设模式在全国推广。户籍管理城乡一元化改革试点,为加快农民向城镇转移创造了条件。(3)推进农业发展方式变革。按照“户必入社、业必归会”的要求,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联合社,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7124家,联合社61家。(4)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在成功进行农村住房、蔬菜大棚、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基础上,将有效抵押物范围扩大到了林权、海域使用权等领域,全市依托海域使用权流转平台实现贷款5亿多元。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蓬勃发展,已有4家村镇银行正式挂牌营业,在全省率先成立小额贷款行业协会,小额贷款公司比上年新增7家,总数达32家。
(赵庆胜王敏廷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