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管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24&rec=30&run=13

劳动管理

【就业工作】坚持把稳定就业作为刚性目标,全面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完善城乡一体的就业服务体系,城乡就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1.9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119.1%;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1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134.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3%。
  就业工作机制。调整充实就业联席会议等协调机构,以推行就业失业登记证制度为抓手,积极推动就业实名制管理,不断完善录用备案、重点项目就业影响评估和职业信息采集等工作制度,积极推动各议事机构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进一步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有力促进了就业工作的深入开展。
  公共就业服务。完善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功能,优化调整服务流程,创新实施用人单位会员制度,深入实施就近业务办理、异地展位征订等便民措施,全力打造现场招聘、网络招聘和媒体招聘“三位一体”就业服务平台,就业服务效率和水平明显提升。全市共举办各类招聘洽谈会890场次,累计2.8万家用人单位参加招聘,登记用工需求97.9万人次,举办大型网络招聘洽谈会四次,通过媒体为4127家用人单位刊登招聘信息2.1万条。
  社区平台建设。以推动职能下延为突破口,进一步强化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印发了《潍坊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积极开展充分就业和谐社区创建工作。不断加强基层队伍建设,组织全市47名街道、乡镇劳动保障协理员参加了全省统一培训并进行了劳动保障协理员鉴定考试,全市一半以上的镇街劳动保障机构实现了持证上岗。
  创业带动就业。创业扶持政策进一步优化,小额担保贷款工作不断推进,以政府名义出台了《关于深入开展小额担保贷款业务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意见》和《小额担保贷款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2011年,全市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562笔,贷款18170万元,共为符合条件人员贴息408.7万元。创业培训范围进一步拓展,大学生创业培训取得实质进展。全面营造创业氛围,开展了以“强力推进政策落实,助推劳动者就业创业”为主题的就业政策宣传月活动,发放宣传材料30余万份;组织参加了第二届“山东百名创业之星暨创业十杰”评选活动,10人榜上有名,占全省十分之一强。创业型城市创建取得新进展。
  就业培训。进一步优化整合就业培训资源,强化定点培训机构的管理,对全市40家定点培训机构进行了全面评估整改。大力实施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就业与创业能力培训项目,将各类培训全部纳入项目化管理,对城乡各类人员实施就业竞争能力、职业转换能力、转移就业能力和就业提升培训及创业能力培训,全面提高城乡各类人员的劳动就业和自主创业能力。实施“就业下乡,岗位对接”活动,深入到乡镇对农村劳动者进行就业培训,把就业送到农民身边,降低培训成本。全年开展农村劳力培训5.27万人,培训后就业率达到85%。
  重点群体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把大学生就业问题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不断强化毕业生就业专项服务,畅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2011年,年度内回潍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报到21732人,已就业20173人,就业率92.83%。(1)积极开展专项就业服务。组织机构不断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更加专业化,全市12个县市区均设立专门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机构。毕业生改派派遣业务实现一站式办理,为毕业生提供网上就业协议鉴证、派遣改派、档案查询转递、人事代理等一条龙服务。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毕业生就业政策宣传月”、“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等系列活动,为18所驻潍大中专院校2万余名毕业生进行就业创业巡回指导。(2)大力实施基层就业项目。2011年,全市招募“三支一扶”大学生306名、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193名,分别占全省计划的15.1%和21.1%,选聘数量均居全省第一。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55家,涉及电子通信、机械制造、建筑、服装、食品等多个行业领域,提供见习岗位1.3万余个。(3)大力帮扶特困家庭毕业生就业。设立特困家庭毕业生登记专门窗口,做好特困家庭和就业困难毕业生登记工作。通过开发购买针对高校毕业生公益性岗位、举办专场招聘洽谈会、安排就业见习、帮扶自主创业等多项举措,努力安置好家庭贫困和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确保了所有未就业的特困家庭毕业生都享受到就业援助。
  农村劳力转移。认真落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全市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1万人,完成全年计划的134.8%。深入开展“春风行动”等专项就业服务活动,积极探索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劳动维权“三位一体”工作模式,鼓励和引导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外出就业和返乡创业。市、县、乡三级联动,开展了春运期间返乡农民工专项就业服务活动,潍坊市农民工电影月活动、“春风行动”、“两城一家”用户提供免费手机短信服务活动、“农民工恳谈日”活动,积极引导农民工就近就地转移就业。
  困难群体就业。大力加强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工作,建立健全了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登记认定制度和“一对一帮扶”援助制度。全市联动开展了以“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送温暖”为主题的“就业援助月”等活动。积极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心城区公益性岗位开发工作的通知》,进一步规范了公益性岗位开发范围,享受人群、申报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流程等内容。全年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4.82万人,其中困难群体再就业6674人。

【劳动关系调解和权益维护】劳动合同管理。以“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年”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春暖行动”,积极实施小企业劳动合同专项行动计划和集体合同制度“彩虹计划”,小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89%,集体合同签订率达到87%。
  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不断健全社会化调解网络体系,大力加强劳动人事争议处理能力建设,基层调解组织达到4200余个,化解争议纠纷3600余起,调解率达到70%以上。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3068件,按期结案率达到99%。
  劳动保障监察。完善网格化管理机制,创新实施“一书两金”制度,不断加大监察执法力度,全市共检查用人单位2.71万户次,涉及职工328.5万人,查处各类违法案件6003起,责令支付工资报酬2031.3万元,补签劳动合同11.13万份,追缴社会保险费7984.5万元。

【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在全市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深入推进绩效工资改革,对津贴补贴进行了清理,对绩效工资总量进行了核定,对内部分配提出了指导意见,建立了定期上报制度,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公务员工资津贴。进一步规范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岗位津贴补贴管理,修订完善了公务员津贴补贴管理办法,科学合理地调控津贴补贴水平。企业工资宏观调控。企业工资宏观调控进一步加强,制定发布了2011年度365个职位(工种)的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调整提高了全市最低工资标准,制定发布了2011年企业工资指导线,全面推行工资同经济效益挂钩的调控办法,积极推动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建立完善企业工资决定机制,全市企业共签订工资集体协议5272户,涉及职工69.8万人。
(王明亮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