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24&rec=3&run=13

政府工作报告

在潍坊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2012年2月10日)
刘曙光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四年工作回顾
2008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中共潍坊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和全市人民一起,始终突出科学发展主题,牢牢把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紧紧围绕富民强市目标,解放思想、创新实干、团结奋斗,全面完成了“十一五”任务目标,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41.85亿元,年均增长12.6%;完成财政总收入466.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53.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603.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49.8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0.1%、23.1%、23.9%和18.9%,均比2007年翻了一番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50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409元,分别比2007年增加8792元和4131元。
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产业优势更加突出。三次产业比例由11.6:57.4:31调整到10.1:55.4:34.5。粮食总产连续三年超过百亿斤,优质农产品基地发展到520万亩、品牌1604个,销售收入过亿元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167家,畜牧产业链销售收入突破千亿元。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9377.9亿元、利税792.9亿元,均比2007年翻了一番。主营业务收入过千亿元产业达到4个、过百亿元企业由4家增加到12家。获省长质量奖6个,中国驰名商标和山东名牌数量居全省前列。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4.9%,高新区“63513”工程被确定为全省新兴高端产业发展示范工程。服务业增加值由637.5亿元增加到1221.2亿元,年均增长14.3%。银行业存贷款增量增幅、资产质量和效益保持全省先进水平。旅游业总收入由98.6亿元增加到315.2亿元。年交易额过10亿元的市场达到36个。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培育重大科技成果516项,申请国家专利2.54万件,盛瑞8AT项目获中国专利金奖。连续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面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新型城镇化扎实推进,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49平方公里。文化艺术中心、奥体公园体育场、鲁台会展中心、白浪绿洲湿地公园等重点城建项目顺利实施。改造旧小区73个、背街小巷249条。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3%。创建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县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小城镇发展明显加快。农村社区建设实现全覆盖,基本实现村村通自来水、有线电视、柏油路和客运班车。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35.2%。
“蓝黄”战略加快实施,沿海开发率先突破。全境纳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沿海三区市纳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国家批准临朐县参照执行中部地区有关政策。确立了“一带、一体、两翼、多点”的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布局。举全市之力加快北部沿海开发,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330亿元。滨海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城四园”基础设施配套面积达到160平方公里。潍坊港实现一类口岸开放和对台直航;沿海防护堤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潍坊滨海海洋经济新区和中外合作产业园列入全省重点支持项目。
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成果丰硕。五大领域123项改革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组建了全省首家村镇银行、首批农村商业银行和首个文化产权交易所,设立了天津股权交易所潍坊交易中心。上市公司发展到33家、股票37只。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到39家,数量居全省首位。公立医院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荣获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特别奖。进出口总额达到141亿美元,累计实际到账外资26亿美元。出口加工区升级为国家级综合保税区。对外合作和对口支援工作进展顺利,青潍合作取得新的成果,援川和援鄄任务圆满完成。
民生持续改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达到52.2%。市政府每年承诺为群众办好的10件实事全面落实。累计实现城镇就业50.5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8.4万人。连续七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府补助标准和住院报销比例大幅提高。提供保障性住房9539套,改造棚户区1.4万户。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100亿元。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基本完成,素质教育走在全国前列。在潍高校发展到17所,在校生17.3万人。城乡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落实。社会大局持续稳定。连续创建为全国双拥模范城。人口计生、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审计、统计、人防、地震、气象、史志、档案、海事等工作实现了新的发展。
民主法制和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圆满完成“五五”普法、“四五”依法治市、“四五”依法行政任务。累计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561件,政协委员提案1272件。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电子政务建设和政务公开工作依法推进。执法监察、行政效能监察、审计监督和纠风治理工作有效开展,政府服务质量、行政效率进一步提升。
2011年,全市上下按照“一九五一”的目标任务和思路举措,全力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迈上了新的台阶。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11%和2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外贸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17.3%、22.9%和19.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4.4%和17.3%,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4%,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56‰。
各位代表,过去四年不平凡的实践与探索,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和重大挑战,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创造性地做好上级精神与潍坊实际结合的文章,在实践中探索具有潍坊特色的发展路子。必须始终清醒地把握宏观形势和潍坊发展的特点,紧紧抓住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全力突破,为未来发展打好基础、铺平道路。必须准确认识机遇,善于抢抓机遇,用足用好机遇,尤其要注重争取和用好国家、省实施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的机遇,形成加快发展新格局。必须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新发展,利用一切机会先行先试,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必须坚持民生为本,倾心尽力为群众谋福祉,让人民群众更多地享受改革发展成果,激发全市人民共建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必须锤炼作风、科学实干,大力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坚强保障。这些经验,来自实践,弥足珍贵,我们要倍加珍惜,不断发扬光大!
各位代表,回顾四年的发展历程,我们深深感到,潍坊取得的一切成就,归功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归功于历届领导班子和老同志打下的良好基础,归功于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及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归功于海内外朋友的真诚关心、大力支持和广泛参与,归功于驻潍部队、武警官兵的无私奉献,归功于全市910万干部群众的团结奋斗、拼搏努力。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所有为潍坊改革发展作出贡献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各位朋友和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综合实力不够强,人均占有水平还比较低;发展方式粗放问题依然突出,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生态环境亟须改善;城镇化进程不快,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有待提升;城乡、区域之间发展仍不平衡;社会保障水平还不够高,一些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需要继续认真解决,政府公共服务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差距,社会管理亟须创新完善,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潍坊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提出了今后五年的宏伟目标和基本要求,为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今后五年,是我市全面贯彻市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十二五”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我市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再创科学发展新优势的重大机遇期,也是我市顺势应变、乘势而上,进一步提升在区域发展中地位的攻坚时期。我们面临的形势复杂多变,区域竞争更加激烈,转方式调结构的任务艰巨繁重。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世界新一轮产业和科技革命进程加快,国际产业转移和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我市仍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期,“蓝黄”两大国家战略在我市交汇融合,省委省政府对我市的发展寄予厚望。特别是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我市的发展思路更加明晰,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全市人民团结奋进、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空前高涨。我们坚信,只要抓住机遇、科学谋划,万众一心、拼搏实干,就一定能够实现科学发展的新跨越、谱写富民强市的新篇章!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富民强市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建设创新潍坊、文化潍坊、生态潍坊、幸福潍坊,全面实现“十二五”规划和市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建设现代化经济文化强市而努力奋斗。
经过五年努力,实现下列奋斗目标:
综合经济实力实现新的跨越。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地方财政收入实现翻番,达到5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进出口总额突破250亿美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000美元,成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增长极。
全社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创新潍坊”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社会创新意识全面提升,创新体系更加完善,创新环境整体优化。综合配套改革加快推进,争做全省综合配套改革的排头兵。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达到30%和12%,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
文化软实力大幅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国民素质全面提升,城市特色更加彰显,潍坊精神更加发扬光大,市民的城市认同感、归属感显著增强;市域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广泛展开,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企业、文化产业和文化品牌,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贡献度和潍坊的知名度大幅度提升。
生态环境的承载力更加坚实。生态文明、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成为共识,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城乡环境更加宜居宜业。节能减排指标大幅下降,林木覆盖率稳定在35%以上,展现出绿满城乡、天蓝水清的优美画卷。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幸福。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更加完善,公共财政对民生的支出持续扩大,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更加优质均等。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收入分配更加合理,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城乡居民保障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群众权益得到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力争翻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的幸福指数明显提高。
各位代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宏观经济政策的新调整、区域竞争发展的新格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特别是建设“四个潍坊”的新目标,都要求我们必须更加突出主题主线,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道路,为全面实现市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提供可靠的保证。
转型发展,必须大力推进产业转型。产业是富民强市的关键。建设“四个潍坊”,必须以产业转型为基础。大力实施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推动一、二、三产业转型升级。巩固提升我市农业的优势地位,突出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出效率和品牌培育,大力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管理和品牌化运作,争做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排头兵。以工业化理念引领农业,以现代服务业提升农业,着力打造国内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物流基地、食品加工基地和农业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示范基地。依靠科技和政策引领,大力推动农业发展模式创新,努力打造农业创新发展示范区。大力实施工业提升计划。加快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步伐,着力提高传统产业中高新技术的比重;加快重点行业、企业由一般制造向价值链高端延伸,着力提高非加工环节在制造业中的比重;加快发展“四新一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优势资源,打造有竞争力的特色新兴产业集群,着力提高新兴产业在制造业中的比重;加快优化工业布局,推进有条件的企业向大型企业集团迈进,产业向特色园区聚集。支持潍柴动力、北汽福田等骨干企业打造国际化企业集团。把突破服务业作为再创我市发展新优势的战略性举措,深度谋划、强力推进。拓展视野发展服务业,立足潍坊、辐射周边、面向全国,对我市服务业发展进行科学布局;选准优势产业倾力培育,经过三至五年的努力,着力形成一批优势服务产业集群;积极培育和引进领军企业及知名品牌,加快服务业集团化、网络化、品牌化步伐;综合运用产业带动、市场驱动、消费拉动、宣传促动、政策撬动等措施,形成合力,加快发展,努力把我市建成国内有影响力的区域性物流中心、旅游集散中心、特色文化艺术品交易中心、健康产业创新发展中心。
转型发展,必须大力推进城市转型。城市是引领区域发展的载体。建设“四个潍坊”,必须以城市转型为先导。要更加注重生态。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的理念,把生态作为最珍贵的资源、最重要的环境,扎实推进“生态潍坊”建设,着力打造有竞争力的自然生态环境。更加注重城市品质。大力培育城市文化,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内涵,建设精神富足、朝气蓬勃的宜居家园。更加注重繁荣城市经济。大力发展新兴高端产业,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构建以城带乡、相向发展、整体提升的新格局。更加注重城市资源整合。彰显城市特色,塑造城市形象,打造城市品牌,提升城市价值,切实增强城市对人才的凝聚力、资本的吸引力、创新的推动力。
转型发展,必须大力推进社会管理转型。社会管理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条件。建设“四个潍坊”,必须以社会管理转型为保障。加快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以管理创新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更加注重安全管理,把安全放在高于一切、先于一切、重于一切的位置,作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共同目标。更加注重人性化管理,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着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更加注重民主管理,建立更为完善的民主决策、管理、监督机制,广泛集中民智、凝聚民力。大力强化基层基础工作,更好地发挥基层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的管理服务功能,夯实社会管理基础。建立健全社会风险评估机制,准确把握社会动态,及时发现和解决苗头性问题。大力推进社会管理信息化、网络化,着力打造数字城市。
三、2012年重点工作
2012年是我市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落实市十一次党代会各项目标任务的起步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必须紧紧围绕“主题主线”,全面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四个牢牢把握”和“四个着力”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市委“一六四三”的思路目标和任务举措。
综合各方面因素,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1%,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2‰以内。突出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强化投入扩大消费上实现新突破
以强化投入为基础,以扩大消费为关键,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促进投资稳定增长。继续发挥投资对扩大内需的重要作用,进一步优化投向、扩大投量、提高投效,确保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00亿元以上。加大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文化产业和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的投资,优化投资结构,以好的增量优化存量,提高投资效益。深入开展“项目提升年”活动,以项目为抓手,促进有效投入,突出抓好北汽福田山东多功能汽车厂、歌尔光电产业园、潍柴大功率船用柴油机及配套产业基地等1496个投资过亿元的重点项目建设,超前谋划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的项目,形成“投产一批、在建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开发一批”的发展格局。
着力扩大居民消费。把扩大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分阶段、分领域精心策划促进消费的相关政策措施,促进消费有效增长。全面落实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制度,建立完善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收入,努力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实施好5个国家级试点项目,组织好“国民休闲汇”活动,培育休闲旅游、体育健身、文化娱乐、网络购物等新的消费热点,开拓新的消费领域。继续开展“满意消费惠万家”活动,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农超对接”,实施好“居民卡”便民工程,改善居民消费条件。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切实让群众放心消费。
强化财税金融保障。统筹财政收入和政府融资,正确处理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和民生投入的关系,突出产业发展的基础地位。大力加强财源建设,推进财税库银联网,构建综合治税长效机制。继续实施“22620”工程,深入推进金融六大体系建设。开展金融专题招商活动,鼓励各金融机构在我市设立区域总部、功能总部。加快推动企业上市,力争年内新增3家以上企业首发上市,10家以上企业在天交所潍坊中心挂牌。加大债券融资力度,发行企业债券、区域集优债等20亿元以上。加强政府债务管理,规范发展民间信贷,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二)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在加快转型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突出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推动工业做强做大。培育壮大新兴高端产业,深入实施“63513”新兴高端产业发展示范工程,着力打造特色产业链,确保9个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3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5.9%。技改投资增长15%以上,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80%以上;继续深入实施“85311”工程,进一步完善8条产业链,初步形成集群化发展格局。启动工业园区“两化”融合试点,实施好第三批“两化”融合示范工程。大力实施中小企业“四五六服务工程”和“千百十转型升级工程”,全面落实国务院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各项措施,推广应用潍坊地税发票“E票通”,支持中小微企业加快发展。
促进服务业发展振兴。实施服务业振兴计划,形成服务业繁荣发展新格局,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大力发展金融、现代物流、科技信息、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繁荣发展文化旅游、商贸流通、社区服务、社会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培育创意设计、服务外包等新兴服务业,开拓发展农村服务业。加快服务业向高端发展,引导企业创建国家、省级服务标准化试点,打造服务品牌。大力推进服务业载体建设,对服务业发展重点城区、行业、园区、镇街予以扶持。培育壮大骨干企业,加快形成新的主导产业和领军企业。
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攻坚战。大力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新上“两高一资”项目。加强空气重点污染源治理,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70天以上。继续推进河道综合整治,23条重点河流水质改善率平均达到25%以上。开展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模范县(市)建设,盘活存量建设用地1.5万亩以上。加快建设北部沿海防护林体系,新增造林28万亩以上。顺利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核。
强化质量、科技和人才支撑。制定新一轮品牌培育计划,深入开展“品牌建设年”活动。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标准制订修订,加快建设潍坊质检中心和6个在建省质检中心。进一步增强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在北部沿海地区建设10个海洋科技研发平台,在高新区建设完善10个专业研发平台。新建10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30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织实施国家、省重大科技专项120项以上。支持盛瑞8AT、蓝光外延炉等2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产业化。精心谋划和实施新一轮人才发展规划,有计划地引进和培育全市改革发展急需人才。探索建立“一站式”人才服务体系,为优秀人才成功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深入实施各类人才培训工程。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
(三)着力支持和服务“三农”,在现代农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更加关注农民,大力发展农业,繁荣提升农村,全面提高我市“三农”工作水平。
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广泛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加快构建农业技术创新体系,争创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区。着力突破种苗产业,制定种苗产业发展计划,引进开发一批新品种,培育一批骨干种苗企业,探索开展种苗产业国际合作,打造我国北方重要的种苗繁育基地。制定新型农业发展计划,加快发展都市农业、功能农业、信息农业、循环农业等新型农业。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园区、科技园区,每个县(市、区、镇、村)分别抓好1至2个现代农业示范区(园、点)。深化农科院改革。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培训农民1.5万人以上。
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农产品质量是我市农业的生命,一定要高度重视。落实严格的责任制,对禁用农业投入品实行最严格监管。大力推进农产品生产规模化和主体公司化(合作化、农场化),切实加强标准管理和过程控制。全面落实各级政府和各类市场主体的监管责任,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市场准入制度和质量追溯制度。继续做好“三品一标”认证和监管工作,探索建立农产品质量等级管理办法。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建设,创建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搞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加快培育壮大农业市场主体。实施农业龙头企业提升工程,着力培育大型农业集团,年内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185家。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工程,着力扩大农民合作组织的规模和数量。深入实施蔬菜、渔业、畜牧、果业、苗木花卉等五大产业振兴规划,打造优势农产品产业集群。搞好黄河三角洲高端畜产品加工区和中凯冷链物流中心建设。探索大宗农产品期货交易。
进一步改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编制潍坊现代水网建设规划。完成规划内中小河流治理任务。扎实推进潍河、弥河治理,改善水系生态。加快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解决农村3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完成1500个村的村容村貌整治。
深化农村改革,进一步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搞好集体林权配套改革。积极有序推进土地流转,加快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加强农村新成立经营机构的监管。统筹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设,构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四)着力加快“蓝黄”两区建设,在实施国家战略上实现新突破
以加快实施“蓝黄”两大战略为引擎,全面提升我市经济发展水平,全力打造“蓝黄”两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全面落实“蓝黄”规划。制定“蓝黄”两区一体化发展意见,设立专项资金,完善落实国家规划的推进机制。用足用好优惠政策。加快推进“一区两园”(潍坊滨海海洋经济新区、海洋特色产业园、高效生态经济特色产业园)建设。积极推进青潍日城镇组团建设,加强与周边城市的交流合作。
全力推进滨海开发。突破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中港区3个2万吨级泊位建设,实施好沿海防护堤、北部水网等重点工程。加快壮大特色主导产业,推动装备制造、石化盐化、临港物流加工等产业聚集发展。加快建设滨海水城。落实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控制功能区划,加强海洋保护区建设,促进滨海区域可持续发展。
推动高新区快速发展。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着力构建国内一流的区域性产品检测和创新平台,支撑特色新兴产业集群式发展。建设“人才特区”,吸引更多海内外人才聚集创业发展。实施“二次退城进园”,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打造高技术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
加快各类园区转型升级。研究制定促进各类开发园区转型升级、协调发展的政策意见。支持综合保税区发挥功能优势,打造国际物流、加工贸易和特色商品定价交易中心。支持峡山区加快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推动各省级开发区向蓝色和高端转型,提高投资强度和要素集聚能力。
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超前谋划和加快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着力突破潍坊港,加快推进潍日高速、机场迁建等重点项目,加快构筑完善的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体系。
(五)着力统筹城乡发展,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统筹推进中心城、县城、小城镇和农村社区建设,全面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确保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大力提升中心城市价值。进一步优化城市规划布局,提升产业层次、功能品质和环境形象。抓好城市总体规划报批和实施,深化综合交通规划和地下空间规划,搞好重点区域规划设计,加强城市形象策划和宣传推介。完成白浪河北辰绿洲建设和虞河上游整治,建成鲁台会展中心,基本建成文化艺术中心;加快火车站站南广场和军埠口片区开发。建设完善城市外环交通,继续实施城区街巷整治畅通工程,支持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加快餐厨废弃物收运处理项目建设。实施数字化城管系统续建工程。
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整体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研究制定新一轮支持政策。支持各县市区着力抓好大企业带动、产业集群培育和园区建设,实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增强综合实力。支持临朐县用好沂蒙革命老区政策。提升县城和重点乡镇规划建设水平,促进县城向中等城市发展,重点城镇向小城市发展。加强新农村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高城乡统筹发展水平。
加快发展新型小城镇。深入推进和谐城乡建设行动。大力发展镇域产业,提升小城镇经济实力。加快小城镇驻地改造提升,增强发展承载能力。落实扩权强镇各项措施,扶持23个省以上重点镇加快发展。加强农村集中居住区建设管理,新建住房4万套以上。
(六)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实现新突破
突出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经济市场化、国际化步伐。
继续深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完善市区一体化发展机制,探索建立独立的开发区管理体制。组建排污权交易中心,开展区域生态补偿试点。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深化校长职级制改革,多渠道吸引社会资金办学。完成市属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启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培育发展公益类社会服务机构,建立现代社工制度。
着力推进对外开放。全球市场需求低迷可能成为常态。我们必须立足现实、积极作为,着力稳定和扩大出口。建立4家外贸出口公共服务平台,创建8个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建立130家骨干企业联系制度,指导企业稳定出口。坚持市场多元化战略,在巩固日韩等亚洲市场的同时,加快向欧美及新兴经济体市场进军。要以进口带出口,以关键设备和零部件进口提升产业竞争力。坚持积极“引进来”与加快“走出去”相结合,开展“双百”经贸招商活动和“双百”外交使节潍坊行活动,推动更多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开发资源、拓展市场、协同发展。创新办好风筝会、鲁台会等重大节会,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七)着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文化改革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充分发挥我市的文化资源优势,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夯实全市人民团结奋进的思想基础。充分挖掘我市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培育和塑造新时期潍坊精神。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建立健全社会征信系统,努力打造“诚信潍坊”。
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大力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深入开展文化惠民“五大工程”,完善县(市)、乡(镇)、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构建城乡2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创建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精心组织“三下乡”、“四进社区”活动。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搞好国家级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建设,抓好十笏园修复工程。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突出抓好重点园区、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推动文化产业上规模、上水平,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以上。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引导文化产业投入增长20%以上。抓好潍坊创意产业园、潍坊文化产业孵化器等10个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带动全市形成50个左右的专业文化产业园区,形成一批优势文化产业集群。精心筹备我市承办的第十届中国文化艺术节、第二届中国画节和第五届文化艺术展示交易会。
(八)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幸福潍坊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坚持积极作为、量力而行,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办好一批民生实事,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完善就业促进体系。抓好高校毕业生、进城务工人员、城镇就业困难群体、失地农民和退役人员等重点人群就业。完善鼓励扶持全民创业的政策,建立健全创业服务体系。加强舆论引导,在全社会营造崇尚创业、鼓励致富的良好氛围。搭建创业平台,重点扶持就业容量大、创业成功率高的各类小微企业,建设一批就业载体。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快医疗、失业、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启动生育保险市级统筹。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10%左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240元。中心城区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360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2000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3000元和2200元。对7岁以下残疾儿童实施康复训练救助,为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提供机构和居家托养服务。
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建立现代教育制度。落实学前教育发展3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加快解决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推进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打造10个职业教育特色专业品牌。免除全市特殊教育学校在校残疾学生生活费。加强城乡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实施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工程。抓好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迎查工作。筹备第二十一届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加快建设体育运动重点学校和重点比赛场馆。把食品药品安全作为保障民生的重要内容,强化源头治理,落实监管责任,着力解决影响群众健康的食品药品安全突出问题。毫不放松地抓好人口计生工作。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增强全民慈善意识。加强科普宣传教育。
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落实房地产调控政策,促进房地产业稳定健康发展。鼓励开发高品质的商业地产、工业地产、科技地产和旅游地产,提高房地产业层次和水平。新开工各类保障房21764套、竣工9000套,完善保障性住房分配细则,确保质量安全和分配公平。
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深化“平安潍坊”建设,积极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基础管理深化年”活动和安全生产百日集中整治行动,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重视和加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加强市场价格监管,保持物价基本稳定。
加强国防动员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扎实做好双拥工作。积极做好对口支援、扶贫协作、民族宗教、对台、侨务、人防、气象、地震、统计、史志、档案等工作。
各位代表,今年市政府将继续办好10件民生实事。
①对中心城区10吨以下小型燃煤锅炉进行集中整治,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②多形式配备新型安全校车1500辆,基本实现全覆盖。③在市以上统一规划设置的村卫生室全面推行基本药物制度。④完成400所农村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推进教育均衡发展。⑤继续实施农村集中供水工程,集中供水覆盖人口达到70%以上。⑥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500公里。⑦加快城乡环卫一体化步伐,年内全部乡镇、街道建成垃圾转运站或垃圾转运设施,实现镇街垃圾统一转运处理。⑧为200名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户建设新房。实现贫困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子女助学全覆盖。建立“三无”(无法定赡养抚养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人员生活救助制度。对全市城乡低保家庭学生和孤残学生实施高中免费教育。⑨通过发放小额担保贷款、落实贷款贴息等措施,支持、带动3000名以上人员自主创业。⑩建立完善“12343”家政服务体系,建设100个综合性社区家政服务中心,将服务网络延伸到县市。
四、关于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全面完成今年和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必须大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全面提高行政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担负起组织和推动现代化经济文化强市建设的职责。
牢记宗旨使命,建设责任政府。以深化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引导政府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始终牢记肩负的使命,不辜负组织和人民的重托,带着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履行职责,行使权力。要把人民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依靠制度建设和以身作则,更好地倾听群众呼声,关注群众需求,尊重群众权利,维护群众利益,打造人民群众满意的政府。
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全过程,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管理事务。认真落实依法行政“五五”规划。严格规范行政程序,集中清理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加强行政复议工作。自觉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
完善科学管理,建设效能政府。及时借鉴和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大力提升科学化管理水平。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两集中、两到位”和市区审批一体化改革。加快电子政务集约共享建设,网上审批办件比例达到60%以上。改进政府信息公开方式,完善专家咨询论证、合法性审查、风险评估、社会公示与听证制度。深化软环境建设,着力解决影响发展的突出问题。
加强和改进学习,建设创新政府。把学习作为政府建设的基本任务,切实加强对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现代经济等知识的学习,及时学习借鉴先进的发展理念和经验,切实增强履行职责的能力水平。要开阔视野、提升境界、更新观念,在宽视野中把握定位,谋划全局,推动发展,注重用创新的思路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及时有效地推进关键领域改革,开展重大问题调研,对重大发展问题进行深度谋划。严格自律,建设廉洁政府。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快建设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审计监督、行政监察和行政层级监督。严格行政问责,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保持公务员队伍的纯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铺张浪费行为。
各位代表,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征程,要求我们以新的姿态、新的作为,奋力开创潍坊科学发展的新局面。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潍坊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解放思想、奋发有为、开拓进取,为建设更加富强文明幸福的新潍坊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