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24&rec=23&run=13

公安工作

【概况】2011年,全市公安机关按照“保持荣誉、争创一流、确保平安、力促满意”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市委思路举措,圆满完成了各项公安保卫任务,有力维护了全市社会大局持续稳定,整个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取得了新的发展和进步。年内,全国公安2个现场会、全省公安4个现场会在潍坊市召开,推广潍坊市的经验做法。市公安局连续五年被评为“全省市级优秀公安局”。
公安机关进一步强化队伍教育管理各项措施,努力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和战斗力,为公安维稳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队伍建设首位,深入开展“强堡垒、做先锋”创先争优和“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了队伍的政治坚定性和工作执行力。狠抓市级集训和岗位练兵,举办培训班19期1520人,开展警种系统内比武竞赛12次800余人,民警业务素质和实战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研发启用“山东公安教育训练平台”,建立“学、训、考、用、管”五位一体的网络教训机制,提高了公安教育训练工作水平。加强公安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和纪律作风进一步增强。坚持从严治警,组织开展为期2个月的纪律作风集中教育整顿,严纪律、正风气、强素质、树形象,队伍精神面貌明显改观。落实文化强警和从优待警各项措施,以建党90周年为契机,举办新春音乐会、警察运动会等文体活动,组织老干部撰写回忆录《峥嵘岁月》,用文化打造了民警的精神家园。组织“潍坊公安十佳警嫂”评选活动,全面落实民警加班补贴,推进执法勤务机构职务套改,大力实施团圆工程,组织全市公安机关功臣模范进行了休养,让民警感受到了组织的关心和温暖。加强民警职业健康保护工作,4月份全省公安民警职业健康保护工作座谈会暨诸城现场会在诸城召开,推广了潍坊市加强民警职业健康保护的经验做法。加强立功创模工作,全市共有92个单位、250名民警受到市级以上表彰奖励,树立了公安机关的良好形象。

【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全市公安机关从党委、政府工作全局出发,牢固树立中心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下开展工作,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1)服务经济发展。准确把握理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文化改革发展、关注民生等国家大政方针及重大决策部署要求,明确“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措施,立足公安实践,在结合上做文章,在落实上下功夫,创造性地开展好各项工作和队伍建设。着眼“三区”建设和各项重点区域发展战略要求,进一步完善警企联系制度,积极主动为重点区域、重大项目建设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确保了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2)优化公安行政管理。落实全市群众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围绕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执法管理服务工作,在全市公安机关开展“文明窗口”创建活动,普遍推行“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服务”,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开辟出入境证件审批“绿色通道”,增设奎文、潍城、高新出入境受理点,深入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开展执法服务回访活动和道路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工作,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完善“潍坊公安服务在线”,网上办事服务板块涵盖9个警种单位70余项业务,网站总点击量达93万余次,共受理群众网上办事1.2万余件、群众咨询8600余人次,群众满意度达到100%。(3)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深化城乡社区警务建设,在全市全面推行以集约化系统平台为依托、以智能化装备配备为支撑、以信息化警务工作为核心、以扁平化勤务机制为基础、以定量化考核评价为动力的“五化”社区数字实效警务模式,提高了以社区警务为载体的基层基础工作水平。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按照社会化管理、信息化手段、人性化服务的要求,在潍城、寿光试点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了流动人口信息采集社会化、居住证“一证通”制度等做法,实现了对辖区流动人口的有效服务和实时管控,全市暂住人口登记率达到96.2%。同时,深入开展群众工作,以“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和“大走访,创满意”活动为载体,结对帮扶1万余名群众、436个基层单位,组织民警走访49万户居民、1.2万个村企单位,捐款捐物合计162万余元,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近2万件。全面推行“六小警务”,从“小处”想起,从“小事”做起,从“小案”抓起,从“小纠纷”调起,从“小隐患”整起,从“小节”改起,全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了和谐警民关系建设。

【完善打防控一体化运作机制】全市公安机关着力加强以“一制两圈七网”为核心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确保了全市社会治安大局稳定。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将“一制两圈七网”为核心的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上升到党委政府决策层面,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同部署、同推进。加快警务指挥机制建设,全市330辆路面巡逻执勤车辆全部安装GPS卫星定位设备和可视化出警设备,实现了警情扁平化指挥、点对点调度。基本完成“两圈”建设任务,在环城区(包括县市区城区)、环潍坊周边分级分类规划建设并启用34处治安检查站(卡点),并将全市高速路出入口、机场、车站等重要交通枢纽一并纳入堵控布局,全市落实警力816名,配备警用车辆102台、枪支160支、警械器材900余件,新建优化升级电子监控设备60余处,组织开展3次全市勤务警力拉动演练,进一步提升了快速反应和查缉堵控能力。统筹推进“七网”建设,分项逐步完善街面防控网、社区防控网、单位内部防控网、视频监控网、治安管控网、区域警务协作网、虚拟社会防控网,初步形成了全时空、广覆盖的立体防控网络。2011年,全市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2.3%。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打防控一体化运作机制,统筹推进各项维稳措施,确保了社会大局稳定。深入推进“打黑恶、反盗抢”安民行动,深入开展“亮剑”行动,全面开展追逃“清网行动”,探索建立侦查导防机制。年内,破获刑事案件2.1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0241人,“亮剑”行动破案数全省第一,打黑恶工作全省第二。监管看守工作取得新成效,通过深挖犯罪带破案件6691起。健全完善“情报、打击、防范、应急”四位一体反恐实战体制,圆满完成全省城市间反恐怖对抗演习。加强应急力量建设,全市16个县市区局全部组建完成特警突击队,应对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加强边防管理和沿海治安防控工作,确保了边界、海上安全稳定。严格公共安全管理,进一步强化道路交通、消防安全和危爆物品安全管理工作,交通事故四项指标同比大幅下降,火灾形势持续平稳。圆满完成各级“两会”、风筝会、菜博会等一系列重大活动安保任务,确保了绝对安全。

【全面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全市公安机关以深入开展“公安信息化建设深度应用年”活动为载体,加快情报信息融合贯通,健全信息化深度应用工作机制,推动了信息化建设成果转化为现实战斗力。(1)开展信息采集“大会战”。在全市组织开展“信息采集大会战”和信息资源“提质增量”大会战,建立信息采集常态化工作机制,全面、动态、实时采集基础信息,广泛整合社会信息资源,共采集各类信息数据94万条,清洗数据1.5万余条,为信息化深度应用提供了“完整、准确、鲜活、规范”的信息数据资源。(2)推进信息系统平台建设。地理平台被公安部确定为全国示范建设城市,警综平台、移动警务平台、图像信息综合应用平台被省厅确定为全省试点,北斗项目被公安部确定为全国唯一一家地市级示范应用城市,一线民警移动警务终端配备率达100%。(3)融合贯通情报信息。打破条块分割和部门壁垒,整合系统资源,实现了信息横向集成、纵向贯通、互联互通、高度共享,彻底消除了信息“孤岛”。(4)深化信息化应用。坚持领导带头,全警应用,使信息应用融入到公安工作的各个环节。深入开展争创信息化应用“示范城市、示范区县、示范所队”活动,广泛开展信息化应用大比武,进一步提升了全警信息化应用水平。

【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全市公安机关进一步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突出执法场所改造和规范管理使用、网上办案、执法同步录音录像三个重点,提高了执法能力和办案水平,实现了执法规范化建设成效的二次提升。在全省执法规范化建设观摩点评中取得优异成绩,并代表省厅出色完成迎接公安部执法规范化建设重点工作阶段性检查任务,实现了不扣分的任务目标,市局法制支队被公安部记集体一等功。进一步健全完善执法标准体系,细化劳教案件、治安案件、其他行政案件“三类执法量处标准”,在全市推广第一时间出警、第一现场必勘、第一证据固定的“三一”警务机制,有效减少和防止了各类案件特别是伤害类案件因证据问题引发的投诉信访问题。推进落实执法保障机制,加强执法主体教育培训,全市公安民警100%通过执法资格认证考试,2011年全市通过国家司法考试民警人数占全省通过民警总数的29.3%,位居全省第一,全市通过司法考试民警总数达到204名,占在职在编民警总数的2.68%,民警执法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针对当前执法安全方面存在的隐患和出现的问题,在执法场所规范化建设改造基本完成的基础上,突出抓好办案场所规范使用,全面推行全程录音录像和音像资料随案流转制度,确保执法办案100%在办案区进行、审讯活动100%录音录像。2011年,受理投诉举报数量和民警违法违纪人数同比大幅下降,未发生经复议后诉讼败诉案件,未发生国家赔偿案件。
(韩小梅李士金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