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峡山生态经济开发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24&rec=150&run=13

潍坊市峡山生态经济发展区

【概况】 峡山生态经济发展区于2008年1月1日正式组建运行,面积491平方公里,辖4个街道,277个行政村,23万人。拥有山东省最大的水库——峡山水库,水面面积144平方公里,总库容14.05亿立方米,兴利库容5.5亿立方米,是潍坊市的重要水源地和“蓝黄”两区的战略水源地。2011年2月,创建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峡山区组建以来,区党工委、管委会带领全区人民艰苦创业,拼搏实干,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番增长;有机农业创出品牌,打进青岛、上海等高端市场,摆上了中南海餐桌;水源地保护开发利用实现突破,水质达到历年最好水平,实现了送一湖清水进潍坊的承诺;财政对社会事业累计投入6.5亿元,基础设施全面推进,实现了通路、通水、通电、通公交、通有线电视,民生事业明显改善,社会保障更加到位;农民人均纯收入较建区前增加3227元,库区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从新区建设中得到了更多实惠。2011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3亿元,增长4.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88亿元,增长22.8%;实现财政总收入1.2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6265万元,分别增长28.4%和51.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3.37亿元,增长9.4%;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亿元,增长12.1%。

【有机农业发展】 峡山生态经济发展区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深入实施种植园区化、经营实体化、生产标准化、品种高端化、销售品牌化“五化”战略,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加快推进富民兴区步伐,共发展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家、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4家,建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89个,发展蔬菜、林果等现代农业园区31个,总面积达到3.1万亩,其中有机、绿色种植面积1.2万亩。共注册农产品品牌15个,认证有机产品24个、绿色产品5个,产品进入北京、上海等高端市场,“仙峡湖”牌6种有机蔬菜摆上了中南海餐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积极发展生态养殖,建成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153处、自然养猪法示范园区52处。大力发展生态林业,植树造林1.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7.2%。

【水生态建设】 根据市委、市政府对峡山区发展定位,峡山生态经济发展区牢固树立“守水有责”意识,科学调度水源,2011年,共向潍坊市中心城区和下游市区供水2.49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灌溉用水8000万立方米,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立足于送一湖清水进潍坊,坚持库内增殖放流、库面禁渔禁捕、库外整治污染源多措并举,水质保持在地表水Ⅲ类以上标准。开工建设了总投资38亿元的峡山湖增容提质生态建设工程,计划到2015年建成国家生态湿地公园的典范。始终把水库防汛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全面落实各项防汛制度、防汛责任和防汛措施,实现了水库安全运行,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峡山生态经济发展区主城区建设扎实推进,新建道路19公里,铺设强电、燃气、弱电等地下管网55.4公里;新增绿化面积55.8万平方米;潍水佳苑、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新建住房2128户,改造危房1235户,群众居住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建成了潍河水上乐园、游船码头等景点,水上观光项目开始营业。全区各项民生支出达到3亿元,新建、改造校舍15万平方米,建成了高标准的郑公初级中学,投资2.6亿元的潍坊实验中学顺利推进。新修“村村通”道路51.2公里,通村率达到98.6%。新开通区内公交线路4条,运行公交车20辆,为群众出行提供了便捷的服务。婚姻登记处投入使用,解决了库区适龄青年结婚登记不方便的实际问题。对5家医院进行了改制,完成了10所村卫生室改扩建,投资3亿元的区人民医院开工建设。

街 道 概 况
王家庄街道位于峡山区西南部,面积148平方公里,辖107个行政村,人口7.9万,耕地面积9万亩。2011年,全街道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亿元,比上年增长48%;规模以上完成产值1.4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3亿元,利税2992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31%、23%和25%;实现财政总收入1870万元、地方财政收入757万元,分别增长21%和22%;农民人均纯收入6549元,增长10%;金融机构储蓄余额达到8.4亿元,增加8500万元。
生态农业凸显特色、初具规模,有机蔬菜基地面积达1400多亩,韭菜、芹菜、白菜等14种蔬菜获得北京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有机产品认证,连续举办了两届仙峡湖杯(峡山)国际马拉松邀请赛,扩大了对外影响力;工业发展迅速,形成机械铸造、服装绣品和农产品加工三大特色产业,机械铸造、服装绣品和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6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家,产品远销欧、美、日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文化底蕴深厚,汉代的古城堡、邓袭墓,秦朝的古战场、孙猛冢,秦汉时期的盖公祠,战国时期的黄公庙,北宋时期的青公庙等历史遗迹众多;旅游前景广阔,北依秀美峡山,东濒万顷碧水,已建成20公里的环湖柳堤和十里荷花长廊,正在建设2万亩的生态净水湿地公园,成为峡山生态旅游线路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党委书记侯振祥
办事处主任韩法宝

太保庄街道位于峡山水库北岸,潍河以东,总面积152.4平方公里,辖80个行政村,16400户,人口5.8万,耕地10.64万亩。201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9.5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0.5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2%、20%;实现利税0.9亿元,财政收入1359.5万元,比上年增长4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05元,增长13%;“村村通”里程达到111.6公里,覆盖率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100%。
太保庄街道淡水资源及鱼类资源丰富,峡山、草山、鞋山与水库相依相偎,景色秀丽;路网框架基本形成,综合开发潜力巨大;现有规模以上企业9家,分别为潍坊鑫盈金属熔炼技术有限公司、华昊焦化有限公司、鸿发铸材有限公司、潍坊昊力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潍坊永通建筑建材有限公司、潍坊市飞洋纺织有限公司、竞诚纺织有限公司、潍坊六和聚天饲料有限公司、潍坊昱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全街道规划建设了三大生态农业片区,分别是以350亩润林蓝莓基地为中心的高端绿色(有机)果蔬园区,以500亩绿德源有机蔬菜基地为中心的有机蔬菜基地片区,以野沟河水系为轴线的16平方公里超大型休闲观光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力打造8公里长的绿色生态休闲观光景观长廊。
党委书记赵洪军
办事处主任岳光德

岞山街道位于峡山区北部,面积75.6平方公里,辖48个行政村,1.4万户,人口4.5万,耕地面积6.4万亩。2011年,全街道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5亿元,比上年增长40%;地方财政收入1300万元,比上年增长11.2%;工业实现销售收入3.95亿元,利税5900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52%和55%;农民人均纯收入7100元,增长10.1%。
岞山区位优势明显,矿产资源丰富,沙、白云花岗岩等储量充足。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境内岞山、惺惺山与潍河和太祖河相依相偎,景色秀丽,综合开发潜力巨大。经济基础较好,在街道北部规划建设占地20平方公里的高新技术项目区,基本完成基础设施配套,首批投资31.1亿元的8个项目落户,成为全区经济新的增长点。机械制造、木制工艺品、纺织已经发展成为岞山的主导产业。风力发电机组、船舶、汽车、阀门、机床等机械配件质量上乘,产品供不应求。木制工艺品蜚声海外,共有企业20多家,年生产能力过亿件,产品远销欧、美、日、韩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以新昌养殖和云涛有机肥料为重点的农业龙头企业日渐壮大,促进了规模养殖的市场化、标准化;以绿色生态蔬菜、大姜、大葱、中草药、丰产林、林果和桑为主的经济作物面积达2万亩。街道工商业户达500多家,正在规划建设新的商贸区和物流园区,建成后将进一步带动岞山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党委书记彭长胜
办事处主任刘振军

郑公街道郑公街道位于峡山区东南部,面积43.77平方公里,辖42个行政村,1.1万户,人口4.03万,耕地面积5.9万亩。2011年,全街道实现资产投资6000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6.3亿元,分别是2007年和2008年的2.1和2.0倍;农民人均纯收入5002元,比2008年增长2803元。
郑公街道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历史遗迹分布众多,其中以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郑公祠为主线,星罗分布着龙且冢、韩信坝、张良沟、袁绍墓凉台遗址等历史遗迹,旅游开发前景非常广阔。郑公街道成立以来,大力挖掘历史资源,着力发展生态农业,现已形成南部万亩有机蔬菜基地、中部万亩有机小麦基地、北部万亩有机林果基地的生态建设格局。优质蔬菜种植面积达1.2万亩,年产6000万公斤优质蔬菜,远销青岛、上海、北京等地;小麦基地出产烟农—15优质小麦面积达1.5万多亩、产值达2000万元;有机林果基地分为草莓基地、樱桃基地、板栗基地、葡萄基地、苹果基地、仓方早生桃基地共计5000亩,年产值达1200多万元。有规模较大的轮胎加工厂1家,生产的轮胎质量好、价格低,厂家信誉极高。
党委书记于建宝
办事处主任栾贵城
(王光超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