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24&rec=140&run=13

高密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全市总面积1526.63平方公里,辖10个镇(街道)和经济开发区、胶河疏港物流园区、咸家工业园,960个行政村(居委会)。年末全市总人口87.36万人。2011年,实现生产总值384.5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7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231.1亿元,增长12.1%;第三产业增加值112.7亿元,增长15.8%。三次产业比例为10.58∶60.11∶29.3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0.4亿元,增长22.9%。实现财政总收入35.3亿元,增长18.3%。地方财政收入23.1亿元,增长25.4%。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03.03亿元,比年初增加31.63亿元。其中储蓄存款余额145.26亿元,增加20.55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83.04亿元,增加29.46亿元。
农业和农村经济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79.66亿元,比上年增长4.2%。粮食总产90.52万吨,增长7.26%;棉花总产0.40万吨,比上年下降9.09%;油料总产5.25万吨,比上年下降9.17%;水果总产7.68万吨,比上年下降8.76%;蔬菜总产102.51万吨,增长17.84%。肉类总产19.33万吨,增长10.77%;禽蛋总产3.7万吨,增长6.32%;奶类总产1.86万吨,增长6.59%;水产品总产0.44万吨,增长3.0%。新增造林面积2600公顷,农田有效灌溉面积6.71万公顷,全市农机总动力168.26万千瓦,增长6.0%。
工业建筑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78.2亿元,比上年增长12.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25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28.84亿元,增长32.7%;实现利税110.15亿元,增长28.4%;实现利润71.88亿元,增长31.1%。全市资质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42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9.73亿元。
建设环保大力实施增荫增绿工程,城区绿化面积达到1320万平方米。自来水普及率84.9%,燃气普及率99.2%,集中供热普及率99.5%。已建成污水处理厂2座,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1.36%。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4%,城市空气质量良好率(API)达到97%,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为100%。
交通邮电公路通车里程3193.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1.3公里。公路旅客运输量1483万人次,客运周转量70788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3.92%。公路货物运输量2704万吨,货运周转量879528万吨公里,增长6.95%。完成邮政业务总量3387.51万元,增长23%。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4.9万户、移动电话74.7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17部/百人、手机85.5部/百人,互联网用户9.59万户。
商贸旅游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6亿元,比上年增长17.3%。其中,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78.2亿元,增长17.9%;乡村市场零售额25.4亿元,增长15.3%。实现进出口总额16.74亿美元,增长28%,其中出口13.78亿美元、增长33.7%。招商引资实际利用市外资金96.8亿元,其中境外资金4715万美元。主要旅游景点有凤凰公园、白羊山风景区、南湖植物园、胶河人文生态旅游观光区。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4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4.71亿元,其中外汇收入508万美元。
教科文卫体有普通高等院校1所,在校生0.41万人;中等专业学校3所,在校生0.79万人;普通高中6所,在校生1.70万人;初中34所,在校生3.15万人;小学118所,在校生5.75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48人。共取得市(地)级以上各类重要科技成果83项,其中获奖励32项。专利申请量748件,授权专利328件。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档案馆2个,农村文化大院786个。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有卫生机构23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3765张,卫生技术人员2759人,其中执业医师1472人、注册护士1266人。有体育馆2座,全年参加市级以上体育比赛共获奖牌320枚,其中金牌225枚。
社会生活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48万元,增长1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377元,增长20.1%;人均居住面积28.32平方米。全市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公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2.42万人、22.89万人、5.75万人、10.46万人、4.81万人,比上年分别增加3.55万人、4.9万人、0.9万人、1.99万人、0.27万人。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12.56亿元,增加4.29亿元;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农民46.47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62.89万人。全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救助25976人,其中城镇低保3308人、农村低保22668人。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3个,收养2708人。社会福利企业12个,安置残疾人员133人。

【工业经济发展壮大】坚持工业立市、工业兴市不动摇,组织开展“深化企业年、兴办大企业”、“项目建设年”等一系列活动,工业总体实力不断增强。孚日集团公司增发新股,豪迈科技公司成功上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光电、机电、数控机床、节能环保、生物科技等新兴产业呈现产业化、集群化发展态势,成为经济增长新亮点。传统产业技改投入大幅增加,纺织、制鞋、劳保等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在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和科学发展水平评价中,高密市列74位,比上届前进3个位次。

【现代农业迈出新步伐】规划建设十大产业基地和三大生态农业示范区,发展无公害和绿色食品基地26万亩,认证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91个。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48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350家,规模养殖场(区)达到1920处,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生猪养殖调出大县。

【现代服务业繁荣发展】“四大物流园区”、“六大专业市场”发展水平不断提升,金孚隆、维客等超市遍布城乡,现代商贸物流格局初步形成。中央商务区建设步伐加快,银座商城、帝宝城市综合体等项目进展顺利,开工建设四星级以上酒店4家,2家投入使用。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金融机构总量达到38家。工业企业主辅分离稳步推进,新剥离出服务业企业106家。

【城市形象稳步提升】坚持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协调并举,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传承保护,公共文化设施更加完善,成功举办“红高粱”文化节,“三贤四宝”、“红高粱”文化品牌深入人心;形成“崇贤好学、诚信和谐、开放包容、务实创新”的新时期高密精神,市民素质、城市文明程度明显提升,被评为省级文明城市。

开发区、镇、街道概况
高密经济开发区位于高密市城区东部,面积39平方公里,辖38个社区(村),居民21655户,人口59352人。2011年,全区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0505万元,比上年增长19.8%;工业实现销售收入3165456万元,利税219055万元,分别增长21.8%和9.6%;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6510万元;居民人均纯收入10769元。
重视园区规划,打造转型发展平台。高标准规划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年内有10多个项目落户。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引进建设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带动性强、附加值高的重点项目,总投资200多亿元。积极探索功能创新,促进开发区优势再造。先后与华师大签约共建“国家大学科技园高密园区”、与中国机械研究总院签约“先进成形技术与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高密研究所”等项目,并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达成三个合作协议,搭建了产学研转化平台。努力完善服务业体系建设,增强综合服务功能。金融、酒店、物流等高端服务业,成为转型发展的有力支撑。
党工委书记单际庆
管委会主任宫德胜

密水街道位于高密市区南部,面积135平方公里,辖86个村(居),人口16.1万人,耕地面积11万亩。2011年,全街道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85亿元,比上年增长18.6%;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91.2亿元,利税11.4亿元,分别增长31.3%和32.2%;农民人均纯收入9228元。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豪迈科技公司挂牌上市,融资12亿元;豪迈高等级子午线轮胎模具、东兴科技等离子数控切割机项目、5万纱锭紧密纺项目等7个过亿元的新项目建成投产。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新开工城西锦园、菲达新公馆、新都花园等旧城改造项目,建筑面积达36万平方米。总投资16亿元,建筑面积36.6万平方米的银座商城项目动工建设,建成后将成为标志性建筑群。社会事业惠及民生。投资1000万元,为居民打造清洁优美的生活居住环境,对10处社区进行升级改造,达到了基本医疗、社会救助、文化健身等“十进社区”标准。规划建设了南洋河集中居住区和豪迈社区建设,改善了居民生活居住环境,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
党工委书记栾仁霞(女)
办事处主任王启运

醴泉街道位于高密市中西部,面积146平方公里,辖69个行政村(居),42312户,人口12万人,耕地面积8.2万亩。2011年,全街道实现财政总收入2.33亿元,同比增长25.8%;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36亿元,同比增长29.8%;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49亿元、利税14.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3.6%和26.1%;农民人均纯收入8886元。
坚持“文化立街、工业强街、城建靓街、城乡一体兴街”的发展理念,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较高增幅,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实现了平稳持续健康发展,形成了以工业企业为主导、现代农业为基础、第三产业为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先后被授予中国最具成长力百强镇(街)、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潍坊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党工委书记王旭东
办事处主任王明进

朝阳街道位于高密市东部,面积95平方公里,辖62个行政村(居),14892户,人口4.6万,耕地面积7.8万亩。2011年,全街道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2亿元,比上年增长30%;地方财政收入5242.8万元,比上年增长22%;工业实现销售收入37亿元,利税4.2亿元,分别增长46.6%和46.9%;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666元。
朝阳街道区位优势明显,东与青岛接壤,沂胶公路、潍胶公路、胶济铁路、海青铁路纵横贯穿境内,距青岛机场、海运港口仅40分钟车程。辖区内生态环境秀美,胶河、墨水河穿境而过,拥有水面面积3平方公里。先后荣获全国劳保用品之乡、山东省环境优美乡镇、优质大蒜圆葱基地等荣誉称号。
党工委书记岳国彬
办事处主任张言良

柏城镇位于高密市东南部,面积145.3平方公里,辖92个行政村,2.2万户,人口7.2万,耕地面积11.1万亩。2011年,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0.4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地方财政收入7504万元,比上年增长29.7%;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032196万元,利税129941万元,分别增长37.8%和36.8%;第三产业增加值勤113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480元。
工业、服务业发展较快。现有企业259家,服务业41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5家。拥有玻璃制品、纺织服装、机械制造、新能源设备制造、现代物流五大主导产业。现代农业特色鲜明。建成潍坊市首个现代循环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拥有国家级标准化农业示范园区,发展土豆、大姜、芋头7万亩。建设3000亩早酥梨国家级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胶河土豆”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山水风光旖旎,文化底蕴丰厚。35.1公里的胶河被列入第九批国家水利风景区。晏子文化节和白羊山艺术节被评为“山东省农村特色文化品牌”。
党委书记陈香萍(女)
镇长毛心君

夏庄镇位于高密市东北部,面积118.67平方公里,辖90个行政村(居),1.92万户,人口6.4万人,耕地面积11.15万亩。2011年,全镇实现财政总收入27140万元、地方财政收入13696万元;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83.7亿元,利税14.9亿元,分别增长42.6%和32.0%;第三产业增加值达23.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950元。
工业经济发达。建有36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培育起纺织、物流、汽车、机械等七大产业集群和出口铸件、现代刀具、红纸对联、棉机钢筘等十大民营经济产业,工业企业发展到28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83家,民营企业发展到3200家。红纸对联制作被授予国家楹联产业基地,建有江北石膏装潢材料生产基地。现代农业发展迅速。拥有凯加食品、南洋食品等农业龙头企业69家,其中保益食品、惠德农产品的菌菇生产步入全国前列,成为全省最大的工厂化生产基地,有1个有机食品、3个绿色食品、3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获得认证。
党委书记刘新国
镇长钟元国

姜庄镇位于高密市区北5公里处,济青高速公路横穿东西,平日公路纵贯南北。面积132.6平方公里,辖78个行政村,15543户,人口5.7万,耕地面积10.5万亩。2011年,全镇地方财政收入8746.8万元,比上年增长20.75%;工业实现销售收入213.4亿元,增长25.8%;实现利税30.8亿元,增长2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875元。
工业基础雄厚。拥有工业企业42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2家,形成了纺织、化工、橡胶、机械、五金、商贸物流六大主导产业。规划建设了金达国际馨园、惠达公寓、翻身庄和谐嘉园等集中居住区,总建筑面积54.1万平方米,镇村面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服务功能日益完善。文化底蕴深厚。先后被评为“社会文化先进乡镇”、“扑灰年画之乡”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全镇现有艺术专业村13个,专业户870多家,从业人员近3000人。
党委书记王保功
镇长邓涛

大牟家镇位于高密市西北部,面积174平方公里,辖89个行政村,1.6万户,人口5.2万人,耕地面积16.5万亩。2011年,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6.7亿元,比上年增长31.1%;地方财政收入1623万元,比上年增长30.1%;工业实现销售收入98181万元,利税11765万元,分别增长35%和31%;第三产业增加值达3325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800元。
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全镇发展蔬菜大棚3000多个,面积1.5万亩,“墨源鑫”牌西红柿和水果黄瓜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注重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建成潍坊泰和酿酒葡萄、泰华无公害蔬菜等农业示范园区6个,总面积达3万多亩。“公酿1号”葡萄获有机食品认证。引进外资建设占地300亩、投资2000万美元的高密市七彩庄园农产品批发市场。先后争取国家、省和潍坊市级土地整理和国家级标准良田、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7个,其中,2011年实施的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占地5.4万亩,为全镇科学发展确定了基础。
党委书记朱永利
镇长孙桂新

阚家镇位于高密市西部,面积150平方公里,辖94个行政村(居),25144户,人口7.8万,耕地面积13.4万亩。2011年,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4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地方财政收入3709.5万元,增长13.9%;工业实现销售收入44.6亿元,利税4.7亿元,分别增长31%和24%;农民人均纯收入10084元。
工业经济健康发展。全镇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2.7亿元,增长23%。现代农业发展较快,建成盛水屯大棚鲜食葡萄、晟丰绿色蔬菜、宇洋特色养殖等示范园区。小城镇建设全面提升,投资1000多万元,完成了阚西路、众信路北延等道路建设工程,对双羊社区进行改造,新建了康成公园。加快校舍安全工程建设,竣工校舍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完成投资1600多万元。大力发展社会保障事业,镇敬老院通过了省级规范化标准初步验收。
党委书记邱纯洁
镇长张建明

井沟镇位于高密市西部,面积133.81平方公里,辖98个行政村,21303户,人口6.8万,耕地面积13万亩。2011年,全镇实现财政总收入5523.5万元,比上年增长19.2%,地方财政收入3239.5万元,比上年增长12.76%;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27337万元,利税36039万元,分别增长36.3%和35.8%;农民人均纯收入10287元。
大力实施工业强镇战略。规划建设呼家庄产业园区,一期占地面积5500亩,主要发展先进制造业、物流业等中小产业集聚区。依托产业园区,利用挂钩置换政策,在五龙河沿岸采取一区多点的模式,打造宜家、宜景、宜人的滨河宜居新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引导社会资金、龙头企业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建成吴家庄核桃、大柴创汇蔬菜、田庄黄烟等三大现代农业基地。
党委书记刘思芳
镇长李侠

柴沟镇位于高密市西南部,面积210.7平方公里,辖124个行政村,26794万户,人口8.5万人,耕地面积19.8万亩。2011年,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4.3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地方财政收入4639.7万元,比上年增长34.3%;工业实现销售收入715240万元,利税66401万元,分别增长35%和32.1%;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4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678元。
交通条件便利。省道平(度)日(照)公路、胶(州)王(村)公路及沂(水)胶(州)公路在镇区穿行交汇,下(营)海(青)公路纵贯南北,胶(州)新(沂)铁路横穿东西,是山东半岛重要的交通枢纽。工业基础良好,门类齐全。现代农业发展迅速,商贸物流业繁荣,人文气息浓郁,有汉墓顷王冢、潍沙落雁、刘墉纪念馆等人文历史景点。
党委书记田凯文
镇长管增璋

胶河疏港物流园区位于高密市东北部,面积76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和国营胶河农场,4693户,人口1.7万,耕地面积7万多亩。2011年,全区完成工业生产总值6.5亿元,比上年增长35%;地方财政收入1359万元,比上年增长72.5%;工业实现销售收入7.5亿元,利税7658万元,分别增长49%和39%;农民人均纯收入8592.6元。
胶河疏港物流园区是著名作家莫言的故乡,红高粱文化的发源地。园区南距青银高速胶州路口4公里,距离规划的青岛西部大通道10公里,离青岛市区和港口、机场不到1个小时车程。海青铁路途经园区13公里,并在园区设立高密东站,预留了通向起步区的专运线接入条件。发挥交通区位优势,借势青岛招商,大力发展临港经济和物流以及配套加工业,努力打造高密蓝色经济发展先行区、示范区。
党工委书记马训利
管委会主任范珲

咸家工业区位于高密市北部,面积43.82平方公里,辖24个行政村,人口1.3万,耕地面积3.9万亩。2011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8.7亿元,比上年增长15.7%;财政总收入5317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934.3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5%和23.1%;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50683万元,利税14000万元,分别增长33.4%和28.7%;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7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297元。
工业经济发展提速。全区拥有110余家纺织企业,各类织机1.2万台,棉纺纱锭达26万锭。利华纺织、华振纺织、建华纺织、华裕纺织等企业投资3.3亿元,引进建设了橡胶空气弹簧、元裕机械、天然气门站等重点项目。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流转土地2200多亩,总投资5200多万元,引进建设了泽林、祥源、宏基、方圆四大现代农业示范园和畅想食用菌、大棚西红柿两大基地。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新修“两纵三横”5条道路,水、电、气、通讯等配套建设日臻完善。
党工委书记禚朝晖
管委会主任张术盛
(邱少阳王媛媛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