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乐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24&rec=136&run=13

昌乐县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全县总面积1101平方公里,辖369个行政村。年末全县总人口61.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5.8万人。人口出生率11.08‰,死亡率7.08‰,自然增长率4.00‰。2011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1.8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5.1亿元,增长23.2%。实现财政总收入23.3亿元,增长22.6%。地方财政收入12.9亿元,增长22%。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58.4亿元,比年初增加9.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44.2亿元,增加26.1亿元。主要经济指标连续五年位居全市前列。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工业经济迈上新台阶,潍焦集团干熄焦、元利高科MDBE等项目建成投产,英轩重工、阳光包装印刷产业园等项目开工建设,日科化学成功上市。现代农业实现新突破,10万吨管道供水工程建成投用,南寨水库扩容工程列入省、市“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被确定为2011年度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现代服务业实现新发展,中国宝石城改扩建、“三区”建设物流园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新剥离成立服务业企业77家,新增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性担保公司各1家。城镇建设取得新进展,新建改建城市道路17.3公里,新增城区绿化面积67.4万平方米,新铺设排水管网132.7公里,完成投入近70亿元。民生事业有了新进步,县人民医院综合病房楼二期建成投用,有线无线电视数字化升级转换全面完成,寿阳山地震台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成使用,昌乐至潍坊市区公交车开通运营。县政府向全县人民承诺办好的十件实事得到较好落实,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被确定为“全国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北热南输”和孟津河调水工程顺利完成,城乡环卫一体化全面推开,朱孔路、潍九路改造全线通车。在群众满意度测评和综治暨平安建设考核中,均取得了全市第二名的好成绩。被评为“山东省园林城市”、“全国食品工业强县”、“中国蓝宝石之都”、“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和“全国文明县城”。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全县三次产业比例由2007年的17.4:54.5:28.1调整为15:51.3:33.7,被评为“山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示范县”。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20亿元、利税38亿元,分别是2007年的3.1倍和2.8倍,有13家企业进入全市百强企业行列;新认定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14家;新创驰名、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37个、市长质量奖1个,新增驰名、著名商标数量连续两年位居全省各县(市、区)首位。服务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预计实现服务业增加值64.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亿元,分别是2007年的2.3倍和1.9倍,被评为“山东旅游强县”和首批“中国金融生态县”。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市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53家,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493个,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达到23万亩,规模化和标准化养殖基地达到860个,全县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品牌达到249个。
城乡面貌明显改变。四年完成城建投入150.1亿元,城区面积扩大到34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51%。城市功能更加完善,新建改建城市道路126公里,集中供热率、供气率分别达到95%和75%。城市品位大幅提升,建成和在建高层建筑260多座,城区绿化率、亮化率分别达到36.6%和98%。小城镇建设力度加大,累计投入76.7亿元,每个小城镇都有了大变化、新亮点。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全县村庄合并为369个,建设新型农村社区63个,被评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单位”。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修改造农村道路860公里,硬化道路通村率达100%;实施各类水利工程1600多项,完成投资7.2亿元;成片造林14.7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3%。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完成了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政府更加精简、高效。大力推进扩权强镇,将123项县级管理权限下放到镇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经验全国推广,被评为“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进集体”。加快推进企业股改上市,上市企业达到4家。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四年累计到位资金424.5亿元,其中利用外资1.7亿美元,被评为“山东省对外开放先进县”。对外经贸合作进一步扩展,2011年全县进出口总额达到9亿美元,是2007年的1.9倍。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大力实施“科技强县”战略,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和“全省首批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县”。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全县省、市级规范化学校达到66处,占学校总数的55%。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效显著,新农合累计报销医药费2.6亿元,受益群众225万人次。文化体育事业长足发展,镇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大院、社区体育设施实现全覆盖。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扎实推进,万元GDP能耗比2007年下降26%,县污水处理厂二期、城西污水处理厂一期和城东、红河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重点流域和区域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社会治安持续好转,信访案件明显下降,被评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和“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县”。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政府公共资源更多投向民本民生,2011年民生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58%,比2007年提高了12.1个百分点。积极做好就业工作,被评为“国家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2011年,预计全县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591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870元,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14.2亿元,分别是2007年的2.2倍、1.7倍和2.2倍。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城乡低保实现了应保尽保,社会保险扩面净增2.7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100%,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86.2%,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政府建设扎实推进。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效率大幅提高,被评为“山东最佳投资城市”。认真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固创保促活动,健全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和科学发展考核办法,工作落实更加有力。深入开展“五五”普法,被评为首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和“全省五五普法先进县”。不断深化政务公开,被确定为“全省政务公开示范点”。坚持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情况制度,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1076件。

【获山东省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县称号】昌乐县共有基层党组织1558个,党员35738名。近年来,县委围绕中心工作抓基层、打基础,顺利完成县镇村三级换届工作,连续四年实施强基固本工程,全县“五个好”镇(街道)党(工)委、“五个好”村党组织达到65%以上,“两新”组织、党组织覆盖率分别达到了83.2%、61%;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有14个基层党组织、21名个人受到国家和省、市表彰,科学发展、创先争优的氛围更加浓厚;实施党员素质提升工程,与北京大学联合举办政府创新管理高级研修班,受训党员干部2.3万人次,启动“百千万人才计划”,引进硕士以上学历高层次人才360人;积极推进基层党建创新,探索推行“一会四制”机制,构建起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全覆盖”体系,农村、机关、学校、“两新”组织等领域都形成了亮点和特色性做法。

【获全国文明县城称号】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开展了文明单位、文明村镇(社区)创建和文明户、文明街巷、文明诚信经营户以及好媳妇、好婆婆、好儿女等评选表彰活动,目前,全县共创建省、市、县级文明单位,文明镇村(社区)286个。积极做好道德典型选树工作,连续五年开展了各类道德楷模评选表彰活动,其中郭连林当选2011年4月份“中国好人”,王文正、李建军荣获山东省道德模范提名奖,张爱春当选“山东好人—每周之星”,有3人当选为潍坊市道德模范,10多人被评为“潍坊好人”、潍坊市文明市民和“潍坊市十佳文明市民”。深入推进“乡村文明行动”,突出抓好了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及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农民文明素质和乡村文明程度显著提升。

【获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称号】昌乐县完善了县、镇、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制定了《昌乐县农业标准化规范性文件读本》、《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国家级西瓜标准化示范县建设西瓜生产标准》,实行了农药登记备案、高毒农药定点经营、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质量追溯制度,实行农产品带“户口”上市。建设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园区8处,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229个。瓜菜果菌标准化生产基本实现全覆盖,其中“昌乐西瓜”被农业部登记为地理标志农产品,10万亩西瓜推行了标准化生产,增收近2亿元,昌乐(尧沟)西瓜批发市场为农业部第八批定点批发市场,年交易量100万吨,年交易额20亿元。全县农业发展走上了“安全、优质、高效、品牌”的道路,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农民收入稳定提高。

【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荣誉称号】昌乐县大力实施“三培育一促进”举措,强化科技对经济社会的支撑能力,着力培育有地方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了一批高新关联企业,拉长深化了产业链条,生物医药、煤化工、装备制造、珠宝加工等产业产值逾百亿元。2011年,重新认定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14家;新建山东省英轩实业院士工作站、山东省新型肥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家省级产学研合作重点机构;争取市以上科技项目23项,其中“节能门窗用耐候高性能塑料型材的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新型高分子材料AMB树脂”等4个项目列入了国家支撑计划。

【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称号】昌乐县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创优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实施方案,引导全县各级各部门全力抓好创建工作落实。优化服务环境,投资1.6亿元,完成了县计生服务中心及11处镇级服务站的标准化建设。每年面向全国考录一批医学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基层服务站,提升服务能力。拓展服务载体,积极开展生育关怀行动、关爱女孩行动、“百村万人服务行”等活动,并依托“计生通”手机报、育龄妇女QQ群等新型服务载体,为群众提供专业化、个性化服务。延伸服务链条。严格落实“三免”政策,婚检率、唐筛率分别达到97%以上。大力普及优生优育知识,优生咨询率达到99%以上,出生缺陷发生率控制在4‰以下。2011年,全县人口出生率10.15‰,合法生育率97.9%,出生人口性别比110.8,在全市人口目标责任书考核中获第一名,被授予“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开发区、镇、街道概况
昌乐经济开发区位于昌乐县城北部,规划面积23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人口2.3万。2011年,财政总收入21219万元,地方财政收入7696万元,分别增长28.0%和45.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04.8亿元,利税8.8亿元,分别增长30.1%和4.1%;第三产业增加值达25.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770元。
经济开发区秉承“工业强区”理念,把发展工业作为立区之本,先后引进各类企业2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0家,包括世纪阳光纸业集团、盛泰药业、山东矿机集团、日科化学等4家上市企业,区内已形成以造纸包装、机械制造、高分子材料、生物医药、珠宝加工、拉链、塑胶等七大产业集群。同时,累计投资9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园区路网80公里,地下管网80公里,绿化园区面积300余万平方米。
党工委书记徐玉山
管委会主任孙修炜

城关街道位于昌乐县城区,面积31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6097户,人口2.12万,耕地面积0.5526万亩。2011年,财政总收入41112万元,地方财政收入18281万元,分别增长28.2%和20.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9.3亿元,增长33.1%,利税5.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达0.709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187元。2011年度全县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中获得一等奖。
坚定不移推进城市建设,全年共展开拆迁项目79个,完成45个,被评为山东省旅游强镇、山东省最佳休闲街道。狠抓招商引资和大项目建设,共落实英轩循环经济产业园等投资过亿元项目45个,计划总投资171亿元,被认定为“中国柠檬酸特色产业基地”,成功申报“中国电子散热器产业基地”。坚持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牢固树立“三个第一”的群众工作理念,被评为“山东省银铃之家”、“全市信访工作先进单位”、“潍坊市平安建设先进单位”、“全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先进单位”。创新举措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在全县率先完成环卫一体化托管全覆盖,新建市级以上文明村(社区)3个,被评为省级文明街道、山东省卫生街道。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率先完成村“两委”换届选举,经验做法在全县推广;积极构建党务、政务、村务“三位一体”公开格局,在全市党务公开工作会议上做典型发言。
党工委书记张彬
办事处主任王龙之

宝城街道位于昌乐县城西郊,面积43平方公里,辖27个行政村,7388户,人口2.7万,耕地面积4.2万亩。2011年,财政总收入3429万元,地方财政收入1327万元,分别增长47.9%和47.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1.6亿元,利税1.3亿元,分别增长50.0%和101.2%;第三产业增加值达9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736元。
突出抓西瓜产业和品牌创建。围绕“安全、高效、有机、品牌”现代农业发展目标,建成无公害绿色瓜菜生产基地20处,新建优质西瓜品牌示范基地150亩,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2个,农业龙头企业5家,注册省级农产品商标20多个。突出小城镇建设和群众工作。栽植各类花木75万株,铺设人行道和地下排水管网各5000米,硬化道路3330米;建成了小李家庄、埠头等6个新型社区;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91.8%。突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温州工业园、东徐创业园、丹河光伏产业园三大工业园区配套设施完善,形成了光伏电、石油化工、机械铸造、印刷包装、橡胶制品、塑料制品等六大产业集群;先后引进投资过5亿元的北海康城医药及物流、银龙纺织等10余个大项目;发展规模以上企业11家。
党工委书记邱旺
办事处主任张继军

朱刘街道位于昌乐县城东部,面积50.79平方公里,辖23个行政村,8916户,人口5.2万,耕地面积26341亩。2011年,财政总收入18740万元,地方财政收入7637万元,分别增长34.1%和38.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60亿元,利税14.8亿元,分别增长38.9%和29.9%;第三产业增加值达6.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471元。
朱刘街道交通便利,资源丰富,产业基础雄厚。胶济铁路、济青高速公路、309国道等交通干线横贯全境,是一处以电动车、新型建材、现代物流服务、精细化工、柴油机、现代农业六大产业为主导的“蓝色、高端、低碳”产业聚集区。目前,区域内规模以上企业已汇聚47家,各类中小企业380多家,从业人员达到20000多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达38家,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个、山东名牌产品5个、山东省著名商标1个、省级研发中心3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街道先后被评为“中国电动车产业第一镇”、“中国精细化工产业基地”、“中国减水剂生产基地”、“山东电动车产业基地”、“山东省钢结构产业集群基地”、“山东省鲁中焦化产业集群”和“山东产业集群建设十大突出贡献镇”等荣誉称号。
党工委书记孙修炜
办事处主任孔德奎

城南街道位于昌乐县城南部,总面积49.7平方公里,现辖22个行政村(社区),8819户,人口2.7万,耕地面积3.7万亩。2011年,财政总收入3521万元,地方财政收入1712万元,分别增长53.0%和66.5%;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8.0亿元、利税1.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3%和29.7%;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923元。
2011年,城南街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转变发展理念,努力破解发展难题,奋力推进跨越发展,取得了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新成绩。产业实现聚集化发展,形成了塑料加工、机械制造、轻纺拉链、电子配件、农产品加工等五大特色优势产业。城镇建设成效显著,昌建天福园、盛世榴园、金都世纪城等一批重点城建项目相继开工建设,五里庄改造、辛安庄改造等项目完成规划设计。现代城郊型农业亮点纷呈,做大做强了茂源奶牛、中慧农牧等7家农业龙头企业,新成立瑞升果蔬、康源果蔬等8家专业合作社,新建池子有机瓜菜示范园和洼子茂源托牛所标准化生产基地,真正形成了基地生产、合作社购销、企业加工的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
党工委书记李月娥
办事处主任田志贤

五图街道位于昌乐县东南部,总面积68.3平方公里,辖27个行政村,8917户,人口3.2万,耕地面积4.5万亩。2011年,财政总收入1781万元,地方财政收入1052万元,分别增长34.6%和37.7%;工业实现销售收入4.2亿元,利税2836万元,分别增长14.0%和28.3%;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621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660元。
环境和谐优美。境内四面环山,北临寿阳山国家森林公园、桂河滨水景观带,南依方山,山灵水美,被誉为潍坊生态建设的“西花园”。以寿阳山麓、桂河水畔等区域为重点的旅游服务业快速成长,正在形成集生态旅游、休闲娱乐、高端居住于一体的山水园林新城。矿产资源丰富。境内已探明蓝宝石矿藏面积54平方公里,储量数十亿克拉,是亚洲最大的蓝宝石矿床,蓝宝石产业已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被誉为“中国宝石第一镇”,被评为“山东省蓝宝石产业基地”;煤炭、油页岩储量丰富,开发前景广阔。特色农业显著。按照“安全、优质、高效、品牌”的发展思路和要求,坚定不移发展现代化生态农业,以庵上湖瓜菜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建设了高标准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形成了集农事活动、自然风光、科技示范、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农业生产基地,高端农产品享誉齐鲁。
党工委书记刘德利
办事处主任郭雪梅

乔官镇位于昌乐县中部,面积195平方公里,辖73个行政村,2.4万户,人口8.8万,耕地面积14.8万亩。2011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8亿元,同比增长22.1%;实现财政总收入3637万元,地方财政收入1553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0.6亿元,利税9702万元,分别增长22.1%和120.2%;认证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72个,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达到7家。
该镇西距济南170公里,东距青岛160公里,大沂、胶王、潍临等数条省道交织贯穿,是连接山东半岛东西部的咽喉要地,区位优势十分明显;蓝宝石、矿泉水、玄武岩、木鱼石、膨润土等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小黄山、莲花山、远古火山口群等地质奇观,极具旅游开发价值;文化底蕴深厚,境内相继出土“骨刻文”、“汉代石俑”等文物,拥有“大葛狮子舞”、“药王邓青云的传说”等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9项;塑料、板材、织带、针织服装等特色产业集群规模不断膨胀,荣获“中国塑料包装制品加工出口基地”、“山东省木质板材产业集群”等称号。
党委书记唐文宁
镇长刘衍斌

红河镇位于昌乐县东南部,面积194.5平方公里,辖62个行政村,24676户,人口11.6万,耕地面积159678亩。2011年,财政总收入6129万元,地方财政收入2999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9.0亿元,增长11.6%,利税1.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达8.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097元。
2011年,红河镇以建设富强、生态、幸福新红河为目标,抢抓机遇,创新发展,狠抓工业经济、城镇建设、现代农业等重点工作,推动了镇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被评为潍坊市镇域科学发展前20强,潍坊市现代农业发展前10强。工业方面,引进建设了乐港PET、熟食三期、瀚星叶绿素等19个工业项目,总投资25.3亿元,同比增长34%;先后有乐港食品、乐福纸业、恒源丝制品等11家企业进行了扩产改造。现代农业方面,新发展凤凰岭果蔬、原祥韭菜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1家,全镇农民合作组织达69家;新注册农业商标6个,共有30个农产品获得三品认证,其中获得有机食品认证的14个;新建成国启特种养殖等农业示范园区10处。城镇建设方面,围绕打造景观、居住、文教、商贸、公共服务五大组团,新引进和建设了清泉花园、红河商贸城、红河中心小学、汇福源小区等24个重点城建项目,共完成城建投入6亿多元,建筑面积30多万平方米,绿化、硬化面积60多万平方米。
党委书记张志强
镇长刘莹有

鄌郚镇位于昌乐县南部,面积166.3平方公里,辖26个行政村,24459户,人口8.2万,耕地面积11.2万亩。2011年,财政总收入3657万元,地方财政收入1362万元,分别增长4.6%和9.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5.1亿元,增长21.3%,利税9534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952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322元。
鄌郚镇历史悠久、人文底蕴丰厚,是山东省政府确立的首批省级中心镇,近年来先后被评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中国电声乐器产业基地”、“山东省特色产业镇”、“山东省电声乐器产业基地”、“山东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鄌郚镇拥有乐器、笤帚、无籽西瓜、无公害蔬菜等一大批特色产业,是名副其实的“乐器之乡”、“无籽西瓜之乡”、“笤帚之乡”、“山药之乡”。其中,“鄌郚”牌无籽西瓜是首批山东省名牌农产品,“汶水”牌蔬菜、“鄌郚”牌笤帚是省内知名农产品。工业基础良好,形成了乐器、塑料、针织服装、蔬菜加工、机械制造等产业体系,龙海民爆有限公司炸药产能稳居全省第一,正在向全国行业十强迈进,乐器产业集群向高质高端发展。投资3.7亿元开工建设的教育组团(中心幼儿园、中心小学、中心中学、翰林苑)和鄌郚新型示范社区,已部分投入使用。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平安建设再创佳绩,荣获“昌乐县信访三无镇”称号。
党委书记张义增
镇长刘刚

高崖水库库区位于昌乐县西南部,面积57.6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6253户,人口2.23万,耕地面积2.57万亩。2011年,财政总收入177万元,地方财政收入83万元,分别增长42.7%和36.1%;工业实现销售收入6781万元,利税501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达9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016元。
2011年,高崖水库库区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立足生态谋发展,以建设生态富强幸福新库区为目标,以创建“山东省旅游强镇”为抓手,放大生态和资源优势,大搞以植树造林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建设了富川有机农业、金银花种植、昌乐仙月山庄食品等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成立了山水粗粮专业合作社等18家专业经济合作社。积极打造万亩有机芋头生产基地和万头奶牛养殖基地,被评为“中国芋头之乡”。大搞环卫一体化和路域环境整治工作,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不断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连续四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信访工作三无乡镇”。
党工委书记王永信
管委会主任李富强
(昌乐县史志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