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23&rec=145&run=13

昌邑市

中共昌邑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成员名单
市委书记马跃启
副书记张新强李中福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马跃启
副主任曹昕庆王敬祥
徐振宁
翟秀芝(女)
王恩庆李学进
穆效成
市政府市长张新强
副市长李庆友亓传敬
戴国华
李平(女)
刘杰然王志强
市政协主席于大海
副主席徐学珍(女)
张天辉李建军
冯义军郭光林
姜维志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昌邑市辖7镇2个街道办事处,691个行政村(居委会),总面积1632.7平方公里,总人口58.07万。2009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1.09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46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22.16亿元,增长15.1%;第三产业增加值53.47亿元,增长13.9%。实现财政总收入18.1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58亿元,分别增长13%和20.3%。农民人均纯收入7643元,比上年增长8.3%。金融机构各项存款本外币余额182.58亿元,增长19.2%;城乡居民人均储蓄22460元,增长35.5%。
经济发展平稳健康。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4.12亿元,增长23.8%。万元GDP能耗、取水量分别下降4.8和6.3个百分点,COD、二氧化硫分别削减27%和12%,被评为全省首批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工业经济实力增强。完成工业投入77亿元,昌邑石化500万吨常减压、浩信康迈汽车配件等87个项目建成投产,昌邑石化长输管道、同大集团生态超纤面料扩产等重点项目建设顺利。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63.69亿元、利税49.44亿元、利润28.91亿元,分别增长16.8%、38.6%和20.7%;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115家,实缴税金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12家。新增新标准高新技术企业2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0%。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完成现代服务业投资47.4亿元,中百大厦、翰林大酒店、全福元超市等项目投入运营;柳疃棉纺城新引进商户548家、入住率达7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74亿元,增长18.5%。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新增潍坊市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27家、优质农产品基地2万亩;植树210万株,新建完善农田林网15.5万亩,成片造林2.03万亩。转移农村劳动力10631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643元、比上年增长8.3%。
沿海开发步伐加快。规划日趋完善。修订了500平方公里沿海经济发展区(概念性)总体规划,初步完成了各项目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下营镇总体规划。基础设施更加配套。投资2亿元,实施了道路、桥(涵)、管网等配套工程,新修道路12条22.3公里,铺设自来水管网23.8公里、排污管网22.1公里。项目快速聚集。柳疃沿海经济发展区引进天利达光伏产业园等13个项目、总投资35亿元。市沿海经济发展区新引进鼎泰化工等10个项目、总投资15亿元,华能风电一期、安利兴生物质发电等6个项目新建成投产,锦江化工20万吨硫酸、博斯腾22万吨丁辛醇等19个项目进展顺利。严把环评、安评、能评“三道关口”,杜绝“两高一资”项目落地,狠抓减排治污,沿海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城乡发展统筹推进。中心城区层面。拆旧改丑步伐加快,24个城中村实施改造、拆除面积28.5万平方米,3家企业退城进园、拆迁面积1.3万平方米。建设力度加大,政府性投资4.8亿元,有效带动社会投资30亿元,规划实施了中央商务区、天水路和烟汕路综合改造、汽车总站、公共服务中心等重点工程,新修改造城市道路20.1公里,铺设排水管道16公里,新增绿化面积27.2万平方米,新开工住宅面积65.4万平方米。镇级层面。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更加完善,投入小城镇建设资金10.5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3.5亿元,新增道路面积70万平方米、绿化面积44.9万平方米;小城镇发展活力增强,镇级扩权全面推进,下放管理审批事项90项;小城镇管理水平大幅提高,7处镇全部实行了城管、环卫、绿化三托管。村级层面。新农村建设纵深推进,全市87%的村开展了“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筹资1320.5万元、筹劳2.23万个,被确定为全省“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市”;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46公里,柏油路、自来水、有线电视入村率分别达到99.1%、98%和95%;新建农村社区28个,实现了社区服务全覆盖。
财政金融保障有力。市级实现政府融资8.26亿元,6亿元城建债已通过国家发改委初审;成立6家镇级融资平台,融资1.87亿元。争取中央、省投资项目53个、资金8420万元,争取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资金3300万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本外币余额108.6亿元、比年初增加15.5亿元,新成立小额贷款担保公司9家、担保贷款4.5亿元,新成立中小企业信用联盟12个、发放贷款5.1亿元。
对外开放成效明显。完成招商引资总额45亿元、增长10%,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1亿美元、增长311%。新昌集团与世界500强美国泰森公司成功合作,一次性到位外资9700万美元,是全省有史以来一次性到位资金最多的外资项目。外贸回升向好,实现进出口总额3亿美元,其中出口创汇2.67亿美元。骨干企业拉动作用明显,华晨印染、源祥印染等10家企业出口额达1.42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53.2%;出口队伍不断扩大,新增有出口实绩的企业14家,总数达到114家。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深入推进,基础教育水平不断提高,高考再创佳绩。教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建改造中小学校舍24万平方米,投资1.2亿元的文山中学扩建工程投入使用,投资4亿元的一中新校建设顺利。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市人民医院与中医院顺利合并、内科病房楼建成投用,饮马中心卫生院、北孟卫生院新建工程进展较快。甲型H1N1流感和手足口病等传染病防控扎实有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镇街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大院实现全覆盖,文化中心、广电中心等大型文化项目建设顺利。体育事业快速发展,村(社区)健身设施实现全覆盖,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科技工作完成专利申请300项,实施高新技术项目49项,再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荣誉称号。人口计生工作扎实推进,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控制在7.05‰和0.07‰。民生保障能力持续提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80元、参合率达100%;成立了市慈善总会,城市、农村低保标准每人每年分别提高了240元和200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实施,各项社会保险扩面2.6万人,征缴社会保险费4.9亿元。新增就业再就业626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3%,就业形势持续稳定。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打严防各类违法犯罪,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社会安定和谐。

【培强“五大”龙头产业】以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为契机,以大项目为带动,突出发展石油化工、盐及盐化工、机械制造、纺织服装和食品加工等产业。石油化工业,以节能降耗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大力发展下游精细化工产品,总投资24亿元的长输管道、150万吨连续重整等7个新建续建项目和投资11.6亿元的博斯腾丁辛醇、投资1.26亿元的亿兴科技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努力打造国内重要的炼油及深加工基地。盐及盐化工业,以海天生物化工项目扩建为带动,抓好投资6亿元的浙江横店集团医药和染料中间体、投资5亿元的泉鑫化工、投资2.1亿元的海能离子膜烧碱二期等重点项目的建设,打造以海天生物化工为龙头的盐及盐化工基地。纺织服装业,重点加快由生产中、低档布向生产高档纺织品和服装成品的转变。投资2.7亿元的同大集团生态超纤高仿真面料、高精细印花镍网项目等建设顺利。机械制造业,重点是推动产品结构由一般铸件向精密制件调整。投资15亿元的浩信集团静压造型线项目2010年6月份投入运营,投资16亿元、拥有9项专利技术的山东瑞其能电气公司风力发电设备项目2010年实现量产。

【加快沿海经济发展区建设步伐】一是科学制定规划。规划了130平方公里的沿海经济发展区,按照下营、柳疃、龙池“东、中、西”三个区域来摆布。下营项目区,重点是建设以医药和染料中间体为主导的专业化工园区,并以下营港扩建为依托,大力发展临港现代物流、绿色海洋能源、海洋生物、海洋渔业、滨海旅游及其他涉海产业,打造高效生态、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柳疃项目区,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龙池项目区,重点建设以离子膜烧碱为主体的化工园区。二是加快项目建设。市沿海经济发展区已落户企业50多家,总投资150亿元。其中,过亿元项目14个,过10亿元项目4个,投资45亿元的海天生物化工、投资7亿元的12万吨离子膜烧碱等20多个项目已建成投产。投资20.6亿元的天利达光伏产业园、投资11.6亿元的博斯腾丁辛醇等15个大项目正在紧张建设。三是优化平台建设。投资2亿元,新修道路22.3公里,铺设自来水管网23.8公里、排污管网22.1公里,已完成基础设施配套面积90平方公里。下营项目区和龙池项目区分别建成了日处理6万吨和3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四是强化招商引资。牢固树立“服务就是招商”的理念,对外来企业、新上项目,组织专门人员全过程跟踪服务,及时解决企业和项目从引进到投产达效过程中的一切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引得进、留得住、搞得活、做得大,真正把发展区建设成“服务的高地、政策的洼地、创业的宝地”。精心组织开展好招商活动,注重招商质量,着力引进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高、投资规模大、创税额度高、占用资源少和环境污染小的项目。五是规范开发秩序。强化刚性约束,严把环评、安评、能评“三道关口”,强化规划水平、投资强度和建设周期“三项标准”,杜绝“两高一资”项目落地。提升生态效益,始终坚持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并举,努力实现沿海开发效益最大化。坚持清洁生产,树立“蓝色海洋、绿色发展”的理念,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和生物质发电,争创全国性的清洁能源产业基地。
镇、街道概况
奎聚街道位于昌邑市中部,面积67.8平方公里,辖60个行政村(居),1.39万户,人口8.5万,耕地面积3.78万亩。2009年,全街道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5.65亿元,比上年增长43.4%;地方财政收入4287.2万元,比上年增长14.8%;工业实现销售收入25.37亿元,利税1.86亿元,分别增长42.8%和41.2%。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7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987元。
街道工业门类齐全。拥有纺织、印染、机械加工、建筑等10余个行业,营业收入过亿元的工业企业4家,限额以上工业企业33家。市场活跃,商贸繁荣。拥有钱清昌邑纺织原料市场、万国商贸城、东利商城等各类市场10余处,翰林大酒店、万国商务大厦、中百佳乐家、中百大厦、家家悦、维客利购物广场等酒店、商场数十家。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东方家园、阳光嘉园、豫园小区、名将花园、怡和花园、城后花园等小区配套设施齐全,环境洁净优雅。特色农业独具优势。拥有山东省农业厅认定的无公害果品产地和昌邑市主要的花卉、苗木生产基地。
党工委书记马学彦
办事处主任卢兴亮

都昌街道位于昌邑市中西部,面积191.4平方公里,辖82个行政村,2.5万户,人口8.8万,耕地面积11.3万亩。2009年,全街道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6.2亿元,比上年增长23%;地方财政收入2405万元,比上年增长13.5%;工业实现销售收入84亿元,利税7.5亿元,分别增长32.8%和33.9%。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2.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798元。
街道素有“姜乡”之称,是中国北方重要的生姜生产加工基地,种植面积达2万亩,年产量8000多万公斤。土豆种植面积达1万亩,年产量2500万公斤,圆葱种植面积达6000亩,年产量达3000万公斤,苗木林果有30多个品种,面积达6000余亩。辖区内还有5000亩芦苇、1万亩淡水养殖、4万亩棉花等农业资源,发展潜力巨大。昌邑经济开发区坐落在辖区内,规划面积24.7平方公里,是昌邑市工业的新城区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发区已实现配套面积15平方公里,累计投资5.1亿元。聚集项目122个,总投资110亿元,形成了石化、纺织、食品、机械、电力等五个较大规模的工业园区。石油化工、机械制造、海岛新材料、纺织印染、热电联产等投资过亿元的大项目19个,成为骨干项目集群,形成了布局较为合理完善的产业体系。
党工委书记刘介松
办事处主任张英杰

龙池镇位于昌邑市西北部,面积182.4平方公里,辖27个行政村,7620户,人口2.4万,耕地面积5.8万亩。2009年,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1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地方财政收入2412万元,比上年增长27.1%;工业实现销售收入77.5亿元,利税4.4亿元,分别增长37.2%和26.3%。第三产业增加值达853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942元。
盐及盐化工和纺织印染是龙池镇的两大优势产业,现共拥有盐田27万公亩,年产原盐130万吨,溴素生产能力达到1.3万吨。纺织印染业主要生产加工各种化纤布、纯棉布、印花布及高档服装面料等。龙池镇在北部规划建设了海能化工项目区,总面积10平方公里,起步区3400亩。整个项目区内拥有落户项目11个,总投资达18亿元。高度重视发展现代农业,重点培育了9个农业龙头企业,成立了专业合作社19个,设立了农业示范园区19个。
党委书记邹霞(女)
镇长董明明

柳疃镇位于昌邑市区北10公里,总面积327.5平方公里,辖72个行政村,1.45万户,人口4.8万,耕地面积7.7万亩。2009年,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1.9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完成工业总产值141.5亿元;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4.6亿元,利税5.7亿元,分别增长31.2%和40.8%;实现地方财政收入4628.4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达2.2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669元。
纺织印染、盐及盐化工是全镇的主导产业和传统产业。全镇民营业户已发展到1334家,拥有各类织机2.3万台,纺纱能力12.6万锭,平网、圆网印花生产线53条,产品扩展到丝绸、化纤、涤棉、纯棉、装饰布、色织布等六大类200多个品种。年产丝绸、纯棉、化纤等各类布匹16.2亿米,印花布6亿米,成为江北最大的装饰布生产基地。全镇共有盐田30万公亩,年产原盐120多万吨,有盐及盐化工企业9家。规划了50平方公里的柳疃沿海经济发展区,主要承接传统产业转移及退城入园项目,立足建设生态型、环保型、现代化经济新区,产业定位发展以纺织、服装、机械、设备制造、高档印染、电子、光电一体等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区供电、供水、路、治污等基础设施已基本配套完毕,正式入住企业15家,计划总投资50亿元。
党委书记李明杰
镇长马守玉

卜庄镇位于昌邑市东北部,面积136.8平方公里,辖95个行政村,1.7万户,人口5.2万,耕地面积10.5万亩。2009年,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4.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059.8万元,比上年增长16.3%;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02.99亿元,利税7.56亿元,分别增长34.5%和42.6%。第三产业增加值达2.3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716元。
卜庄镇是著名的“侨乡”,在外华侨遍及美国、印尼、澳大利亚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镇域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资源丰富,辖区内有铁矿、卤水、天然气等矿产10余种。北部盐及盐化工、医药化工和染料化工产业逐步壮大;西部畜禽养殖加工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南部铁矿石加工产业链条正在完善;中部梨枣、冬枣科技示范基地享誉省内外。另外,草编、桑蚕等特色产业优势明显。卜庄镇不断扩大招商引资,增强做大现有企业,抓好土地挂钩试点和迁村并点工作,积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创新“阳光绩效”工作推进机制。坚持凝心聚力、进位争先,不断抢抓机遇、增创新优势、谋划新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党委书记孙振元
镇长李志国

下营镇位于昌邑市北部,面积226.3平方公里,辖35个行政村,6732户,人口2.13万,耕地面积4.86万亩。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662元。
下营镇地处潍坊、青岛、烟台三市交界处,交通便捷,荣乌高速、下小路、新海路、大莱龙铁路、建设中的海青铁路等交通干线穿区而过,至青岛、烟台等地一个半小时车程。海岸线长18公里,浅海滩涂面积4.6万亩,鱼、虾、蟹和贝类资源丰富,其中对虾、银鱼、文蛤、海蟹为下营名产。区域内现有国家一级渔港1处,下营商港正在规划实施中。下营镇的发展分为陆上和海上两大板块,陆上板块分为化工园区、传统的农林牧渔区和下营新城区,海上板块分为商业港口及临港物流区、渔业港口及渔港商贸区、滩涂养殖和海上捕捞区。海洋捕捞、盐及盐化工、医药化工是下营镇的支柱产业。位于下营镇东部的下营项目区内已落户企业35家,19家企业已经建成投产,其中有3家企业为昌邑市大型企业。下营项目区被中国染料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染色化学品(昌邑)产业园区”。
党委书记李寿岩
镇长宋晓波

围子镇位于昌邑市中部,面积159.2平方公里,辖127个行政村,2.85万户,人口10万,耕地面积14.76万亩。2009年,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1.4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1.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783万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748元。
围子镇工业发达,形成了以机械铸造、精密弹簧、纺织和饲料加工产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全镇现有铸造业户300余户,从业人员3万余人,年产值130亿元,是“山东省机械铸造业基地”。围子镇是江北最大的油封弹簧生产基地,现有弹簧生产企业30多家,年生产各类弹簧10亿多支,产品多销往欧美、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纺织业以毛巾系列为主,年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饲料加工业发达,年饲料加工能力70多万吨。苗木业发展迅猛,各类苗木存圃面积2万多亩,苗木存量近5000万株,共有400多个绿化树种,建有3000多亩的绿博园,先后举办了七届中国(昌邑)北方绿化苗木博览会和四届中国园林花木信息交流会,先后被命名为“AAA国家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山东省生态教育示范基地”和“山东省县域经济十大高效农业聚集园区”。
党委书记韩文宏
镇长刘艳芳(女)

饮马镇位于昌邑市南部,面积166.1平方公里,辖101个行政村,2.4万户,人口8.5万,耕地面积13.7万亩。2009年,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9.78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地方财政收入4834万元,比上年增长15.3%;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21.3亿元,利税9.7亿元,分别增长28%和41.6%。第三产业增加值达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715元。
饮马镇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省道下小路纵贯南北,济青高速公路横穿东西,并设有16号路口,距青岛90公里,潍坊30公里,属青岛“一小时经济圈”和潍坊“半小时经济圈”。全镇坚持“工业立镇、工业强镇”,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建有省级规范化园区,占地5600亩,以引进大项目、好项目、高新技术项目为主,已有昌邑杨金华纺织有限公司精梳紧密纺、潍坊瑞其能电气有限公司风力发电设备、山东同大新能源有限公司锂电池等十几个大项目、高新技术项目落户园区。全镇形成了以纺织、高新技术、矿产开采和机械制造为主的四大工业产业。服务业发展、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等各项工作全面进步,全镇呈现出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党委书记潘永贵
镇长许增贤

北孟镇位于昌邑市最南部,面积175.2平方公里,辖92个行政村,2万户,人口7.2万,耕地面积15.6万亩。2009年,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8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地方财政收入957万元,比上年增长15.4%;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7.3亿元,利税1.53亿元,分别增长5.4%和5.2%。第三产业增加值达3.1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203元。
北孟镇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民营企业达到300余家,其中限额企业29家。纺织企业200余家,纺纱能力20万纱锭,各类织机6000余台,形成了以纺纱织造、纸箱包装、农产品加工等“三大支柱产业”为主,玩具制作、机械制造、饲料加工、工艺镜框加工等产业齐头并进的良好格局,成为新兴民营经济重镇。是传统的农业大镇,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突出的发展优势,农产品加工企业达10余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9家,大蒜、果品、土豆、辣椒、中草药等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规模日益扩大,带动全镇标准化种植面积10万亩。其中,“九龙屯”牌大蒜,高家庄子苹果等远销国内外。商贸发达,依托良好的生态、地理和区位优势,小城镇建设日臻完善,被评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
党委书记王明胜
镇长孙磊

(昌邑市史志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