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23&rec=130&run=13

卫生

【概况】2009年,全市拥有卫生机构1417个,床位32863张,职工总数48551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3674人。年接诊2476万人次,出院病人126万人次,床位使用率71.83%。平均住院日6.5天,平均每诊疗人次医疗费72.29元,平均每出院者住院医疗费2901.48元。资产总值110.5亿元,其中固定资产71.5亿元。总收入62.7亿元,其中财政投入3.48亿元,总支出60.7亿元。房屋建筑面积293.3万平方米,其中业务用房面积244万平方米。万元以上设备16232台,总价值23.9亿元。设置村卫生室4629处,聘任乡村医生12346人。

【卫生服务体系】(1)加快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市民健康中心建设进展顺利。完成投资3.8亿元,市人民医院新院区门诊、病房大楼主体封顶,市妇幼保健院门诊大楼完成主体工程。全市累计建成达标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88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5处、社区卫生服务站153处),其中5处创建为全省“星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加强农村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争取中央扶持项目31个(县级综合医院3个、乡镇卫生院2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新建面积13万平方米,总投资1.42亿元,其中,中央新增预算内投资4757万元,全年新完成1000所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组织对全市1.5万名乡村医生进行执业注册考核,培训省“1127工程”(对尚未改造的1127所乡镇卫生院全面进行改造工程)和“360工程”(改造360所重点卫生院工程)技术骨干579人。组织3774名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省、市继续医学教育。全面实施“卫生强基工程”,4家市级医疗机构与13家县级医疗机构和16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1家县级医疗机构与74家乡镇卫生院和61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分别确定了帮扶关系,共下派医疗骨干758名。(3)大力加强中医药工作。市政府出台《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是近30年来全市第一个中医药发展综合性政策文件。青州市创建省级中医工作先进县通过省末次验收。加强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市中医院中风科和骨伤科顺利通过国家“十一五”重点中医专科中期评估,有10个专科被省卫生厅、财政厅确定为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项目。两人被确定为“山东省高层次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确定17人为全市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8名继承人结业出师。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达到621.5万,参合率为99.8%。人均筹资额提高到105.1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人均100元)。全年共筹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6.5亿元,其中农民个人缴费1.5亿元,各级财政补助5亿元。在全省率先实行住院统筹加门诊统筹模式。各项重点指标均居全省前列。封顶线统一提高到4万元,实际住院补偿比提高到38.7%,同比提高5.3个百分点,其中乡镇卫生院补偿比达到了60%以上。全年共为787.22万人次报销医药费6.59亿元,获得万元以上补助的4233人。基金使用率达到101.9%,同比提高14.4个百分点。全市定点医疗机构增加到4172处,千人口定点医疗机构0.67个,高于全省0.5个的标准。全部的县级定点医院、乡镇卫生院和3891个村卫生室实现微机联网、即时报销。开展对重点慢性病及特殊病种门诊费用补偿的试点。大幅度提高糖尿病、高血压基本药物补偿比,对尿毒症等5种特殊慢性病门诊大额医疗费用进行补偿,将精神病人住院补偿比提高10%。与民政部门配合,多方筹资293.1万元,资助全市12万农村贫困人口参加新农合,贫困人口参合率达100%。对经补偿后负担仍然较重的3319名贫困农民实施医疗救助775万元,人均补助2335元,同比提高31.55%。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实施基本药物目录和诊疗项目目录,规范医疗行为,在全省第一个建立补偿费用定期分析通报及公示制度,有效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

【普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试点】引入市场机制,招标准入中心城区80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现社区卫生“全覆盖”。建立社区基本药物制度,集中招标、统一配送360种基本药物,执行“零差率”销售。完善基本药物管理与考核,引导基层卫生机构规范用药、合理施治,降低群众医药费用负担。设计“社区基本医疗服务包”,出台实施方案,财政按辖区内服务人口数每人每年10元的标准“购买服务”,经综合绩效考核后予以补助。提高重点大病的保障水平,对产妇实行定点住院、定额收费和定额补偿。对11种危及生命的紧急疾病,采取“先救治、后缴费”的办法,实行重点补助。确定居民免费享受10大类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所需资金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按年人均15元的标准,由财政负担。建立“片医”制度,组建片医团队,主动为居民提供上门服务、跟踪服务。启动“全民健康行动”,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以建设“健康社区”、创建“健康家庭”为载体,深入开展社区公共卫生工作。全市居民健康档案建档188.65万份,建档率达到88.15%,重点慢性病规范化管理率达到85%以上。建立大医院对口支援社区卫生制度,启动社区信息化系统,对居民就医、用药、公共卫生服务等实现全程电子化管理。对试点工作开展阶段性和终期监测评价,及时总结、评价试点工作进展。启动以“打包服务,限价付费”为核心的“滨海模式”试点,探索实行“5元门诊”和住院预付制。试点工作顺利通过卫生部和世界卫生组织的6次督导。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1)认真履行职责。邀请国家新医改方案主要起草人、北京大学教授李玲作了专题报告。抽调4名业务骨干参与市医改领导小组和医改办公室工作。先后9次召开不同范围、不同层次的座谈会、论证会。分11个专题,由局领导班子成员负责,从理论研究、政策梳理、实践综述等各方面进行调研,完成改革成本测算和基线调查。(2)积极启动多项改革。制定卫生系统“医改方案”和年度医改工作“台账”。争取中央和省新增医改配套资金7714.8万元、中央补助公共卫生专项经费381.8万元。医改三年重点任务开始落实,“十二五”卫生发展规划、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开始制订,公立医院改革任务目标已细分并明确责任,医疗服务监管工作方案和全系统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方案初步形成。

【疾病预防控制】(1)狠抓手足口病防治。制定下发20多个政策性文件,先后9次召开调度会,专题研究部署防控工作。与各县市区卫生局签订防控工作责任书,与19所定点医院签订医疗救治责任书。全市6452处各类医疗机构、626处公共卫生综合监测点全面启动儿童发热、皮疹症状监测机制。对全市595018名7岁以下儿童进行调查摸底,建立台账,实行日巡查、登记和报告制度。在市疾控中心建成手足口病病毒检测实验室,累计检测样本196份。各级医院设立发热与疱疹病例诊室,实行24小时应诊应治。在市第五人民医院组建全市重症手足口病医疗救治病区,对重症病例实行集中收治。全年共收治住院患儿7887人次,其中重症468人次,组织市级专家会诊936人次。在各类新闻媒体刊播手足口病防治音像、文字资料671次,制发宣传光盘5000张、宣传品65.1万余份。组织医务人员进行防控和诊疗规范全员培训。(2)强化甲型H1N1流感防治。建立联防联控工作机制,设立8个工作组和专家委员会。在市疾控中心建成流感病毒检测实验室并纳入国家流感检测网络。成立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制订29个政策文件,与各县市区签订防控责任书,确定全市15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为定点收治医院,每处定点医院分别成立三个梯队的医疗救治专家组。设置26处集中医学观察场所,组建30支医疗救治队伍。市、县两级疾控机构组建各43支流行病学调查和消杀队伍,全部进行专业培训和应急演练。启动疫情全面监测和重点监测双套监测系统。全市6452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实行流感症状全面监测,落实“一问一查一报”制度,日检测10万人次以上,累计监测362万人次,检出发热病人96249人,其中流感样病例10928人。对从疫情国家和地区入境人员进行重点监测,累计登记入境人员14959人,其中隔离医学观察9人。开展疫苗接种,接种重点人群97876人份。发放各类宣传品43万余件,开通18部咨询热线,累计接受咨询8.4万余人次。(3)做好其他疾病防治。组织接种风疹疫苗30万人份。确定临朐县为新一轮结核病暴发流行预警监测工作哨点县,肺结核病治愈率稳定在90%以上。加强艾滋病防治,共检测各类重点人群287489人次,干预重点场所850个,干预重点人群8740人次。流行性出血热报告病例153例,个案调查和疫点处理率达100%。狂犬病免疫接种30480人次,免疫率99.84%。开展碘盐监测,共检测盐样3503份,碘盐覆盖率97.98%。全年全市没有发生重大疫情暴发流行。

【卫生应急及监督执法】(1)提高应急能力。调整充实卫生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应急处理专家咨询委员会和卫生应急队伍,完善应急预案体系。组织应急专业培训2次,开展应急演练4次,完成应急管理平台建设与运行维护,印发《潍坊市卫生应急装备标准》,加强应急物资的储备。现场处置95起突发传染病疫情、中毒等事件,经确认均不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全力做好十一届全运会医疗卫生保障。制订工作方案和预案,成立5个专门工作组,确定了医疗救护及保健定点医院,选派精干力量组建医疗救护梯队。向竞赛场馆、有接待任务的宾馆、饭店及赛事供餐单位派驻9名卫生监督员。启用专报程序,实行传染病疫情日报告制度。其间,潍坊赛区未出现重大传染病疫情、人员伤亡事件和食品饮用水安全事件。市卫生局被评为“全运会组织工作先进集体”,2人被评为先进个人。(3)加强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先后开展专项行动14次,监督单位19606户次,立案查处538件。探索推行美容美发场所“五四制”管理(即:“四加强”、“四统一”、“四建立”、“四及时”、“四做到”),市直管公共场所单位评审率达100%,开展职业卫生监督“四个一”(即在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中,给企业送一部《职业病防治法》手册;对劳动者开展一次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指导企业建立一套职业卫生档案管理系统;与企业签订一份《职业病防治法责任书》)工程,保障劳动者权益。开展生活饮用水、消毒餐具、化妆品等监督抽检,抽检样本325份,合格率达99.8%。对76家市管医疗机构的重点场所和重点环节进行了消毒质量监测。办理审批及服务事项24502件,办结率100%。市卫生局被评为全市行政审批工作先进集体,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评审量化评分标准被卫生部采纳。全市全年没有发生重大公共卫生事件。

【日常卫生工作】开展创建“平安医院”和“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创建3个省级“医疗质量示范科室”,组织对43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贯标认证工作进行检查调度。组织开展护士待遇及医疗废物管理专项检查,表彰全市卫生系统十佳医生、十佳护士、十佳服务标兵和潍坊市百名优秀护士。卫生科研获市级奖励207项,完成28个“潍坊市首批医学重点学科”年度评估。市政府办公室印发《潍坊市社会急救医疗管理办法》,不断完善急救体系,急救点增至58家,接听120咨询和救助电话55.8万个,调度出车11万次。组织无偿献血62050人次,采血23.2吨,同比增长11.48%。组织2次大型健康讲座,完成4000名市直保健对象的查体工作。新成立5个、扩展8个医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各类学术活动40余次。加强妇幼卫生工作,全市新生儿疾病筛查566673例,新筛率达96.7%,对筛查出的53名阳性患儿均落实了追访和后续治疗康复措施。全市产前筛查18842例,产前诊断20081例,对于查出的240例相关疾病均作了相应处理。经省卫生厅核准,确定22个单位为全市“出生医学证明”定点发放管理单位。启用全省妇幼卫生信息网及“出生医学证明”网络版管理系统。全市孕产妇死亡率为6.72/10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到96.99%。全市婴儿死亡率为4.02‰,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到97.03%。召开全市精神卫生工作会议,市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工作的通知》,建立16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成立市精神卫生技术指导专家组,命名表彰精神卫生工作先进集体12个、先进个人60名。深入开展“两好一满意”活动,提出“提升能力、打造规范、创建品牌、锻造文化”的总体要求。开展“做勤廉表率、促科学发展”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市直卫生系统先后创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1家,省级文明单位5家,市级文明单位4家。选派对口援川医疗卫生队5批,共76人参加对口援助北川医疗卫生恢复重建工作。有3个单位被评为全省援川工作先进集体、41人被省卫生厅表彰为全省援川工作优秀共产党员、40人受到记功和嘉奖奖励。实施“百名后备人才计划”,择优选拔100名年轻干部进行重点培养,全年组织培训5次。顺利完成大中专学生招生体检和征兵体检任务。加强爱国卫生工作,创建省级卫生先进单位17个、省级卫生镇12个、省级卫生村庄21个、省级卫生户23个。新建农村无害化厕所2500个,完成105个农村自来水工程的水质监测,创建为全国除四害先进城市。开展遗体和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登记报名志愿者超过1200人,市红十字会被省红十字会授予全省造血干细胞先进集体。组织开展农村重、特大疾病救助募捐和“慈善一日捐”活动,共募捐71.7万元。
(高勇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