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22&rec=3&run=13

——在潍坊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2011年2月20日
潍坊市市长 许立全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连同《潍坊市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
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十一五”是潍坊历史上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之一。五年来,面对国内外环
境的复杂变化和各种风险挑战,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
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
学发展观,攻坚破难,真抓实干,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
务,取得了振奋人心的重大成就。
五年来,我们坚持科学发展、扎实工作,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坚决执行中
央宏观调控政策,认真落实中央、省各项决策部署,紧密结合潍坊实际,努力在
调整中加快发展、在竞争中率先发展。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我们积极
作为、科学应对,及时果断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
发展。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1461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091亿元,年均增长
14.2%,人均突破5000美元。地方财政收入由70.7亿元增加到202.4亿元,年均增
长23.4%。2010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1.1亿元,年均增长18.5%。金融机
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3307.7亿元、2570.8亿元,是2005年末的2.6倍和3
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67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872元,分别比
2005年增加9357元和3855元。
五年来,我们狠抓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产业发展形成新优势。坚定不移强
化科学投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文化产业、节能环保、公共
服务等领域投资大幅增长。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7840.6亿元,是“十
五”的3.3倍,年均增长23.6%。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实现连
续八年增产,2010年总产达到522.6万吨。优质农产品基地发展到507万亩、品牌
1290个,建成畜牧标准化养殖园区6000个,销售收入过亿元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
156家,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户占到80%以上。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
理经验在全国推广。强力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累计完成技改投入3160亿元,是“十五”的
4倍;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7883.3亿元、利税725.4亿元,
分别是2005年的2.9倍和3倍。有33家企业进入全国大型工业企业行列,7家企业
进入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联合重组、合资合作取得重大成果。中国驰名商标、
中国名牌数量居全省前列。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不断深入,8家企业进入全国企
业信息化500强。坚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大力实施
高新技术产业赶超战略。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由427亿元增加到2614亿元,占规模
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17.25个百分点,达到32.92%。光电子、新能源、新
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初具规模。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省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成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知识产权示范市。加强
服务业“四大载体”建设,金融、物流、旅游、房地产等产业迅速壮大,创意研
发、信息咨询、商务中介、社区服务等产业蓬勃发展。服务业增加值由442亿元
增加到1040亿元,年均增长16.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3.4个百分点,达
到33.65%。新引进6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保险机构发展到46家,银行业机构各
项存贷款增量增幅、资产质量、效益保持全省先进水平。旅游业实现“三年突破”
目标,2010年旅游业总收入达到247.7亿元,接待境内外游客2945.5万人次,分
别是2005年的4.8倍和3.3倍。年交易额过10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发展到30家,年
物流额过50亿元企业达到18家。坚持把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节能减排作为结构调
整的重要抓手。认真组织实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每年盘活闲置低效用地
1万亩以上,连续十年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被评为全国耕地保护先进单位;
实施生态市建设“十大重点工程百个建设项目”,百处林场建设完成造林5.7万
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5.2%;提前一年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水、大气
等主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完成。
五年来,我们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新型城镇化迈出新步伐。着力提升中
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现代化大城市框架基本形成,“五大板块”发展格局更加
清晰。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40平方公里,人口119万。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
加大城建投入力度,累计完成市政基础设施投资152亿元,是“十五”的5倍。新
改扩建主次干道470公里,规划建设了文化艺术中心、金融中心、健康中心、奥
体公园体育场、潍坊学院体育馆、白浪绿洲湿地公园、浞河综合整治工程等一批
重大项目,改造旧居住区71个、背街小巷243条,城市功能、品质显著提升。突
出“以绿制胜”特色,开展“绿色家园”建设活动,对城市主次干道、公园景区
实施增绿扩绿,新增园林绿地2216公顷,城区绿量实现翻番,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达到40.1%。加快“数字潍坊”建设,连续三年进入中国城市信息化50强。创建
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成为全国“十城万盏”半导
体照明应用工程试点城市。城乡公路网络更加完善,路域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
荣乌高速、青兰高速潍坊段建成通车。济青客运专线投入运营。完成新一轮镇乡
区划调整,编制镇村产业发展规划,实施强镇扩权改革,小城镇发展活力和承载
能力显著增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在全省率先完成规划内病险水库除
险加固任务,新建改建农村道路1.5万公里,基本实现村村通柏油路、自来水、
有线电视,新发展沼气用户15.7万户,解决了127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累计建
设农房21.8万户,改造危房3.9万户。“多村一社区”建设模式在全国推广。
五年来,我们加快北部沿海开发,区域发展开创新格局。抓住“三区”建设
机遇,举全市之力推进北部沿海开发,确定了以滨海区为中心,寿光北部、昌邑
北部为两翼的开发格局,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100亿元。滨海区实现
率先突破,“一城四园”完成基础设施配套160平方公里,承接项目投资667亿元;
潍坊港实现一类口岸开放,年吞吐量突破1500万吨,由一般性港口上升为地区性
重要港口;疏港公路建成通车,沿海防护堤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成为
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高新区创新体系日趋完善,创
建为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峡山生态经济发展区组建运行,水资源保护开发成效
显著。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货值累计突破10亿美元。圆满完成援川灾后重建和援
鄄任务,对口支援工作成效显著。
五年来,我们强化体制机制创新,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积极推进综合配套
改革试点工作,五大领域123项改革专题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金融、农业、文
化等方面改革成效显著。组建了全省第一家村镇银行,完成了全省首家农村合作
银行改组商业银行试点工作,创新试点了农村土地使用权、农村住房、大棚抵押
贷款方式。在全省率先开展了排污权交易和抵押贷款业务。上市公司达到29家、
股票33支,跃居全省第一。事业单位改革基本完成。积极应对国际形势变化,坚
定不移推进对外开放。累计实际到账外资31.91亿美元。年进出口总额突破百亿
美元,累计完成399亿美元,其中出口304.8亿美元,分别是“十五”的3.7倍和
3.9倍。对外承包劳务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圆满承办了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
风筝会、鲁台会等传统节会越办越好。
五年来,我们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文化强市建设开创新局面。广
泛开展文明和谐创建活动,争创为省级文明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城
市。积极实施文化惠民“五大工程”,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自然
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30项文艺创作获国家级奖项。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步伐,
组建了潍坊报业集团、广播影视集团和国有文化资产经营公司,7家文艺院团完
成改制,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累计完成
投入1030亿元,建立了1个国家级、6个省级、32个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连续
成功举办三届文展会,培植了一批骨干文化企业。
五年来,我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成果。政府公共资
源更多转向民本民生,2010年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达到50%。累计实现
城镇新增就业56.7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59.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7
%。城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扩面净增155.9万人,城镇居民基本
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进展顺利,新农合保障水平逐年提高。
加快住房保障体系建设,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不断改善。实施教育惠民工程,全
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建立了贫困学生资助救助体系和校园安全长效机制。
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素质教育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职业
院校技能竞赛水平居全省前列。高等教育不断拓展提升,高校发展到15所、在校
生达到14.9万人。强化卫生公益性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顺利实施,公立医院改
革国家联系试点工作全面启动,城乡基层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医疗保障能力
进一步增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农村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79%。
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我市运动员夺得1枚奥运金牌和10个世界冠军,圆满完成
了第十一届全运会部分赛事承办任务。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被评为
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示范市。连续创建为全国双拥模范城。社会治安综
合治理深入推进。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不断加强。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全面完成。市
政府连续四年承诺每年为群众办好10件实事,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
得到较好解决。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妇女儿童、老龄、
残疾人、统计、人防、民兵预备役、地震、气象、海事、档案、史志等工作都取
得新进展。
五年来,我们努力优化发展环境,民主法制建设和政府自身建设再上新水平。
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圆满完成“五五”普法、
“四五”依法治市任务。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及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
的监督,累计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692件、政协委员提案1397件。完成了新一
轮政府机构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取消行政审批事项189项。在
全国率先撤销了市政府驻外办事机构。初步建立起市、县、镇(街道)三级政府
信息公开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政府信息公开力度不断加大。在全省率先建立了
依法行政年度目标责任制。全面加强廉政建设,强化行政监察,发挥审计监督重
要作用,查处了一批违法违纪案件。建立完善了政府应急管理体系。深入贯彻实
施《公务员法》,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我们按照市委“一三六四一”的
目标任务和思路举措,奋力推进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多项工作取得
新突破:8家企业首发上市,新认证农业“三品一标”品牌332个,新认定国家备
案高新技术企业85家,新增小额贷款公司19家,数量均居全省第一;“六河六片
区”治污攻坚取得重大成果,长期困扰我市的小清河潍坊段和虞河下游污染得到
根本治理;高新区“63513”工程被确定为全省新兴产业示范工程,滨海区升级
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峡山区创建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出口加工区申
报国家综合保税区取得重大进展;国家级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获批设立;潍
坊港万吨级码头正式通航。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3.3%,全社会固定资产
投资增长2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6%,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8.2%,城
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3%,居民消费价格涨
幅为2.6%,全面完成了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取得的成就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主要是:
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各项重大战略部署,继
承并创新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举措,形成更加科学的发展思路;始终坚持牢固
树立强烈的赶超意识,努力保持发展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紧盯标兵自我加压,
激发更加昂扬的发展斗志;始终坚持不断提升科学把握形势的能力,积极应对复
杂局面,抓住扩大内需、加快“三区”建设等重大机遇,开拓更加广阔的发展空
间;始终坚持加大科学投入,不断优化投向、加快投速、提高投效,依靠优质增
量推进转方式调结构,打造更加突出的发展优势;始终坚持深化改革大胆探索,
抓住一切先行先试的机会,强力推进各个领域改革创新,催生更加强劲的发展活
力;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倾情倾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解难题,充分激发调动全市人民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凝聚更加强大
的发展力量。所有这些,都是我们逐步积累的宝贵财富,对我们今后实现更好更
快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各位代表,“十一五”的发展速度令人欣喜,发展质量令人振奋,发展成就
令人瞩目。今天的潍坊,又站在了一个基础坚实、前景广阔、干群思进、蓄势待
发的新起点上。这些成就的取得,归功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归功
于历届领导班子奠定的良好基础,归功于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
归功于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拼搏努力。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
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向努力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各
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解放军驻潍部队、武警官兵,向
来潍创业的投资者和劳动者,向所有关心支持潍坊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致以崇高
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经济发展
方式还比较粗放,土地、矿产等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高;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工业传统产业比重大,服务业比重提升不快;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企业创新主
体作用不突出,各类高端人才缺乏,内生增长的动力不够强劲;环境保护压力较
大,已经取得的治污成果还很脆弱,节能减排任务依然艰巨;城市功能还不够完
善,城市整体价值有待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不够高,社会事业发展不够全面,关
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政府职能转变不够到位,部
分干部责任意识、业务水平还不能适应科学发展的要求。对此,我们将采取有力
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努力实现“十二五”更好更快发展
“十二五”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
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有“十
一五”时期打下的坚实基础,有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
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有全市人民奋力争先、干事创业的发展热情,完
全有条件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我们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富民强市为目标,以创
先争优为动力,深化改革开放,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
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加快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强市。
经过五年努力,确保实现以下主要奋斗目标: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650亿元,人均跃上
10000美元台阶,地方财政收入突破40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
重达到4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5%,战略性新
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年主营业务收入过50亿元企业达
到40家。经济外向度提高到35%,年进出口总额达到210亿美元。
——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显著增强,建成区面积达
到180平方公里,人口180万。县域经济规模不断壮大,小城镇发展水平明显提高,
新农村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三区”建设实现全面突破。
蓝色经济区基本形成“一带、一体、两翼、多点”的陆海统筹发展格局,滨海新
城基本形成城市框架、具备城市功能。
——社会事业更加繁荣。现代教育制度基本确立,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成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公共文
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公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普遍提高。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
系更加完善。人口计生、妇女儿童、残疾人、老龄、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全面进
步。社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民主法制进一步健全,社会保持平安和谐稳定,群
众幸福感和满意度明显提高。
——社会保障更加有力。五年转移农村劳动力45万人,新增城镇就业50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企业职工五项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
率均达到95%以上,新农合、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水平显著提高。社会化养老
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现应保尽保,新就业职工和外来务工
人员住房条件有效改善。城乡一体社会救助体系更为完善。
——生态环境更加优美。中心城区空气质量良好率达到85%以上,建成区人
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7.5平方米。境内河流水质全部达到功能区划标准,地表水
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近岸海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完成节能减排约
束性目标,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
模式。全市森林覆盖率稳定在35%以上,形成天蓝水清、绿满城乡的优美环境。
——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到2015年,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46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640元。低收入者
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群众拥有更多财产性收入,享有更多基
本公共服务。
实现“十二五”规划的宏伟蓝图,必须切实抓好以下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和
关键措施。
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从加快实现富民强市、全心全意为潍坊人民谋福祉
出发,着力解决好发展中不够全面、不够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问题,统筹考虑
和安排好当前与长远、经济与社会、发展与民生、城镇与农村等各方面利益关系,
努力实现均衡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
始终贯穿转变发展方式主线。增强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提高服
务业比重,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城市经
济转型升级,强化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切实做到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
发展。
坚定不移加快经济增长。依靠持续加大科学投入,做大经济总量,提高内在
质量;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强化自主创新,为经济增长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加
快北部沿海开发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开拓发展空间,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倾情倾力保障改善民生。加大政府公共财政投入,大力实施惠民工程。坚持
广覆盖、均衡性、可持续的原则,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促进城乡基
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居民收入
增长机制,创造条件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市民。
高度重视维护社会稳定。妥善处理好社会转型期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健
全完善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
益保障机制。强化社会管理创新,大力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扎实做好群众工
作,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和改革风险。始终坚持安全发展,确保不发生影响社
会稳定的重大问题。
大力强化各项发展支撑。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人才智力支撑。加大重点
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强化体制机制支撑。节约集约利用各类资源,强化发
展要素支撑。高水平推进交通、能源、水利、信息化建设,强化基础设施支撑。
持之以恒抓好政务服务和行政效能建设,强化发展环境支撑。
各位代表,实现“十二五”发展的美好愿景,最根本的措施是依靠人民,最
根本的目的是为了人民。我们将凝聚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把潍坊建设成为人
民幸福感显著增强、近者悦远者来的美好家园!
三、高点定位,全面突破,确保“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
机成果的关键一年。按照市委确定的“一九五一”目标任务和思路举措,全市经
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确保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完成
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就业、节能减排、人口控制刚性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
%,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
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外贸进出口增长12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2‰以内,居民消
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2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切实做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坚定不移扩大内需
进一步优化需求结构,保持投资较快增长,完善消费持续增长机制,增强经
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继续加大科学投入。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努力实现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先
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文化产业、节能减排、滨海开发、镇域产业、
惠民工程“九大投入”的新突破。准确把握国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实施方向
与重点,优先保证在建、续建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突出抓好投
资过亿元项目、省重点建设项目和市级主导类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潍坊港3个2万
吨级码头、滨海交通物流园区、潍日高速、疏港铁路、长深高速潍坊段、黄潍和
莱潍输油管道、泰青威输气管道潍坊段、海上风电和电网“21251”工程等重大
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潍坊机场迁建、城海轻轨、滨海综合交通枢纽等项目前
期工作。严格执行投资项目准入标准,建立投资项目效益评估机制,加强对政府
重大投资项目的跟踪审计,坚决防止重复建设和形成新的产能过剩。全面落实国
家和省有关鼓励引导政策,促进民间投资较快增长。
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加快城乡消费网络和设施建设,深入开展“满意消费惠
万家”活动。落实好家电、摩托车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等政策。积极发展文化旅
游、休闲娱乐、体育健身等热点消费项目。启动“居民卡”服务便民工程,加快
发展电子商务及网络购物,推进信用消费。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的要求,继续增加政府支出用于改善和扩大消费的比重,加强舆论宣传引导,提
高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预期。
做好财税金融工作。坚持依法征税,提高公民纳税意识,加强税收征管。着
力优化支出结构,完善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强农惠农等投入体系,不断
提高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发挥财政鼓励引导作用,优化提升产业投资、创业投资、
担保、再担保等产业投入支撑体系,出台实施链式产业配套发展等投资优惠政策,
支持产业转型升级。继续把金融业作为重要支柱产业来抓,实施好“22520”工
程,打造潍坊金融品牌,确保金融机构存贷款增量和增幅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水平。
组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新组建3~5家农村商业银行,新增10家小额贷款公司。
更加重视新型金融业态发展,鼓励引进各类基金、租赁、典当等机构。重视培养
企业家的金融意识,引导和鼓励企业利用私募股权、融资租赁、债券、集合票据
等方式,扩大直接融资。强化各级政府性债务管理,规范各类政府融资平台。严
厉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非法集资等违法行为,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保障金
融体系安全稳健运行。
保持物价总体稳定。加强价格监测预警,增加重要农副产品储备,加大对价
格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做好重要商品供求、市场价格信息发布工作,稳定社会
预期。进一步完善物价上涨与提高困难群众生活补贴和保障标准联动机制,切实
保障低收入特别是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
(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大力实施高端高质高效战略,推动三次产业向新兴拓展、向高端迈进。
着力推动工业由大变强。深入实施工业调整振兴规划,进一步加大企业技改
投入,做强做大装备制造业,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改造提升消费品工业,增强
新产品开发和品牌建设能力。围绕新能源、新材料、新信息、新医药、海洋开发
等五大产业,加快催生培育高新技术、新兴产业企业和项目,力争高新技术产业
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大力支持高新区实施“63513”
工程,努力在发展新兴高端产业上实现新突破。加快实施“85311”工程,以重
大项目建设和龙头企业为抓手,以产业链式组合和链条完善为方向,引导企业兼
并重组、强强联合,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支持大企业配套产业园区建设,促进
大中小企业配套协作,提高产业集中度。开展“市场营销年”活动,努力把更多
潍坊产品推向全国市场。抓住我市被列为全省首批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的
契机,加快推进龙头企业信息化示范工作。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积极开展诚
信管理示范企业创建活动。出台企业管理奖实施办法,促进企业提高现代管理水
平。
加快发展服务业。认真落实省、市支持服务业跨越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和
促进各类服务业态加快发展,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2个
百分点以上。健全服务业投入体系,统筹各类专项资金,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确
保服务业投资增长21%。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务服务、工业设计、
信息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医疗保健、家政、养老、社区服务等生活性
服务业,不断培育形成新的增长点。加快服务业重点区域、重点园区和大企业建
设,促进服务业集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完成企业剥离非核心业务工作。
狠抓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
严控“两高”项目建设。加快电力、钢铁、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的节能改造升
级。继续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严格执行超标准耗能加价政策。推进旧居住区
建筑节能改造,大力发展低碳社区。搞好国家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
理试点工作。扎实做好迎接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核工作和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考
核工作。大力推进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河道生态修复和湿地
保护,搞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以百项重点环保工作为着力点,始终保持环保执
法监管高压态势,不断巩固提升重点流域区域环境质量。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突
出抓好农业面源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强化工作考核,严格责任追究,确保
完成年度节能减排刚性任务。
(三)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以发展安全、优质、高效、品牌农业为目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继续实施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和粮食
高产创建等项目,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加快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大力发展农民专
业合作组织,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全面实施五大产业振兴规划,着力打造千
亿级畜牧产业链。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发展一批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示范
园区。全面推广“安丘模式”,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全覆盖。加强基
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抓好3个国家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实施。
加强农机推广、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业装备水平。搞好重大动物
疫病防控。
加强以水利建设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
进一步加大水利建设投入。抓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继续实施大型灌区续
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加快北部水网工程建设,全面完成引渠入白调水工程和
双王城水库年度建设任务,开工建设白浪河下游治理工程。加强防洪重点薄弱环
节工程建设。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组织实施好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
造。提高农村公路常态化养护和规范化管理水平。
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搞好省政府批复我市的6个土地综合整治
项目和增减挂钩工作。抓好市县两级土地整理项目,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年度补充
耕地任务。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全面落实国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增加农民转移性收
入。鼓励农民优化种养结构,增加生产经营性收入。推动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继
续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组织引导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
大力发展创意农业,培育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
(四)强力推进重点区域开发
抓住“三区”建设重大机遇,加快规划实施,健全推进机制,努力实现重点
区域发展新突破。
全力突破滨海开发。加快交通、水利和生态重点工程建设。着力培植壮大海
洋化工、石油化工、机械装备制造、临港物流、新型能源产业,加快推进重点园
区和重点项目建设,促进产业聚集,增强规模优势。加快海洋物流、海洋文化旅
游以及涉海金融、商务等服务业发展。积极推进标准化生态池塘健康养殖基地建
设,促进优质鱼类工厂化养殖基地和现代渔业示范区建设。高标准建设滨海新城,
突出抓好科教创新区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级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组建山东
海事职业学院,加快推进市体育运动学校、重点竞技体育学校和水上运动学校的
新校一期工程建设。坚持海陆联动,加快推进沿海地区统筹开发。支持寿光北部、
昌邑北部办好经济开发区,争创省级开发区。鼓励各县市区发展服务蓝色经济的
相关产业。建立完善市直部门引进、服务和推进项目建设考核机制,举全市之力
加快滨海开发。
推进各类园区转型升级。支持高新区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打造全省新
兴高端产业聚集区、核心区、示范区;支持潍坊综合保税区加快建设,充分发挥
其保税加工、保税物流、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虚拟口岸等功能政策优势,打造
服务全市、辐射周边的高端国际物流和加工贸易中心;支持峡山区加快国家级可
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支持经济开发区和其他省级开发区加快向高端、蓝色经济
转型。推动各类园区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加强孵化器建设,提升现有5家省级
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功能,建成8家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加快各类产业加
速器建设,推动技术成果产业化。
创新完善重点区域发展推进机制。突出规划引领,认真落实黄河三角洲高效
生态经济区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加快实施全市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
创新管理体制,加快园区行政管理体制、产业发展方式、科研成果转化、用人与
分配制度、投融资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创新,健全完善符合园区发展特点和规律的
考核办法。积极建立与青岛、日照及环渤海经济圈城市的联动发展机制,完成青
潍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研究并编制发展规划。扎实做好对口支援西藏、新疆等工
作,推进与重庆开县的扶贫协作。
(五)以城市经济转型升级为引领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
坚持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强化产业支撑和功能提升,促进城镇化健康发
展。突出抓好中心城市转型升级。以提高城市整体价值为目标,坚持集约、生态、
可持续发展,推动城市产业向高端高质高效转型,城市建设向提升功能和品质转
型,城市管理向信息化、社会化转型。启动城市总体规划修改工作,编制完成城
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加强对重点片区和核心区域的规划控制,重视和搞好
城市设计。积极推动昌乐县、峡山区与中心城市一体化发展。推动低质低效产业
从中心城区逐步向外转移提升,腾出空间发展高端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着力
优化房地产开发布局和结构,高水平开发利用城区河道岸线,加大商务地产比重,
大力发展楼宇经济,规划建设一批城市综合体和特色街区。加快文化艺术中心建
设,建成鲁台会展中心,全面推进白浪河综合整治二期工程,高标准完成虞河上
游综合整治工程,搞好火车站南片区、坊茨小镇、军埠口和于河片区开发建设,
改造提升北海路北外环至荣乌高速段。编制城市综合交通规划、道路网专项规划
和公共交通专项规划,加强公共停车场和公交场站建设,促进公交优先发展,有
效防范和化解交通拥堵问题。以争创中国人居环境奖为抓手,深化城市环境综合
整治。搞好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城市管理在线监管。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强化县级城市的产业功能,培植特色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和功能性项目建设,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
力。深入推进县域内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组
织建设一体化,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竞争力。
加快小城镇建设提升。以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为基础,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镇
村产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建设镇级先进制造业园区、旅游商贸园区和现代农业
园区,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公共基础设施向镇村
延伸,增强小城镇公共服务和居住功能。扶持区域重点镇加快发展。确保完成省
下达的3年农房建设改造任务。扎实开展和谐城乡建设行动。
(六)努力实现改革开放新突破
加快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农村改革,
重点在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造、土地经营权股权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城乡
户籍管理改革等方面取得新进展。深化企业和科技体制改革,加快企业股份制改
造,培植上市后备资源,争取更多企业首发上市;创新企业集群发展机制,推动
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加快建设自主创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科技成果转化
交易服务平台。深化要素市场改革,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银行化,发展新型农
村金融机构,建设金融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创新填海造地和滩涂围垦土地利用机
制,完善各类产权交易机制。深化社会领域改革,加快教育体制改革,推进公立
医院改革试点,加大文化体制改革力度,完成文艺院团改革任务。深化行政管理
体制改革,创新城市建设管理模式,进一步理顺市区关系,改革社会组织管理体
制,推进公务用车管理制度等后勤服务配套改革。
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一是增创外贸竞争优势。鼓励企业培育自主品牌,
扩大机电、高新技术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出口。把握新兴市场国家力量步
入上升期的趋势,努力巩固传统市场,积极开拓新兴市场。抓好科技兴贸创新基
地建设,加快创建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增加紧缺资源、原材料进口,
扩大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进口。二是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创新招商思路和
方式,着力引进一批对产业升级和区域发展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积极推
动企业境外上市,引导优势企业吸引战略投资,推动外资企业再投资,形成多元
化利用外资格局。创新鲁台会办会方式,提高办会水平。三是支持企业“走出去”。
鼓励引导企业实施境外投资,进一步扩大对外承包工程规模。推动有条件的企业
建立海外生产、销售基地和研发中心。支持重点企业实施海外发展战略,加快推
进铁矿、木材、海洋渔业、农业等一批在谈在建资源合作开发项目。
(七)深入实施科教兴潍和人才强市战略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制定普及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大对学前教育的财
政支持力度。深化全国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和教师职称改革试点工作。实施农村中
小学教师特岗工程,吸引和鼓励优秀教师在农村长期从教。基本完成中小学校舍
安全工程。出台中心市区和县市城区中小学校建设布局规划,落实城市住宅小区
开发配套建设中小学(幼儿园)责任。推进中、高职教育一体化发展,建设10个
职业教育特色品牌专业和公共实训竞赛基地。深化校地合作,进一步加强区域综
合性大学建设,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作用。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托优势产业及重点企业,强力推动一批重点项目列入
国家、省科技重大专项和支撑计划,组织实施国家、省科技计划项目140项。抓
好创新平台、创新联盟和创新型企业三大创新载体建设。新建2家省级以上重点
实验室、10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争取20家企业成为省科技创新型试点企业,
新增国家备案高新技术企业30家。抓好高端人才和科研成果数据库、高校技术转
移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融智平台建设,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落实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实施重点人才工程,统筹抓好
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引进临港、涉海、海洋、金融等关键领域和重点产业的
高层次紧缺人才。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加快培养壮大青年企业家队伍。继
续选拔培训100名首席技师、有突出贡献技师和优秀高技能人才带头人,选拔培
训1000名优秀中青年高级工。进一步优化人才评价使用机制,完善人才激励政策,
努力营造人才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
(八)扎实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确保新增城镇就业10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9万
人。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大力实施“创业带动就业计划”,最大限度增加就业
容量。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就业信息网络建设,推动就业服务职能
向社区延伸,加快形成城乡就业一体化格局。认真做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困难群
体、进城务工人员等重点人群就业工作。加强劳动执法,规范就业管理,保障劳
动者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扎实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实现城镇职工医疗保
险市级统筹,适时启动城镇居民门诊医疗统筹。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提高
13%左右。以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为目标,进一步健全完善城乡一体的社会救
助体系,提高社会救助水平。中心城区城市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300元提高到330
元,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年1200元提高到1400元,实现应保尽保。农村五保集
中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2400元提高到2600元,集中供养率达到80%;分散供养标
准由每人每年1400元提高到1600元。建立孤儿救助保障体系,散居孤儿、机构养
育孤儿每人每月分别补贴600元和1000元。高中助学金困难补助面由原来的8%扩
大到10%,补助标准由每生每年1000元提高到1500元。扩大中职免学费政策范围,
除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和涉农专业学生外,再将城市低保家庭学生纳入免费范围。
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强化政府住房保障之责,建立完善保障性住房体系,
有效缓解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通过新建、改建、收购、租赁等方式,多渠道筹
集廉租住房房源500套。采取货币补贴或实物供应方式,新增经济适用住房3900
套。采取政府投资建设和鼓励企业自建相结合的方式,新建公共租赁住房6000套。
改造棚户区2800户。
加快建设文化强市。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施公民思想道
德建设工程,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引导群众知荣辱、讲正气、尽义务、献爱心。
深入开展和谐创建活动,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促进形成互尊互助、团结和
谐的人际关系。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深入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规范提高乡镇
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建设水平,拓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功能,加快推进市、
县两级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和农村社区、村级文化阵地建设。加强科普宣传,破除
迷信。繁荣发展广播影视和新闻出版事业。大力推进国家级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
验区建设。扎实推进文化产业“1119”工程建设,实施重点项目、重点园区带动
战略,抓好文化创意与策划运作,着力培育新兴文化业态。搞好建党90周年和辛
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活动。认真做好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筹备工作。办好第二十八
届风筝会、第四届文展会和首届中国画节。
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实施“卫生强基工程”,加快建设医疗卫生基础设
施,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加快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增加
优质医疗资源供给,促进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在全市政府规划内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对523种基本药
物实行零差率销售。城乡居民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由15元提高到25元。
精心办好第十八届市运会暨首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深入开展群众体育活动,搞好
中心城区“10分钟健身圈”建设和农村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加快构建以居家养老
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社
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深入开展区域人口发展战略研究,
大力实施“强基固本工程”和“家庭阳光幸福工程”,探索完善新形势下人口和
计生工作科学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国防动员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扎实开展全民
国防教育。做好拥军优属工作,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
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畅通群众诉求表
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深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认真解决征地拆迁、环
境保护、劳动争议、工程款清欠、物业管理等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维护群
众合法权益。扎实做好第十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加强基层为民服务机构和队
伍建设,提升社区信息化服务水平。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防范和严厉打
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强化消防、道路交通安全、互联网等公共安全领域的管理,
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深入
开展“安全生产基础管理提升年”活动,进一步明确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
管责任,努力保持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各位代表,今年,政府将继续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好10件实事:①新建和改扩
建500处普惠性标准化幼儿园。全市残疾儿童、低保家庭子女实行免费入园。②
启动“千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配备计划”,为全市普通中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每校
配备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③每个县市区建成1处县级社会福利中心,每个
镇建成1处多功能老年福利服务中心。④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政
府对16至59岁的参保人员每年补助30元,对60岁以上老年人按月发放基础养老金。
⑤政府对新农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助标准统一提高到每人每年200元;
新农合住院报销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0倍以上,城镇职工、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住院报销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当地职工平均工资和居民人
均可支配收入的6倍左右。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000公
里,解决25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增沼气用户3.5万户。⑦中心城区开
发1600个公益性岗位,为1000名自主创业人员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安置社会就业
困难人员和就业困难大中专毕业生。⑧综合整治“双十”街巷评选活动中市民评
出的10条最差街巷。⑨中心城市城乡结合部及乡村全部实行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
实现村内生活垃圾“日日清”和无害化集中处理。中心城区高标准新建改造城市
公厕20个、垃圾转运站10个。⑩加大对河流、大气污染的整治力度,全市23条重
点河流全部实现恢复鱼类生长目标,16个空气污染片区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对这
10件实事,政府将制定具体工作计划,逐一抓好落实。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全面完成今年和“十二五”的目标任务,必须以优化发展环境为目标,以创
先争优为动力,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强化公共服务。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各类中介组织与行政职能部门脱
钩,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审批
运行机制,建设全市统一的审批服务网络平台。整合非应急类政府服务热线资源,
完善群众诉求办理机制。健全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
力。
严格依法行政。落实行政机关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切实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
公务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规范性文件质量,扎
实做好规范性文件和行政执法主体资格清理工作。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工作。
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进执法重心下移。加强行政执法队伍的教育、管理和
监督,严格执法标准和行为规范,不断提高依法办事、文明执法水平。自觉执行
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认真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
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
推进科学施政。大力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在全市政府系统广泛开展学业务、
提素质和岗位练兵活动,促进广大公务员深入学习研究本职工作,做到底数清、
情况明、业务熟,努力成为行家里手。健全重大行政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
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提高
科学决策、依法决策和民主决策水平。强化部门协调配合,对事关全局的重点工
作,打破层级、部门界限,优化工作流程,形成工作合力,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标准和效率。加强作风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增强事业心和
责任感,尽职尽责,干事创业。大力践行一线工作法,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摸
实情、抓实事、求实效,力戒作风漂浮、弄虚作假。
深化政务公开。进一步扩大政务公开范围,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
置、重大建设项目、社会公益事业等领域政务信息公开,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
局和密切关系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普遍实行公示、听证等制度。创新政府信息
公开方式方法,抓好政府门户网站、市长信箱、市长公开电话、行风热线建设,
更好地方便群众办事,接受群众监督。
加强廉政建设。坚持廉洁从政、从严治政,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严格遵守《廉政准则》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改革和完善
公务消费制度,在政府机关广泛开展厉行节约创新革新活动,不断降低行政成本。
自觉接受群众和舆论监督,强化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加强行政问责制,坚决
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新的征程任重道远,美好前景催人奋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
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万众一心,开拓进取,为建设
富裕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强市而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 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