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22&rec=122&run=13

【概况】 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各种风险挑战,潍坊各级财税部门坚持
依法治税、科学理财,及时化解不利因素,财政收入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圆满完
成“十一五”期间预期目标。2010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380.9亿元,地方财
政收入完成202.4亿元,与2005年相比,年均增幅分别达到21.8%和23.4%;财
政总支出达到291亿元,年均增长25%。同时,收入质量不断提高,2010年,税
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86.5%,居全省首位;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
得税、个人所得税四个主体税种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49.3%,比2005年提
高2.9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地市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

【支撑经济发展】 全市财政系统立足拓展财政职能和服务经济发展大局,超前
研究,积极运作,打造更具竞争力的软环境,为推进“转方式、调结构”提供财
政政策支撑。(1)构建产业投入新模式。围绕扩大科学投入,积极探索政府、
银行、企业合作发展新模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领、放大作用,搭建以产业
投资、创业投资、担保公司为主体的产业投融资体系,综合运用直接融资、保证
金贷款、贴息贷款等多种方式,并成功发行市级首期集合票据7.4亿元,帮助7家
中小企业实现低成本融资,撬动金融、社会资本助推产业发展,全年拉动产业投
入65亿元,实现多方共赢。(2)探索政策扶持新方式。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
支持金融产业发展的意见》,构建起全面、系统的金融产业发展政策体系,促进
金融与经济的互动共赢;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促进节能环保和高新技术等产
业发展;将企业上市后奖励改为上市前补助,扩大激励效果;推进实施主辅业务
分离,支持新剥离服务业发展,引领发展的手段更加丰富灵活。(3)促进发展
环境再优化。实施投资项目审批收费后置改革,缓解投资者资金周转压力。通过
积极争取降低税率、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等税式支出方式,减轻企业负担93.4亿
元。实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扶持计划”,支持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700
名。成立注册会计师行业党委,统筹推进行业党建和行业发展;推进新会计准则
贯彻实施,组织考选潍坊市第二期会计领军人物,促进了会计诚信建设。

【保障改善民生】 全市财政系统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建立起以财政预算正常增
长为支撑的长效投入机制。2010年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就业和社
会保障、保障性住房、强农惠农等民生支出达145.6亿元,占总支出的比重达到
50%,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1)教育方面。统一城乡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
标准,落实义务教育保障经费5.2亿元;发放高中、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
济困难学生资助资金1.4亿元,13.2万人次受益;实施中职学校农村困难学生和
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政策,1.5万人次受益;支持校园安保、校舍安全和农村中
小学改善办学条件;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支持滨海科教创新园区和职业教育实训
基地建设;优化城区学校布局,支持新建改建学校8所,促进教育均衡发展。(2)
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开发公益性岗位1700个,保障困难
群体就业;利用失业保险结余资金实施援企稳岗,发放社保补贴和岗位补助1.2
亿元;实施技能培训、社会保险补贴以及财政贴息,完善小额担保贷款体系,构
建就业保障长效机制。建立保障标准与物价指数联动增长机制,提高城乡低保、
五保供养、优抚救济等保障标准,实现应保尽保。在峡山、寿光推进新型农村社
会养老保险试点;逐步建立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满足不同层次养老需求。扩大
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范围,全面完成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程,发放廉租住
房货币补贴3590万元。(3)医疗卫生方面。提高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政府补
助最高支付限额,中心城区城镇职工医保实现市级统筹;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均等化,免费提供健康档案等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5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推
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减轻群众医药负担;支持提升村级卫生室服务能力,
将购买服务方式由城市社区向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延伸;积极助推公立医院改
革,创新完善补偿机制,推动“以药养医”向“以技促医”转变,城乡居民享受
到更加便捷、低廉、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4)强农惠农方面。累计发放各类
惠农补贴14亿元。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全面完成533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百
处林场三年建设任务;新增3.5万沼气用户,解决27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改造中低产田10.9万亩,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转移培训
农村劳动力15.8万人,增强农民创业增收能力;通过贴息、补助等方式,加大对
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扶持力度,促进现代农业发展。(5)其他公
共服务方面。支持文化惠民“五大工程”,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改善提升基
层政法部门执法能力,维护社会稳定;支持构建城乡一体的公共交通体系和背街
小巷整治,补助新购公交车,方便群众出行;搞好计生奖励扶助和出生缺陷干预
工程,完善煤炭、粮油、猪肉、化肥等储备补贴制度;支持提高食品药品监管能
力和水平,更多优质服务惠及城乡居民。另外,积极筹措资金,支持各项对口援
建工作,全面完成地震灾区恢复重建任务。

【创新机制体制】 市财政局坚持把改革创新贯穿财政工作始终,积极构建有利
于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机制体制,突破发展瓶颈和障碍,为新一轮发展提供动力
和活力。(1)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搞好牵头实施的7项和配合的60项专题任
务,其中主导的产业融资发展、投资项目后置收费、“三农”和小企业信贷风险
补偿等改革内容全面推开。工作中,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源,促成省财政厅与潍
坊市签订推进改革试点工作合作协议,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评价。(2)
健全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针对国家宏观政策变化,搞好土地储备,强化金融合
作,提高国资经营投资公司和三河、水利等公司的资源运营水平,保障重点项目
资金需求。创新“政府发包、适度支持、企业建设、公司回购”与保理贷款相结
合的城建投融资模式,对鲁台会展中心等项目,通过政府提供土地政策和担保支
持,由建设企业利用金融产品筹资,拉长政府投资链条,缓解即期支出压力。
(3)深化公共服务运行机制改革。着力通过优化运行机制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进一步扩大政府购买服务在医疗卫生、城市管理等领域的覆盖范围;推进公共设
施市场化运营,成立独立运营的管理养护、旅游开发等专业公司,力求日常管理
维护与资产运营的自求平衡;完善水利、林业等事业发展公司,利用市场机制筹
集资金,增强事业自我滚动发展能力。(4)引导民间资本投资社会事业领域。
制定出台《鼓励民间资本投资社会事业领域的意见》,建立覆盖项目准入、投融
资、建设、运营各个环节的政策体系,引导社会力量投入到公共服务领域,拓展
事业投入渠道,着力增加公共服务供给,进一步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强化财政管理】 市财政局坚持工作的创造性与管理的精细化相结合,更加注
重创新完善管理制度体系,努力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1)推进公共支出绩效
评价制度。建立完善绩效评价制度框架和科学的指标体系,并将评价结果作为安
排预算的重要依据,促进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充分发挥政府采购、
投资评审在绩效管理中的作用,市级累计完成采购预算52.4亿元,节支8.9亿元;
完成投资评审额39.4亿元,审减资金5.2亿元,并探索引入社会中介力量参与项
目评审,进一步提高绩效评价的科学性和公正性。(2)推进公务支出管理改革。
创新制定以“分类更新报废、经费总量控制、部门自主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公务
用车管理制度改革方案,为规范职务消费奠定制度基础。积极推进实施公务卡改
革,着力建立规范、高效的新型公务支出结算机制,市级228个预算单位已全面
实施,部分区县也启动改革试点,提高财政支出透明度和精细化管理水平。(3)
创新工作推进方式。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和重要部署,打破常规分工,
实行“一个局长包靠一个项目、组建一套班子、强化实施责任、一抓到底”的推
进模式,做到有项目、有组织、有措施、有督查、有考核,更有成效地抓好各项
任务的落实。继续倡导“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践行“以顾客为导向”的服务
模式,大力推进扁平化管理和一线工作法;完善机关绩效考核办法,促进提升干
部队伍执行力。(4)强化资金监督管理。通过完善新闻发言人、信息公开等制
度,推进内部监督向社会监督延伸;通过市县两级上下联动,推进机关监督向系
统监督延伸;通过主动接受人大、审计监督,扩大审计范围,推进内部审计向外
部审计延伸,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财政监督体系。同时,加大专项
资金及重大财经政策执行的监督检查力度,积极做好“小金库”治理等源头治理
任务,确保财政资金安全。出台《潍坊市财政系统能力建设工作评价办法》,推
行市县部门“双向考核”,形成上下互动、共同提升的廉政工作格局。
(逄希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