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和农村工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d70&A=21&rec=66&run=13

【综述】2001~2008年,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十七大和十六届三中、
五中、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和农村工作全局,按照
县委、县政府“一四五四”工作部署,科学务实,创新发展,农业“四大产业”
(大棚果、奶牛、肉鸭、黄烟)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农业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农
民收入增幅较大,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2008年实现
农业增加值21.5亿元, 农村经济收入213.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073元,分别
是2000年的1.72倍、 2.23倍和2.3倍。2007年临朐县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农业标
准化生产、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先进县市区称号;2008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农
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先进县市区称号。
“四大产业” 发展壮大。 立足资源优势,着力培强大棚果、奶牛、肉鸭和黄烟
“四大产业” , 促进农民增收。2008年新发展大棚果8000亩,大棚果面积达到
4.6万亩。 奶牛存栏达3.95万头,是2000年的3.8倍;出栏肉鸭1.1亿只。黄烟种
植面积3.85万亩, 年产量4566吨,比2000年分别减少4.96万亩和131吨,比生产
低谷的2006年分别增加9945亩和819吨;2008年被评为“全省烤烟生产先进县”。
粮油瓜菜产量稳定增长。2008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95.5万亩, 粮食总产量33.9万
吨, 比2000年增加4.55万亩、 10.53万吨。油料1.3万吨,蔬菜18.3万吨,瓜类
10.9万吨。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大力实施荒山绿化、道路绿化、林场建设等“六大工程”,
着力打造“齐鲁生态第一县”,2008年植树造林15万亩,年末全县实有林地面积
77785公顷,是2000年的1.6倍,森林覆盖率达到35.6%,比2000年提高6个百分点。
全县果园总面积21.8万亩,果品产量24.4万吨,比2000年增加2万吨。
畜牧业生产发展良好。2008年奶产量11.1万吨、肉类13.4万吨,分别是2000年的
2.91倍和1.99倍; 禽蛋4.6万吨,比2000年增长7%;2008年畜牧业总收入59.2亿
元,是2000年的7.4倍;蚕茧产量550吨。
渔业生产平稳增长。2008年全县水产品产量达1.41万吨,是2000年的4倍。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1)搞好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2008年治
理土地3.9万亩, 治山整地2110.5亩, 生态修复126.6平方公里,治理水土流失
20.35平方公里;完成49座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2)实施农村道路、自来
水、户用沼气、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2008年,
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58条、 567公里,新增加通油路行政村80个,通村率达97%。
新建成4处镇供水工程, 新解决120个村、6万人的饮水困难,全县村庄、农业人
口自来水普及率分别达到82%和93%。新建沼气池7200座,全县累计建成3.2万座。
有线电视通村率达到100%。 (3)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和社会劳动保障事
业,改善就医、办学条件,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
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全县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达59.4万人, 参
合率85.8%,新设村级新农合定点卫生室396处,2008年共为农民报销医药费3700
多万元。推行镇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将全县964处村卫生室整合为533处,新
的农村卫生体系初步形成。 全县9处镇(街)建起综合文化中心(站),建成县
文化信息资源中心,实现城乡文化资源共享,被授予“全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
程示范县” 。 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社会保障工作,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
70.4%,农村居民低保标准提高到900元;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83万人。
农业标准化、产业化水平提升较快。在原有无公害农产品认证7个、基地12万亩,
绿色食品认证3个、基地2万亩的基础上,2008年新认证绿色食品4个,建设基地4
万亩; 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逐步完善。新获批市级重点龙头企业5家,全县市级
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25家,其中省级2家。
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2008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44.3万千瓦,比2000年
增加9.2万千瓦。其中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动力4.6万千瓦,排灌机械动力12.5万千
瓦。农用拖拉机6860台;农用运输车6799辆,比2000年增加1263辆。2008年机耕
作业面积72.35千公顷, 机播面积72.34千公顷,机收面积52.38千公顷,分别是
2000年的18倍、38倍和47.6倍。
支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落实种粮、农作物良种、畜禽良种、农机具购置和农资
综合补贴等政策。

【农业农村改革】 机构改革 2002年1月7日县乡机构改革,撤销县政府农业办公
室,成立临朐县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委办公室,为正科级行政单位,
编制4人。 负责综合农口各部门有关情况,协调有关工作,搞好农业与农村工作
的综合调研。适应农业农村工作的新形式,2002年6月5日成立临朐县农业税收征
收管理局,为正科级全额事业单位,编制10人,隶属县财政局。负责全县农业税、
特产税、契税征管工作。
农村税费改革 农村税费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三取消、 两调整、一改革”。
“三取消”,是指取消乡统筹和农村教育集资等专门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
费和政府性基金、 集资; 取消屠宰税;取消统一规定的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
“两调整”,是指调整现行农业税政策和调整农业特产税政策。“一改革”,是
指改革现行村提留征收使用办法。 全县自2002年3月下旬启动农村税费改革,农
村税费改革重点工作是确定农业税税率。农业税税率由农作物计税面积、常年产
量、计税价格三个方面因素确定。计税土地面积以第二轮承包为依据,根据土地
增减变化的实际情况重新确定。计税常产采取“综合测算、上限控制、层层把关、
不高于实产”的办法,逐村逐户加以核定,全县确定为500公斤/亩,低于全省平
均600公斤的标准。计税价格参照全省核定计税价格1.10元/公斤。最后确定全县
农业税税率为6%。全县核实计税土地面积72.3万亩,其中农业税土地计税面积69
万亩, 当年,平均减负率为25.8%,人均减29元。2003~2005年,对农村中的烈
属、残废军人、老复员军人和70岁以上老年人,以及纳税确有困难的特困户、丧
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和库区及高坡度山区的贫困农民,经核实批准,直接减免农
业税。对因遭受自然灾害确需减免的,按照“轻灾少减、重灾多减、特重全免”
的原则,实行直接减免或先征后返。2004年实行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收费“一费
制”和农村订阅报刊费用“限额制”,严格控制农村报刊征订费用,规定每村每
年一般不得超过800元。 2006年1月1日起执行国家全面取消农业税政策。国家对
农业税实行逐步调减政策,2004年,中央作出“5年内取消农业税”的重大决定。
同年, 全县取消除黄烟以外的农业特产税,降低农业税率3个百分点,全县农民
人均减负36元。 2005年,积极落实省农业税率下调2个百分点及取消农业特产税
政策,全县免征农业税1050万元,农民人均减负14.2元。
荒山使用权拍卖租赁 实行农村税费改革(2002年) 后,坚持荒山所有权集体所
有的前提下,把荒山开发治理推向市场,对部分荒山使用权面向社会租赁、拍卖,
招商开发。2003年7月,在潍坊举办荒山使用权租赁暨招商引资项目新闻发布会,
重点推出9个镇(街道)的52宗20945亩荒山。会上,济南、潍坊、淄博、寿光等
地的7家客商与有关单位签订荒山开发协议, 面积9950亩。 到2003年底,9处镇
(街道) 的38宗3.6万亩荒山,签定合同或协议,回收荒山租赁开发资金3790万
元。
资金互助协会试点 2007年11月,根据国家、省、市扶贫、财政部门的统一部署,
开展“贫困村村民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发展资金互助协会,开始只在试点
村贫困户中发展会员,到2008年底,会员已发展到全村村民。资金互助协会作为
农村融资体制改革的一种形式,已成为当前农村解决资金短缺的有效途径,普遍
为农民群众所接受。2007年,选取村委会健全、群众基础比较好的五井镇3个村、
龙岗镇2个村作为试点, 通过摸索,2008年扩大到五井镇、龙岗镇的15个村。制
定《临朐县贫困村村民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协会,选举产生
理事会和监事会,通过协会章程。实行一户一股,一股2000元,不能突破。2008
年底, 全县发展互助资金合作组织15个, 入会总户数3762户, 互助资金规模
405.2万元,其中会员入会资金180.2万元,财政资金225万元。向987名会员,发
放借款437.57万元,占总资金的136.1%。到期还款率达到100%。使用借款以来,
会员户均增收3200多元。
土地延包扫尾 全县从1999年开始实行土地延包30年工作, 到2000年基本完成土
地延包,只有62个村未完成土地延包,其中,42个村未进行土地延包,已延包但
仍实行“两田制”的村20个。2004年初,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全县积极开展
土地延包扫尾和“两田制” 清理整顿工作。从县直有关部门抽调202人,组成62
个工作组,驻进有延包任务的村开展工作。同时,县里成立由农业局、水利局、
林业局、 农综办、 经管局等单位部分人员组成的督查组,分片包干,深入到镇
(街道)、村进行督导检查,按照“整改不彻底不撤、群众不满意不撤、验收不
合格不撤”的要求,积极开展工作,确保全面完成土地延包扫尾和“两田制”清
理整顿工作。到2004年底,全县62个有土地延包扫尾任务的村 (包括20个已延包
但仍实行“两田制”的村) 全部整改完毕,《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和土地使用证
书“一证一书”入户率均达到100%。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自2005年5月在城关街道、柳山镇试点,到
2006年7月1日全面推开,参合农民每人每年缴纳15元,县级以上财政每人补助40
元(其中县财政补助16元) 。全县17处乡镇卫生院和150处村卫生室被确定为定
点医疗机构,老百姓看病实行“即时报销”。初步建立起政府主导、群众参与、
多方筹资、运转高效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和运行机制。2007年,临朐县被确
定为省级试点县。自2004年至2007年,共为20.1万参合农民报销医药费1828万元,
农民群众得实惠。2008年农村参合农民达到农业人口的85.8%。

【现代农业】 “四大产业” 大棚果和奶牛是四大产业中最早发展起来的,随着
肉鸭生产规模的发展壮大,2007年把肉鸭产业确定为四大产业之一,2008年黄烟
成为四大产业之一。2003年县委、县政府把大棚果和奶牛确定为农业增效、农民
增收的两大产业, 制定“两个五万”发展规划,即到2007年发展大棚果5万亩、
奶牛5万头。 2003年在潍坊召开“两个五万”推介会,推动大棚果和奶牛产业发
展。
大棚果 2001年县委、 县政府提出继续建设林果、畜牧“两个强县”,突出发展
大棚果的决定,2002年制定果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和实施办法,2003年县委、
县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果树设施栽培的实施意见》 , 每建一亩大棚果奖励
200元。2004年4月上、中旬,先后在县城和上海南京路举办大棚果品推介会、展
销会,宣传推介临朐大棚果品。生产中推广大棚果控长促花、“大棚果熊峰授粉
技术”、“花期授粉技术、温、湿度调控”、人工“打破休眠、自动生态模拟、
CO2气肥、 配方施肥”等先进新技术。走龙头和市场带动的路子,2004年招商引
资兴建启源果品配送公司,公司在大中城市的连锁店、超市开辟直销市场,促进
大棚果生产尽快膨胀规模。
奶牛和肉鸭 2001~2003年, 县委、县政府把奶牛作为畜牧业生产的重点来抓,
2001年提出以发展奶牛、奶羊为主的奶畜生产发展规划;2002年县委、县政府制
定“两个五万” 发展规划。按照“两个五万”规划,扶持维维乳业等4家乳制品
加工企扩大生产规模, 发展佳福、洪胜、汇宝等一批奶牛合作社,形成“龙头+
农户”模式,带动奶牛产业的发展。2003年,制定落实标准化养殖政策,引导奶
牛、肉鸭由散养转向标准化、规模化饲养,扩大奶牛小区建设数量和规模,配套
建设现代化挤奶站;按照标准化要求改建、扩建和新建标准化肉鸭饲养场(棚)。
同时,积极实施良种改良,引进高产奶牛冻精细管,对临朐奶牛进行人工授精改
良,推广樱桃谷鸭良种,实现肉鸭良种化饲养。2004~2007年,制定落实奶牛、
肉鸭发展优惠政策,对奶牛、肉鸭养殖用地等同于农业用地,集中发展标准化饲
养场和饲养小区,统一配套水电路,协调养殖户贷款,实现奶牛、肉鸭生产跨越
式发展, 2007年, 建成以冶源镇为中心的肉鸭养殖基地, 出栏肉鸭1.3亿只。
2008年,围绕建设全国肉鸭生产第一县,县委、县政府确定扶持发展肉鸭产业的
政策,这一政策的出台,进一步推动肉鸭产业的发展。
黄烟 受政策和市场影响, 黄烟种植面积自2001年逐年萎缩,到2006年种植面积
仅2.86万亩,处于生产低谷。2005年,县政府制定出台《关于扶持发展烤烟生产
的意见》 ,对烟农进行产前扶持和产后补贴,每亩扶持补贴资金600元。同年,
县烟草公司部分干部职工承包沂山镇土地900亩,建成3个黄烟农场,实行连片种
植,当年实现收入35万元。县烟草公司在各镇统一规划建设一批密集式智能化烟
叶烤房,由镇烟叶站技术人员负责烘烤,烟农只负责采摘和交售鲜烟叶。种烤分
离模式,烟农省时、省心、省力,解决烟农缺技术、缺劳力难题,调动发展黄烟
生产的积极性。通过发展黄烟农场、实行种烤分离等经营体制改革,促进黄烟生
产的发展。2006~2008年,县烟草公司不断加大投入,先后投入4000多万元,建
设智能化烤房、修建生产路、和农田水利设施,改善烤烟生产条件,促进黄烟生
产发展。2008年初,县委、县政府提出推广农场种植模式,再造黄烟生产新优势
工作思路,进一步促进黄烟生产发展。2006年黄烟种植2.86万亩,2007年3.98万
亩。

【农业标准化】2001年,针对入世和有些国家实行技术壁垒,为增强农产品在国
际国内市场竞争力,适应消费需求,与不断提升的国际农产品标准接轨,启动农
业标准化工作。从启动到2008年底,农业标准化发展经历“起步——发展——完
善”三个阶段。2001~2002年为起步阶段,重点抓操作规程的制定。2002年县委、
县政府首次提出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三化”战略,并把实施
“三化”战略作为全县农村工作会议的主题。2001~2002年,按照“科学、接轨、
配套、简便”的原则,制定畜禽标准化生产意见和佛手瓜、双孢菇、大樱桃、红
香椿等农产品质量标准、栽培技术操作规程,并在生产中组织实施。2003~2004
年为发展阶段,重点抓农业标准化示范、认证和检测体系建设。建成县农业科技
示范园、波尔山羊繁育场、林果科技推广中心三个示范园,严格按标准化生产规
程操作,确保生产的农、林、畜产品全部达到优质标准。2003年健全完善农业生
产标准化操作规范。2004年,制定产地环境、产品质量和加工包装在内的地方标
准规范,先后发布实施15项地方标准;建成农、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并实施农、
畜产品质量检测。2005~2008年为完善阶段,突出抓好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
基地建设和执法队伍建设。 2008年新建设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基地4万亩,
新认证绿色食品46个。品牌认证和农产品质量检测成为常规性工作。县编委2003
年3月下文, 成立农业执法大队,通过人员调剂和业务培训,于2007年正常开展
业务;畜牧执法大队于2008年全面开展综合执法业务。

【龙头企业】2001年前后是国家出台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优惠政策的密集期,
抓住这一机遇,县委、县政府出台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三个一批”战略,即招商
引资新上一批、扶持壮大一批和深化改革培植一批政策。2002年,县委、县政府
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战略,积极争取国家、省、市一系列扶持,
发展壮大龙头企业。2001~2004年,争取国家和省市无偿资金1200多万元,重点
支持潍坊维维乳业公司、广华集团、圣罗捷畜禽产业有限公司等一批有市场前景
的企业发展。2002~2005年,用足用活招商引资政策,围绕农产品加工,通过招
商引资新建一批龙头企业。落实建设用地和税收优惠政策,龙头企业用地,政策
允许范围内的收费按收费标准低线收取,县内收费一律免收,确保龙头企业建设
用地优惠;对新建农业龙头企,投产后所得税实行“免二减三”。引进维维乳业、
六合饲料临朐分公司、澳特莱(山东)肉类食品加工、启源果品和盛安食品公司
等一批项目。大力开拓农产品销售市场,2001年组织部分农业龙头企业参加北京
国际农业博览会。 2002年组织2家企业20多种产品参加省政府在深圳举办的“山
东省名优农产品展示暨经贸洽谈会”。同年,组织部分企业参加“潍坊放心食品
晋京展览对接会”。2004年,组织10多家龙头企业参加全市在北京、上海等城市
举办农产品产销对接会,与全国10多个大中城市建立稳定的农产品购销关系。扩
大企业宣传,宣传临朐农业,开拓国内市场,对推动农业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积极做好申报国家、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工作。

【惠农政策】实施种粮补贴、农作物良种、畜禽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和农资综
合等补贴。
种粮补贴 2004年开始实行种植粮食补贴,种粮补贴按照小麦种植面积补贴现金,
由镇财政发放到种粮农民手中。 种粮补贴,2004年533.1万元,2005年610.75万
元, 2006年667.42万元,2007年615.8万元,2008年665.56万元。自2006年起,
补贴采取“惠农一卡通”的形式发给种粮农民。
良种补贴 小麦良种补贴从2006年开始实施,每年补贴300万元,2006~2008年共
补贴900万元, 小麦良种补贴采取省级统一政府采购良种、中标企业供种到村、
农民支付差价款购买良种的补贴方式。 玉米良种补贴,2008年开始,补贴250万
元。 动物良种补贴,2007年开始,能繁母猪补贴,2007年261.605万元,2008年
725.34万元;后备奶牛补贴,2007年163.95万元,2008年204.15万元。
农机具补贴 自2005年开始实施, 重点补贴:大中型拖拉机等农用动力机械;农
田作业机具,主要包括:耕种、收获和秸秆还田等机具;粮食及农副产品的产后
处理机械;秸秆、饲草加工处理及养殖机械,由县农机主管部门组织实施。2005
年,农机具购置补贴20万元,2006年66万元,2007年70万元,2008年110万元。
农资综合补贴 农资综合直补是国家为弥补种粮农民因柴油、 化肥、农药、农膜
等农资价格上涨带来的生产成本增加,而实行的一种直接补贴。2006年开始对种
粮农民实行化肥、柴油综合直补政策,采取“惠农一卡通”的形式发给种粮农民。
2006年发放676.95万元,2007年发放1342.3万元,2008年发放3459.96万元。
库区移民补助金 2008年8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
的意见》 ,对符合扶持范围的移民每人每年补助600元。根据《意见》,县水利
部门配合镇、 村初步摸清全县共有29462人符合补助政策。经过逐一核实登记,
完成全县第一次库区移民补助金发放工作,共发放移民补助1325.79万元。

【新农村建设】2006年是全县新农村建设的开局年,年初县委、县政府提出按照
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从解决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入手,立足实
际,制定规划,搞好试点,稳步推进的工作思路。按照这一思路,进行科学规划,
试点示范,摸取经验,实现良好开局。按照“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用地、
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选取具有
代表性的冶源镇宫家坡等村试点农村规划编制,村庄建设编制规划注重与生态县
建设相结合,与基础设施、产业布局、资源条件相结合,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2006年,全县完成6个建制镇总体规划和208个新村规划,启动35个示范村建设,
完成村庄建设投资9100万元。
2006年下半年,紧紧抓住临朐被山东省确定为沼气建设试点县的机遇,县委、县
政府提出以户用沼气建设和自来水村村通为切入点、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决策
部署,县政府制定《加快农村沼气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村村通自来水工程
建设的实施意见》,指导全县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实现成功突破。2007年,
县委、县政府把新农村建设确定为全县“三大”(工业经济、城市经济、新农村
建设)发展任务之一,提出新农村建设因村制宜、科学规划,生产先行、各有所
为, 创新发展、 稳步推进的策略。到2007年底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1.28万座;
“村村通自来水” 工程,建成镇供水站11处,新打机井、大口井118眼,配套85
眼, 铺设主管道19万米;新增自来水村庄203个、人口12万人,全县自然村自来
水通村率达到77%。
2007年根据市委、市政府和谐创建工作的统一部署,临朐县把和谐村庄创建活动
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以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
题为突破口,通过制定标准、宣传发动、分类指导、典型引导四个环节,强力推
进,重点突破,推进和谐村庄创建活动深入开展,2007年底,经市测评,全县87
个行政村达到市和谐村庄标准。
2008年县委、县政府又把新农村建设确定为全县“四大”(工业经济、城市经济、
旅游服务业、 新农村建设) 发展任务之一。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整体部署,
2007年下半年,到2008年,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社会事业,加强农业农
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
以“四大产业”、农业龙头企业、农业标准化生产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农业实现快
速发展。实施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道路、自来水、户用沼气、有线电视“村村通”
工程和荒山绿化、道路绿化、林场建设等“生态县建设工程”,农业农村生活、
生产条件得到较大改观。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文化、体育和社会劳动保障事业,
努力改善就医、 办学条件, 改善群众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009年2月召开的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临朐县作题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推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典型发言。
(撰稿:刘涛 审稿:王玉军)